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引领思想 共话成长: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指导手册
13519400000022

第22章 精典案例选编(5)

三 开展情况及效果

通过此次新生团建活动的开展,大学生对团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了极大的增强。开学后的相关调查显示,新生群体对团工作的熟悉程度和亲近感好于全校平均水平,愿意参加团组织开展的活动的比例也高于全校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军训团建工作也为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党、团组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统计,在军训团建工作开展期间,有超过30%的新生团员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超过80%的同学认为对党的理论和社会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四 活动实施心得

新生军训团建工作的尝试无疑是成功的。这一有益的尝试摸索出了更加贴近学生、更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基层团组织建设途径,是创新基层团组织工作方式、增强大学生对基层团组织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大胆探索。希望通过军训团建的尝试,建立一种制度性、长期性的基层团工作体制。

校团委将依托每年的新生军训打造常规化的团建工作,争取学校军训经费的专项支持,继续扩大基层团组织的覆盖面,细化基层团组织的工作职能,打造军训团建的品牌活动,深化和完善长效机制建设。

专家点评

该活动借助军训临时组织开展团建,无疑值得探讨和研究。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共青团的建设,利用文化活动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增强凝聚力,值得肯定。建议进一步研究团组织的设置,进一步探讨与军训、党建和始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浙江大学党委保卫部部长 李凤旺

求是学院云峰学园分团委——“I-STAR”工程

一 活动创意

求是学院云峰学园以“五四红旗团支部”争创为中心,大力推进精品项目建设,首创“I-STAR”模式,在主题团日、支部文化、党团建设、支部氛围和工作绩效等五方面进行工作创新,以构建学习型基层团组织。

二 主要内容及运作模式

“I-STAR”,即Identity、Symbol、Theory、Atmosphere和Responsibility五个英文单词首写字母的合称,分别代表着基层团支部建设的五个纲领性方向——主题团日、支部文化、党团建设、支部氛围和工作绩效。

学园在团建月“先进团支部”的评比上,着重从“I-STAR”五个方面来对各团支部进行综合考察。

推进“I-STAR”模式,要以提高全体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觉悟为根本任务,以建设学习型基层团组织为目标,以提高团干部的团务工作能力为重点,以打造支部文化、形成品牌效应为特色,充分把握五个建设方向的联系,充满活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 开展情况及效果

云峰学园团建月以创新性的“I-STAR”先进团支部评比活动为依托,全面推进学习型基层团组织建设,使得团组织建设月的活动覆盖到学园全体学生。在“I-主题团日”方面,各支部均积极组织开展了异彩纷呈的主题团日活动。在“S-支部文化”方面,各支部纷纷提炼了具有相当代表性的支部文化表征。在“T-理论学习”方面,由学园两个党支部牵头,积极开展了“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理论学习和深化。在“A-支部氛围”方面,各支部积极营造良好的支部氛围,关心支部成员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等各方面的动态。在“R-工作绩效”方面,各支部履行工作职责,积极配合完成学园分团委部署的各项工作并及时作好工作总结。

“I-STAR”模式全面活跃了基层团建工作,成果丰硕,云峰学园分团委因此荣获浙江大学2009年基层团组织建设月优秀组织奖。

四 活动实施心得

“I-STAR”模式自推出以来,受到各级领导、学生骨干以及学园学生的普遍欢迎。“I-STAR”的五个建设方向集理论、实践、总结三个要素于一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主题团日”和“党团建设”是理论学习的主要场所;“支部文化”和“支部氛围”是开展实践的主要平台,“工作绩效”则是检验、总结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环节。在进行基层团组织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这三要素的结合,不拘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展现共青团组织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

专家点评

以“五四红旗团支部”争创为中心,在团建月评比“先进团支部”,明确团建的“五个方向”,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引导方式适合大学生的特点,可操作性强。建议进一步探讨研究其长效机制。

