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前夕,全疆共有邮政局26处、电信局16处、邮电所13处,合计55处,加上小商小贩代卖邮票、代收信件的代办所72处,也只有127处,半数以上的县城无邮电机构。每个邮电机构的服务范围平均达3万平方公里以上。邮件传递除1947年自办迪化-哈密-酒泉每周一次的邮政汽车外,县以上邮路90%以上是步班和马班。在正常情况下,迪化至和田,邮件要走23天,从迪化至阿勒泰,要走25天。有的地方农牧民为了寄一封信,要步行或骑马走一二百公里才能到邮局或代办所。邮局收到邮件后,也不知要多少天,经过多少人转送,才能送到收件人手里。所以人们称之为“驴马邮政,骆驼电报”。新疆和平解放前夕,电报电路89条,长途电信线路3129杆公里。长途电话交换机5部,市话交换机总容量710门、话机540部。
不仅数量少,而且设备陈旧。广大农牧区通讯几乎是一片空白。
(三)新中国成立后努力改变新疆邮电业的落后面貌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驴马邮政,骆驼电报”的落后面貌,做了许多工作。一是普遍建立邮电局所。配合政权建设和农村民主改革运动,以及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需要,在县以上地区普遍设立邮电局(邮政局与电信局合并),并在较大的厂矿企事业单位和农村乡以上地区设立代办所(自办)。
1951年底,邮电局所已发展到92个;1952年底,邮电局所达到192个;到1957年末,邮电局所达到503个,其中70%设在农村。二是自办汽车邮路,长途邮路逐步由机动运输工具代替步班和马班。1950年7月15日,新疆省人民政府拨给邮政管理局嘎斯51型汽车25辆,筹备开办本省南北疆汽车邮路。
同年9月6日,迪化至霍尔果斯、伊犁的汽车邮路正式开通;1951年4月25日,迪化至库车自办汽车邮路开通,单程774公里,由不定期班,改为七日班运行;同年4月29日,库车至喀什自办汽车邮路开通,单程748公里,七日班。到1952年末,邮运汽车由1949年的5辆,增加到28辆;汽车邮路由1949年的819公里,增长到3781公里。1955年成立新疆邮政汽车总站,负责全疆邮政汽车管理,下辖乌苏、伊犁、布尔津、哈密、库车、喀什6个邮车站。1956年又与自治区交通厅运输局签订邮运合同,由交通厅运输局的长途客车代运邮件。三是使用少数民族文字收发电报。1951年4月,恢复和改进维吾尔文电报,首先在迪化与伊宁间实验成功,然后在全省推广;1958年又创办哈萨克文字电报,两种文字的电报沿用至今。新疆成为中国第一个使用少数民族文字收发电报的省、区、市。四是加强邮电设施建设,主要有:
(1)1951年,国家拨巨款重点建设北京-莫斯科的第二条国际通信线路(铜线载波电话),东起潼关,横穿陕西、甘肃、新疆,新疆段东起星星峡,西至霍尔果斯口岸,全长1519公里,1952年12月竣工投产,对当时的国际通信和哈密、吐鲁番、昌吉、伊犁等地区的通信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1958年完成了对外新闻转播电台——乌鲁木齐国际电台一期工程,乌鲁木齐国际电台是继北京、上海国际电台后我国第三个大国际电台,也是自治区建设的第一座国际电台,转发对索非亚的俄文电传广播及对日内瓦、罗马、巴黎的英文电传广播,并陆续开通国内模拟电路,使华北、东南、东北地区各省、地报社能及时收到经新疆转发的新华总社的新闻稿件。1960年元月,乌鲁木齐国际电台第二期工程开工,由于三年经济困难,到1967年1月竣工投产,主要担负与欧洲和北非各国的报、话通讯任务,弥补了我国对外有线通讯的不足。1972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后,新疆国际电台的重要通讯联络随之伸延到西欧、北美。(3)1961年12月,完成了乌鲁木齐-喀什-和田的明线载波工程,使乌鲁木齐与巴音郭楞、阿克苏、克孜勒苏、喀什、和田5个地州和42个县开通了有线载波电路,结束了乌鲁木齐至南疆只靠无线通信的历史。(4)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塔城明线载波工程开工,1965年竣工投产。把北疆5个地、市和部分县与乌鲁木齐联通,对保障边防通信起了重要作用。(5)1965年6月,乌鲁木齐-巴仑台-伊犁明线载波工程开工;乌鲁木齐-奇台-阿勒泰明线载波工程8月开工;乌鲁木齐-巴仑台-库尔勒明线载波工程9月开工。上述工程分别于1966年6月、11月、1967年9月竣工投产。三项工程使南北疆构成了乌鲁木齐-库尔勒、乌鲁木齐-伊犁、乌鲁木齐-阿勒泰的迂回电路,加强了通信保障能力。
