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应用写作教程新编
13519000000013

第13章 拟稿与修改(2)

3.选择材料 选材一般是与确立主题和理清思路同时进行的。但是,在上述过程中,材料仅是初步的集结;在下笔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主题和思路,进一步审查和筛选材料。对于其中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要详写,一般的应略写,剔除关系甚少的东西。材料的主次详略主要是服从主题的需要,但与思绪的起伏曲折也有关系。选材还要扬长避短,注意从自己的阅历和实践中选取材料。对自己未经详核精审或理解不深不透的材料,使用时要慎之又慎,最好不用。因为材料的芜杂和失当,都会影响主题的突出和思路的清晰。

4.搭建框架 思路的具体内容,则是构筑文章的框架,又是安排文章格局的具体材料。

就应用文写作而言,公文有公务文书的框架格局,消息有新闻的结构格式,学术论文也有它的基本类型。在构思中,题目占多大位置,标题如何排列,怎样抬头、落款、提行,文章的段落如何安排等,都得仔细考虑。不仅如此,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还应当根据发表的环境和对象的需要,再根据文章的写作目的,来选择适当的语言手段和文章体式。

思路往往具有不确定性、跳跃性和朦胧性,它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一般比较概括、粗略。

因此在思路的展开过程中,及时编排提纲,对于理清思路,构筑框架十分有效。许多名家的写作经验中有一条:搭建框架时最好按编拟写作提纲,具体构思时再在提纲上多下工夫,这样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写起来就可以“目无全牛”,得心应手。这种方法对于那些在写作中感到难以落笔开头的作者按照思路拟定提纲,尤为有益。总之,一个即使比较简单的提纲,也会使文章更易有逻辑性。至于提纲的形式,通常有句子提纲,标题提纲和段落提纲等。

二、构思的方式

1.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有的作者在长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勤于观察,勤于思索,勤于摘录,积累了大量的思想感受和社会经验,一旦遇到某种契机,原来那些互不相关的事物,或聚合凝结,或串珠成线,于是形成了佳构杰作。这种写作现象,前人把它叫做“机遇”或“灵感”,实际上这是作者长期积累的突然发作。这个孕育、积累的过程,人们把它比为“十月怀胎”;而积多必发,凝结成文,又好像是“一朝分娩”。

2.接受任务,昼夜兼程 不少人写作需要有点压力,指令任务一下,时间安排又紧,他就会全身心投入写作,压力倒成了点燃思绪的火花,然后构思昼夜兼行,文章跃然纸上,真可谓:毛驴不骑不行,文章不逼写不出来。激烈的竞争,紧迫的任务,使命感和危机感,都可以成为激发思维的条件,任务一来文章就会在日夜构思中被“挤”出来了。

3.凝神结想,打好腹稿 有的作者构思喜欢有一个较为幽静自在的环境,聚精会神,凝思默想。如鲁迅写作之前通常不写提纲,却极注重打腹稿。即使是写三五百字短文,他也不是摊开纸就动手。那张躺椅就是他构思的好所在,在那饭前饭后的休息时间里,他一语不发,在躺椅上先把所要写的文字打起腹稿。待这样凝神结想打好腹稿之后,他才点燃一支香烟,用“金不换”毛笔在稿纸上书写,常常是一气呵成,很少涂改。不惟写杂文要如此,其他文体一般也要事先酝酿成大纲或腹稿,然后坐下来撰写。

4.商量讨论,集体筹划 有些事关大局的重要文章,需要集思广益,多方斟酌。为此往往成立写作小组,多人讨论,集体构思。或由领导、群众与作者三结合,上下一起筹划;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拟定格局,写出提纲;再后或由一人执笔,或分头执笔等,最后成文。

构思的方式随作者的秉性、情绪、环境、用脑时间等因素的不同而呈多样性,上述四种方式仅是列举而已,重要的是要选择适合自己主客观条件,又能“出活”的构思方式来写作。

三、构思“三步曲”