浙江大学党委保卫部部长 李凤旺

文化熏陶

竺可桢学院团委——毕业DV系列主题活动

一 活动创意

竺可桢学院是浙江大学汇聚优秀学生的荣誉学院。在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由竺可桢学院学生自发组织拍摄的毕业DV,作为传承校园文化的载体之一,已成为每届毕业生的传统品牌项目。

竺可桢学院毕业DV素材来自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片段,表达了毕业生对学校和学院的美好留念和难忘回忆,其中所表现的人生与社会、理想与追求、友情与爱情,都是学生心灵的自然流露,充满了年轻人的活力和朝气。

二 主要内容及运作模式

整个DV剧组由毕业年级议事委员会负责筹备、监督与管理。每年春季开学初,就开始在全院筹划毕业DV的拍摄事宜,具体工作主要分为:剧本组完成剧本的编写与修缮,经学院审核后开拍。演员经“导演”面试后与摄影组、录音组共同完成DV的拍摄。

技术组在DV拍摄后期进行剪辑以及特效、配乐等后期的完善与制作。道具、灯光照明、场事记录等均由学生自己筹备。

宣传组在DV制作完成后向校内外媒体发布消息与宣传短片。整个过程都由毕业生自拍、自导、自演完成。

三 开展情况及效果

从2003届到2010届,竺可桢学院毕业DV已经连续拍摄了八部,分别是2003届毕业生拍摄的《Memory》、2004届毕业生拍摄的《四年》、2005届毕业生拍摄的《Legends of the Four》、2006届毕业生拍摄的《我不能这样离开》、2007届毕业生拍摄的《寻找Kanta》、2008届毕业生拍摄的《下一个路口》,2009届毕业生拍摄的《念兹在兹》,以及2010届毕业生拍摄的《蝉蜕》。

每年的毕业DV都在校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并受到了媒体的关注。

如2009届毕业DV,其在视频分享网站“优酷”上的点击数逾万次,浙江电视台也对DV拍摄剧组进行了采访。

四 活动实施心得

大学毕业生在学习四年后有太多的感慨、太多的不舍。他们有许多人生的感悟和经验,希望通过拍片的形式留传给学弟学妹。同时,在拍摄DV的过程中,他们也加深了对学校的热爱、对学院的情感以及对生活的理解。作为学院文化的传统品牌项目,竺可桢学院将会继续支持毕业DV的拍摄,并以此探索校园文化传承的新形式。

专家点评

毕业DV通过学生自组织的方式,运用现代元素,将大学四年的收获感悟、对母校的感激留恋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浓缩于镜头之中,留给自己一份难忘隽永的回忆,送给母校一份温馨深情的牵挂,带给学弟学妹一份朴实有益的启示,使思想工作变得生动自然,可谓润物无声。期待通过毕业DV,锻炼更多同学,感动更多同学,影响更多同学。

共青团浙江省委学校部部长 王尧祥

数学系团委——浙江大学数学节

一 活动创意

为激发广大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意识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数学系充分发挥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示范作用,开创并不断完善“数学节”这个综合科技文化平台,营造了和谐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形成了具有“求实特色,数学风格”的校园文化品牌。

二 主要内容及运作模式

从横向上看,数学节包含“文化传承”、“学术讲座”、“科学竞赛”、“实践展示”和“交流沟通”五大板块;从纵向上看,数学节依托专业系科,充分发挥了数学系人才培养基地和教学团队的育人作用。从总体上看,数学节活动贯穿一年,学生参与面广,影响力大;从个体上看,数学节的很多优势项目,体现了理科的特色,突出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 开展情况及效果

浙江大学数学节自1991年开始至今已举办19届。自2000年起,数学节由本科生院教务处和数学系共同举办,数学节成为全校性的科技文化传统项目。

通过举办数学节,在全校范围内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训练;逐步形成了“求是特色,数学风格”的文化品牌。以“数学建模竞赛”为例,每年参与的院系数平均在20个以上,覆盖理、工、农、医等几乎所有学科,参与人数少则数百,多则上千。数学节的另一特色活动“百人猜百题”的平均年参与人数也近千人,几乎覆盖全校所有院系。

