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国宴大厨说川菜:四川饭店食闻轶事
13530400000017

第17章 我经历的国宴后厨(1)

很多人都好奇,一桌国宴是怎样做出来的?在客人们觥筹交错之时,后厨又是怎样一番景象?笔者有幸在四川饭店承办国宴的辉煌年景里参与其中,在此重现当年的只光片影。

邓小平宴请西哈努克亲王

那天早晨刚上班,订餐处的同志来到厨房,有些神秘地对陈松如师傅说:

经理请您带几位技师一同到经理室,说是有重要的宴会事宜需要商量。当时我们一听,“重要宴会”,心里都不由得一动,难道是小平同志要来饭店?前几次说是有国家级的重要宴请,可能是小平同志要来四川饭店,但都未能实现,饭店上下无不为此感到遗憾,但我们从心底里还是相信,作为当年四川饭店的倡立者之一,老人家总会有一天来饭店的。员工们(特别是以陈松如为代表的那些老师傅们这种心情更是迫切)心中都在默默期盼着,莫非这回愿望就要实现了?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们随陈师傅来到了经理室,没想到我们刚刚进门,饭店的老经理储土根就笑容满面,开门见山说道:“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过几天小平同志要来饭店举办宴会,听说是宴请西哈努史亲王。”呀!真的让我们给猜中了,真的是小平同志要来饭店品尝我们的川菜了,我们每个人都异常兴奋,陈师傅情绪也有些激动地说:“这一天终于来了,老人家也有二十来年没有来过饭店了!”

待我们的情绪稍加稳定以后,老经理严肃又认真地说:“这次接待从规格上来讲,是咱们饭店自1973年重张开业以来最高的一次,要拿出咱们最好的技术、最好的服务来完成这次接待任务。尤其是你们厨房,要在陈师傅的带领下,集全体厨师之技,百分百地以最优的质量来完成宴请中的所有菜点,不能留有遗憾。要知道,这样的遗憾想补救,机会是很难再有的!”

出了经理室,我们都没有说话,此时已感到身上的担子有些重了。来到了厨房,当然是又继续开会。

刘少奎师傅(特二级技师)先说道:咱们就先定菜单吧。

这时只见陈师傅深深地吸了一口烟,说:“菜的价位倒不一定定那么高,重要的是要把咱们饭店的风味、风格做出来,菜菜不同,味味有异,要让客人品味到别处不可能有的川菜风味与风格,这是一个原则。”

听陈师傅这么一说,我们才有了主心骨,但我们都很年轻,在师傅面前是不能随意说这说那的,这是业内不成文的行规。真是万事开头难,首先这头菜就很难定,虽说不一定过高,但绝对是不能太低的,有的说用鱼翅,有的说用燕窝,还有的说用熊掌。这时陈师傅说,大家(其实并不包括我们几个年轻技师)先把冷菜定下来吧。一会儿,陈师傅就点了我的将,语气坚定地说:“自华,你做一个在重庆学过的牛肉菜。”我一听,连忙说:“师傅,热菜我也是要参加的。”师傅说:“热菜照样做,凉菜算外加。”这时我紧张的心才算平静了下来:“那我就做虾须牛肉吧,灯影牛肉过于费工。”老人家点头同意了,最后,陈师傅和冷菜大厨商定了冷菜:

冷菜

花色拼盘:鹊上梅梢

八围碟:虾须牛肉 夫妻肺片

怪味仔鸡 椒麻肚梁

水晶虾片 香油芦笋

炝莲白卷 红油泡菜

该定我们热菜了,陈师傅和刘少奎师傅认真做了商议,又征求了我们几个年轻技师的意见,最后决定以中餐西吃的方式,汤在先:

热菜

汤菜:芙蓉鸡豆花

热菜:干烧黄肉翅 网油灯笼鸡

干贝扒芦笋 黄酒煨湖鸭

家常臊子海参 龙井海皇鲍

清汤蒸鲥鱼 雪花红苕泥

紧接着,饭店的元老级小吃名家陈静珍师傅又和陈师傅共同商定了小吃菜单:

小吃

担担面 四川豆花

蛋烘糕 红油水饺

菜单初定好以后,厨房还不能正式备料,按照当时的规定,还应把菜单呈送主办方审查批准后才可进入正式实施程序,但我们心里还是有底的。为了确保菜肴的绝对质量,热菜由我们炉灶上的四位技师分担,我分得了家常臊子海参、芙蓉鸡豆花和凉菜中的虾须牛肉,共三个菜。

第二天,菜单正式批了下来,各自菜肴的准备工作很快就开始了。由于宴会时间定在中午,所以头天晚上我们都没有休息,因为像虾须牛肉这样的菜肴制作程序非常复杂,做起来很麻烦,但我心里还是很高兴,因为我所学的技术能够被师傅承认,又能运用到这么高级的宴会中,您说,作为一个厨师还有比这个再高兴的吗?

