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健康体检和常见疾病的检验结果解读
13520100000014

第14章 检验结果的解读(5)

3.餐后2小时血糖

【参考值范围】

<7.78mmol/L(<140mg/dl)

【解读要点】

(1)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140~200mg/dl)之间,为糖耐量减退。

(2)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诊断为糖尿病。

(3)餐后2小时血糖值,是临床医生确定糖尿病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4)同空腹血糖“解读要点”的“6”。

4.口服葡萄糖耐量(英文缩写OGTT)

【参考值范围】

空腹血糖<6.11mmol/L(<110mg/dl),服糖后半小时至1小时血糖浓度达到峰值〔<10mmol/L(<180mg/dl)〕,服糖后2小时血糖浓度<7.78mmol/L(<140mg/dl),服糖后3小时血糖浓度恢复至空腹血糖水平,每次尿糖定性试验均为阴性。

【解读要点】

(1)本试验用于诊断糖尿病。服糖后2小时血糖浓度≥7.78mmol/L(≥140mg/dl)为糖耐量受损,≥11.1mmol/l(≥200mg/dl)为糖尿病;服糖后半小时至1小时血糖浓度≥11.1mmol/l(≥200mg/dl)并有糖尿病临床表现者为糖尿病。

(2)胃排空延迟,小肠吸收不良及垂体-肾上腺功能低下时,糖耐量试验各次血糖值都降低。

(3)胃切除后或严重肝病者,肠道吸收葡萄糖快,或肝脏不能快速转化葡萄糖,糖耐量试验表现为服糖后血糖急剧升高,峰值出现早且超过10mmol/L(180mg/dl),但2小时后又低于空腹血糖水平。尿糖随着血糖增高可出现阳性。

(4)肾脏疾病者,糖耐量曲线正常,但尿糖可出现阳性。

(5)同空腹血糖“解读要点”的“6”。

5.糖化血红蛋白(英文缩写GHb;糖化血红蛋白

A1,GHbA1)

【参考值范围】

范围4%~6%,<6.5%(不同方法参考值不同)

【解读要点】

(1)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测定前6~8周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A1可反映测定前3~4个月的血糖水平,尤其以1~2个月为最佳反映时间,作为糖尿病控制的监测指标,用于评价疗效,选择治疗方案。

(2)也可协助判断预后: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者,若HbA1为8%~10%,提示病变为中等程度,可用激光治疗;>10%为严重病损,预后较差。妊娠糖尿病者,糖化血红蛋白对判断畸胎死胎和子痫前期有意义。

6.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英文缩写GSP)

【参考值范围】

1.65~2.15mmol/L(70~110mg/dl)

【解读要点】

(1)糖化血清蛋白反映的是过去2~3周的平均血糖控制水平,用于评价疗效,选择治疗方案。

(2)同一病人前后连续检测结果的比较更有价值。

7.胰岛素(英文缩写Ins)

【参考值范围】

放射免疫法 空腹血清:4.0~15.6mIU/L(不同方法参考值有所不同)

发光免疫分析法 空腹血清:1.9~23.0mIU/L(不同方法参考值有所不同)

【解读要点】

(1)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分泌,在体内对糖、脂肪、蛋白质的合成与贮存起重要作用。肝脏对胰岛素的降解起主要作用,血糖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2)胰岛素增高: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瘤、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脑垂体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此外,妊娠、应激状态如外伤、电击伤、烧伤等胰岛素也可升高。

(3)胰岛素减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晚期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胰腺炎、胰腺外伤、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

8.C肽(英文缩写C-P)

【参考值范围】

250~600pmol/L; 0.6~3.8μg/L(不同方法参考值有所不同)

【解读要点】

(1)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和C肽是等分子的,肝脏对C肽的摄取不足10%,因此C肽比胰岛素更能反映胰岛β细胞的功能。

