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健康体检和常见疾病的检验结果解读
13520100000005

第5章 检验项目的选择(2)

3.肿瘤相关项目检查

(1)宫颈细胞学检查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据报道宫颈癌的5年生存率是67%,宫颈早期癌是90%,宫颈原位癌几乎是100%。宫颈癌是一种可预防、可治愈的疾病,其关键是早期发现和治疗子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和早期子宫颈癌。宫颈疾病普查是发现和诊断子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子宫颈癌的主要手段。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则是目前对子宫颈癌最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宫颈刮片,是指从子宫颈部位轻轻刮取该处的黏膜及分泌物,涂在玻璃片上,通过巴氏染色或TCT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是否异常。通过简单的宫颈涂片,可以监测到子宫颈细胞微小的极早期变化,使致命的癌症在还没真正发生之前就被检测并治疗。

(2)人乳头瘤病毒(HPV)核酸检测宫颈癌的发生与HPV感染密切相关。以宫颈脱落细胞作HPV检测与细胞学检查联合筛查宫颈癌,其效果高于单独使用细胞学检查。从宫颈感染HPV到宫颈癌前病变,再到宫颈癌,大约需要8~10年时间,且宫颈癌前病变有向好与向坏双向发展的可能性,关键是及时。中年女性常做这方面的检查,很有必要。

(3)其他肿瘤标志物检查如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25(CA125)等。肿瘤标志物检测有一定价值,但特异性、灵敏度不高,相对来说,SCCA在宫颈鳞状上皮癌诊断上有较高的价值。

四、微量元素以及儿童体检的检验套餐

微量元素是指占人体体重0.01%以下的元素,它们在体内含量虽少,但在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称为必需微量元素。它们参与酶活性的调节,参与维生素和激素、电子传递体的组成,与物质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功能、免疫功能、神经功能等都有重要关系,而且也与美容相关。微量元素不能在体内合成,完全依赖于外界环境(食物、水、空气等),因此,人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受环境、职业等因素影响很大。

人们很关心如何补充微量元素,又如何排除有害元素。但是要注意不要想当然地缺啥补啥。微量元素在体内是一个平衡过程,它的缺乏和过量都可以引起疾病,甚至死亡;或者说,某一种微量元素,低浓度时是无害的,高浓度时却是有害的;微量元素补充过多,不但对身体没有好处,而且可能出现无性欲状态、乏力、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过敏、精神抑郁等症状;当有这些现象而又没有其他原因可找时,您不妨检查一下微量元素;儿童因其生理特点,加上偏食,常引起微量元素的代谢紊乱。

因此微量元素检测特别适合于儿童、从事特殊职业的工人的体检,也适合于某些地方病的普查。

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铁(Fe)、铜(Cu)、锌(Zn)、锰(Mn)、铬(Cr)、钴(Co)、钼(Mo)、镍(Ni)、硒(Se)和碘(I)等,有害的微量元素如铅(Pb)、汞(Hg)等。

五、防癌体检的检验套餐

与其他疾病比较,肿瘤有两个特征:一是肿瘤的转移性,就是肿瘤从原发病灶扩散到其他组织和脏器,手术切除原发部位肿瘤后,其他脏器又出现新的肿瘤病灶,这也是大多数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二是肿瘤的早、中期并无症状,等到医院就诊时,或肿瘤已经太大无法切除,或已经转移,到了晚期。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早期发现的肿瘤,不仅体积小,而且较少转移,若及时手术就能彻底清除病灶,有效控制肿瘤。

为了早期发现肿瘤,医学界设想了很多措施和途径,在当前所有的医学手段上,对于无症状的肿瘤患者来说,肿瘤标志物往往是唯一的能早期发现肿瘤的线索。人们对肿瘤标志物寄予了很大的希望,遗憾的是,至今所有的100多种肿瘤标志物中,除个别或少数的项目以外还没有找到完全符合条件的、理想的标志物,如特异性不高,敏感性不够等(详见本书的“六、如何解读检验结果”的“肿瘤标志物”部分)。

