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应用写作教程新编
13519000000060

第60章 经济论文(2)

(2)本论。本论是文章的主体。它的安排方法,有连锁推论和并列分论两种。连锁推论也就是连锁推理,即:上一问题的结论,就是下一问题的前提。这样一步步推论下去,论证就一步步深入。并列分论,就是把从属于中心论点的分论点,一个一个分别加以论证,最后综合归纳,作出结论。在内容比较复杂和篇幅比较繁长的专论中,这两种方法往往是结合使用的。本论要写得充实,论证要充分,论据要确能支持论点。有的论文易犯这样的毛病,就是把本论中的所有分论点都糅合在一起,也不能周延地说明中心论点,也有的甚至还相互发生矛盾,这是应该十分注意的。

(3)结论。结论是论文的结束部分。它一般要对本论中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得出结论。结论要与绪论中提出的问题或中心论点相呼应。结论也要写得简洁明晰,不要含糊拖沓。有的结论,还要提出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引起关注。

4.注释 注释要罗列重要参考文献资料和重要的概念、人物事件等。重要的文章、重要的参考资料、重要的资料来源,如提要、引文、数据、图表等,都要在文内、页末、章末、节末或文末结尾处注出。注释要编成号码,以便查找核对。

5.修改 没有写完不改,一步到位,达于完美无缺的文章。经济论文也要反复修改,臻于完善。其中要特别注意推敲论点,务使论点准确,资料可靠,论证有力。

经济论文成文结构,原则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论文形式;一类是当代的论文形式。传统的形式在体例格式方面要求不那么严格,像一般论说文那样写作。当代经济论文体例格式要求比较严格,内容也要求相对翔实和具体。

【例文01】

如何有效地防止和避免经济波动

胡鞍钢

经济周期波动是经济发展重要现象。它表现为经济扩张时因受到资源供给约束或者消费需求约束而出现经济收缩;经济收缩时又因资源供给充裕或者消费需求拉动而重新进入经济扩张;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国际比较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经济波动较为明显的国家之一,它们构成我国现代经济增长的两大显著特点。只有比较客观地承认这一事实,认真分析这一现象的本质及症结,老老实实地按经济规律办事,才有可能防止经济发展大起大落。

稳住农业是防止经济波动的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真正涵义是,农业波动是经济波动的基础;农业稳定是经济稳定的基础。

解决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吃饭”问题,是历届政府的首要任务,“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形象地说明农业生产以及粮食生产波动是我国经济不稳定、社会不稳定的基础。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波动与经济波动这一特殊关系就在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

农业是国民经济最基础的部门,又是最薄弱的部门,也是经济波动最敏感的部门。农业波动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波动。这是因为:

——农业部门是广大城乡人民基本食物的主要供给者。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是以植物型为主,粮食是人民食品消费的主要来源。农业产出下降,特别是粮食产量下降,引起农副产品供应短缺,导致农副产品价格急剧上涨。食品价格上涨还抬高了工业劳动成本,引起工业品价格上涨,从而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

因此,农业产出波动影响价格波动。

——农业部门是消费品工业(指轻工业)原料的主要供给者。农业产出下降,导致轻工业原料短缺,农产品原料价格上升。农业产出波动直接影响消费品工业波动,也间接影响资本货物工业产出波动。

——农业部门是出口产品的主要供给者。农业产出下降,影响农产品及加工品的出口量,同时也增加农产品出口量,例如粮食、棉花、油料等大宗农产品。农业波动直接影响了出口波动,间接影响进口波动。

——农业部门是工业产品的主要需求者。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是国内最大的市场,既包括生产资料市场,也包括消费品市场,成为工业部门发展的前提条件。农业产出下降,农民人均收入水平下降,影响农业对工业品的购买量,减少对工业品的需求量。所以,农业波动直接影响商业波动,间接影响工业产出波动。

——农业部门是人口与劳动比重最大的部门。农业产出下降,使得“吃饭”问题突出,经济不稳定,社会不稳定,迫使政府削减对工业投资支出,引起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农业产出波动直接影响投资波动,间接影响工业产出波动。

可见,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紧缺,尚未实现现代化的大国中,农业收获的丰歉对经济波动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农业增长速度制约GNP增长速度和工业增长速度。因此,只有大力发展农业,稳定粮食增长,才能稳定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中央政府是宏观经济的稳定器

为什么创造和保持一个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我国政府的重要目标呢?为什么中央政府应成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器呢?这是因为:

