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史
13532400000093

第93章 结束语 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的历史经验(11)

(四)既做国防卫士,又做生态卫士

兵团在开荒种地、在河流中游修建平原水库的过程中,曾付出过许多生态和资源成本。但在沙漠边缘、戈壁荒滩要进行农业生产,必须阻挡风沙的肆虐,因此,1954年兵团成立后,农场土地开始全面规划,兵团党委提出“边开荒,边生产,边植树造林”的林业生产方针,要求按土地规划营造农田防护林带。农七师、农八师坚决贯彻了三边方针,到1963年,部分团场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有效地抵御了风沙、干旱、盐碱的侵袭,保证了农牧业生产。自治区领导视察农七师、农八师后,提出要在全疆推广,建设“五好”新农村,第一好就是好林带。自治区领导的肯定,进一步鼓舞了兵团人的造林热情,截至1966年末,全兵团累计造林保存面积2.02万公顷。这是兵团人的一个创造。1965年,国家科委考察团考察兵团后认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提供了干旱沙漠地区保障粮棉生产的范例。

兵团恢复建制后,鉴于兵团170多个农牧团场中有88个处于风沙前沿,常有风沙侵埋道路、农田和居民点等灾害。兵团开展了更大规模的防风固沙造林和封沙育林(育草)工程。主要有:准噶尔盆地南缘沙地综合治理开发工程;塔里木盆地绿色走廊综合治理开发工程;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兵团部分)沙地综合治理开发工程;荒漠次生胡杨林的封育和合理利用;农四师伊犁垦区治沙工程;沙化、盐渍化土地综合治理开发试验示范区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不少防沙治沙、绿化戈壁的先进典型。农八师一五〇团场经过三代人的努力,逼退沙漠70公里而形成一片人造绿洲,为推进全国防沙治沙事业发展树立了榜样,作出了典范。一五〇团场的前身是农八师共青团农场,1958年4月,一支由500名团员组成的5个垦荒队,来到杳无人烟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屯垦,他们边挖地窝子、边开荒、边造林。1961年的一场风沙埋没该团场麦田1133公顷(16995亩),风沙灾害的肆虐,使一五〇团人更深切体会到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的极端重要性。经过不懈努力,到20世纪70年代初,一五〇团场防风阻沙基干林和农田防护林建设初具规模,风沙灾害有所缓解。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卫星在古尔班通古特灰黄的沙漠边缘惊奇地发现了一片神奇的绿洲。1978年9月,联合国为此组织了7个国家的17名治沙专家来一五〇团场寻访这片沙海绿洲,随后,美、英、日等十几个国家的考察团先后来一五〇团场参观考察,认为该团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一个奇迹。到20世纪末,一五〇团场基本建成了以荒漠防风固沙林、防风阻沙基干林、农田防护林、人居绿化防护林为主的四级生态防护林体系,为防沙治沙建立起坚固的绿色屏障。2002年,同样深受沙漠之害的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专门派出治沙考察团来团场取经,看到规模宏大、功能各异的四级生态防护林体系后,考察团领队由衷地赞叹:“只有伟大的人民,才能创造出如此伟大的奇迹!”截至2007年,全团共栽植防风阻沙基干林4200亩,农田防护林12000亩,荒漠梭梭林29800亩,经济林8340亩,封沙育林面积34万亩。全团荒漠植被覆盖率在0.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1%,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28%,人均占有绿地面积5平方米。2007年团场人均实现生产总值2.1万元,职工人均纯收入达到3.2万元左右,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1.1万元。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进入新世纪后,兵团人响亮喊出:兵团既是国防卫士,又是生态卫士;既要发挥建设大军作用,又要维护新疆生态安全。2000年以来,兵团积极实施“西部大开发,生态先行”发展战略。“十五”期间完成造林20万公顷,天然林保护138666.67公顷,退耕还林109333.33公顷,并对80多万公顷荒漠植被采取封沙育林育草措施。至2007年累计退牧还草461333.33公顷,其中禁牧20万公顷,休牧245333.33公顷,划区轮牧1.6万公顷,严重退化草场补播9.6万公顷。兵团森林覆盖率达到4.42%,134个团场实现农田林网化,80%的农田得到了林网的有效保护。兵团划分了5个生态区,14个生态亚区和35个生态功能区,指导自然资源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推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兵团的多种特殊重要作用是其他组织无法代替的。新疆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是当代新疆史的又一大特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兵团的作用,支持、帮助兵团继续发展壮大,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2008年召开的兵团第六次党代会庄严提出,将按照中央要求,建成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集中发展农牧机械、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矿产开发、新型建材和氯碱化工六大产业,率先在西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六、必须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60多年的历史证明,推动新疆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关键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自1949年11月,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在新疆开展工作以来,新疆分局和自治区党委十分重视党的自身建设,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

(一)逐步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

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成立期间(1949年10月-1955年9月),召开过三届党代表会议:1950年16-31日召开中国共产党新疆省第一届代表会议,总结进疆6个月的工作,布置下一阶段工作,从1949年10月到1952年6月,王震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1952年7月15日-8月5日召开中国共产党新疆省第二届代表会议,决定农区进行土地改革,王恩茂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1952年7月-1955年9月);1955年8月25日-9月11日召开中国共产党新疆省第三届代表会议,研究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事宜,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新疆省监察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后,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改称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简称自治区党委)。

