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治理新疆史
13532400000064

第64章 兴起新疆文化发展繁荣的新高潮(8)

为了推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文化部开展了命名“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区)”“中国民间艺术乡”评选活动。1996年,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央塔克乡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麦盖提县库木克萨尔乡被命名为“现代民间绘画之乡”。同年11月15-22日,由国家民委、文化部、自治区文化厅、麦盖提县共同主办,自治区林业厅、农业厅、新疆画院协办的《麦盖提县农民画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开展,共展出100多幅农民画。2000年,库车县齐满乡(木卡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奎苏乡(歌舞、社火、弹唱)、塔城市阿西尔达斡尔乡(民族歌舞)、新和县塔什艾日克乡(民族歌舞)、阿合奇县色帕巴依乡(库姆孜弹唱)、乌苏市甘河子镇(歌舞)、巴音沟牧场(民族刺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43团场花园镇(军垦锣鼓、秧歌)等7个乡(镇、场)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乡”。2003年,又有4个乡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鄯善县鲁克沁镇(十二木卡姆艺术之乡)、沙湾县四道湾子镇(秧歌、社火艺术之乡)、麦盖提县尕孜库勒乡(多郎木卡姆艺术之乡)、焉耆回族自治县永宁镇(花儿艺术之乡)。

从2002年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明委、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总工会、自治区团委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百日广场文化活动”,实施六年来,已成为城乡文化互动、群众广泛喜爱和参与的重要文化品牌。截至2007年底,参加广场文艺演出的群众达到552.08万人次,观众累计达到9904.3万人次。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明办、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体育局主办的“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启动仪式于2007年9月25日在昌吉市二六工镇举行。同时实施“一乡一队宣传文化工程”建设,利用每年冬季农闲时间,组织基层农牧民群众和文化能人组成演出队,配套演出器材,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竞赛活动,用先进文化牢固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用乡风文明展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在城区开展的“百日广场文化活动”与“乡村百日文体竞赛活动”城乡互动,形成有效覆盖的群众文化活动建设的良好格局。

(三)文艺全面繁荣,文化精品不断涌现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出现了文学艺术全面发展繁荣的可喜景象,文化精品不断涌现。

1.文学方面,有三件事值得一书。一是“新边塞诗”开一代诗风。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着名诗人郭小川来新疆时就提出过创作新边塞诗的主张。

1963年李元洛在《新疆日报》上发表评郭小川的边塞新诗的文章,明确提出边塞新诗的命题。1981年11月26日,周政保在上海《文学报》上发表《大漠风度天山气派》一文,简评了新疆青年诗人杨牧、周涛、章德益的诗作,并明确指出:“一个在诗的见解上,在诗的风度与气魄上比较共同的‘新边塞诗派’正在形成。”1982年2月7日周涛在《新疆日报》上发表《对形成“新边塞诗”的设想》,提出了建立新边塞诗的主张。他与杨牧、章德益等人一起,大胆举起了“新边塞诗”的大纛,在当代诗歌史上第一次以地域诗歌群体出现在诗坛上,他们的新边塞诗以广阔的西部为背景,为当代中国诗坛注入了刚健的风骨和魂魄。新边塞诗派的出现,引起中国诗坛巨大的反响,是新疆当代汉语诗歌的重大贡献。所以文艺理论家顾骧在《开一代诗风》一文中说,新边塞诗“不仅是属于中国西部的,它也是全民族的,它不仅在当代诗坛上树起大纛,而且在整个社会主义文学中可为翘楚。新边塞诗体现着我们正在腾飞跃起的中华民族之魂,使我们看到一个进取民族的伟大形象”。

