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3518100000005

第5章 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理论(5)

(3)国家的政治利益

政治利益一方面表现为国家要维护本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维护本国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正统性。这是国家的阶级属性决定的。这种政治利益表现为强烈的意识形态特性。在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的意识形态较量与它们之间的霸权争夺交织在一起,使得美苏冷战表现得异常严峻。冷战结束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继续着意识形态的扩张,企图将西方的政治、经济模式和价值观念强加于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这种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将长期存在。

国家政治利益另一方面表现为追求国际权力,即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这种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是由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多方面因素构成的。它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也能反映一国整体利益需要的满足程度。可以说,这种政治利益是国家其他利益的集中体现和反映。因此,国际政治关系是国际关系的集中体现,我们研究国际关系要从国际政治角度去把握,才能做到高屋建瓴。

国家的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安全利益关系着国家的生存,是最根本的国家利益。只有国家安全得到保障,才能去争取国家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关系到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影响其他利益的决定性因素。维护经济利益,促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不仅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稳定,而且也为安全利益和政治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国家的政治利益是国家各种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影响力将为其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尽管国家的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都是核心利益,但在国际关系的实践中,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各国在追求自身利益时都会有所侧重。在和平与发展的现时代,世界各国普遍把经济利益的追求作为对外关系的重点。

(三)国家利益的属性

(1)国家利益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利益不过是统治阶级利益的代名词。在社会主义国家,其统治阶级是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统治阶级的利益与全体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因此国家利益的内在矛盾性主要针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在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的阶级利益是对立的,统治阶级通过一定的程序,将其阶级利益以国家利益的面貌出现。因此,其国家利益就必然反映统治阶级的阶级特性。通过掌控国家机器和决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被涂上了全民利益的色彩,进而动员全国的资源来满足自己的一己私利。

(2)国家利益的全民性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家的全民利益是统治阶级利益的基础。如果国家的整体利益受损,统治阶级的利益也难以保全。因此,统治阶级的利益与全民利益之间常常是重叠的,特别是在国内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的时期。在对外政策中,掌控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必然在不损害自身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全民利益。例如,面对外敌入侵,统治阶级会动员全体人民保卫自己的祖国;统治阶级也会承担其社会职能,努力发展本国的经济和文化,提高全体人民的福利。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国家利益的阶级性和全民性的重合度会进一步提高。

(3)国家利益的全球性(或称国家间的共同利益)

每个国家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自身的利益。但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和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共同利益日趋增加,维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例如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成为中国和许多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许多国家签订了《京都议定书》,限制本国二氧化碳排放,尽管这会增加本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毕竟保护大气环境,防止地球变暖,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也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因此,追求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并未颠覆国家利益之上的原则,而恰恰是这一原则在当代条件下的具体体现。维护共同利益本身就是维护自身利益。争取自身利益不是为所欲为,要尊重别国利益。随着国际社会的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之间的契合度将进一步提高。

三、国家力量

国家力量,又称国家实力,因其是各种要素的综合,所以今天被经常叫做综合国力。它既包括已有实力,也包含潜力及其转化为实力的机制。在国际政治中,实力指行为主体所拥有的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力量和非物质力量,以及它们维护自身利益,推行对外战略和影响其他行为体的能力。国家力量既是衡量主权国际地位、作用和影响力的长度,也是主权国家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主要手段。

(一)国家力量的构成

关于国家力量的构成,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摩根索提出了国家力量的八大要素;即地理、人口、自然资源、工业能力、军备状况、民族特性、国民士气、外交质量。法国学者雷蒙·阿隆则认为其包括空间、资源和集体行为能力三大要素。

我国学者黄硕风将综合国力归结为7个方面: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和资源力。综合各个学者的观点,国家力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力量,或称为硬实力;另一类是非物质力量即精神力量,或称为软实力。

(1)国家的物质力量

国家的物质力量包括以下6个方面。

①人口。人口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自然也是构成国家力量的重要因素。人口对国家力量的影响表现在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从数量上看,人口数量越多,创造力和战斗力自然越强;但如果人口太多超出了国土和资源的负荷能力,则会变成消极因素。从质量上看,人口的素质对于国家的文明程度具有决定性影响;在科技发展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人口的素质比数量对国家力量的贡献更大。