截至1978年,初步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通往各地、州、市和地、州通往各县的二级辐射有线通信网。新增市话交换机容量16860门,农村安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67万门,全疆农村电话线路3.86万杆公里。但是,均为明线载波,科技含量低,通信难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那时,普通人要打一个长途电话相当困难。
(四)改革开放与新疆现代化通信网络建设
新疆邮电的大发展,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了尽快改变新疆通信落后的面貌,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的新做法。首先,新疆邮电业要大发展,首要条件是巨额投资。新疆邮电不等不靠,果断提出“借钱买鸡(机),下蛋还钱”的新思路,闯出了一条“负债经营”的新路子,摆脱了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旧框框,有效地解决了建设资金短缺、供需矛盾紧张的问题,为新疆邮电通信高层次、高速度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1978-1998年的20年中,新疆邮电固定资产投资达122亿元,是1950-1977年28年累计投资的70倍。
其次,以弃旧图新的改革思路,果敢提出“大规模、超常规、新技术、高速度”的发展新战略,积极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改造和新建全疆的通信设施,力争一步到位,适度超前,以最快的速度,尽早实现新疆邮电通信现代化。建设了一批邮电通信基础设施工程:
1.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建设了一批卫星通信地球站。1982年6月5日,乌鲁木齐卫星通信地球试验站建成,开始试验电路。1985年3月,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投资297万元,在和田、库车、伊犁3地区建设6米天线卫星通信试验地球站。1987年3月,喀什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工程开工,1989年9月1日建成,8日通过入网验收测试,合格投产。1995年底,完成新疆VSAT(甚小型卫星通信地面站)网建设,乌鲁木齐主站安装12米大口径天线,15个地、州、市分别安装4.5米天线,1996年建成若羌、且末、塔什库尔干、伊吾4个边远县的VSAT卫星通信系统,初步形成了新疆区内VSAT卫星通信网。
2.1987年8月23日,《新疆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套红消息,乌鲁木齐市第一套程控电话交换系统投入使用。1992年11月20日,南北疆微波干线电路部分开通;至1993年底,分别通达喀什、克拉玛依,系统采用两个三次群,各开通960条长途业务电路和各60条路边电路;1994年9月10日,喀什至和田全长489公里的数字微波工程竣工投产;至此,南北疆数字微波延伸工程全线完工投产。南疆段喀什-英吉沙-莎车-泽普-叶城-皮山-墨玉-和田;北疆段克拉玛依-福海-北屯-阿勒泰。均采用三次群,各开通480条电路和30条路边电路。1995年12月,建成覆盖全疆16个地、州、市所在地的新疆本地分组交换数据通信网(XJPAC),并与北京和其他省、区、市联通。
3.1991年乌鲁木齐至吐鲁番光缆竣工,这是新疆第一条光缆;1994年9月10日,亚欧光缆兰州至乌鲁木齐段新疆境内860.57公里进入全程试运行,第一批开通新疆至内地各省(区、市)直达电路1020条,工程总投资22460万元;1994年10月20日,乌鲁木齐至伊宁段816.53公里光缆工程全线竣工,总投资21179万元。采用18芯卓模长波光纤光缆。1995年4月6日投产,开通5个140Mb/s传输单位,可提供19650条终端电路、5760条转接电路;1995年底,建成总长2500多公里,4芯-16芯光缆的23条地、州、市至县的二级光缆,总投资1.15亿元,为11个地、州、市和37个县开通电路3.6万条;1996年3月20日,以SDH传输技术为主,长达3376公里的南北疆干线光缆工程动工,南疆段4月23日完成线路施工,9月初开通电路,北疆段5月20日完工,10月开通电路;1997年7月25日,库尔勒至伊宁市环路光缆通信工程开工,总投资8275.34万元,1999年开通电路;从1994年博乐至阿拉山口光缆工程开始,新疆共投资43862万元,对全疆农村电话进行技术改造,用了4年时间,至1998年完成;2002年,“五环双出疆”工程的建成,使新疆电信光缆骨干传输网全面形成。
