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
13532800000035

第35章 家庭(7)

最后需要去角色化。除了主角,所有人都闭上眼睛,触摸跟他们相关的所有体验。他们叫出自己的名字和身份,睁开眼睛,把铭牌交给明星,并且用清晰的声音说:“我的名字是……”这一步是为了保证角色失去其效力,并且在离开这个特定的重塑过程后,身份不会发生混淆。

完整的家庭重塑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如果时间、精力、情境允许,可以分别对这些场景进行雕塑:

雕塑原生家庭发展过程;

雕塑主角父亲和母亲的原生家庭;

雕塑主角父母的约会、求爱和婚礼的场景;

雕塑原生家庭中的重大事件。

在关键影响重塑技术中,需要大致雕塑原生家庭过程,并在这些可能有重大影响的事件里进行雕塑:

重要他人的突然死亡;

创伤、暴力或者悲剧性体验;

令人恐惧的幻想;

根据当天观察的雕塑结果做出的新决定。

在雕塑的过程中,需要带领者扎实的功底,在冰山上进行问话和引导,比如:

如果你更果断,看起来应该是什么样子?

当你以这种方式说话时,你的感受是什么?

那你现在(雕塑中)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通过重塑达到的变化

治疗师是推动变化的媒介,没有其他工具像家庭重塑这样能实现各个层次的一致性转变。在家庭重塑过程中,可能有三个层次的改变:层次一的改变会对人们的生活有所影响,包括与人接触、释放感受、以新的眼光看待经验、发掘未知、确认自动化反应、接纳过去、改变行为。层次二在主角身上有转化的效果,主要包括转化能量、提增觉察、整合资源、改变焦点、个别化。

层次三的主要目标是让主角重新产生生命力。在这层次上的任何变化都会带来其他的副产品:自信、选择的意识、接触到更多的内心资源。进一步改变当事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包括让关系更加密切、沟通更加有效等。

第七节家庭个案

案主想处理与父亲的关系。据案主陈述,与父亲的关系是“我爱他,但不亲,就是很难去表达。妈妈去世之前叫我们兄弟姐妹要照顾爸爸,所以每年我们都有兄弟姐妹和爸爸在一起,但是都不说什么”。在一段评估后,林文采开始处理个案。

林文采:你埋怨爸爸没有能力让你升学,但是又很同情他?

案主:是的,很矛盾。

林文采:埋怨和同情,是可以两者在一起的。你的成绩很好,比起其他的兄弟姐妹,升学是比较有希望的,他们没有那么强的希望所以很早就离家出外工作,但是你成绩很好却不能升学,你是会埋怨的。

案主:是的。

林文采:在你要升学的时候刚好经济状况不好,爸爸失业不能让你升学,爸爸是非常挫败的,在你们家很需要钱的时候没有能力带钱回家。他不回家其实是不敢面对你们的眼光,他不会对你们说他的困难,因为他很爱面子。

案主:(沉默)

林文采:他是一个很重视名声及爱面子的人。【从成年人的角度重新认识父亲,把父亲还原为人而不仅仅是父亲的角色】

案主:是的。爸爸是独生子,爷爷很早去世,在他还很小的时候就出来工作,当学徒扛起整个家。他很看重名声。

林文采:你爷爷很早去世,你爸爸很早扛起家的责任。这种男人不会对你们说出困难,因为他认为说了也无用。你父亲一直都很相信锡矿这行业,但锡矿却没落了,你想他会怎么样?

案主:(沉默)

林文采:他会很痛苦!他不只是失去金钱,他还失去了什么?

案主:18岁之前我真的不了解爸爸,只知道他不在家,很多东西不知道该怎么对他讲。

林文采:他也不知道怎么对你们讲。锡矿业肯定发生了很多事,但他什么都不说,而且从小就如此。所以他给了你们一切,却没有给你们时间。你爸爸是一个很寂寞的男人。

案主:但是他在外面有很多朋友啊!

林文采:他在外面有很多朋友,但是他在家却不能和你们连接。

案主:是的,我们没有话说。

林文采:让我告诉你你父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你爸爸是一个很温暖的人,很重视关系,很爱孩子。你爸爸很需要别人去感激、感谢,很需要被爱和肯定,但在家里又得不到,所以一直往外找人社交,因为外人会肯定他、感激他、谢谢他。当生意没落而失业的时候,这样的人就相当于失去了生命,所以他去赌博,你想他是什么感受?

案主:(哭泣,安静片刻)

林文采:你的眼泪在告诉你什么?

案主:(哭泣)

林文采:你看见什么了呢?

案主:我从来没有以父亲的立场去看他。

林文采:所以你爱他吗?【重新连接到爱】

案主:爱。

林文采:他知道吗?

