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应用写作教程新编
13519000000047

第47章 计划(1)

第一节 计划的含义、作用和分类

一、计划的含义

计划是某机关、单位、部门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或上级的指示精神,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对于预计在一定时期内所要做的工作或所要完成的生产、科研、学习或其他任务的打算和安排所进行的条理化和具体化的书面表达,是一种具有指导性的事务文书。

制订工作计划是日常业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国家有计划,机关、部门、单位有计划,甚至个人也应有计划。经济有五年计划,教育有十年规划,连生儿育女也可做出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做一件事情,完成一项任务,搞好一项工作,进行一项业务,事先需要有一个比较明确而周密的计划。有了计划可以克服行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因此,计划也是国家、社会、单位和个人一项重要的工作和写作任务。

二、计划的作用

计划是同类文件的总称。它的名称也可以适当的称为“纲要”、“规划”、“打算”、“要点”等。其作用具体说有下列各项:

1.预见性 在制订计划时,要站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今后工作或业务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和判断,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2.指导性 一份好的计划,应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上级的指示精神,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实际情况制订的。它要规划的工作或业务应是在合理、有序、富有成效的方式下进行,具有实在的可行性,因而对所计划的工作或业务具有强烈的指导作用,常用通知作为附件发布或在报刊上公布。

3.约束性 计划一经制订,就会成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指导性文件,就应该认真贯彻执行、并要以之进行经常性的对照检查。即使是个人制订的学习计划或工作计划,也要经常对照检查,好像“座右铭”一样具有自我约束力。

4.指标的伸缩性 既然是计划,在指标上就应留有一定的伸缩性,允许在执行中由于事先对计划的主观条件、客观环境等,有实事求是的、适当的修正;有时或由于不可抵御的客观原因或主观原因,可能使计划原定指标不能圆满实现,或只能实现计划中的一小部分。这种情况在做计划时应该尽量避免,但有时也难以百分之百的避免,这就是为什么要保留一定的伸缩性。

三、计划的分类

计划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分类。计划按内容分,有全面的工作计划,即一个地区、一个机关、一个单位的全面工作计划;有某一项工作的计划,即专题计划,如经济计划、生产计划、财务计划、科研计划、教育计划、学习计划等等。按管辖范围分,有国家计划、地区计划、单位计划、部门计划、班组计划和个人计划等。按时间分,有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及短期计划;短期计划又分为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份计划等。按性质分,有综合性计划、单项计划等。按形式分,有条文式计划、表格式计划、条文和表格相结合的计划等。

可以有下列名称:

1.纲要、规划 纲要、规划是指时间较长、范围较广、内容比较概括的计划。如国家科委制定的《2000-2005年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纲要》、《××城市建设长远规划》、《××省发展国民经济的“十五”规划》等。

2.方案 它是指目标、任务、措施、办法大致明确的计划。如《关于深入进行×××体制改革的试点方案》等。

3.工作要点 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于工作任务的大致部署,包括指导思想、总的要求和工作要点等,着重于粗线条的计划。这种要点式的计划大都应用于较难细化的工作,如《××省2000年个体私营经济管理工作要点》即是一例。

4.安排打算 它是指时间较短,内容比较笼统的一类工作或任务的安排打算,如《关于今年第一季度几项主要工作的安排》、《今冬明春开展文体活动的打算》等。此类计划亦适用于较难明确细化的工作领域。

5.设想 它是指初步的、不十分确定的、有待成熟的或比较粗略的计划。这种计划往往是因为工作任务的条件较为复杂,不完全决定于人的因素,常常取决于天时、地利以及其他类似的因素,故只能以“设想”或“初步设想”制定,如《改造低产田、提高单位粮食产量的设想》等。

第二节 计划的体例结构

计划的一般写法有两种:一种是普通计划,其写法灵活,可以成文表述,也可以列为表格,而没有一定的格式。另一种是文件计划,用于作为正式文件的“附件”上报或下发。这种计划需要按照行文关系和一定的格式来写。我们这里主要介绍文件计划。文件计划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标题

计划的标题应写出单位名称、适用期限和计划的种类,有的还标明计划的内容要点。如《××厂××××年生产计划》、《××市2001-2005年城市建设规划》。也有的计划不写出单位名称,只写计划的主要内容和名称。如××镇的《今冬明春开展文体活动的打算》。文件计划的标题和公文的标题基本相同,一般多用介词“关于”组成介词结构。

如果计划不成熟或者还没有正式批准通过,要在标题下面用括号注明“草案”、“初稿”;或在标题下面注明“供讨论用”字样,待正式定稿时,或获得通过批准后,再去掉括号和说明。

二、正文

正文一般包括基本情况、目的与要求、步骤与做法、结语等几方面内容。写法是先概述情况,再确定任务要求,后写措施办法。这也就是计划内容结构的一般安排顺序:先说“为何做”,再说“做什么”,然后提出“怎样做”;最后归纳一下实现计划的主要关键问题。具体写法如:

1.计划的基本情况 这一部分包括计划的前言。前言中要简要说明制订计划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依据。有的计划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为未来执行计划的人们所了解,也可以一笔带过或省略;特别是当下的计划多是一种惯常的计划时。

2.计划的任务、目的与要求 写目标、任务与要求,一定要极其清楚明白;写任务要专门立项;写目的也应A、B、C、D,具体明确;写要求要特别注意完成任务的质量、数量和时间等。这一部分务必细致,不可含糊。

3.完成计划的方法与步骤 制订措施应牢记“十分计划,十二分措施”这句话,并要把完成任务所必须经过的阶段、各个阶段所要采取的措施,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的安排,都应写得较为明确。在小型计划中,有时也把这部分的内容同“目的与要求”放在一起写。

三、结语(结尾)

结语可以总结全文,表明完成计划的决心。下发的计划,还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或者指明注意事项;或预写检查、修订计划的方法。如果实际没有必要的话,这部分内容也常常被略去不写。

第三节 计划的写作要领

计划写作基本上要先讨论后拟稿。讨论和拟稿中要抓住以下环节和关键:

一、计划要实事求是

制订计划首要的是应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有关指示的精神,结合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明确的任务指标,制订实现指标相应的措施和方案。其中特别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不能因循守旧,思想保守;也不能脱离实际,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

在确定任务时,要对当前的基本情况进行正确的分析与评估,并联系当前的新形势、新特点,揭露矛盾,寻找差距,使计划有充分的依据。依据充分,指标先进合理又切合实际,这样的计划才会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为使计划切合实际,还要正确处理好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做到既有长期的前进方向,展现前景;又要有明确具体的近期目标,从而避免流于空泛,夸夸其谈。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地区与地区、单位与单位、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使计划更加全面切实和稳妥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