4.1993年5月26日,总投资3000万元的新疆800兆移动通信一期工程投入运行;1994年7月1日,总投资7750万元的新疆800兆移动通信二期扩容工程开通并投入运行,系统容量362个信道、4500个用户,增开阿勒泰、伊宁、博乐、阿克苏、喀什、阿图什、和田、塔城、哈密、吐鲁番10个地、州、市和精河等10个县(镇)的基站和交换模块。至此,移动通信覆盖全疆各地、州、市和部分县;1995年9月1日,乌鲁木齐900兆模拟移动通信二期扩容工程开通,新建交换局1个、基站4个,共300个信道,采用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设备,具有全国联网、自动漫游等新业务功能;1995年11月30日,总投资8023万元的新疆移动通信三期扩容工程通过初验,工程包括奎屯、克拉玛依、伊犁、吐鲁番、喀什5个移动交换中心和乌鲁木齐市北京路、石河子、库尔勒3个基站,新增496个信道,设备容量可达3万多户。1996年8月26日,总投资6413.9万元的GSM数字移动通信工程投入使用;总投资3.6亿元进行的一期扩容工程,1997年12月开通使用;随即进行二期扩容,总投资5.3亿元。
5.1996年12月,覆盖全疆除伊吾、且末、若羌、塔什库尔干四县以外所有县以上城市及部分乡镇的数字数据网(DDN)建成,总端口4100个,实现了与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DDN)的互联。1997年12月5日,新疆公众多媒体信息网的第一个门户网站“新丝路热线”在乌鲁木齐市电信局开办,首次在互联网上亮相。同年12月,新疆会议电视网一期工程在全疆16个地、州、市城市开通运行,总投资1878万元。乌鲁木齐、喀什、奎屯设3个汇接点,在各地、州、市邮电局、新疆邮电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部、五家渠、额敏、北屯3个师部所在地设终端编接码器,共21个会议电视电话会场,可直接与全国会议电视骨干网相连。
经过20多年时间,新疆邮电通信网实现了由小容量向大容量、由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由单一业务向多样化的转变。一个多路由、多方向,以光纤通信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的数字干线传输网已经形成,网络覆盖到全区的每一个角落。丰富多彩的电信业务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新疆移动通信公司与终端供应商联合开发的维吾尔文手机填补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字移动通信终端的空白;新疆联通、铁通、网通、卫通等各个运营企业不断推出各种各样的业务种类,极大地满足社会多层次的需求。通信已由制约国民经济的“瓶颈”,一跃成为自治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在新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中有效地发挥了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生动地展现了新疆邮电通信业跨越式发展的宏大历程。
截至2008年底,全区长途光缆总长度达3.9万多公里,本地光缆线路11.1万公里。全区固定交换机容量达到999.50万门,拥有固定电话用户634.1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51.30万户;全区宽带业务接入端口达到107.4万个,互联网用户158.30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30.3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50.2部/百人,居西部十二省区(市)之首。电信业收入1990年为16亿元,2000年为40.9亿元,2008年为368.10亿元,17年增长了23倍。2008年新疆移动与新疆网通合并重组,壮大了通信企业的实力。2009年具有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将在新疆逐步推广运用,将使新疆与全国一道跨进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时代,实现双方视频通话(不仅闻其声而且见其人),而且还可以用手机收看电视节目、宽带上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