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亚洲:沙特阿拉伯(世界我知道)
13525100000017

第17章 沙特的教育与宗教(3)

举行瞻礼:进入麦加城后,稍息片刻即去禁寺,观瞻天房并盛赞真主,逢人少的时候,可上前亲吻黑石。其意义在于表示自己应召而来,谦恭而殷勤地侍奉真主。

朝觐的第三道程序是环游天房。进入禁寺中央广场,按逆时针方向,围绕天房行走七圈,前三圈快步走,后四圈保持正常速度。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方向、同一节奏、同一呼唤、同一动作、同一目标,几十万朝觐者构成一个巨大的漩涡,合成一曲雄宏的旋律,表达他们对信仰的忠诚,并且体现他们团结、有序、守纪的精神风貌。

结束天房环游时,朝觐者在当年易卜拉欣立足处按照穆罕默德师表的规仪进行两拜,以此纪念这位天房的修建者。接着,朝觐者必须在相距一里路程的两座小山萨法和麦尔卧之间奔走,以纪念当年易卜拉欣之妻哈吉尔为寻水救子而往返奔波的事迹,并品尝着名的赞目赞目圣泉之水。

站驻阿拉法特山:伊斯兰历12月9日被称为“阿拉法特日”,亦是朝觐活动至为关键的一天。届时,朝觐者先于头日离开麦加到7千米外的米纳山谷过夜,然后到位于麦加东南25千米处的阿拉法特山停留一天,纪念人类友好团聚,纪念穆罕默德发表临终演说,同时忏悔过失、罪孽,并祈求得到宽恕。

射石:伊斯兰历12月10日是宰牲节,朝觐者须在黎明前返回米纳山谷,在一个叫做阿格白的地点用碎石击打三处象征魔鬼所在位置的地方,表达人类不受魔鬼与邪恶诱惑,坚守既定信仰的决心。

宰牲日:朝觐者打鬼归来便屠宰牛羊献祭,进入宰牲节。这天,全世界的穆斯林家家宰牲,部分留下自己食用,其余的都散发给街坊四邻和穷困之人。这项仪式既是对先祖舍身取义精神的纪念,也体现了有福同享、患难与共的仁爱之心。至此,朝觐者基本结束受戒状态,并于次日再巡游天房七圈,结束全部的朝觐功课。

在离开麦加前,朝觐者往往还要再巡游天房,被称为辞朝。有条件亲吻天房门槛、抚摸天房幔帐的朝觐者都面对天房,倒退离开禁寺,以示无限崇敬和依依惜别之意。

第三节科技走在最前沿

由于沙特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所以其科技也是在宗教建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如《古兰经》所教导的,要形成理性的认识,以理性认识去印证和坚定信仰。为此,沙特科技研究出现人才辈出、科技成果喜人的局面。

1.伊斯兰科技研究

《古兰经》载:“有知识的无知识的鼓励人们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要观察天地间的森罗万象。”同时《古兰经》还指出,太阳、月亮都是有规律地运动着,正是它们的运动才有了白天、夜晚的交替,动物的生命是由水生成的,山岳、河水都在不断变化,天上的云在一定条件下会变为雨雪冰雹,庄稼离开雨水就不能生长,等等。总之,在“认主独一”的前提下鼓励支持者去研究,最后出现人才辈出、科研成果喜人的大好局面。

在数学研究领域,穆罕默德·穆萨·花拉子密编写了《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是代数学的主要着作之一。除了花拉子密之外,其他一些数学家已知道二次方程有两个根,他们还会用二次曲线解三次方程:在几何学与三角学方面也有很多建树,已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原理,并在测量角度及三角学中首先使用了正切、余切、正割、余割、正弦和余弦。

在天文学研究领域,穆斯林的天文学十分发达,其重要标志是建立了众多的天文台。这些天文台都装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仪器,例如象限仪、平纬仪、方位仪、日晷仪、天球仪、星盘等。

着名天文学家艾卜·拉合曼·穆罕默德·比鲁尼(973~1048)最有价值的着作《古代遗迹》,讨论了各国的历法与纪元,确认地球以地轴为轴心,每年绕太阳绕行一周,对地球的经度和纬度作了精密测定。

在物理学研究领域,研究出“光线是从人的眼睛发出而达于物体”的结论是错误的;相反,光是从物体发出而达于眼睛的。在研究光通过介质时的折射作用时,并发现了放大镜的原理。此外,还研究出空气犹如液体,有浮力,使“浸”在空气中的物体多多少少失去本来的重量。

研究了液体的表面张力及液体密度,还知道水的密度随着温度或含盐分多少的变化而变化,其精确度和数百年后科学家多次实验所得的结果相差无几。

到了中世纪,伊斯兰社会最受重视最发达的是医学。其中影响世界的医学着作有《苏曼尔医术》、《医学集成》、《医学的奥秘》、《天花与麻疹》和《精神病学》等。

9世纪,中国的造纸术传入两河流域,阿拉伯穆斯林先后学会了用丝绸、棉花、破布等为原料造纸,10世纪中叶埃及人用纸草造纸成功。

后造纸术经西班牙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西亚的穆斯林从中国了解到火药研究成分,经研究制造了原始的火箭和炮弹,在抵抗外来侵略时发挥了威力。此外,中东穆斯林生产的磁器相当精美。除一般的杯、盘瓷器以外,穆斯林生产的瓷瓶与水罐非常有名。

上面绘着几何图形、植物图案、阿拉伯文字图案,风格独特,令人赏心悦目。穆斯林还开发出一种具有金属光泽的新产品,还有彩色陶瓷,皆行销于欧洲各地。

2.设计理念决定未来发展

对于沙特阿拉伯的建筑设计,不论是利雅得的王国大厦、王国塔还是即将建成的世界第一塔“哈里法塔”,都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2008年上海世博会上的沙特展馆在外形上形似一艘高悬于空中的月亮船,在地面与屋顶栽种枣椰树,形成一个树影婆娑、沙漠风情浓郁的空中花园。馆内介绍沙特阿拉伯地理、人口、历史、政治等内容。

沙特馆最为重要的便是介绍能源之城、绿之城、文化古城、新经济之城四种类型的城市,以揭示水、石油与知识是沙特城市发展的安身立命之本。踏上这艘船,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中国和阿拉伯世界之间“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场景。月亮船的前方象征着中沙两国交流合作、中阿两大文明融合共生的一棵棵枣椰树,枝繁叶茂;生机盎然。顶层树影婆娑,充满沙漠风情的空中花园演绎出来自沙漠的绿洲。作为沙特馆最大亮点的“丝路宝船”,如同一颗绿宝石。被钢铁立柱悬空支撑起的圆弧形展馆,又好像一艘“宝船”破浪前行。顶部与底部是绿洲花园,绿洲对于沙特具有非常的意义。

沙特在月亮船的顶部与底部建造绿洲花园,展厅将悬空于两个花园之中。底部由沙特植物与中国植物组成,两国植物的和谐共生象征中沙之间深厚的友谊。在地面与屋顶栽种外观类似椰子树的枣椰树,形成一个树影婆娑、沙漠风情浓郁的空中花园,是沙特馆的一大特色。

在沙特阿拉伯馆内建立一个充满创意的WA空间,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三维影院,影院屏幕达160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以全新体验方式让观众感受沙特古老的手工艺等,沙特馆的墙上与地上还以水幕形式展示了中沙两国的文字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