杨牧出版的诗集有《绿色的星》《野玫瑰》《夕阳和我》《复活的海》《边魂》《雄风》,神话叙事长诗《塔格莱丽赛》《山杜鹃》等;1986年2月1日,中国作家协会“第二届优秀新诗(诗集)评奖”(1983-1984年)揭晓,艾青的《雪莲》居首位,杨牧的《复活的海》,名列第三位。1984年诗集《野玫瑰》被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周涛出版了《牧人集》《云游》《神山》《鹰笛》以及长篇叙事诗《八月的果园》等8部诗集。其中诗集《神山》获第二届全国新诗(诗集)奖(1983-1984年);叙事长诗《鹰之击》获1985年解放军全军文艺奖。

二是三位作家获全国顶级文学大奖,一位作家获冯牧文学奖。20世纪80年代后期,周涛转向散文创作,在90年代初,周涛创作完成了堪称散文中的“中篇”的《读〈古诗源〉二十三记》,之后,又出版了长篇散文《东方的老墙》(与人合作)和《游牧长城》,以及《深夜听海》《兀立荒原》《山河判断》等散文集,这些作品为他带来盛誉,确立了他在全国散文创作中的重要位置。作家身居犷悍的西部高地,其作品充满阳刚之美,有人曾用“高地之风”来概括其散文品格。周涛的游牧性格和蔑视平庸的大气,使他的艺术表达充满了随意性和叙述的高度自由,时有出人意料的深刻。1998年周涛的散文集《中华散文珍藏本·周涛卷》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青年诗人沈苇199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在瞬间逗留》,并于1998年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全文如下:“在新时期西部诗歌的画廊中,沈苇的《在瞬间逗留》为我们展开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沈苇生长在江南水乡,工作在大西北,二者地域风貌和人文景观的巨大反差,给他以西部生活的新视角。雄浑的境界与灵动的诗魂,粗粝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愫、富有弹性的语言与深邃的思考,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沈苇诗歌的独特景观。诗人对语言有特殊的敏感,熟练地把握了现代汉语的意象手法,其话语方式既有深厚的民族底蕴,又有新鲜的时代感。诗人无意对西部景物做具体而铺陈的描述,而是着眼于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解剖,特别是充分展示了抒情主人公面对阔大雄奇的西部自然景色而引发的对宇宙奥秘和人生真谛的思考。”

刘亮程是20世纪中国受到普遍关注的“最后一位散文家”。他的《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每每将外在的事物心灵化,又以诗的形式和语言,将生活细节构成诗的意象。于是,日常生活被诗意化了。在不经意中,不但写出了物,也写出了人,写出了人性,写出了生命的诗意。这就是刘亮程散文的新意所在。

2001年2月24日,第二届冯牧文学奖揭晓,新疆青年作家刘亮程获文学新人奖。

在当代文学界,韩子勇的评论文章显得独特而深刻,不仅有深刻洞察和哲理思考,也体现出作者良好的艺术直觉和感悟力,散发着诗与思的魅力。

他出版有散文随笔集《当代的耐心》、文学专着《西部:偏远省份的文学写作》和评论集《边疆的目光》等。2001年9月21日,新疆青年作家韩子勇的《西部:偏远省份的文学写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的全国优秀理论评论奖。

三是新疆兴起少数民族作家创作长篇小说的热潮。改革开放以前,新疆少数民族作家以创作诗歌和短篇小说为主,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寥寥无几。

进入新时期以来,先是中篇小说异军突起,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长篇小说开始引领潮流,长盛不衰。据2000年底的不完全统计,新疆以维吾尔、哈萨克、汉、蒙古、柯尔克孜、锡伯等6种民族文字出版的长篇小说已逾200部,进入21世纪后,每年都有数十部小说集和数十部长篇小说面世,小说已成为新疆多民族文学的最重要的样式。

维吾尔族着名作家柯尤慕·图尔迪引领风骚,先后创作了《战斗的年代》(三部曲)、《静静的准噶尔》(三部曲)等带有史诗规模的长篇小说,其他维吾尔族作家也紧跟其后,一试身手。据统计,截至2003年,以维吾尔文出版的长篇小说已超过120部,其中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的6部。

