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北美洲:古巴(世界我知道)
13524700000011

第11章 精彩纷呈——古巴人的生活(3)

1.文学历程

现存最早有记载的古巴文学作品是史诗《忍耐的镜子》,作者是西尔维斯特雷·德·巴尔沃亚·特罗亚·伊·凯萨达,于1968年出版,八行一节,真实地展现了当时古巴的社会形貌。17世纪初的古巴,受西班牙殖民统治,是其前往南北美洲陆地之间的必由之地,社会黑暗,民不聊生,加上低级的社会形态,人们只能以口耳相传的形式表达不满,而没有通过文学出版书籍记录事实的可能。17世纪末,古巴出现了西班牙裔的书商,为古巴的文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据记载最早的古巴作家(专门从事创作工作,并有作品问世)是哈瓦那人圣地亚哥·德·皮塔,他写过一部剧本《假王子园丁克罗利达诺》,在西班牙出版。18世纪30年代,古巴出现了两位著名的诗人,何塞·苏里·伊·安吉拉和何塞·罗德里格斯·乌卡雷斯,他们笔锋犀利,为人们留下了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作品。此外,在历史题材创作领域,佩德罗·阿古斯丁·莫雷利·德·圣塔·克罗斯的《古巴岛的历史和教堂》和何塞·马丁·菲利克斯·德·阿拉特的《新大陆的钥匙、西印度群岛的屏障》等杰作问世。

18世纪末期,古巴出现了第一所报业机构——《哈瓦那报》。1793年“祖国之友经济协会”诞生,成为古巴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意义深远。此时作家的创作大多倾向于对社会经济和哲学等问题的思考,文辞华丽,其中代表诗人有曼努埃尔·赛凯拉·奥兰多和马努艾尔·胡斯托·卢瓦尔卡瓦。

19世纪初,古巴政府宣布出版自由,报刊业日益繁荣起来。1834年8月,“祖国之友经济协会”的文化中心独立出来,扩展为古巴文学研究院,成为了反叛西班牙殖民统治运动的一面旗帜,没过多久就被当局封锁了,但是这并没有阻止作家们开创民族文化的努力,他们以多明戈·阿庞特为代表,着重强调民族独立和个人自由,充满爱国主义意识。值得一提的是,何塞·马里亚·埃雷迪亚是在诗歌中表达独立愿望的第一人,而诗人加夫列尔·孔塞浦西翁·巴尔德斯,剧作家何塞·哈辛托·米拉内斯则表现了个人对抗命运的本能。何塞·哈辛托·米拉内斯写的小说和普拉西多的诗歌,以及胡安·弗朗西斯科·曼萨诺的作品都抨击了社会的不公和现实的黑暗。

19世纪中后期,随着古巴争取独立运动的失败,西班牙殖民政府开始对文化工作者进行残酷镇压,有的被流放,有的被抓捕,伟大的诗人普拉西多则被暗杀。当时的文化界人心惶惶,逃避现实,作品多描绘地方风土人情,追求感官享受。比如后来被称为浪漫主义大师的拉斐尔·马里亚·门迪维,其作品就是在这一时期问世的,他的名作《露珠》以歌颂大自然、清新纯粹的风格引起了文坛的瞩目。当然,也有一些忧国思民的作品,比如诗人华金·卢阿塞斯写了充满爱国情怀的作品,胡安·塞内亚的作品压抑、孤独,风格低沉而阴郁,他的爱国诗作溢着感伤、凄切的情调。这时出现的抒情诗也充满了郁愤的情调,诗人们以古巴原住印第安人的生活为原型,描写风景田园、生活习俗,表示对印第安部落消亡的悼念和对西班牙当局的不满。初登文坛的路伊萨·桑普拉娜和赫尔特鲁斯·阿维利亚内德是古巴女诗人的代表,为古巴诗歌的革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1868年至1895年,古巴爆发了两次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文学家们配合战争,创办各种刊物,宣传民族独立的思想。此时最重要的作家是何塞·胡里安·马蒂,作为拉丁美洲现代主义运动的开创者之一,他成为了古巴独立运动的先驱。

20世纪初,古巴共和国成立,曾经被迫流亡海外的作家相继归来,他们或追求自我表现,或抨击政治腐败。小说《将军与博士》(卡洛斯·罗维拉着)体现了反抗教权的思想,《诚实的女人》、《不贞洁的女人》(均为米格尔·卡利翁着)首次采用自然主义笔法揭露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和底层民众的生活。剧作家何塞·安东尼奥·拉莫斯的《沼泽》和《科阿伊巴伊》抨击了帝国主义垄断和种族歧视。诗人雷西诺·佩德罗索的《思想上的阿拉伯花环》、奥古斯丁·阿科斯塔的《翅膀》和何塞·曼努埃尔·波维德的《先导诗》(第三部)的出版,标志着古巴诗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少作家逐渐脱离了现代主义的束缚,去寻找新的创作之路。

