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13519400000003

第3章 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背景和意义(2)

虚拟网络空间使高校育人环境愈来愈复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大学生在接受海量信息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独立思考与选择,思想也更为早熟和多元化,传统说教式的思想引导权威遭遇严重挑战。在虚拟网络空间中,传统教育媒介的垄断性被改变,学生个体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见解,使自己成为创造性的传播主体,传统思想引导的阵地遭遇挑战。虚拟网络空间是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平台,但长期沉溺网络会造成大学生社会参与度的减少,许多“宅男”、“宅女”表现出了孤独、抑郁的症状,同学间相互关心不够、对集体活动持观望态度,传统的聚集方式发生明显变化。

因此,如何应对虚拟网络空间中大学生的特征来开展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工作,是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的重要课题。

(二)工作对象和工作方式的变化,要求高校共青团做好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

大学生曾经一度被称之为“天之骄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他们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固定的教学课程、明确的工作分配和统一的价值评价。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引导侧重于理性知识的灌输。但是,在开放的教育环境下,当代大学生已不仅仅是一名知识结构较完整、综合素质较全面的学生,更是一名独立自主、意愿强烈、注重公民意识、彰显个性特点的社会人。他们在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不仅需要理性的知识教导,更需要感性的个体满足,这使得高校共青团要面对一个更加全面的工作对象来开展工作。

工作对象的显著变化使得传统的工作方式即灌输式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要,党团“大道理”怎样才能深入大学生内心和思想深处是一个新的课题。与生硬刻板的说教相比,直观的、时尚的、客观的事实和事物更加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他们更加愿意在实际体验中获得对社会的认知。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必须在充分了解和满足大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基础之上,设计形式多样的引导载体和路径,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接受方式,将党团“大道理”转化为大学生易接受、易消化的“小故事”,使思想引导工作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成为让大学生真正从心底愿意被引导的基础所在,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 做好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是学校共青团跨越发展的客观要求

浙江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省部共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大学,在新世纪初确立了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一流大学的目标,这是国家赋予浙江大学的历史使命,也是浙江大学自身发展的一次历史机遇。浙江大学共青团作为青年师生的群众组织,不仅要当好学校党委的助手和后备军,而且要主动适应学校改革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心工作,始终将青年思想引导作为育人工作的核心抓手贯穿于整个共青团工作之中,团结和带领全校团员青年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大趋势,要求浙江大学共青团做好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高等教育改革目标:高校要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在教育模式上,更加注重学校和学生的自主性;在知识结构上,更加强调综合性和适应性;在素质教育上,更加重视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在能力培养上,更加突出创新性与实践性。

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目标,要求浙江大学共青团组织要始终将培养“政治坚定、素质全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优秀大学生作为育人工作的中心任务,积极构建思想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科创育人的“四位一体”育人工作体系,着力引导大学生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将理想信念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素质拓展等各项活动中,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能力素质。

(二)团结和带领全校青年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要求浙江大学共青团做好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关乎国家的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民族的凝聚力和长远发展后劲。世界一流大学离不开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科研、一流的教学、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等国际公认指标。将浙江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是包括全体学生在内的所有浙大人的共同愿望,是全校师生的共同奋斗目标。浙江大学共青团作为学校党委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组织,要率先确立这一奋斗目标,将学校共青团组织的使命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求是创新、整合培养、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理念,团结和带领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充分发扬“启尔求真”的科学精神、“开物前民”的创新精神、“无吝于宗”的合作精神、“海纳江河”的开放精神和“树我邦国”的爱国精神,引导大学生追求真理、锐意创新、矢志报国,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贡献青春和力量。

(三)建设一流共青团组织,要求浙江大学共青团加强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

在中国建设一流大学,必然要有一流的共青团组织。当前,浙江大学共青团肩负着团结、教育和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的光荣使命。在做好思想引导工作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培养一流的团员青年、打造一流的团干部队伍、构建一流的工作体系,才能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思想保证和组织保障。

一流的共青团组织要有一流的团员青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同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对大学生提出了“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的殷切希望。在2010年5月3日给中国农业大学师生的回信中,胡锦涛总书记又勉励青年和青年学生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实践中书写美好人生。因此,浙江大学共青团组织要按照党中央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期望,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导他们坚实专业知识基础、优化知识结构、拓宽学习思路、提高科研能力、培养实践精神,使他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把奉献社会作为人生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推动自身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流共青团组织要有一流的团干部队伍。“思想路线确定后,干部是决定因素。”要建设一流的共青团组织,离不开一流的共青团干部队伍。

团干部队伍是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核心力量。要充分发挥青年领袖的作用,增强引导青年的说服力和影响力,确保思想引导工作取得实效,就必须有一支思想先进、政治坚定、素质全面的干部队伍。要通过对浙江大学团干部进行分层次、分阶段、持续性的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团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团干部的政治素养和思想理论水平,在引导大学生中,首先引导自己,在发展自我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一流共青团组织要有一流的工作体系。在新一轮的教育教学研讨中,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新理念,进一步深化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共青团组织要围绕学校这一中心工作,就必须坚持“思想引导、服务成才”的宗旨,努力构建一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体系、校园文体活动工作体系、社会实践工作体系等,引导大学生在共青团育人工作体系中发挥才干、贡献智慧、获得成长,从而使共青团的工作体系融入学校工作大局,发挥积极的育人作用。

团中央将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共青团开展大学生思想引导试点工作的光荣任务交给了浙江大学,这是给予浙江大学的荣誉,更意味着一份责任。浙江大学将充分利用此次试点工作的契机,针对引导过程中反映出的大学生思想关键点,围绕团中央大学生思想引导大纲,结合办学实际,不断探索适合引导大学生的新路径、新载体,将引导大学生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广开来,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的长效机制,向学校党委和上级团组织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