除少数肿瘤外,大部分肿瘤,往往会有多个肿瘤标志物阳性;或不同脏器、不同组织的肿瘤,有相同的肿瘤标志物阳性;一个特定的肿瘤,其不同阶段、不同肿瘤细胞类型,呈阳性的肿瘤标志物也不尽相同;或相同的标志物阳性率又不同;等等,这增加了肿瘤标志物应用的复杂性。

尽管如此,肿瘤标志物仍不失为早期发现肿瘤的良好指标。在实践中,通过健康体检时肿瘤标志物检查阳性而发现和确诊早期肿瘤的病例是很多的。所以,应该重视肿瘤标志物的检查。现在许多疾病都有年轻化的倾向,肿瘤也不例外。一般来说,人到中年,无论男女性别,最好每隔一两年检查一次;直系亲属中有人患肿瘤,经常抽烟、酗酒、应酬过多休息不足者,则宜每半年检查一次。

1.肺癌

癌胚抗原、铁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癌细胞抗原(SCC-Ag)。

2.胃癌

癌胚抗原(CEA)、CA19-9、CA12-5、CA24-2、甲胎蛋白(AFP)、铁蛋白(SF)、CA50。

3.肝癌

AFP、AFU、AFP异质体、GGT。

4.食道鳞癌

CYFR21-1(细胞角蛋白19片段)、TPS(组织多肽特异抗原)+SCC(鳞状细胞相关抗原)、CA199、CEA。

5.结直肠癌

CEA、CA242、CA199+TPS。

6.胰腺癌

CA199、CA242、CA50、CA72-4、CEA。

7.乳腺癌

CA153+CEA+CA199。

8.卵巢癌

CA125、CA724、TPS、AFP、HCG9.宫颈癌

SCC+CYFRA21-1+TPS。

10.甲状腺癌

降钙素、CEA。

六、常见疾病体检的检验套餐

1.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患者可通过体检了解自己的高血压病情控制情况,了解心脑血管和肾脏等重要器官是否受到高血压的损害,了解自己是否合并有高血脂、糖尿病等其他危险因素。建议选择做下列项目的检查。

(1)尿液常规和肾功能检查高血压患者若血压不被控制,病情持续发展,可在5~1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出现轻到中度的肾小球动脉硬化。尿液常规检查有少量蛋白尿。若肾小球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则出现大量蛋白尿,肾脏病变加重,体内代谢废物排泄受阻,血液中肌酐、尿素大量增加,反过来又促进高血压的进展形成恶性循环,即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肾脏损害又加重高血压病。最终导致肾实质坏死、尿毒症、肾衰竭。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应每隔一定时间,最好每2个月检查1次,做尿液常规和肾功能检查。

(2)血液生化检查——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高血压病易合并糖尿病,这两者又是引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与动脉硬化、肾脏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因此,高血压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应作为常规检查的项目。

此外,多数高血压病患者,血液黏度升高,当合并高脂血症时,血液的黏稠度更高,致使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导致严重后果。因此,中晚期高血压病患者应注意血流变的异常。

2.糖尿病

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而且有资料表明在我国能够自己发现患上糖尿病的病人只占四分之一,多数病人因病情被忽视而延误诊治,失去最佳治疗时机,且引起长期的视网膜、肾脏、血管及神经组织并发症和后遗症,导致预后不良。因多数早期的糖尿病病人并没有明显的症状,所以最好经常进行体检,以便尽早发现糖尿病,若家属中已有人患糖尿病的,就更要经常检查。

(1)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尿液常规

糖尿病的检查手段很多,最终诊断糖尿病的依据是血糖测定。空腹血糖(FSG)、餐后2小时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表示的是不同时段的血糖浓度。

