书城心理感官操控力
13533100000010

第10章 视觉的奥秘(2)

面部表情

正常情况下,面部的种种表情在强调人们口中所说的话。肢体语言与思想、感觉和情感有密切关系,所以也会出现一些自相矛盾的表现。嘴、眉毛、皮肤、鼻子参与面部表情的变化中,通过解读这几部分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一个人说的话是否和他的思想、情绪相一致。我们脸上的20块肌肉中,有17块参与表达表情。

小贴士:嘴

这里特别有意思的是,在说话的过程中嘴如何动,对于特定的说话内容,嘴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嘴角可以上扬或下撇,露出牙齿或舌头,也可以不同程度地张开。

嘴巴张大,表明此人获得大量的信息,力不从心或者大吃一惊。嘴唇紧闭,表明他不想接收信息,不愿说话,对别人说的并不赞同。嘴角上扬,表明他非常敞开地接收信息,愿意“接住”对方的话。而嘴角向下撇时,正好相反,类似一个倒扣的盘子,表明他不愿接收信息,不想听人说话,对于听到的他并不同意。

当对方的舌头舔嘴唇时,表明他愿意接受别人的话,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而去舔嘴唇。这经常出现在人们恭维别人时。如果舌头在嘴里活动,那么表明这个人似乎在寻找幻想中的东西,他可能希望得到话外的信息,这样能更好地理解对方说的话,也表明他在思考或者寻找什么。

这是什么情绪?

鼻子

当一个人皱着鼻子时,这会传递不太好的感觉,比如厌恶、恐惧或者不情愿。当人们不舒服或者没兴趣时,也会皱起鼻子。

相反,当一个人鼻孔张大,那么他很可能感觉不错、很高兴或者饶有兴致,也表明他愿意获得更多的信息。

当身处令人激动的情形时,人们的鼻翼会抖动,这时传递的是怒气。

眉毛

如果一个人的眉毛上下动得很快,那么这个人很可能不持反对意见,可以和他继续聊下去。

如果眉毛一直上扬,那么这个人很可能表示吃惊或者怀疑,也可能他很容易发怒,觉得自己比别人强。

皮肤

皮肤能在很大限度上表露一个人的感觉,但是却常常被人们忽视。最明显的是当一个人很害怕时,额头会出汗;当害羞或紧张时,会脸红;而受到惊吓或者打击时,容易面色苍白。

肢体动作

头部、双手和双臂的动作,都属于肢体动作。没有肢体动作,那么很多信息难以理解。事实上,少了肢体动作,只有一半的信息被传递出去。设想一下,跟一个对游泳一无所知的人解释什么叫蝶泳,如果不配合肢体动作,那么对方很难明白蝶泳是怎么一回事。

这好比画画,头、手和胳膊就是画笔。

小贴士:头

聊天过程中,如果对方头向右歪,表明他很有兴趣听你讲话,愿意聊下去。如果头向左偏,说明他并不赞同你的话,也可以理解为他想要更多的信息,为了弄清楚你所说的话题。

向上仰头表明这个人感觉很不错,他在俯视全局,认为情况稳定且尽在掌握中。如果有人长时间扬着头,表明他有些自负。低头则代表悲伤、失望,一直低着头,说明这个人很沮丧,或者在沉思。如果对方在谈话过程中,一直左右摇晃头,表明他持怀疑态度,并且感觉不好,如果他点头,表明他理解了你的话,并且赞同。

如果对方头往后仰,说明他想和你拉开距离,表达一种疏远的态度。这种距离可能是出于一种不安全感,抑或是骄傲和挑衅。如果对方的头凑过来,表明他态度开放,愿意迁就,他对你产生好感和兴趣。

手掌

手的动作也能表达很多内容。如果对方的手伸开,露出掌心,表明他坦诚友好,如果手遮着不愿示人,表明他不想让人看出他的意图和感受。

如果对方的手握成拳头,那么这隐含着这人的攻击性。我们常常看见有人一手握成拳头并放在另一只手里,形成一道“防护线”护在胸前。这个人此刻多半很紧张,在刻意保护自己。我们在职场尤其是谈判的过程中,常常看到这种动作。

如果一个人的手势好像一把枪的样子,那么这个人在传递警告和自卫的信号。

手指

很多人在谈话时喜欢玩手指头,这也表达出某种感觉或愿望。

拇指

拇指象征力量和强度,代表支配权。向别人展示拇指,表明自己认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认为自己足够强大。