古代文学理论家刘勰说:“凡思绪初发,情采芜杂,心非权衡,势必轻重。是以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辞以举要。”(《文心雕龙·熔裁》)这著名的“三准”说,精辟地阐明了构思的方法。那意思是,作者的写作冲动一经激发,心中思绪纷繁,辞采杂乱,究竟写什么,不写什么,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中心是什么,重点如何突出,等等问题,杂陈并出。人的“心”不是一杆标准的秤,因此一时“势必轻重”不知。这时第一步应“设情以位体”,就是确立文章的“情志”,并给它安排一个恰当的“体裁”。第二步则是“酌事以取类”,考虑如何适应情理表现的需要以及体裁的规范,选取典型材料来表现。接着第三步要“撮辞以举要”,就是选炼文辞,努力突出文章的要义。

刘勰这“设情位体”、“酌事取类”、“撮辞举要”三步走的方法,抓住了构思中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要求明确,步骤清晰;又主次分明,轻重得宜,对于写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 起草

当构思成熟,提纲拟定,便可伏案行文,最好先打一个草稿。起草就是把自己的构思草创成文,把想好的内容用语言文字表现到纸面上或电脑屏幕上,成为有形的文章,然后经过修改定稿,成为待发的正式文稿。

一、起草方式

起草方式不外乎个人起草与集体分工起草两种。应用文的起草者往往不是文章的法定作者,他们常常只是代单位立言或代人立言,因此,即使个人起草也必须体现上级的指示精神,单位领导人的意图,以及委托撰稿人的主观意向等,还要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等等。

个人起草的好处是可以保持文章的前后一贯和语气统一等,但在实际工作中,集体讨论、分头执笔的情况比较常见。但最后必须要由一二人集中统稿,以免内容交叉重迭、前后牴牾矛盾和语言风格异趣等毛病和缺点。

二、起草方法

1.疾书莫间断,一气呵成 起草初稿要有满腔的热情,按照拟定提纲一口气写下去,不要使思路中断。疾书莫间断可以保持思路贯通,做到首尾一致,不会因写作的中断延宕破坏了写作时那种奋发的热情与兴致。鲁迅说:“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的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以后应该在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致叶紫》)这个经验之谈值得借鉴。

2.大改不小动 要一气呵成,就必须先顾大体,后顾细节,先求整体达理明意为第一要务。除对于阻隔思路或走入歧途的部分可大刀阔斧砍削、改动外,对于一词一句或细枝末节不必费时劳神,可留待修改时再细思详酌。

3.注意全文贯通,段落完整 为求整体达理,务要全文贯通;而段落完整又是全文贯通的基础。要用好关联词语,写好过渡句段,使文章承前启后,浑然一体。构筑段落要统一完整。刘勰说:“章总一义,须意穷而成体。”(《文心雕龙·章句》)这说的是每一段落要集中表达一个意思,把它说深说透说完整,并合乎规格范例。构筑段落还要尽可能注意侧重、均衡和衔接,并有开阖、抑扬、层迭、疏密、虚实、正反等变化。

4.遇到碍难,可暂搁置 文章也可以先从自己最有兴趣、最为熟悉的部分落笔去写,一经选定,立即动笔,要说的话便如泉水汩汩流出。行文遇到碍难部分,也可跳跃而过。有碍难并不全是坏事,因为它促使作者来一番精细的分析研究。若是材料储备不足,就可进一步调查搜集资料;若是认识尚不深刻,可以继续探讨求教。还可以翻阅报刊及有关著作,也可向别人请教。经过一番努力,“柳暗花明又一村”,写不出就会变成写得出、写得好了。

第四节 修改

古人说:“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很有道理的。有经验的作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修改才是真正的写作,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一、修改的意义

有的作者认为,应用文不是文学作品、不是理论专著,用不着艰苦地修改;甚至认为修改是“把关者”的责任,自己写就初稿就大功告成了。这些错误观念是提高应用文章质量的主要障碍。我们应当对工作负责,对读者负责,也应对自己负责。作为应用文,在内容上应当是深刻的,在表现形式上也绝不是干瘪乏味的,它可以而且应该富有创造精神,文采出众,思想跃然纸上。诸葛亮的《出师表》意深情浓,拳拳之心、恳切之情感染了多少人!骆宾王的《讨武檄》雄文豪气,“足以壮军声而作义勇”,为不朽之作!所以,应用文写作实在更应强调修改,使之文通字顺,表述准确,人能遵而行之,不生歧义;再进一步使之情理感人,人能信而服之,不生疑虑。