四 活动实施心得

在“数学节”品牌的建设中,逐步形成、强化、凝练、提升了“大数学”的理念,提出了“与基础科学、前沿科学和社会科学相融合,为各个专业的深入发展打好数学基础,共同创造学校核心价值”的活动思路。

要做好“数学节”活动,必须充分整合各种资源,依托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资源来充实第二课堂的活动,逐步形成并完善全方位育人格局,实现“三育人”工作理念。

专家点评

精品“节”文化不仅是目前校园时尚的关注热点,也是当下学校精神的传承经典。“数学节”在浙江大学已经成功举办了19届,依托学术前沿、专家云集、参与面广,在学生中反响积极,成果突出。该文化节最大的特点是结合专业、主题时尚、贴近生活、动静相宜、寓教于乐,在一定层面上增强了学生参与学习实践的信心和能力,是很好的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教育阵地。今后“数学节”还应在巩固文化品牌的深度、精度和广度上下工夫。

浙江大学团委副书记 潘健

动物科学学院团委——动科文化节

一 活动创意

“动科文化节”致力于从形式、手段、途径、载体等方面不断创新,探索符合当代团员群体青春阳光的身心特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充满时代气息与青春色彩的特色活动,着力发挥大型校园活动在塑造校园文化、开展思政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探索一种长期稳定、将思想引领有效传递到青年中去的现实路径。

二 主要内容及运作模式

“动科文化节”在每年的10-11月开始筹备,活动持续一个月。“动科文化节”注重整合各类资源,借助社会企业、大牌教授、成功校友等诸多力量,开展内容涉及科研学术、国际交流、就业创业、文艺体育等方面的活动,形成“全员育人”的环境。

以“动科文化节”中两项比较受欢迎的具体活动为例:“学子成长”特别教育计划。在本科生大类培养背景下提出的“学子成长”特别教育计划充分发挥了教授、家长和校友对本科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在开展“学子成长”教授个性化指导活动、节假日校友访谈活动、名师名家大讲堂等活动的同时,辅以与专业认知教育密切相关的校外参观考察和社会实践,加强低年级团员青年的专业认知教育,稳定团员青年的专业思想,进一步提高学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推动“学校、家庭、社会”联动育人格局的形成。

本科生海外科研训练。本科生海外科研计划项目是在探索本科生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的重要项目,即鼓励具有较好专业基础的三年级本科生自带研究课题,利用暑期赴国外著名研究型大学相关专业进行科研训练、体验国际知名大学的办学理念、了解专业国际发展前沿的国际交流计划。

“动科文化节”邀请完成该项目的本科生通过宣讲会的形式与其他学生分享国际交流成果,从而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

三 开展情况及效果

“动科文化节”自2003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七届。七年来,“动科文化节”的活动形式与内容不断丰富,活动内涵和意义逐步完善,吸引了学院全体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其中,已成为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动科文化节”也充分发挥了大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文化节的各项活动都由团学联的学生骨干负责策划、筹备和开展,使团员青年在组织过程中学会组织、沟通与协调,体现了“全程育人”的理念。

四 活动实施心得

目前校园文化活动品种繁多,而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大学生更多的时间会消耗在室内。因此,只有符合大学生的特点,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吸引团员青年参与的活动,才能真正使团员青年在活动中有所收益,活动也真正能起到思想引领的作用。另外,大学生的思想引导不仅是团干部和思政老师、辅导员的工作,也是全校、全社会应该共同关心的问题,只有充分整合资源,调动教授、校友等在团员青年思想引导工作中的积极性,才能取得积极成效。

专家点评

该项目充分整合了教育教学资源,体现了基层团组织务实开拓的工作风范。在两类具体平台组织中可见以人为本的设计和服务理念,工作推进中也不乏具有前瞻性的方式方法创新。作为社会冷门专业,如何稳定持续地为基层团员打造成长成才的良好空间,是基层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本案对此做了很好的解答与实践。

浙江大学党委学工部副部长 颜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