食指

食指代表意志力和客观性,当对方伸出食指或者食指总在动,表明他愿意敞开倾诉。

中指

中指代表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和对权力的渴望。想象一下中指竖起时的那个动作。

无名指

无名指代表感情和情绪。关注一下聊天过程中很感性的时刻,这时人们大多喜欢玩弄手中的戒指。

小指

小指代表社会归属和被认可。当对方喝东西时,若伸出小拇指,那么他很期待别人的认可。

超感者内部消息

在写这本书时,我开始观察自己,从自己身上学习并找出结论。我发现自己的双手经常做出这种动作:双手合在一起,拇指对拇指,五指分别相对,呈金字塔形状,这是一种集中精力的“思考动作”。

这个金字塔状的动作到底有什么含义?我得出如下结论:金字塔类似于天线,在向外发射我此刻的态度和意图。在做出这个“思考动作”的同时,我在努力寻找合适的词语表达自己,在努力使自己更敏锐。金字塔动作可以很强烈地把我的意图传递给并影响周围的人。

如果你想告诉别人自己正在思考,不妨试一试这个手势。

胳膊

双臂的动作可以告诉我们他感觉是好还是坏。如果胳膊在腰以下活动,那么说明对方多半感觉不太好,他对所说的事不太确定或者有些尴尬。而在腰以上部位活动,那么说明对方感觉不错,对所说的事非常肯定。

如果对方双臂交叉放在胸前,这未必代表他封闭自己,不愿听别人说什么。这个动作表明他正等候时机发言。如果双臂很松散地在胸前交叉,那么他很可能在认真倾听,并且置身于其中。

如果上臂夹紧身体,那么表明这个人很害怕。双臂向后伸,表明他在后退,这一点大家想必都知道。

目光交流

眼睛睁得很大,对此有很多说法,甚至互相矛盾。有时可能表示吃惊或感兴趣,有时也代表恐惧或惊慌。

你肯定注意到了,有些人在谈话时会闭上眼睛,这说明他们可能非常集中精神,也可能是对方说得太多,以至于他们想逃离。很多人习惯闭着眼睛思考问题,之后好找机会发表意见,继续交谈。

如果有的人总是高高在上地看别人,那么这是自负和轻视别人的表现。目光闪躲或飘忽不定,表明心里不安、慌张,缺乏安全感。经常眨眼也被视为紧张和不安的表现。

身体的距离

谈话双方的关系不同,他们或站或坐的距离也不同。相距太近或太远,身体会相应地有进攻或拒绝的反应。

如果有人离你太近,你肯定会后退。如果对方在交谈的过程中向前或向后移动,表明他在调整你们之间的距离,他在尝试实现自己理想的距离。

走路的姿势

一个人走路快,表明他是一个目标明确、直线型的人,也反映出他可能缺乏耐心。相反,有的人在某个时刻走路缓慢,说明他此刻沉着冷静,心里平静。如果一个人从来走路就很慢,那么他多半性格温和安静。

习惯于走路踢踏的人一般缺乏内在动力,小碎步表明一个人心有恐惧、不安和犹豫。

身体的姿势

整个身体的姿势和各种动作会泄露一个人的感受和情绪。如果一个人用脚缠着椅子腿或者不断地从椅子上滑下去再上来,那么此刻他心里多少有些不安和害怕。这种情绪也体现在当一个人用双臂紧紧抓住椅子扶手或者椅子的靠背,还有人会紧紧抓住自己的“身体”。

如果谈话对象向后退,或者向一边躲闪,那么他很可能不赞同你的话。如果他身体向前凑,或者他转身朝向你,或者他在模仿你,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他同意你所说的。

一个人站立的姿势也有玄机。如果他身体笔直,那么给人的感觉是他做事踏实可靠,也反映了他心中的自信。如果一个人不能老老实实地站着,身体或者腿晃来晃去,那么他给人的印象正好相反。大家会认为这种人不太坐得住,事实上,或者他们认为这里根本呆不下去。有些人,当他们觉得自己比周围人强时,也会习惯性地晃来晃去。

一个人站着时两脚分开,站的位置很宽,这表明他内心的自大和自信,他有意或无意在“吓唬”别人。这种动作也表达出内心的不安和受伤,他不愿别人看到自己心里的恐惧,所以竭力掩饰。

在分析肢体语言的时候,每一个动作的背后只隐含着某一短暂时刻的情绪或心理,我们不可以单凭这一个结论来概括一个人的全部。此外,某一刻的表现必须和这个人的身体状况结合起来分析。

上文提到过,有一些小动作可能会有完全相反的解读。比如一个人眼睛睁得很大,表明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可能是他恐慌或害怕。背后到底是什么,一定要全面观察这个人才知道。

如果你要解读一个人的各个小动作,那么首先观察他是不是用身体强调自己口里的话。比如,当对方说“太好了,我们这么办”的同时却在轻轻摇头。又比如,当有人面对别人提问时,总是把嘴唇抿得很紧,这表示他不愿透露太多。

你也要注意视觉上的差异。你若掌握了读懂别人身体语言的艺术,就能看清别人的谎言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