1926年后,受经济危机和政府独裁统治影响,古巴社会矛盾加剧。

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反剥削、反压迫的内容,有的作品甚至表现了无产者对社会不平等的愤怒,比如诗人曼努埃尔·卢那、尼古拉斯·纪廉等。

特别是民族诗人纪廉,作为当时黑人派运动的代表,他采用黑人诗歌的韵律,表现他们困苦的生活。真正的黑人诗歌出现于1928年,以诗人何塞·塔列特的《拉·伦巴》发表为标志,而《穷苦的黑人》、《黑奴》(均为费尔南多·奥尔蒂斯着)和《美洲黑人诗歌荟萃》(埃米里奥·巴利亚加斯编选)的出版,则加大了黑人派运动的影响。小说《埃古·扬巴·奥》(阿莱霍·卡朋提尔着),使黑人派运动扩展到了小说领域。

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古巴的文学表现的多是民族的觉醒和人民的反抗,诸如《没有女人的男人》和两部短篇小说集《英雄》、《两条船》(均为卡洛斯·蒙特内格洛着),《第九个月亮及其他》(里诺·诺瓦斯·卡尔沃着)等。

菲利克斯·皮塔·罗德里格斯的作品反映渔民和种植园工人艰苦的生存环境。恩里克·拉布拉多尔·鲁伊斯开始运用口语创作,讲述世俗人生,代表作有《走私》、《圈套》等。1946年,何塞·来萨马·利马创办了《源头》杂志,倡导寻找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艺术。著名戏剧家、诗人比尔希利奥·皮涅和诗人、民俗学家萨穆埃尔·费霍安赫尔·加斯特卢等老一辈艺术家和加斯通·巴凯罗、埃利塞奥·迭戈、菲纳·加西亚·马鲁斯等青年文艺工作者云集响应,他们创作了大量回忆童年、怀念故乡的作品。

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老一辈文人继续创作,同时新一代诗人、作家层出不穷。此时活跃于文坛的老诗人有纪廉、比塔·罗德里格斯、纳瓦罗、卢纳等。新一代诗人中成名较早的有洛维尔托·费尔南德斯·雷塔马尔,他创作了诗集《诗歌,在其该在的位置》;法亚德·哈米斯,成名作《抛石子》;巴勃罗·阿曼多·费尔南德斯,着有诗集《我,巴勃罗》;埃维尔托·帕迪利亚,代表作《礼物》等。在小说领域,老作家阿莱霍·卡朋提尔写出了《这个世界的王国》和《法的根源》两部反映海地独立战争的作品。小说家吉利尔莫·尹凡特创作了《平时和战时一个样》,反映了巴蒂斯塔政府统治时期的暴政和人民生活的惨淡。同时,何塞·奥尔特加的《九号站》、温贝特·阿雷纳尔的《太阳当头》、何塞·普伊戈的《贝尔蒂雄166》等,都对旧社会作出了无情的揭露。著名戏剧家何塞·特里亚内、阿维拉尔多·埃斯托里诺等写了诸多讽刺社会丑恶现象的剧作,比如《镜子里的美狄亚》、《偷猪》、《情况需要调查》等。

安布罗西奥·福尔内特和里内·莱埃尔等评论家也不吝笔墨,对社会弊端进行了抨击。正是这些有责任感的文人,时刻纠正古巴社会的偏颇,为文学道路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2.成功的教育

从近年来中国与古巴的教育合作上来看,两国的教育水平都在飞速发展,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古巴的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和全民公费教育,国民素质显着提高。其教育事业之所以发展得有声有色,有三个方面值得关注:第一,教育水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第二,重视品德教育;第三,采取国家分配的政策。到古巴留学的外国人主要来自欧美地区,多选择语言、医学、旅游、生物制药等专业,他们享受和古巴公民同等的免费医疗待遇。

古巴传统的高等教育历史悠久,18世纪古巴就建成了哈瓦那大学,并培养出了民族英雄何塞·马蒂和古巴传奇的革命者菲德尔·卡斯特罗。

20世纪初,哈瓦那大学扩展为一所综合性大学。革命胜利后,卡斯特罗政府非常重视本国的教育事业,尤其是提高了对高等教育的资金投入,于是,哈瓦那大学不断成熟的专业纷纷独立出来,形成专业性学院。目前,哈瓦那大学仍然既有文科专业又有理科专业,而且以文学、法学、神学、海洋、生物、经济等专业最为出名,学校内部还成立了十九个研究中心,对古巴的前沿科技作出了卓越贡献。

革命胜利前,古巴仅有三所大学,老师和学生的比例大概为1:15。而现今,古巴全国近七十所高等教育机构,已经培养了百万名毕业生,其中有十多万名外国留学生。古巴的大学录取率相对于不少国家都要高,20世纪90年代,它的高等教育纯入学率已经达到了21%,其中有一部分人是留学归来的。近些年,这些院校的入学率稍有降低,且女学生入学率远较男学生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