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欧洲:荷兰(世界我知道)
13524800000005

第5章 低洼之国——荷兰(5)

“雪茄探婚”也是小小的考验:男青年有意向姑娘求爱时,总是先要敲开姑娘的家门,待姑娘的父母出来,便请姑娘的父母为他点燃一根雪茄,他们向青年提出各种问题,以考察其品行和能力,当男青年再次要求点燃雪茄时,就可给他一个十分明确的答复。

6.锱铢必较——光荣的“守财奴”

对于荷兰人来说,小气不是我们理解的“吝啬”,而应该是节俭的同义词,是人生的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可能你很早就听说,荷兰人很小气,常常有人编些笑话来嘲笑他们。

有这样一则笑话:一学生问老师,“斤斤计较”作何解释?老师答:两个荷兰人为一枚5分硬币打得不可开交。另一则笑话说,一乘客在飞机飞过荷兰上空时问空姐:“地面上那些白色飘带是什么?”空姐答道:“那是荷兰人在晒用过的卫生纸,以便晒干了再用。”这些当然是玩笑话,但是从人们的印象来看,荷兰人的节俭可见一斑。

对于这些笑话,荷兰人不予理睬。一些荷兰人不以“小气”为羞,反以“小气”为荣。他们还称自己是“守财奴”,组织了“守财奴俱乐部”,宣传“活到老,节俭到老”的人生哲学,并出版了自己的报纸,介绍居家生活“节俭之攻略”。

负责“守财奴俱乐部”的汉奈登先生对世人对荷兰人的嘲笑一笑置之。他说,荷兰人当然不会再像过去那样,把喝过的茶袋晒干后再拿来冲茶。可节俭为荣、浪费为耻依然是大家崇尚的生活准则。比如,冬天不在家中居住,而又开着暖气,那简直就是一种“罪过”。

汉奈登是位心理学家,收入属于“中产”之列。对他来说,节俭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追求。6年前他走入“守财奴”的行列,从此便再也不走进饭馆的大门。他卖掉了汽车、电视,购买衣物等必需品,也只去二手货商店,有时甚至连二手店也不去,从箱底里翻出件破旧衣服穿上应付了事。“节俭并不意味着非要节衣缩食才行,有时只需‘布衣蔬食’便可达到目的。”汉奈登如此解释。唯有一件事,汉奈登感觉不大方便,那就是在现代社会,总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后来,他想出一个办法,与邻居签订协议,在电视台播出他想看的节目时便去邻居家观看。

汉奈登还说,他做“守财奴”,绝不是玩弄把戏,哗众取宠,而是想通过多种方式的节俭来取得经验,进而再把这些经验传授给世人。几年来,他与别的“守财奴”合作出版了3本书,阐述节俭之道。他们主办的《守财奴报》的订阅者从刚开始的数百人已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人。

最近,他们还把这张报纸送上了互联网。有些法国人、瑞典人听说之后,正打算效仿此法,创办本国的《守财奴报》。荷兰人的守财精神终于有了用武之地,甚至可能遍及全球,相信那时,我们的星球一定会更加舒适美好。

7.女王节的橙色激情

4月30日是荷兰女王日,也就是女王的生日,这可是荷兰人的大节日。这天一到,荷兰人便开始了每年一度无与伦比的狂欢盛典。这除了感受荷兰人的热情奔放,此时遍地盛开的郁金香也将让你体会荷兰柔美的一面。下面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多姿多彩、风情万种的荷兰吧!

荷兰人第一次庆祝女王节是在50多年前的4月30日。现如今流行的庆祝方式则是在1980年才兴起的。

这一年,现任女王贝娅特丽克丝选择在她母亲的生日那天,即4月30日举行就职典礼,同时宣布将以后的女王节定于4月30日,借以表示对母亲的爱。

庆祝活动通常在前一天晚上,即“女王之夜”便开始了,并一直到第二天女王节落幕,整整持续一天一夜。女王节的独特之处在于,整个城市都像在举行一场盛大的狂欢派对,所有街道都变成了欢乐的场所。这一天的荷兰,除了天空,几乎都被橙色包围:有人在兜售橙色的帽子,有人戴着橙色的眼镜,头发被染成橙色,上衣、鞋子、自行车,一切都是橙色的。

庆祝女王节,以阿姆斯特丹的狂欢盛会最具吸引力。每年有超过70万名游客会在这一天来到阿姆斯特丹,整个城市简直人满为患。虽然到处都非常拥挤,但节日中的阿姆斯特丹总是呈现出一派轻松、愉悦的气氛。