忙了一通,500克重的虾须牛肉做好了,丝长如虾须,色泽红又亮,麻辣咸香且回甜,当我端到陈师傅面前请老人家品尝时,陈师傅用筷子夹了几根,放入口中慢慢嚼了起来,稍过片刻,他不紧不慢地对我说:自华呀,你这次重庆学习真的没有白去,你这个牛肉菜可以当作咱们饭店的保留菜了,这个虾须牛肉做得很好,无论是颜色,还是口味、口感几乎是无可挑剔。听到这儿,我也放心了,把虾须牛肉交给了陈师傅,马上又准备热菜。

由于鸡豆花是头菜,再加上鸡肉在汤中炖的时间又较长,所以,我准备得比较早。刚过十点,我的鸡豆花就快成型了,陈师傅看了以后也很满意。

接着我又准备家常臊子海参,陈师傅对我说:“分给你的这两个菜在咱们饭店是有着光荣传统的,当年有许多中央首长在咱们这里吃过这两个菜,鸡豆花见火工,海参讲味道,我说这些话的意思你能明白吗?”我连忙说:“我懂,您就放心吧!”

但在临走菜以前,陈师傅总是放心不下,不时来我这边看看,指点指点。

我心里充满了对陈师傅的感激之情。

听服务员讲客人们快来了,我们都跑到厨房与餐厅的接口处,这里正好可以看见客人。

那天,饭店中堂门全部打开了,从一院到宴会的举办地三院中间都铺上了红色地毯,保证客人从一院下车就能进入餐厅。院里站了许多工作人员,据说当时绒线胡同及附近都戒严了。这时有几个工作人员从地毯上走了过来,过了六七分钟的样子,只见一行人健步走来,我们都全神贯注,睁大双眼向他们看去。忽听有人说,走在前面中间的那个人就是邓小平。是吗?我们的目光全部集中在了他身上,齐整短发中山装,精神矍铄笑容可掬。他们离我们越来越近,径直朝餐厅走去。我们也急忙走进厨房(按照纪律是不能围观的,但由于我们都站在廊内,还是勉强可以的),没有时间去议论别的,都各自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了。

陈师傅来到了炉灶旁,挨个儿检查我们的准备工作。老人停在了我的炉灶前,揭开锅盖,看了看鸡豆花,汤清似水,澈可见底,鸡肉雪白,凝结成朵状,只见他面露满意之情,也使得我更加自信。

开始上凉菜了,炉灶这边也开始进入菜肴出锅的最后程序中。我把水烧开,准备烫豌豆尖,服务员走进来说,可以上第一道热菜了。

我把锅端到了案子上,先用小漏勺把鸡肉(豆花)轻轻盛出,依次放入碗中(分餐制)。谢天谢地,没有散籽(散而不成型),始终成朵状是鸡豆花的最佳效果。

我又取了适量的汤汁冲入碗中,放入了豌豆尖,清澈的汤、白色的豆花、鲜绿的豆尖,使此汤令人神清气爽。我目送着鸡豆花被端出了厨房,心才算踏实了下来。

不一会儿,服务员又来端菜了,我忙里偷闲也在注意着别的师傅走菜。说句心里话,那天我们几个做菜的技师都拿出了自己的最高水准,个个菜都做得质量最佳。当菜走到中间时,服务员叫我们暂停,宴会进入到了讲话程序,过了一会,讲话完毕,又开始上菜了。轮到我的家常臊子海参了,我收好汁,取了一点儿放入碟中,端到陈师傅面前请他品尝,他朝我点了点头,示意我可以出锅,我轻轻地把菜盛入盘中,陈师傅又朝着服务员点了点头,示意她可以端走了。我的心这才平静了下来,任务总算完成了,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这时储经理进了厨房,笑着对陈师傅说:“听看台的服务员跟我讲,首长们对今天的饭菜很是满意,席间小平同志还主动给宾客们介绍菜肴。”陈师傅面带笑容,但又好像在想着什么。我明白此时的老人在想什么,在高兴之余他准又是回到了往日幸福的回忆中。要知道,当年小平同志是经常光顾四川饭店的,你说今天师傅的心情能够平静吗?

菜全部走完了,我们又都聚集在了餐厅与厨房接口的走廊处,没有人说笑,都静静地等候着。餐厅的门开了,先走出的是几名工作人员,接着首长们出来了,我们的老经理迎了上去,只听小平同志用那浓重的四川乡音对他说:“家乡的菜真是太好了,还能吃上那么味儿浓的小吃!”他边说边来到院子中间,朝我们招了招手。这时只见一名工作人员在他那耳边说了些什么,他笑着大声朝储经理说道:“那我们大家就合个影吧!”这时我们才明白,这准是我们的老经理向首长提出的要求。等经理招呼我们站好队,我们这才反应过来。待我们站好后,只见邓小平、赵紫阳、习仲勋、杨得志、黄华朝我们走来,我们激动地鼓起掌来,首长们向我们微笑着招手,站在了我们当中。

摄影师手按快门,咔嚓一声,历史定格在了1982年秋季的四川饭店,也就是饭店每个员工手中的那一幅小平同志和我们的合影。

首长们走了,我们好像还沉浸在幸福的气氛中。回到厨房,大家忍不住尽情地开始谈笑起来,有的说,我离小平有多近,有的说我离习仲勋有多近,还有的说谁也没有我离首长进,我就蹲在前排!