首先,保持经济稳定是我国顺利实现经济起飞的关键。从现代经济增长的发展过程看,我国从80年代以来进入经济起飞阶段,即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如果在长期而不是短期保持这一增长趋势,就会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经济稳定就是使真实GNP增长率曲线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围绕增长趋势上下波动,即减少两者之间的绝对偏差,又减少其相对偏差。因此在经济起飞过程中,防止上下“栽跟头”尤为重要。

其次,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可以增加本国国民对政府的信任,提高国外投资者对中国投资的信心,从而可以保持较高的国内储蓄率或国内投资率;同时,还可以避免因高通货膨胀使全体居民受到损害,特别是低收入阶层受到损害而引起的收入分配恶化和社会动荡。

再次,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对经济改革成功具有决定性影响。物价稳定,人心就稳定,财政平衡,财力充裕,改革措施才有条件出台。

最后,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对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性至关重要。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落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且处于经济社会迅速变革时期,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化,各类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

如果中央政府不能有意识地或者有目的地减少经济不稳定因素,调整发展不平衡状态,反过来盲目地强化不稳定因素,加剧不平衡状态,就等于自我削弱,不断把自己推向危险的边缘。

由此结论,无论是从短期看,还是从长期看,保持经济稳定应始终是中央政府最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

在经济稳定中实现持续增长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是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历史总结,也是今后经济长期发展的指导方针。经济稳定化是实现经济持续性高速增长的基本条件,但并不意味着经济只能平滑增长,而是要避免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或者恶性通货膨胀。

经济稳定化目标及其政策应是:

第一,稳定经济增长,保持一个合理范围的增长率。假定真实经济增长率在一个接近增长趋势范围内上下波动,我们认为经济增长是“合理”的,也是“稳定”的;如果真实经济增长率超出这个范围,我们则认为经济增长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稳定”的。

第二,稳定物价,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是经济稳定化的核心。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不是指物价上涨率为零增长,而是指控制在一个相对低的范围之内。当物价上涨率小于3%,我们认为经济稳定;当物价上涨率超过6%,我们认为经济不稳定;当物价上涨率超过10%,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已进入了高通货膨胀期,也进入经济极不稳定期。

第三,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保持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基本平衡,减小财政赤字是经济稳定化的重要内容。财政赤字占财政收入比重的2%以下,就可以认为是基本平衡。

第四,保持工农业按比例发展。稳定农业生产,保持工农业按比例发展是经济稳定化的基础。在我国,农业增长率与工业增长率合理的比例范围是1∶2.0~2.5。超过这一比例,则认为农业增长速度过慢。

第五,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控制基本建设规模,调整产业结构,是中央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职能,从投入产出比例看,投资增长率应等于或低于产出增长率,否则是高投入低产出,这样的产出增长率愈高,所付的投入成本则愈高。

(1995年5月3日《光明日报》)

这篇按照报刊形式发表的论文谈的“如何有效地防止和避免经济波动”的问题,题目很通俗,只是它发表于1995年,时间已长,但目前仍要注意经济发展速度问题,特别在转型时期。在经济快速增长中如何保持较平稳的态势,避免大起大落,这确是宏观经济中的一大学问。本文因为发表在报纸上,是为了适应报纸读者要求简短、通俗,不需要用细致统计数字和确凿详细说明资料来源,故体例比较接近通常报纸文章。全文集中、简要、通俗地论述如何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以及应采取的政策。一篇论文不足3000字而能够圆满解决论题所提出的任务,是十分可贵的。其主要的论点是三个:一、“稳住农业是防止经济波动的基础”;二、“中央政府是宏观经济的稳定器”;三、“在经济稳定中实现持续增长”。文章虽然未及细致论述,但从宏观角度解决了经济稳定性的论题。

第四节 经济论文的写作要领

一、发前人所未发

经济论文和任何专题论文一样,它的价值就在于发前人所未发。人云亦云、变着花样重复别人观点,这基本上不能成立。如无注明出处,抄袭别人论文,不仅与文章无益,还要引起诉讼。所以,首先和主要的是要做好选题工作,让结论真正做到发前人所未发。

二、逻辑要严密

经济论文是议论文之一,应严格遵守逻辑规律。经济论文在结构上没有什么新花样,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依次讲来,基本上是“千篇一律”。在概念方面要极端准确;对于新的概念应该加以定义界说。推出的结论不可勉强,更不可强词夺理,亦不可以偏概全,务应细细推敲,言之成理。

三、语言要规范

在语言上要求规范化。往往看到一些生硬艰涩的文字充斥论文之中,或使用一大批不甚通用的外来词夹杂其中以显其深奥,这都不甚恰当,应予更换通用词语行文。论文虽然涉及艰深理论,若能以规范化语言描述,用通俗化语言行文,则不会降低价值;恰恰相反,能够获得更多的读者,也有利于科学普及和实际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