(2)用于鉴别空腹低血糖的原因:胰岛素正常,C肽升高,可能是胰岛素瘤过度分泌所致;胰岛素升高,C肽降低,可能是注射胰岛素所致。

(3)1型糖尿病C肽水平极低;2型糖尿病的C肽水平可决定是否需要用胰岛素继续治疗。

(4)胰腺癌切除术后,若血液中还能测到C肽,提示有胰腺组织残留;若仍持续高水平,提示肿瘤复发或转移。

九、血脂检验结果的解读

1.总胆固醇(英文缩写TC)

【参考值范围】

3.11~5.18mmol/L(120~200mg/dl)

【解读要点】

(1)总胆固醇水平可随年龄上升,到70岁以后有所下降;中青年期女性低于男性,5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

(2)枟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枠提出的我国血脂水平分层标准:总胆固醇<5.18mmol/L(200mg/dl)为合适范围;5.18~6.19mmol/L(200~239mg/dl)为边缘升高;≥6.22mmol/L(240mg/dl)为升高。

(3)总胆固醇是高胆固醇血症的诊断标准,高胆固醇血症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而言,是一个明确的危险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4)原发的高胆固醇血症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缺陷症、多源性高胆固醇、混合性高脂蛋白血症等,继发的高胆固醇血症见于肾病综合征、甲状腺机能减退、糖尿病、妊娠等。

(5)低胆固醇血症也有原发和继发之分,前者如家族性无β或低β脂蛋白血症,后者如甲亢、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6)严重肝病患者总胆固醇不一定很低,但胆固醇酯占总胆固醇的比例可低至50%以下。

2.甘油三酯(英文缩写TG)

【参考值范围】

0.56~1.70mmol/L(50~150mg/dl)

【解读要点】

(1)枟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枠提出的我国血脂水平分层标准:甘油三酯<1.70mmol/L(150mg/dl)为合适范围;1.70~2.25mmol/L(150~199mg/dl)为边缘升高;≥2.26mmol/L(200mg/dl)为升高。

(2)原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多有遗传因素,包括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等。继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见于糖尿病、糖原累积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妊娠、口服避孕药、酗酒等。

(3)一般认为单独高甘油三酯不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伴以高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情况时才有病理意义。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HDL-C)

【参考值范围】

1.04~1.55mmol/L(40~60mg/dl)

【解读要点】

(1)枟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枠提出的我国血脂水平分层标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mmol/L(40mg/dl)为合适范围;≥1.55mmol/L(60mg/dl)为升高;<1.04mmol/L(40mg/dl)为降低。

(2)长时间的研究证明,HDL-C与冠心病发病呈负相关,HDL-C增高(>1.55mmol/L)被认为是冠心病的“负”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每增高0.03mmol/L,则冠心病危险性降低2%~3%。

(3)HDL-C下降多见于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炎、肝硬化等。高甘油三酯血症往往伴有低HDL-C,肥胖者的HDL-C也常见偏低。

(4)吸烟可使HDL-C下降,适量饮酒、长期体力劳动和运动会使HDL-C升高。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LDL-C)

【参考值范围】

2.07~3.37mmol/L(80~130mg/dl)

【解读要点】

(1)枟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枠提出的我国血脂水平分层标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mmol/L(130mg/dl)为合适范围;3.37~4.12mmol/L(130~159mg/dl)为边缘升高;≥4.14mmol/L(160mg/dl)为升高。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

(3)由于总胆固醇水平同时受HDL-C、LDL-C水平的影响,所以用LDL-C代替总胆固醇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指标,更为合理。

5.载脂蛋白A1(英文缩写ApoA1)

【参考值范围】

1.2~1.6g/L(120~160mg/dl)

【解读要点】

(1)载脂蛋白A1约占高密度脂蛋白结构中蛋白质的65%~70%,ApoA1是HDL的特征性载脂蛋白,ApoA1反映HDL水平,与HDL-C呈明显的正相关。

但HDL是一系列颗粒大小与组成不均一的脂蛋白,当HDL亚类与组成有变化时ApoA1不一定有相应变化,所以同时测定ApoA1和HDL-C对病理生理状态的分析更有帮助。

