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美国这头公牛:李杭育旅美日记
13530300000024

第24章 7月31日

星期二 芝加哥 凌晨雷雨交加,早晨转晴

今天又是我一人在家,哪里也不去,于是就继续自言自语地议论议论他们美国佬。但无论如何,我是个地道的中国人,因此在议论他们美国的时候,不能不每每想到中国。

在我看来,仅就物质生活而言,当今中国的富人和美国的富人已经没有多少差别了。中国富人迄今还不能拥有的东西,如私人飞机,并非买不起,而是碍于空中管制,买了也不让飞。中国的真正可以作数的现代经济起步,至今也只有三十多年,却已经造就了一批在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上有名的富人,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富人的生活已经赶上了美国,因此中国与美国的差别只体现在普通人、穷人的生活水平上。

美国的普通人,以一个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为例,他可以拥有一套与人合租的公寓中的一个房间和一部二手汽车。关于这一点,约摸每一个美国年轻人都会同意我的说法。而他们在中国的同样资历的同龄人,若没有父母的资助,就只能拥有一个与人合租的房间中的一张床铺和一辆电动助动车。

中国的部分年轻人或许不会赞同我的简单归纳。他们当中有些人,或许是租了比较便宜的农民房子住单间的。又或许有些人手气好,或者有路子,弄到了政府提供的数量很少的廉租房,也可能是一人住一套的。这都很难说了。中国也的确是个许多事情说不清道不明的社会。就算大家都是普通人,也能从中分出个三六九等来。

上面说的只是个人层面的情形,中国的年轻人可以拥有一张床和一辆电动车。但事情并不这么简单,并不只和贫富相关。首先,在同等发达程度上,人们的生活空间的大小,当然是构成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日本很发达,日本人很有钱,却不得不生活在很狭窄的空间里,自然会感到很压抑。日本是世界上治安状况最好的国家之一,却也是自杀率最高的国家。当然,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是不由我们选择的,要怪只能怪上帝不公平。

其次,事关人们的实际生活质量,这里面还有整个社会的供给系统和管理系统在起作用。譬如说,阿莉在底特律花20美元买了一个便携的保温箱,为的是可以在旅途中喝上冰镇饮料。这很方便,美国的几乎每个加油站都有现成的冰块出售,制作冰块的机器通常就放置在超市的墙外或加油机旁,而每个家庭的电冰箱也几乎都有制造冰块的功能。20美元即不到130元人民币,对于像我这样的中国的普通有车族来说,应该不算多大的负担。就这项购买力来说,中国和美国没啥差别。但我和阿莉不打算把这只才用了十几天的保温箱带回国了,因为在杭州我们不可能像在美国这样容易地得到冰块,这东西对我们没啥用处。

这是两个国家的供给系统有所差别。在中国,没有作为商品的冰块供给,我们就得不到夏天在驾车旅行途中随时饮用冰镇饮料的享受。

而管理系统给出的制约,也直接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譬如,我可以想象我的某位朋友,他已经有三辆高档车了,完全有财力再买一辆可由他的奔驰越野车拖拽、当作活动房屋住的露营车,以便他想要和女朋友搞搞情调时,外出野营一夜。

在这件事情上,我这位朋友的动机、需求和能力都不缺,唯一缺少了交通管理系统的许可。

或者,我的另一位还没这么富的朋友,他热爱健身,主要是骑自行车锻炼。但杭州市区道路拥堵,他不能再添乱,因此希望到一个稍微偏僻一点的地方,譬如说太湖边去骑自行车,并且和他妻子或孩子同行。可他很为难,不像在美国,他可以在轿车或吉普车的尾部安装支架携带多达三四辆自行车出门远行。在中国的公路上,至今还不允许普通私家车拖挂物件行驶。这样一来,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乐趣又少了一些。

不仅如此,我们GDP的增长点也少了一些。加油站卖冰块是GDP,向富人们出售活动房屋也是GDP。

还不仅是GDP,就业岗位也增加了。卖冰块也是一份工作嘛。

无疑,美国的富人也有他们享受不到的东西。中国的富人吃燕窝、鱼翅、熊掌。至于人参、鹿茸、冬虫夏草之类,不太富的中国人也在享受。这回来美国前,有朋友托我打听USANA牌子的营养品在美国口碑如何,我让田桑代劳,譬如向她的婆婆咨询一下。半个月后,田桑给我的答复令我失望,她说美国人一般不大留意这类东西,她婆婆压根不知道有这个牌子。然后她上网看了一下,告诉我,做这个产品传销的人,87%没有赚到钱,其中65%的人还亏了钱,只有不到2.4%的人发了财。

她的意思是要我劝朋友打消做这个生意的念头。当然这是在美国,我说或许在中国,情况会大不同。中国人最讲究进补,在各类营养品上很舍得花钱。我相信美国生产的深海鱼油,多半是让中国人买了去的,我本人就是一例。

下午3点左右,有人来送快递,把一只很大很重的纸箱放在田桑家门口,然后按了几下门铃。等我从房间出来,送货的人已经回到了卡车的驾驶座,回应了我的一句致谢就开车走了。昨天下午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另一家快递送来三瓶田桑替我网购的鱼油,也是一送到就走。由此我得出结论,认定美国的快递并不要求客户签收。想想在中国,这咋行?万一客户赖帐说没收到,哪能讲得清?岂不闹纠纷?

还有,美国人除了出远门须在外过夜,平常白天外出好像都不锁门,不仅田桑家如此,我留意到马路对面那户人家,每当开车回来,进家门都不掏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