热闹了好一阵,陈师傅笑着对大家说,今天的任务完成得很好,一汤一菜一小吃都做出了我们四川饭店“北京川菜第一家”的水平,充分说明1973年重张开业的四川饭店,还有我们的厨师,是有能力接待国家最高规格的宴请活动的!

听到这儿,我心里异常的平静,今天已经过去,今后我要戒骄戒躁,踏踏实实地学做好每一盘菜每一碗汤!

美国国务卿万斯设宴在饭店

美国人嗜好中餐由来已久,尤对川菜情有独钟。四川饭店自1973年重张开业,美国人就成了常客,不仅散客每天不断,即使是美国官方也是三天两头来饭店举办宴请的,我们从订餐单上经常可以见到“宴会主办方”一栏中的“美联处”

三个字(中美关系是从互建联络处开始的),而它的主任刚好是后来当选美国总统的老布什。

在我的印象中,美国人的饮食习惯是喜食一些辣味的,而且对于烧菜好像更是偏爱。家常臊子海参、豆瓣鱿鱼方、干烧桂花鱼、麻婆豆腐、三圆牛头方、豆瓣烧牛筋、水煮牛肉、黄焖牛尾、家常牛冲等这些饭店名菜更是经常出现在他们的宴席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美国国务卿万斯在访华时美国驻华使馆(后来才由联络处升级为大使馆)为他举办的访华欢迎晚宴。

美国国务卿要来四川饭店参加宴会,您想,那个接待规格能不让中方重视吗?相关领导做了专门批示,举全店之力办好这次外事接待任务。

程序依然是主办方提出宴会的具体要求,饭店制订菜单,待他们同意后再进入备料阶段。

因为我们早有承办美国官方宴请的经验,所以菜单的制订对于我们厨房中的几位师傅来讲也并不是什么难事,他们只是开了一个碰头会,菜单就定了下来:

冷菜

花色拼盘:大展宏图

八围碟:怪味仔鸡丝 椒麻拌白肉

红油牛肚梁 麻辣陈皮兔

川椒炝鲜笋 芥末汁芦笋

炝四川泡菜 姜汁拌菠菜

热菜

汤菜:蝴蝶肝糕羹(中餐西吃)

热菜:百花烧熊掌 芝麻樟茶鸭

鲍片龙须笋 网油灯笼鸡

家常烧海参 鱼香明虾卷

干烧马哈鱼 炒八宝锅珍

小吃

牛肉焦饼 担担面

炸春卷 龙井汤圆

菜单上报待批,在这段等候的时候里,我们并没有闲着,而是在积极地准备原料。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菜单是应该不成问题的,果然,没过两天,菜单就获准通过了。

经过商定,这次宴会菜肴的制作由我和另一名技师来承担的,陈师傅做技术总监全面把关。

紧张的备餐工作开始倒计时,熊掌早已收拾干净,樟茶鸭也是前一天熏制的,网油更是提前一天就进货了,海参是我们厨房自己发制的,马哈鱼也是当天从特供处购来。毫不夸张地讲,当时饭店为承接这次宴请活动,从菜肴制作者到原材料的准备都是无可挑剔,就连做菜的我当时心里也是很踏实的,因为有陈师傅的亲自把关嘛!说句心里话,这样的走菜方式,作为徒弟感觉是幸福的!

宴会举办当天,菜肴的准备工作从上午一上班就开始了,砧板那边在陈师傅的具体安排指导下开始了菜肴的切配。

在炉灶间工作的我们无疑更是忙碌了,首先是肝糕羹所用清汤的熬制,再就是熊掌的烧制,这都是需要中午下班时就做好的。我和另一位师傅有条不紊地做着每一项准备工作,在这期间,陈师傅也是免不了过来指点指点。

看得出来,陈师傅是有些放心不下。

两点来钟,清汤做好了,我请陈师傅来品尝,师傅用手勺把汤盛起又慢慢倒了下去,说颜色不错,又取了一些尝了尝,片刻之后说,味道也挺纯正。

这时我们的心才踏实了下来。

在烧熊掌的锅前,陈师傅尝了尝汤汁,又用筷子轻轻扎了扎掌片,感觉了一下火候,对我们说:不用再烧了,在锅中焖到下午,不但火候合适,味道也会更浓的。陈师傅的话虽然不多,但就这简单的一个焖字便涵盖了熊掌这一味中极品的烹制秘笈。我看着陈师傅那认真的样子,心里想:这也许就是大师的过人之处,也正是他们功成名就之本。

到了下午上班时,砧板把配好的菜肴全部端到了炉灶间的案台上,好家伙,满满当当。按照程序,到了我们火工厨师忙活的时候了,该氽的氽,该煮的煮,该烫的烫,该炸的炸,该先烧的先烧,该做成半成品的趁早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