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超级询问术
13532700000016

第16章 发现秘密的“区域”(3)

如今,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拥有上面提到的这些属性,如“机械”“电子设备”“耗材”等。就拿汽车来说,它包含了属于“机械”的部分、“电子设备”的部分以及一些属于“耗材”的部件。所以,这里有必要适当地对各种东西进行一下大致的分类。

询问,然后获得答案,这是认识和了解未知事物的最有效的手段。

我经常告诉我的学员:

“你可以发现并理解这个世界的任何事物,即便你对它们一无所知。”这是一个百分百确凿无疑的真理。如果你拥有“两岁儿童的好奇心”,你可能并不认识许多事物,但你一定有潜力去了解这些乃至更多的事物。

现在,我会通过一系列的询问训练,带领你去认识一些你之前从未了解过的事物——通过询问,你可以知道这个事物的名称、用途、构造和各部分是如何工作的。

现在,我只会告诉你这件“事物”姑且叫做“黑盒子(Black box)”——我知道你们对它一无所知,但是我不会主动透露任何关于它的信息。如果你想弄清楚这个“黑盒子”究竟是什么,那么你必须要提说各种组织严密、表达清晰的问题。比如:问:这是什么?答:“ELS”。

问:“ELS”是什么?答:一个电子语言模拟器。

问:它可以用来做什么?

答:这是一个训练装置,训练人们询问问题的技巧和能力。

问:它是如何工作的?

答:它的主机内有一个编译转换器,可以在不同的语言之间进行转换。在正面的操作板上,有标示着“谁(who)”“什么(what)”“何时(when)”“哪里(where)”“如何(how)”以及“为什么(why)”的按钮。

按下按钮,可以进行相关的询问训练。

问:谁会对这个东西感兴趣?答:美国各大情报部门,当然,还有国防部。这些部门在培训情报人员时都会使用它。

问:这个设备由哪几部分组成?答:重要的部分包括耳机和麦克风。

问:还有哪些部件?答:金属泵,还有声音处理器、声音合成器等。

这时候,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出现了。

问:你为什么对“ELS”这么了解?答:因为它是我发明的。

请记住,在任何时候,当你发现某些人对某一事物特别了解或者精通时,一定要询问他为什么了解这么多的原因,因为这会让你发现更多关于对方的重要信息,有时候,甚至会发现难得的秘密。不要错过哦!

//发现秘密的“区域”之三:时间里发生的事件//当你聚焦于一个事件时,刚开始你可能只会看到一个侧面,就像只看到一张照片,但到最后你往往能看到如一部电影般宏大的故事。

换句话说,一个事件的发生关乎过去、现在与未来。它总是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时间里,同时又成为其他一系列事件中的某一环节——由之前的环节所引发,而后又开启了接下来的环节。

举个例子,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John F.Kennedy)的助手们直到现在仍在试图找出当年总统被刺杀的真相。对于凶案发生前后的事情,都是他们调查的范围,而不仅仅是关注于子弹击中总统时周围的情形。

相类似地,萨达姆·侯赛因的故事也是一样,那些对萨达姆感兴趣的人,会不停地寻找导致其成为“血腥独裁者”的前因后果——比如,他艰苦的童年,他受到的教育,他在“两伊战争”中的表现等——就像“一部电影”,各个“镜头”会串联起来。

“9·11事件”中,世贸大楼被袭击一案,也是一个很好的关于“时间里发生的事件”的例子,让我们在这个背景里,看看有哪些事件是需要关注、且需要通过询问来找到答案的。

想要提出更有效的问题,就需要对该事件的计划、前因后果,甚至计划前期的事情和预测的事情加以梳理。

在一段时间里发生的事件,我们要关注许多方面,包括一些细小的细节:有多少人在飞机上?谁使用了刀具等与事件有关的物件?谁有意发动袭击?

另外,还包括袭击过程中的人(恐怖分子、受害者、目击者),袭击过程中涉及的物(飞机、火灾),袭击过程中涉及的地点(袭击目标区域)。

大致了解这些情况后,你的询问会有两个方向:一是与袭击事件有关的以及泄露出的事件和线索;二是与发生的后果有关的“意图”——可能没有最终发生,但是曾“有意发生”。

了解这两方面问题后,便需要运用询问技巧了:询问事件本身——或者与该事件相关的两个案件——可能会包括时间、地点、内容、人物、行动和原因等:

事件是什么时间发生的?2001年9月11日。

事件和“被锁定的”时间。袭击发生那一刻的确切时间是什么时候?上午8∶46∶40至9∶03∶11。

事件是在哪里发生的?第一次是在世贸大楼北塔的北边角落;第二次是在南塔的南边角落。

袭击发生的确切地点是在哪里?北塔,93楼和99楼之间,南塔,77楼和85楼之间。

在事件中,涉及什么物件?飞机。

什么类型的飞机?两架波音767喷气式飞机。

事件涉及哪些人?基地组织中的恐怖分子。

事件还涉及哪些人?在世贸大楼里的人们,以及在附近街道上的人们。

事件还涉及更多人吗?在飞机里被劫持的乘客。

这些基地组织的成员做了些什么?他们将飞机直接撞进了大楼。

在世贸大楼里和附近街道上的人是如何卷入该事件的?他们只是被动的经历了该事件,而且还危及到了生命。

飞机里被劫持的乘客怎么样了?他们全部遇难了。

在整个事件中,有多少人遇难?遇难总数为2753人,包括两架飞机里的10名基地组织成员。

这个事件为什么会发生?本·拉登鼓动了他的基地组织成员,让他们相信他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毁灭与穆斯林国家为敌的美国。

请注意,上面所询问的这些问题,不带有任何的偏见!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场恐怖袭击是否与基地组织有关,也并不知道谁是恐怖分子,所以,不要带着偏见去询问一些有引导性的问题!

