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和谐社会语境下的老龄问题研究
13520200000050

第50章 主要参考文献(2)

[110]威廉·D·诺德豪斯、保罗·A·萨缪尔森:《经济学》(第十四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1]魏先铭:《老龄化是新世纪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112]魏章玲编著:《美国家庭模式和家庭社会学》,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113]温家宝:《加强重点领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新华月报》2010年第8期。

[114]邬沧萍:《提高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科学认识》,《人口研究》2003年第5期。

[115]邬沧萍主编:《社会老年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6]邬沧萍:《长寿时代的空巢家庭企盼亲情住宅》,《住宅科技》2004年第2期。

[117]吴寒光等:《社会发展与社会指标》,中国社会出版社1991年版。

[118]吴秋风:《难忘1999——国际老年人年》,《中国社会导刊》2007年第92期。

[119]吴水洁:《析马歇尔的社会权利与公民权利矛盾》,《理论界》2007年第4期。

[120]谢立中主编:《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1998年版。

[121]熊必俊:《制定新世纪老龄行动计划应对全球老龄化挑战——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的收获与启示》,《医学与社会》2002年第5期。

[122]熊巍俊:《论我国人口老龄化下的社会养老问题》,《人口学刊》1994年第4期。

[123]徐勤、原野:《家庭养老在中国老年保障中的作用》,第23届国际人口大会,中国人口论坛文选,1997年。

[124]许爱花:《中国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模式之反思》,《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125]许燕:《社区人群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研究》,复旦大学学位论文,2002年。

[126]鄢盛明、陈皆明、杨善华:《居住安排对子女赡养行为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127]阎安:《论社区居家养老:中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新选择》,《科学·经济·社会》2007年第2期。

[128]阎安:《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第12期。

[129]阎云祥:《家庭政治中的金钱与道义:北方农村分家模式的人类学分析》,《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6期。

[130]阎云翔:《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李放春、刘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2000年版。

[131]颜文雄:《老年社会工作新概念》,《社会福利》2002年第7期。

[132]杨宗传:《老年社会保障与家庭养老层次性分析》,《老龄问题研究》1997年第8期。

[133]姚尚满:《山西医科大学教师职业倦怠和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山西医科大学学位论文,2010年。

[134]姚引妹:《长江三角洲地区农村老年人居住方式与生活质量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6期。

[135]叶波:《面对老龄化医保如何减压》,《四川劳动保障》2005年第11期。

[136]袁方主编:《社会学百科辞典》,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版。

[137]曾毅、顾大男:《老年人生活质量研究的国际动态》,《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第5期。

[138]曾毅、柳玉芝、萧振禹、张纯元:《中国高龄老人的社会经济与健康状况》,《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增刊。

[139]曾毅、王正联:《中国家庭与老年人居住安排的变化》,《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5期。

[140]曾文星编著:《老人的心理与辅导》,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1]战捷主编:《老年社会学教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142]张大勇、张彬瑜、冯帅:《高龄化背景下农村高龄老人照料困难解决途径探悉》,《安徽农业科学》2008第20期。

[143]张国兴:《党建工作创新与和谐社区建设》,《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144]张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的调查研究》,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位论文,2005年。

[145]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46]张文范:《坚持和完善家庭养老积极创造居家养老的新环境》,《中国的养老之路》,中国劳动出版社1998年版。

[147]张文娟、李树茁:《子女的代际支持行为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人口研究》2005年第5期。

[148]张友琴:《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的城乡比较研究——厦门市个案研究》,《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4期。

[149]张玥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与解决途径——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个案》,《甘肃农业》2007年第4期。

[150]赵建勋:《中国社会保障的主体及其责任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

[151]赵晓瑾:《脑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安徽医科大学学位论文,2008年。

[152]浙江省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编:《浙江省人口老龄化图集》,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153]浙江省民政厅、浙江大学课题组:《浙江省Z民政事业“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研究报告》,2006年。

[154]《浙江省人口发展报告(二)》,《浙江统计》2002年第9期。

[155]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56]郅玉玲:《浙江省城镇家庭代际互助关系分析》,《人口研究》1999年第6期。

[157]郅玉玲:《“居家养老”的浙江实践》,《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2期。

[158]郅玉玲:《长江三角洲地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学海》2010年第4期。

[159]《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

[160]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年版。

[161]《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162]周家华:《老人学研究——理论与实务》,正中书局2000年版。

[163]周丽苹:《老年人口健康评价与指标体系研究》,红旗出版社2003年版。

[164]周文红:《社会化居家养老中的妇女问题与对策研究》,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位论文,2008年。

[165]朱汉民:《社区老年保健和积极老龄化原则》,《社区卫生保健》2005年第1期。

[166]朱力:《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167]朱莉娅·贝里曼等:《发展心理学与你》,陈萍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8]朱庆芳:《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及2000年目标的综合评价》,《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

[169]卓汉容、谭建光:《中国社会志愿服务转型的探讨》,《江海学刊》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