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成立以来,召开过七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七届委员会。1956年7月9-24日召开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审议和通过工作总结报告,选举产生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届委员会,王恩茂任第一书记(1956年7月-1967年1月)。1971年5月7-11日召开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次代表大会,这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召开的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届委员会,龙书金任第一书记(1971年5月-1972年12月);赛福鼎·艾则孜代理第一书记1972年7月-1973年5月,1973年6月-1978年1月任第一书记;汪锋1978年1月-1981年10月任第一书记;王恩茂1981年10月任第一书记。第一次代表大会与第二次代表大会之间相隔15年,说明党代表大会制度很不健全,党内政治生活不正常。

改革开放以来召开了5次代表大会。1984年2月14-21日召开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代表大会,从此次代表大会起,会议议程比较规范,一是听取和审议二届委员会工作报告,二是听取和审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三是选举产生第三届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王恩茂任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1984年2月-1985年10月);自1985年10月起,第一书记改称书记,宋汉良任书记(1985年10月-1991年3月)。1991年3月14-19日召开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四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四届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宋汉良任自治区党委书记(1991年3月-1995年12月);1994年9月-1995年12月王乐泉任代理书记,1995年12月-1996年2月王乐泉任书记。从此次代表大会起,新疆做到了党代表大会制度化,按党章规定5年召开一次代表大会。因1992年中共十四大同意中央顾问委员会提出的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自治区顾问委员会也随之撤销。1996年2月4-9日召开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五届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王乐泉任自治区党委书记。2001年10月24-29日召开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六届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王乐泉任自治区党委书记。2006年10月19-24日召开中国共产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七届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王泉乐任自治区党委书记。

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扩大了全委会的权力,重大问题必须全委会讨论,然后票决通过。三届委员会召开过十七次全委会议,四届委员会召开了九次全委会议,五届委员会召开了十次全委会议,六届委员会召开了十四次全委会议,讨论决定了自治区一系列重大问题。

(二)整党整风及创新理论学习实践活动

1.新中国成立以来四次整党整风。运用整党整风的方法,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解决党内矛盾,巩固党的组织,增强党的团结,加强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在党的建设中的一个创造。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央统一部署下,新疆进行了四次整党整风运动。

第一次是1950-1954年春的整风和整党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了执政党,地位发生了变化,在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执政党的地位使党面临新的考验。一方面,由于环境和地位发生了变化,一些革命意志薄弱的党员,很容易滋长骄傲自满和贪图享乐情绪,滋长官僚主义习气和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不良倾向;同时,在党组织大发展中,有些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被接收到党内来,特别是有些动机不纯的人,想从执政党地位捞取好处,这对党无疑是一种严重危险。因此,1950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全党全军开展整风运动的指示》和《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1951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从1951年下半年开始,用三年时间进行一次整党运动。

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根据中央指示,结合新疆实际,整风主要在分局和省级机关党员干部中进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整党比内地晚了一年,分两个阶段进行:1952年下半年至1953年上半年为第一阶段,主要在省市两级机关进行;1954年上半年至1955年上半年为第二阶段,主要在南疆区党委、各地委及以下机关进行。这次整党的特点是整党与“三反”运动相结合,整党与建党相结合,在城市的工厂、企业、学校,以及完成土改的农村慎重发展党员。到1955年3月,全疆的整党工作基本结束。根据对已作出结论的5186名正式党员的统计:经过整党评为够标准者4838名,占93.3%;不够标准而予以定期等待者(包括留党察看)228名,占4.39%;自愿退党和被劝退的39名,占0.75%;被清除出党的各类坏分子81人,占1.56%。此外,因政治历史不清,缺少充分旁证材料,尚待继续审查未作结论者409名。这次整党由于从实际出发,所以收效是比较明显的。

第二次为1957年整风运动。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指出,这次整风运动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作为主题,应该是一次既严肃认真又和风细雨的思想教育运动,一个恰如其分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运动;应该坚决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以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中共中央要求各级党组织广泛征求党外群众的意见,并认为“没有社会压力,整风不易收效”。党外人士参加各种座谈会向党提出中肯的意见,但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借机也肆意散布各种从根本上反对党反对社会主义的言论中共中央对形势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6月8日就转入反右派斗争,整风运动不了了之。新疆的情况也是一样,开了几次座谈会后,就转入反右派斗争,1958年又开展了反对地方民族主义的斗争。

第三次“文化大革命”中的整党建党运动。“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各级党组织普遍被冲击,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党员停止过组织生活。各地革命委员会成立后,逐步恢复了组织生活。用毛泽东的话来说,这次是重新建党,毛泽东发表了建党纲领:一个人有动脉、静脉,通过心脏进行血液循环,还要通过肺部进行呼吸,吐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这就是吐故纳新。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也要吐故纳新,不清除废料,不吸收新鲜血液,党就没有朝气。“九大”后,各地普遍进行了整党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