尿液常规中要注意尿糖、尿蛋白、尿酮体的情况。血糖和尿液常规每半个月应该检查一次。

(2)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红蛋白(GHb;HbA1)反映的是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浓度。糖化血清蛋白(GSP)反映的是过去1~2周内的平均血糖浓度。这两项测定都作为糖尿病控制的监测指标。前者每2~3个月检查一次,后者每半个月可以检查一次,以监控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3)血清胰岛素、C肽胰岛素(Ins)、C肽(C-P)测定,用于区分1型或2型糖尿病,同时用于确定是否需要采用胰岛素治疗。C肽也可用于鉴别低血糖的原因是胰岛素瘤过度分泌还是病人自己注射了胰岛素。还可用于判断胰岛素瘤切除是否完整或是否转移,及用于胰岛移植手术后的监测。

(4)尿液微量白蛋白、尿液转铁蛋白在糖尿病的多种并发症中,只有糖尿病肾病是唯一可用实验室指标来长期评价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的实验室指标,不同于传统的肾功能检查和尿液分析,其关键在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与监测。若错过时机,一旦被临床上证明为糖尿病肾病,则很有可能慢慢地发展成肾衰竭。就是说糖尿病的肾损伤早期尚未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若此时未能及早发现,错过了这个时期,就可能成为不可逆的了。糖尿病患者发生肾脏损害时,尿液中排出的白蛋白就会增加,若24小时尿液中白蛋白排出量达到30~200毫克时,说明肾脏已有病变。尿中转铁蛋白排泄增加也可以敏感地反映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尿液微量白蛋白(mAlb)、尿液转铁蛋白(MTFU)测定是早期诊断早期介入从而大大推迟肾合并症发生的敏感指标。建议应每半年到1年检查一次。

(5)肾功能、血脂、肝功能每半年检查一次,以了解病情进展和并发症的情况,便于及时采取相应医疗措施。

3.肝病

病毒感染、食物中毒、药物中毒、酗酒等各种导致肝损伤的因素都可以导致肝病。常见的肝病如肝炎、肝硬化、脂肪肝、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肝炎又包括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病毒性肝炎包括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庚肝。肝炎病毒尤其是乙肝病毒,被认为是肝脏第一“杀手”(还有丙肝病毒),很多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是由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来的,所以要引起高度重视,不忘经常做一些检查。不同的肝病可选择不同的检验套餐。

人们希望找到理想的肝功能试验,要求它们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鉴别不同肝病的选择性好,但目前尚无完全符合要求的项目。从项目选择的角度,最好能回答:肝病是否存在?何种类型?严重程度?是否能做治疗监测?预后如何?遗憾的是没有一项试验能全面回答这些问题。因此,肝功能试验常常是多个项目的联合检查,综合分析。

(1)常规肝功能套餐可供选择的,适用于各种类型肝病的一般套餐:包括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前白蛋白(PA)、血清蛋白电泳、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GP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GO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ST/ALT)、碱性磷酸酶(ALP,AKP)、γ-谷氨酰氨基转移酶(γ-GT,GGT)、乳酸脱氢酶(LDH,LD)及其同工酶、血清胆碱酯酶(SChE)、腺苷脱氨酶(ADA),有出血倾向时,增加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等。

根据这些指标检查的结果,可以作出肝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综合判断病情处于什么阶段以及病情的轻重程度。通常这些指标每隔3~6个月检查一次。

(2)乙肝病毒检查指标包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e抗体(HbeAb,抗-HBe)、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抗-HBc)、乙肝病毒核心抗体IgM(HbcAb-IgM,抗HBc-IgM)、乙肝病毒前S(PreS)、乙肝病毒抗前S(抗-PreS)、乙肝病毒前S(PreS)、乙肝病毒抗前S(抗-PreS)。也可以选择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扩增(乙型肝炎病毒基因,HBV DNA)定量检测、YMDD变异检测,用于乙肝诊断和疗效观察、对治疗药物拉米夫定的耐受检测。目前有些医院检验科已开展乙肝病毒突变测序分析,可检测到包括YMDD在内的多个突变点,有助于了解患者对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抗病毒药物的耐受性。

(3)其他病毒性肝炎的检查指标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丙型肝炎病毒基因(HCV-RNA);丁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DV)、丁型肝炎病毒抗体IgM(抗-HDV-IgM)、丁型肝炎病毒抗原(HDV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