为了弄清楚整个恐怖袭击事件的经过以及得到最清晰的相关画面——就像纪录片客观记录某一事件,而不是只定格在某一个片断——你需要询问大量简单的、无偏见的问题,包括关于“谁(who)”“什么(what)”“何时(when)”“哪里(where)”“为什么(why)”以及“如何(how)”的问题。因为许多与之相关联的事件,可能在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前和就存在了。

也许有人会质疑,面对这样一场惨剧,谁会不带感情、心平气和地询问相关情况?其实,这恰恰是一个理智的、优秀的询问者必须达到的境界。

在瓦丘卡堡要塞的“询问策略训练学校”(The Strategic Debriefing School)的走廊里,有一个玻璃展示罩。在展示罩中,一面美国国旗插在混凝土中——这些物件来自于“9·11事件”中世贸大楼被撞击后留下的残骸。

我跟迈克·费耶罗(Mike Fierro),与我一起教授“询问术”的合作者,一同放置了一块手写板在展示罩上,并写道: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路过这里的学员,看到那个手写板,也都会不由自主地问“为什么”。实际上,当学员们回想起那场惨剧,会认识到自己与世贸大楼袭击事件是有关的、是不能置之度外的,他们会去思考相关的前因后果——当他们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他们的职责便是阻止这类事件再次发生。

如果你是一位调查者,调查像“9·11”这样的重大事件,你需要利用格雷戈瑞·哈特利在《如何识别一个骗子(How to Spot a Liar)》一书中所推荐的技巧:

“瞻顾前后(Forward and backward pass)”!

虽然他在书中解释此技巧是为了“辨别谎言”,但它同样适用于目击者身上,帮助目击者记住关于事件的一些细节,并且可以“交互认证”(cross-check)人们所讲的细节是否与事件相符。

对大多数人来讲,记忆是一条直线。在询问中,利用“瞻顾前后”的技巧,可以摆脱“时间序列的惯常顺序”,而使人们更好地回 忆起当时的细节。使用这种询问询问技巧,被询问者会回忆起越来越多的细节。诚然,这里可能有谎言,也会有及以上的偏差——但是,这都会逐渐靠近事实的真相。

比如,在询问飞机撞击世贸大楼的目击者时,作为事件调查者,你的问题可能是:“你当时看到了什么?”当然,他的回答可能非常笼统,比如看到浓烟滚滚,同时听到巨大的响声和人们的尖叫等——他可能会忽略在大街上真正看到的有价值的细节。

但没关系,你可以打乱她回忆的时间顺序,把时间往后“倒退10分钟”,请他再次回忆,他可能会讲到“看到两个警察在那一瞬间冲进了大楼”,而非躲避这场灾难。

当我们在回忆时被施加压力、打乱时间顺序时,我们的大脑会处在一种不同以往的状态——这可能会唤起我们先前没有注意到的记忆,即使是在事情发生很久以后。

除了“瞻顾前后”这一技巧,我们还可以使用一种称为“科学内容分析”(Scientific Content Analysis,简称为SCAN)的手段来逐步接近事实真相。这项技术由阿威诺姆·萨丕尔(Avinoam Sapir)发展而来,最早由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Mossad)所使用。

“SCAN”用来分析人们所说的话是否准确,判断他是否是真正的犯罪嫌疑人或者受害者。对同一段时间里发生的事件,犯罪嫌疑人和受害者往往有不同的描述。在该技巧的帮助下,利用询问时的修饰性语言和分析技巧,你可以对比出一个完整的和正确的事实版本。(在 第六章中,我会详细介绍萨丕尔的这一技巧)。

事件有时会超乎常理,我们的情感,会随着情节的发展,对记忆施加影响。

简言之,情感可以影响到人们如何去记忆!(在第六章 中,会有另一个主题详细讨论该问题)

※※※

在询问的过程中,你可能会触及“发现秘密的4个‘区域’”的各个方面,即便最初你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区域”。例如对ELS的询问,尽管我们最初的询问是针对“T-事物(Things)”,但是我们获得了与之相关的“P-人物(People)”——哪些人在使用ELS、谁发明了ELS,Pl-地点(Places)——有哪些地方、哪些部门在使用ELS等等。

在这里,我将“发现秘密的4个‘区域’”用一张图表展示出来,作为更直观的提示:画一个正方形,分成大小相同的四个区域,分别写上“人物”“地点”“事物”和“事件”。现在,在这个正方形的中心,划出一个比4个“区域”稍大一些的正方形,你会发现4个“区域”会有一部分内容是和中心的正方形叠加在一起的。

中心的正方形就是我们询问的目标或者对象,实际上你会发现,对于“发现秘密的4个‘区域’,各个领域内容都会有所涉及。

请记住,“中心的正方形”是可以移动的——在你设计问题时,不需要每个“区域”均等用力。如果你对于“人物”的关注比其他“区域”要多,那么你可以移动中心的方框,向人物的区域偏移。当然,无论这4个“区域”涉及的比例有多少,它们永远都会存在。

这便是本章的重点,“发现秘密的4个‘区域’:“P-人物(People)”“Pl-地点(Places)”“T-事物(Things)”和“E-时间里发生的事件(Events in time)”!

掌握对这4个“区域”的询问,你的询问技巧会有质的飞跃!虽然看似浅显,但经过训练,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