29日晚上的“女王之夜”拉开了节日的序幕。阿姆斯特丹运河被彩灯点亮,密密麻麻的船只把运河挤得水泄不通,有的在船上做跳蚤市场,有的则开起舞会,还有亲朋好友将整个船只包下来,聚在一起高歌狂饮,痛快一番。4月30日,阿姆斯特丹成为露天的大戏台,每个人都成为演出的一分子。这一天,所有的俱乐部都要举办狂欢派对。

人们把播放着动感音乐的音箱放在大街上,很快便会形成一个个自动自发的临时派对。游客们也可以随意加入派对,即使互不相识也不会影响狂欢的乐趣。

每年女王节博物馆广场都会举办一场摇滚音乐会,从上午11点开始一直到傍晚才结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前来观看。另外,莱登广场和滑铁卢广场等地也会有现场音乐会和录播的迪斯科音乐表演。

在当天的各种庆祝活动中,“跳蚤市场”是最具荷兰特色的。具有经营头脑的荷兰人利用这个假期,全家出动,纷纷把家里的闲置物品拿出来“练摊儿”,出售给游客。“淘宝”成为了游客不可错过的节目。

市中心的冯德尔公园是一定要去的,因为这里有一个专为儿童而设的大市场。孩子们煞有介事地当起了货主。有的卖自己小时的玩具,有的则现场制作甜点出售。也有一些卖艺的,拉个小提琴或者弹个吉他,很有街头歌手的风范。事实上,比起真正的商业交易,自由市场更像社交活动,所有家庭人员包括孩子们都积极参与进来。在这里,价钱只是象征性的,最重要的是其中的乐趣。

8.有朋自远方来——尼古拉斯和黑彼得

类似于圣诞节的圣尼古拉斯节是荷兰人非常重要的节庆。儿童的朋友圣尼古拉斯在这一天会乘汽船来到荷兰。

他骑着白马,带着忠实的随从黑彼得,他俩大摇大摆,相当有趣。每年的这一时刻,对孩子们来说总是非常特别的。

周日,圣尼古拉斯将参观圣卡特琳娜修道院博物馆,因为这里正在举办有关圣尼古拉斯的展览。“我们已经接待了上万名访客,我们想让大家了解圣尼古拉斯是很受欢迎的圣人,圣尼古拉斯节也已经存在了好几世纪了。”

从佛罗伦萨乌菲兹博物馆和梵蒂冈博物馆借来的15世纪的画上,就已经出现了圣尼古拉斯。画面上,刚出生的尼古拉斯从澡盆中站起来,向上帝感恩。这是关于这位虔诚而慷慨的尼古拉斯的众多传说之一。

尼古拉斯生于公元280年前后,后来他成为小亚细亚米拉城的主教,公元350年去世。展出的这些画表明,去世1000多年后,他仍活在人们的记忆中。

这次展出的作品还包括17世纪着名画家扬·斯蒂恩(Jan Steen)的油画《圣尼古拉斯节》。那时候,圣尼古拉斯已成为儿童的好朋友,在生日的前一晚,他挨家挨户给孩子们送礼物。

圣尼古拉斯的仆人黑彼得是在1850年左右才出现的。那时一位叫扬·斯汉克曼的教师出了一本“圣尼古拉斯书”,黑彼得才正式登场。有关圣尼古拉斯的传说和故事被人们不断丰富补充。孩子们现在都知道圣尼古拉斯的马叫阿美利格,听说这位老人在室内戴的是棒球帽,而不是主教冠。

不同电视频道每晚都有好几个小时关于圣尼古拉斯节的节目,圣尼古拉斯成为了提高收视率的大明星。

12月5日,荷兰半数以上的人家欢庆圣尼古拉斯节,礼物、巧克力奶和杏仁薄脆饼是必不可少的。圣尼古拉斯虽说是罗马天主教的圣人,但也受到其他教派的荷兰人的欢迎,而且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开始庆祝这一节日。

除了历史画外,圣卡特琳娜修道院博物馆还要展出一些参观者自己送来的照片,有的还是黑白的。你能看到坐在人力车上或骑着摩托的圣尼古拉斯,登上阿鲁巴岛的照片等等。

许多荷兰人都有这样的成长记忆,那就是某一天父母把你叫到一边,告诉你圣尼古拉斯的“事实真相”,因为那时你已经长大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