②领土。领土也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之一。领土对国家力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领土的面积和地理位置两个方面。一般而言,领土面积与国家力量呈正相关。辽阔的幅员,使得国家和平时期发展潜力大,战争时期的战略机动空间大。

二战时期苏联辽阔的国土为其打败法西斯德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而号称强大的法国在三个星期内就向德国投降,局促的领土也是一个因素。一国的领土位置决定了其周边环境,它不但影响到国家的力量,还会影响到国家的对外政策。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远交近攻,当代中国的睦邻外交,均深受领土位置的影响,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其成长为超级大国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研究地理位置与对外关系的相互影响构成了国际关系理论一个分支学科——地缘政治学。在当代,随着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地理位置对国家力量的影响有所减弱。

③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尤其是战略资源丰富的国家,资源自给率高,对外部世界的依赖性小,其独立性自主性较高。反之,则和平时期容易受制于人,战时则可能被禁运和封锁,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军事力量系统的正常运作。随着经济全球化,是否拥有自然资源对国家力量的影响在下降,当今世界侧重于对自然资源的控制权。

④经济力量。经济力量是国家力量的基础,制约和影响着其他力量的发展。

在和平竞争的时期,经济力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它关系到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弱,关系到国家的凝聚力,也关系到对世界事务的影响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经济力量的意义要远远超过军事力量。

⑤科技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科技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科技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经济实力强弱的最重要指标,也成为影响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科技力量表现为对尖端技术的研制、开发和应用能力,对知识产权的拥有数量,科学技术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国家对于科技领域的经费投入等等。

⑥军事实力。军事力量是国家力量构成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它标志着一国捍卫本国安全和领土完整的能力,也标志着对外采取军事行动以谋求国家利益的能力。军事力量包括军事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武器装备的数量和质量,军事战略的正确性以及军事力量与其他力量的协调性。军事历来被视为国家力量的支柱,在历史上国家间的较量主要表现为军事力量的较量。但在当代,军事力量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逐渐让位于经济科技力量,因为军事力量的强大依赖于经济科技力量。

军事力量更多是被当作一种有效的威慑手段,其目的是迫使对手不敢轻举妄动,在实战中的应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2)非物质国家力量

非物质国家力量主要指非物质层面的国家力量。它包括国内的社会凝聚力、政府的质量、国家战略目标的合理性以及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这些非物质力量极大地影响了物质力量的组织、动员和发挥,世界各国对此越来越重视。

①社会凝聚力。国内民众的凝聚力反映一国内部团结的程度。大多数国家内部往往存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政治意识形态,不同的民族。

如果不同的人群能够紧密团结,凝聚成一股力量,必然大大提升国家的实力;如果一国内部争斗不休,政治动荡,国家的财富和力量必然在内部冲突中消耗殆尽,不但难以在国际上发挥影响,而且极易招致外部势力的干涉和侵略。新中国与旧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影响力充分体现了民族凝聚力对国家力量的意义。

②政治体制及其政府运转的效率。国家的实力要转化为对外关系中的能力,离不开国家领导人的领导能力及其政府的领导组织、管理、决策和动员能力。只有高效廉洁才能充分合理有效地调动和组织本国的所有资源,在国际关系中加以运用以维护和争取国家利益。如果是腐败无能的政府,再强大的物质力量也不能发挥其作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北洋舰队的实力要大大超过日本舰队,但最终一败涂地,原因主要还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③国家战略目标的合理性与正确性。正确与合理的国家目标应该是在对外关系中,充分运用国家现有的物质和非物质的资源,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这要求选择的目标应该与自身的国力相适应,也要符合国际道德即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如果国家目标定得过高,超过了本国力量的承受力,必然使得本国的力量大打折扣。如果国家目标不合理,违背了基本的国际道德,损害了其他国家的正当利益,必然招致其他国家以及本国民众的谴责和反对,从而加倍地消耗本国的力量资源。

例如,强大的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败下阵来,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争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而正确合理的国家战略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灵活而务实的外交,必然大大降低实现国家目标的成本,使得国力得到充分地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