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文学经典导读
13519900000078

第78章 外国文学(17)

“这与我不相干。你真逞能呀。”

女子不高兴地嘲讽了一句。不过,他俩之间已经交融着一种与未唤艺妓之前迥然不同的情感。

岛村明白,自己从一开头就是想找这个女子,可自己偏偏和平常一样拐弯抹角,不免讨厌起自己来。与此同时,越发觉得这个女子格外的美了。从刚才她站在杉树背后喊他之后,他感到这个女子的倩影是多么袅娜多姿啊。

【注释】

〔1〕选择《雪国》,叶渭渠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阅读提示】

《雪国》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1935年起在《文艺春秋》、《改造》两本文学杂志上开始连载,直到1948年出版单行本。

小说描写的是舞蹈艺术家岛村三次从东京到雪国和当地年轻貌美的艺伎驹子由邂逅而情爱的故事,其间穿插着岛村对萍水相逢的少女叶子的爱慕和两人微妙的关系。驹子的命运悲苦,她出生在雪国,在东京的酒馆里当过侍女,被人赎出来以后打算做个舞蹈师傅生活下去,一年半以后她的恩主死了,最后迫于无奈当了艺伎。在川端康成的笔下,驹子美的“洁净”,虽沦为艺伎却不随波逐流,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和纯真的感情。相比驹子“洁净”的美,叶子则是“飘逸”的美,美得有点虚无缥缈。小说的结尾,叶子在雪国蚕茧仓库发生的火灾中丧生,“岛村站稳了脚跟,抬头望去,银河好像哗啦一声,向他的心坎上倾泻了下来”。叶子的生命和灵魂一起融入了浩渺的宇宙,幻化为永恒的美。作品体现出佛教禅宗思想和虚无主义对作者的影响。

《雪国》在艺术手法上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寓意深刻。作品中围绕着驹子的生活,出现了蚕房、织绢等许多与蚕有关的东西。驹子的“洁净”和甘愿奉献与日本民间的蚕文化内涵有着高度的契合。作者有意以“蚕”的意象来塑造驹子完美的生命之美。

·[土]帕慕克

奥尔罕·帕慕克,是土耳其享誉国际的文坛巨擘,是当代欧洲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1952年,帕慕克出生于伊斯坦布尔富裕的大家庭,大家族的背景和家乡横跨欧亚两大洲的地理特征给了作者在文学创作上非同一般的影响。正如帕慕克所说:“伊斯坦布尔最大的优点,就是其居民能够同时透过西方和东方的视角来看这座城市。”帕慕克在其名作《伊斯坦布尔》、《我的名字叫红》等中都探寻了在现代化进程中,土耳其与西方的关系及其伊斯兰文化的失落。2006年,帕慕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委员会颁奖词这样说:“帕慕克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

帕慕克的主要作品有《塞夫得特和他的儿子们》(1979)、《寂静的房子》(1983)、《白色城堡》(1985)、《黑书》(1990)、《新人生》(1997)、《我的名字叫红》(1998)、《雪》(2002)、《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2005,帕慕克因此书被提名为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我的名字叫红〔1〕(节选)

人们都叫我“橄榄”

那是午祷过后,正当我愉快地挥笔描绘男孩们甜美的脸蛋时,听见门口传来了敲门声。我吓了一跳,手微微一抖。放下画笔,我小心翼翼地把膝上的画板放到了一旁,飞也似的冲到门边,开门之前轻声祷告:我的真主……从这本书里听我说话的你们,比起我们这些居住在这污秽、悲惨世界中的人,比起我们这些苏丹的卑贱奴隶们,还要接近安拉,因此我不会对你们隐瞒任何事:阿克巴尔汗,印度的君王,世上最富有的国王,正在筹划一本将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书籍。他向伊斯兰世界的各个角落散布消息,邀请全世界最伟大的绘画家到他身边。他派到伊斯坦布尔的使者们昨天来找过我,邀请我前往印度。这一次,我打开门发现并不是他们,而是我早就忘掉了的黑。当年他没能走进我们这个圈子,经常嫉妒我们。“什么事?”