(2)ApoA1偏低见于冠心病和脑血管病,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者HDL-C往往偏低,但ApoA1不一定低;而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者ApoA1与HDL-C均轻度下降,冠心病危险性升高。

6.载脂蛋白B(英文缩写ApoB)

【参考值范围】

0.8~1.2g/L(80~120mg/dl)

【解读要点】

(1)血清中的载脂蛋白B绝大部分存在于低密度脂蛋白中,所以血清ApoB主要反映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LDL-C呈显著正相关。

(2)高ApoB是冠心病危险因素,ApoB是各项血脂指标中较好的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在冠心病高载脂蛋白B血症的药物干预实验发现,降低ApoB可以减少冠心病发病及促进动脉粥样斑块的消退。

7.脂蛋白(a)(英文缩写LP<a>)

【参考值范围】

0~300mg/L(0~30mg/dl)

【解读要点】

(1)血清Lp(a)水平与其他脂蛋白无直接的关系,主要决定于遗传。男女性别和年龄组间的差别也不显著。

(2)Lp(a)的参考值范围大,从0~300mg/L,少数人可高达1000mg/L以上,但80%的正常人在200mg/L以下。

(3)血清Lp(a)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Lp(a)水平高于300mg/L,冠心病危险明显增高。

(4)虽然Lp(a)水平与LDL-C无明显相关,但若高LDL-C同时伴有Lp(a)升高,冠心病的危险性就更高。

十、免疫球蛋白检验结果的解读

1.免疫球蛋白G(英文缩写IgG)

【参考值范围】

7.5~15.6/L(750~1560mg/dl)

【解读要点】

(1)血清IgG降低:可由先天性低免疫球蛋白血症所致,如先天性无丙球血症和先天性无胸腺症患者血中IgG明显降低;也可由获得性低免疫球蛋白血症所致,如淋巴肉瘤、肾病综合征和中毒性骨髓疾病等.(2)血清IgG增高:可见于非特异型多株峰免疫球蛋白增殖症,如慢性感染、子宫内感染、自身免疫病、肝脏疾病(如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隐匿性肝硬化);也见于特异型单株峰免疫球蛋白增殖症即M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半分子病、轻链病和非排泌型骨髓瘤等。

(3)血清IgG降低易引起反复的化脓性细菌感染。

2.免疫球蛋白A(英文缩写IgA)

【参考值范围】

脐带血 0.047±0.037g/L(47±37mg/dl)

8~30天 0.0067±0.171g/L(6.7±171mg/dl)

31~60天 0.053±0.096g/L(53±96mg/dl)

2~3月 0.077±0.071g/L(77±71mg/dl)

4~6月 0.233±0.187g/L(233±187mg/dl)

7~9月 0.394±0.248g/L(394±248mg/dl)

10~12月 0.560±0.217g/L560±217mg/dl)

1~2岁 0.831±0.606g/L(831±606mg/dl)

3~5岁 1.855±0.614g/L(1855±614mg/dl)

6~8岁 1.867±0.710g/L(1867±710mg/dl)

9~11岁 2.458±0.912g/L(2458±912mg/dl)

12~15岁 2. 731±0.937g/L(2731±937mg/dl)

成人 2 畅500±0.752g/L(2500±752mg/dl)

【解读要点】

(1)IgA降低:可由先天性或获得性低免疫球蛋白血症所致,常见于先天性或获得性无丙球血症和先天性无胸腺症、淋巴肉瘤、肾病综合征、中毒性骨髓疾病、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症、吸收障碍综合征、IgG型骨髓瘤、淋巴样组织发育不全、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

(2)IgA增高:可见于非特异型多株峰免疫球蛋白增殖症如慢性感染、子宫内感染、自身免疫病、肝脏疾病(如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隐匿性肝硬化);也见于特异型单株峰免疫球蛋白增殖症即M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半分子病、轻链病和非排泌型骨髓瘤等。

(3)IgA降低易引起反复的呼吸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