二、修改的方式

1.读改式 “写完至少看两遍”,这是鲁迅的话。实际上看三遍五遍也不嫌多。鲁迅又说:最好朗读或默读。边读边思索,遇有语意不畅的地方随手改定。鲁迅还说:“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答北斗杂志社问》)鲁迅又说过:“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只有自己懂得或连自己也不懂的生造出来的字句,是不大有用的。”(《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仔细斟酌和认真推敲的优良作风,我们应当继承发扬。

2.求助法 可以把稿子交给别人,请别人帮助直接修改;也可以征求他人意见,然后自己动手修改。“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人们对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往往偏爱,而旁人则能从比较客观的角度去评价,去发现问题。当然,博采众家意见还得胸有主见,对别人的意见要进行分析,对的就改,不对的就不改。

3.“冷处理” 写完之后如一时改不了、改不好,权且放一放,然后过几天再拿来复看。

草稿一就,往往因大功告成而感到自满,不容易对自己的文章采取比较客观、审慎的态度。

放一放,人的观念、思想就会事过境迁,重新过目时就比较能冷静客观地对待自己的文章了。

当然,训练有素的作者可以像编辑一样,写好即对初稿进行修改;而大多数作者则需要一天或一天以上的时间间隔来对稿件做“冷处理”,然后才能进行卓有成效的修改。

三、修改的任务和范围

修改的任务,从消极方面说,就是要纠正文章所存在的毛病,使之符合规范;从积极方面说,就是要使文章准确、鲜明、生动、简练,充分体现优良的文风。

修改的范围,包括修改主题、修改观点、修改材料、修改结构、修改语言和修改标点符号等。下面介绍我国通常采用的增、删、改、调方法:

1.增 凡文中内容不够全面、充分,文字上有疏漏之处,都应加以增补,如观点、材料、文字、图表、标点等。

2.删 凡文中内容和文字表达上的赘余应当一概删削,如删削观点或段落,删削材料或字句等。

3.改 凡文中不够正确、严谨、恰当之处,都应加以改动。改有大改、中改、小改。大改,就是对文章进行一次大手术,乃至变更主题,改换体裁(如果可以改变主题、体裁的话),变动结构,推倒重写。中改,增删材料,改动格局,增减文字。小改,仅对文章进行小修小补,一般集中于锤炼字句,润饰语言,检查文面,修改病句等。

4.调 就是调整、调动,包括对原有内容、结构、文字进行调整,以使文章思路明晰、条理清楚。

其他具体修改方法,包括修改程序、方法和手段等,都可以参照应用,以务求应用文写作水平的提高。

第五节 电脑拟稿的修改

目前普遍采用电脑打字的形式以撰写和修改文章。对于纯文本文稿来说,这种修改不用手写,手抄,只要使用鼠标点击即可。欲求增加、删除或拖动、剪贴等文字部分,无论是单字、词组、句子和段落,都极为方便。如果不是每一次稿子都要专门打印出来,预留草撰或复制粘贴草稿以备存储起来的话,唯一的遗憾是再进一步修改之后的草稿不留,又不便于还原,看不出修改过的思路和过程。但是在修改前可以先预留保存一份草稿、或初稿、或是再改稿,以便日后检查修改过程,所以还是可以弥补的。电脑几乎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对于文稿中的表格、图案、各种数理公式、影像、视频等的运用和修改,电脑操作也简捷许多,不过是调用多种符号和采取不同的操作而已。总的说来电脑技术也为我们提供了最强大的、最高速的、几乎是海量的信息收集、信息编辑、信息写作、信息储存和信息传递的强大工具。我们将在电脑技术迅速发展之下推进应用写作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