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共管理伦理:理论与实践
13518800000056

第56章 后记

一部书稿的写作往往受诸多动因驱使,本书亦然。多年从事公共管理伦理的教学与研究,总会习惯性地思索学科内的种种理论与实践,也会对学科外的相关领域产生兴趣,进而从行政伦理的理论立场与视角出发,对相关的实践进行联系的思考。尤其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常常给我以灵感与启发。久而久之,便想把收获的观点与感悟记录下来,以便求教于对公共管理伦理同样有兴趣的专家和同仁。虽然之前出版过有关公共行政伦理的书稿,但因篇幅所限,只能集中于基本理论的阐述,对充满挑战的现实伦理问题却无法涉及。即使是理论阐述,也没有尽兴地按自己的偏好充分表达,一些章节因篇幅所限而不得不整体删去。从论证的角度看,先前的研究更多地从政府组织自身的运行机制出发,限于组织内部的伦理规范及伦理责任的实现,而少有涉及新公共管理背景下更广层面的探讨。因此,无论是认知上还是情感上,总想有机会弥补这些缺憾,这正是促成本书写作的主要动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受此驱动的研究成果一定完美无缺。其实,个人对知识与理论的追求永远伴随着欠缺与不完满,理论的精深与实践的丰富总是令人感到自身能力的不足,因此,虽说写作此书是为了弥补缺憾,实际只是一个自我推动的理由,在我的个人经历中,因学疏才浅,研究中的遗憾早已是一种惯常心态了,每当看到电脑上的文字变成白纸黑字的印刷品,内心总是诚惶诚恐。自知本书的完成并不代表探索的结束,而只是某一研究内容的小结,得出的结论与观点必定存在疏漏与错误,只是自己暂时没有发现或发现了无力完善而已,因而非常期待同行的指正与帮助。

在研究与收集资料过程中,得到许多同道友人的帮助与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教学中与学生一起收集资料与研讨,论文指导过程中的相互启发,以及MPA学生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行政伦理的理论阐释,在本书的许多章节中都有体现。本书也凝聚了学生们的心血,他(她)们花费时间与精力帮助做了一些辅助性工作,如关于公共官员个体道德理性能力的研究中,王莹同学曾经帮助收集整理文献资料,教学中学生们与我共同翻译整理外文资料,包括本书校对过程中刘冬蕾同学帮助整理参考文献……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此外,还要感谢浙江大学“侨福建设基金”对本书的出版资助。

郭夏娟

2010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