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应用写作教程新编
13519000000049

第49章 总结(1)

第一节 总结的含义、作用和分类

一、总结的含义

总结是把过去一定时期的某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得到的经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分析,找出经验和教训,作出评价,从中探求规律性的认识。使用这样的总结以指导工作的一种应用文体。

总结往往和计划配套,先有计划,后有总结,以回顾执行计划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做出实事求是的真正总结。也有做出总结后,再根据过去的经验对未来工作略做规划打算。

二、总结的作用

总结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评价工作实践,为做好未来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地说,它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理性地认识事物 人们在工作中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认识往往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和感性阶段上,很少涉及事物的本质和上升到理性的认识。通过总结可以把感性认识经过分析和概括,提高到理性认识阶段,揭示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本质。总结以此掌握规律性的东西,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2.客观地评价得失功过 通常人们在实践中往往忙于事务,目光囿于当前和局部,看不清整个局面和形势,有时看不清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他们有时不了解某些暂时或局部的问题,而兴许正是孕育着长远或整体上的成功;或者相反,他们有时不了解暂时或局部上的成绩,而兴许正是包含着长远或整体上的失利。通过总结人们可以冷静地审视全局和长远的形势,站在正确立场上判断工作的得失利弊,客观地评价工作上的成绩与问题,这无论对于过去或对于未来,都是有益的。

3.总结的目的在于未来 总结的主要目的和直接作用是对于过去的工作做出明确梳理,找出经验和教训;但是总结所以必要并不为了过去,而是为了未来,以利再战。所以,总结的结尾处还往往对未来的工作提出大致的设想,包括未来的工作的要求和指导方针。当然,总结也只能对未来提出初步的要求和大致的方针。

三、总结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总结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按内容分,有工作总结、业务总结、学习总结、生产总结等。按范围分,有单位总结、部门总结、个人总结等。按时间分,有年度总结、季度总结、月份总结、阶段总结等。按性质分,有综合性总结、专题性总结、个案总结等。我们这里着重讲综合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

1.综合性总结 综合性总结要求比较全面地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在某一时期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反映和评析的总结。这种总结内容比较全面,涉及问题也较多。

但全面总结不是面面俱到,报流水账;而是要把工作中主要成就和问题,以及贯彻执行方针政策的经验和体会反映出来,以展现该项工作的全貌。

综合性总结的基本内容大致是:

(1)概述基本情况。这包括介绍工作环境、基础和过程,必要时交代一些背景情况;简要叙述工作的基本成绩、收获和总的认识评价等,给读者以总体的认识。

(2)叙述主要成绩。这是总结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所在,包括成绩表现在哪些方面,收获究竟有多大,都要列出确切的数据和典型事例。总结还要概括出基本的做法,说明成绩是怎样取得的。总结也可以归纳出若干条经验,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论证,提到政策与理论高度来认识。

(3)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在陈述成绩、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找出工作中的矛盾和差距。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缺点和问题要进行认真分析,以寻找原因,引出教训。

(4)提出改进意见和今后打算。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和意见,并根据当前形势和任务,提出今后的工作打算和努力方向。

2.专题性总结 专题性总结是就某特定工作的开展或就某个时期的具体情况进行专题反映和评析的总结。它的内容一般集中单纯,写得较为深刻,针对性也较强,因而更能发挥指导作用。专题性总结的内容要求着重写某项工作或一方面的主要成绩,介绍其做法和经验,有的还可以简要提出今后工作改革创新的思路。

3.个案总结 个案总结是指个别事项的总结,它一般并不常见,但极为有用。因为它是对个别事项或不经常发生的孤立的个案所作的总结,它的最突出的特点不仅是它的个别性,而是它的突发性、新鲜性,常常提出新问题、新经验、新教训。因此个案总结不是常规的、定期的总结,虽然它很有用处。

综合性总结、专题性总结和个案总结,各有不同的用途,前者内容要求全,后者内容要求专,全或专要根据总结的内容和目的来确定采用哪种总结为宜;但不论哪种总结都需要写得内容具体扎实,富有新意。

第二节 总结的体例结构

总结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个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的写法有两种。

一种是包括单位名称、时间、总结对象和文种类别的标题。这种标题的写法同计划标题的写法相近。一种是新闻式标题,即以概括出总结的核心内容或核心思想为标题。

二、正文

正文一般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

1.开头部分 即前言部分。一般写法多是概述思想情况或工作局面,作出基本评价;也有的概述总结的主旨;或提纲挈领,总括全文等。总结开头应力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

2.主体部分 这部分主要叙述成绩与取得成绩的做法,归纳经验与体会。对于工作成绩与做法的概述,可按实际工作开展的具体步骤来进行;也可只陈述基本做法和实际效果。

但最好有实例、有数字、还有体会,能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主要经验的论述,要在陈述工作进展概况、做法和成绩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概括,提炼出明确的观点,把具体的感性认识提高到概括的理性认识上来。

3.结尾部分 这部分要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方向。也有的总结将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写在正文有关部分,结尾只针对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有不少专题性总结,在正文部分已经把意思讲清楚了,不再另写结尾,避免画蛇添足。

篇幅较长的总结,常常在每个部分之前加上序码,或加上序码并标上小标题。

三、落款

落款的写法同计划相同,即包括撰写总结的单位名称和日期两项内容。

第三节 总结的写作要领

一、充分占有材料

写总结第一步工作是广泛地收集事实,充分占有材料。叙述过去工作的成绩,反映存在的问题,综合取得的经验和教训,都需要各种实际材料。议论要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论证,也同样需要有充分的材料作为基础。没有丰富的实际材料作为判断的基础和论证的实例,就难以把总结的内容准确而全面地表达出来。因此在总结动笔之前,广泛地收集各种事实材料,充分地占有材料,是分析研究、提炼观点的基础,也是把总结内容写得扎实、丰富的必要条件。

二、正确评估工作

所谓正确的评估,就是用实事求是和科学的观点全面地总结工作,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要肯定优点和成绩,也要反映缺点和问题;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分析失败的教训。

对成绩的估价要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辞,言过其实;也不能弄虚作假,虚报成绩。对缺点或错误也要据实反映,不能文过饰非。只有正确地评估了工作情况,分清主流与支流,成绩与缺点,才能使总结具有科学性和可信性,对今后工作才有指导意义。

三、客观总结规律

总结工作经验教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是工作总结写作的重点。为此,需要对大量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去伪存真,去芜存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抓住其中主要矛盾,揭示其本质特点,总结其新鲜经验,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那种只是甲乙丙丁,罗列现象,堆砌材料,不注意研究新情况、新特点,概括不出新经验、新问题的总结,是不会有什么实际意义的;特别要警惕的是一些利用总结来弄虚作假、捞取荣誉、吹嘘自我的不良行为。

【例文02】

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2008年工作总结

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始终把政务公开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谋划;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坚持完善政务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取得新进展

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把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作为深化政务公开的关键措施,重点加以推动。

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何勇同志先后在全国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及全国深化政务公开经验交流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就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深化政务公开工作作出部署,提出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权力的取得要有据、配置要科学、运行要公开、行使要依法、监督要到位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