他说是来友好拜访,来聊聊天,并看看我的绘画。我请他进了门,让他自己瞧个够。我听说今天他才去拜访了画坊总监奥斯曼大师,并亲吻了他的手。这位伟大的大师给了他一句哲言:“从一位画家对失明与记忆的看法中,可以看出他是否是一位优秀的画家。”他说。那你们就看看吧。

失明与记忆

在绘画艺术开始之前,有一种黑暗;当它出现之后,也有一种黑暗。透过我们的颜料、技巧与热情,我们会记得安拉曾命令我们“看”!记得即表示知晓你所看见的;知晓即表示记得你所看见的;看见则表示无需记得的知晓。因此,绘画即是表示记得黑暗。热爱绘画,并知晓从黑暗中看见色彩与事物的前辈大师们,渴望借由颜色,返回安拉的黑暗。缺乏记忆的艺术家们非但不记得安拉,也不记得他的黑暗。所有伟大的画师,在自己的画里,都一直在寻找潜藏于颜色中、超越时间外的那种深邃的黑暗。赫拉特的前辈大师们找到了这种黑暗,就让我来说给你们听听,你们也来理解理解看,记得这种黑暗意味着什么。

三个关于失明与记忆的故事

诗人扎米的《亲密之礼》讲述圣人的故事,在拉米伊·却勒比的土耳其文译本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黑羊王朝统治者吉罕王的画坊中,著名的大师,大布里士的谢赫·阿里绘制了一册精美的《胡斯莱夫与席琳》。根据我所听说的,在这本历时十一年才完成的传奇著作里,细密画大师中的巨匠谢赫·阿里,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才华与技巧,画出了极为华美精致的图画,只有过去最伟大的大师毕萨德才可能与之匹敌。甚至手抄绘本方完成一半,吉罕王就已经知道,他即将拥有一本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精美书本。然而这位视白羊王朝的统治者——年轻的高个子哈桑为自己的头号大敌的吉罕王,一直以来都生活在恐惧和妒忌中,此时他想到,虽然书本完成后他的威望将大幅提升,但大师也可能会为高个子哈桑制作出另一本更完美的手抄本。由于心中有着毒害着他的对幸福的妒忌,总是害怕着:“如果别人也这么幸福的话,该怎么办?”吉罕王立刻明白,如果这位细密画巨匠再画另一本,甚至是更好的一本,那将一定是替他的敌人高个子哈桑所绘。所以,为了防止自己以外的人拥有这样一本伟大的杰作,吉罕王决定等到大师谢赫·阿里一完成书之后,就杀了他。然而后宫一位善良的切尔卡西亚美女劝告他,弄瞎细密画大师就已足够。吉罕王立刻采纳了这个聪明的意见,并把自己的决定讲给周围的阿谀奉承者听,直到最后传进了谢赫·阿里的耳朵。尽管得知自己的下场,谢赫·阿里并不像其他普通画家那样,放下手中完成了一半的书,逃离大布里士。他也不玩把戏,像是放慢手抄本的进度,或是画出较为拙劣的图画,让书本无法“完美”,借此延缓失明的命运。

相反,他甚至更热情执着地投入了工作。在独自一人居住的房子里,晨祷过后他便开始工作,不间断地一次又一次画着同样的马匹、柏树、恋人、巨龙以及英俊的王子,在烛光中画到深夜,直到流出灼痛的泪水。许多时候,他会好几天凝视着一幅赫拉特前辈大师的图画,然后看也不看就把它画在另一张纸上,画得和原画一般无二。终于,他完成了黑羊王朝吉罕王的书。接着,正如细密画大师所预期的那样,他先是得到无数赞美与黄金,然后就被一根尖锐的羽毛针刺瞎了双眼。痛楚尚未消退,谢赫·阿里即离开了赫拉特,投奔白羊王朝的高个子哈桑。“是的,没错,我是瞎了。”他解释说,“但我记得最近十一年来所绘的手抄本中所有的优美,包括每一根线条、每一个笔触。而我的手也能够在我看不见的情况下凭记忆再画一遍。伟大的陛下,我可以为您画出绝世经典。因为我的眼睛不再受世间的污秽所扰,我将能以记忆中最纯净的模样,描绘出安拉的一切美丽。”高个子哈桑相信了伟大细密画大师的话;而这位细密画大师也信守诺言,凭借记忆,为白羊王朝的统治者画出了一本最辉煌的书本。大家都知道,正是这本新书提供了一股精神力量,支持着高个子哈桑,使他在靠近千湖附近的一场突击中,战胜并杀死了吉罕王。后来,胜利者高个子哈桑在奥特卢贝利战役中兵败于法蒂赫·苏丹·麦赫梅特,于是这本辉煌的书籍,以及大布里士的谢赫·阿里为已故吉罕王所绘的那本书,便都进入了苏丹陛下的宝库。看到的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