哈萨克族小说家贾合甫·米尔扎汗1979年出版了长篇小说《理想之路》,开创了我国哈萨克族长篇小说创作的先河,此后20多年间,哈萨克长篇小说已有60多部,其中历史小说38部,有4部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蒙古族作家额·刊载的《黎明之前》,浩·巴岱的《阿玛台保鲁》(汉译名为《命运》)问世;柯尔克孜族作家莫明·吐尔达昆创作出版了我国柯尔克孜族第一部长篇小说《生命之路》;锡伯族作家郭基南、吴文龄创作出版了《流芳》(三部曲)、《血胆名猎》等长篇小说;塔吉克族女作家阿提卡姆·扎米尔创作出版了我国塔吉克族第一部长篇小说《离太阳最近的人们》。至此,新疆本土民族几乎都拥有了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创作的长篇小说。

被称为“时代丰碑”的长篇小说,往往成为衡量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主要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学走向成熟的显着标志。因此,新疆少数民族长篇小说的兴起不但在新疆当代文学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也成为我国多民族文学中值得珍视的特殊的构成部分。

自从1981年12月30日,由国家民委、中国作家协会设立“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以来,新疆少数民族作家、诗人、翻译家共有60多人获得了全国第一届至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和“翻译奖”。

2.音乐舞蹈方面。1979年11月23日,自治区文化局、音协新疆分会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礼堂举办新疆歌舞团维吾尔族青年歌唱演员迪里拜尔·尤努斯独唱音乐会,文化部代部长周巍峙、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王元方等出席了音乐会。随后,迪里拜尔入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师从沈湘教授。1984年8月22日,中央音乐学院四年级维吾尔族学生迪里拜尔·尤努斯在芬兰第一届玛札姆·海伦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女子组第二名。此后,迪里拜尔成为国际知名的维吾尔族花腔女高音歌唱家。

为了繁荣音乐创作,推动人才培养,提高表演水平,自治区文化厅、广播电视厅、中国音协新疆分会,于1981、1984、1986年连续举行了三届“天山之声”音乐会。1993年举办木卡姆交响音乐会。1994年新疆歌舞团作曲家努斯勒提·瓦吉丁创作的《木卡姆主题变奏曲》,荣获由国家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中国音协主办的全国第八届音乐作品(交响音乐)评奖活动创作奖。由赵思恩作词、吾布力·托合提作曲、古丽巴哈尔演唱的《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获1995年度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1995年12月,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群星奖”,哈萨克族选手欧坦别克演唱的《金色的田野》获金奖。由赵思恩作词、吾布力·托合提作曲的歌曲《天山儿女》获1996年度“五个一工程奖”。1996年,文化部举行全国“文化长廊之歌”征歌活动,新疆选送的《大漠风》(孙加祯词、裴作成曲)获一等奖。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电视台、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嘉利国际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展演颁奖大会上,康巴尔汗·艾买提编导的《盘子舞》和阿吉·热合曼编导的《摘葡萄舞》获经典作品金像奖。阿吉·热合曼和再娜甫·斯迪克编导的《刀郎赛乃姆》获经典提名奖。

1994年9月,新疆歌舞团的《天山彩虹》参加在兰州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艺术节,该剧以其深厚的史诗特色、浓郁的地方民族风情和可贵的艺术创新,轰动兰州,演出4场,场场爆满。同年12月10-12日,应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评比展演活动组委会邀请,新疆歌舞团《天山彩虹》剧组一行90余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连续演出3场大型民族歌舞音乐《天山彩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观看了演出。1995年5月,《天山彩虹》荣获文化部第五届文华奖“文华新剧目奖”(综合类奖)。同时,努斯勒提·瓦吉丁、周吉、努尔买买提、马成翔获“文华音乐创作奖”;领舞迪丽娜尔·阿不都拉获“文华表演奖”。1995年6月20-21日,由国家文化部艺术司、民族文化司、国家民委文宣司、自治区文化厅联合举办新疆歌舞团着名舞蹈表演艺术家、全国第五届“文华表演奖”获得者迪丽娜尔·阿不都拉“天山雪莲花”舞蹈晚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