案主:他不知道。

林文采:你妈妈爱他吗?有对他说吗?

案主:不知道。我们兄弟姐妹都出外工作后,家里经济没那么难了,经济权在妈妈手中,那时他们的关系比较不一样。

林文采:是比较好吗?

案主:是不再需要爸爸来做决定。

林文采:这对你爸爸是一个很大的伤害,他不能与他自己的妻子连接,与孩子也不能连接。他很需要得到肯定、感激和感谢,但是老婆孩子都没有给他,所以他会忍不住往外走。我很了解这样的男人,他们是这样的人。

案主:是的。他和最小的弟弟和妹妹很好,可以手牵手去逛街,虽然弟弟10岁了。

林文采:你看见了什么?

案主:爸爸是希望和我们连接的。

林文采:所以,是爸爸拒绝你们还是你们拒绝爸爸?【拿回责任】

案主:是我们拒绝爸爸。

林文采:其实爸爸是很容易与人连接的人。

案主:嗯!

林文采:为什么弟弟妹妹能与他连接?

案主:(沉默)

林文采:因为他们对爸爸没有先入为主的批判,愿意与他连接。你爸爸感受到你们拒绝他,所以不敢与你们连接。

案主:(很激动地哭泣,很久)

林文采:这样的情况你还要过多久?

案主:不要再过这样的情况。

林文采:你曾经说过,“爸爸当时做得不够,对我是个遗憾,但是我愿意放下去接纳他。”你愿意接纳他吗?

案主:我愿意。

林文采:我们试一试你愿不愿意,你的心会告诉你的。你站起来,闭上眼睛,进到内心,说:“我愿意去接纳我的爸爸,虽然他做得不够,但我愿意去接纳他,去爱他。可能他是不够理想的爸爸,但他是爱我的。爸爸,我不再要求你了,你做你自己,我接纳你,我就这样完完整整地接纳你,你不用再做任何事情了,我完完全全接纳你。”

案主:好的。

林文采:来,请你站起来,闭上眼睛,按照刚才我讲的跟爸爸讲。

(案主闭上眼睛后,林文采邀请一位男学员站在案主面前,扮演父亲的角色)。

案主:爸爸,我愿意接纳你,虽然你做得不够,但我愿意去接纳你,去爱你。可能你是不够理想的爸爸,但你是爱我的。爸爸,我不再要求你了,你做你自己,我接纳你,我接纳你,我就这样完完整整地接纳你,你不用再做任何事情,我完完全全接纳你。(林文采在旁边引案主讲述)

林文采:XX,用你的眼睛、身体和心去表达“我就这样接纳你给我的鼓励和养育,完完整整地接纳你,谢谢你”。(林文采引导案主双手去握父亲代表的双手)

案主:爸爸,我就这样接纳你给我的鼓励和养育,完完整整地接纳你,谢谢你!

林文采:通过你的手去接纳爸爸,通过你的手把爱传过去,你爸爸就会知道你无条件地接纳他。(案主紧握父亲代表的手)

林文采:你有什么话现在可以对他说。

案主:(哭泣)爸爸,对不起,我从来没有去了解过你,没有和你连接,对不起……谢谢你!

林文采:(对父亲代表)爸爸,你要对他说什么?父亲代表:我听到你对我讲的话,我很感动,我接受你对我讲的一切,谢谢你!你要好好地活下去,快快乐乐地活下去。谢谢你完完全全地接纳我,我也爱你。

林文采:(对案主)你相信吗?

案主:我相信,谢谢你!

林文采:来,深呼吸。

案主:(深呼吸)

林文采:手放在你的心口。当你触摸你的心,你对自己说:“我很爱爸爸,我很想与他连接。我放下怨恨,在爱里包容一切,过去的已过去,幸好他还活着,我会去爱他,我会这么去做。”

案主:我很爱爸爸,我很想与爸爸连接。我放下怨恨,在爱里包容一切,过去的已过去,幸好爸爸还活着,我会去爱他,我会这么去做……

林文采:深呼吸,然后可以慢慢张开眼睛。

反思:

很多时候,父母并不知道如何表达爱,于是长大后的我们并不理解当年父母的爱。即使我们“觉得”父母很爱我们,但是也未必能真的体验到他们的爱,尤其在我们童年的时候。

其实对于小孩子来说,体验到父母的爱是困难的。小孩子难以把父母还原为人,更多的时候是期待他们像神一样,当他们做不到的时候我们就会失望、怨恨,觉得不公平、不被爱。

回到原生家庭治疗的方式就是重新去和父母连接,重新去体验当时的爱。用成年人的视角看待当年的父母,无论他们当时用了怎样的方式应对,赌博也好,疏离也罢,他们当时都有着足够的爱来爱我们,只是他们有着他们作为人的无奈,他们不会表达自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