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13516400000027

第27章 不良社会观念对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影响与对策思考(1)

文雯

【摘要】受不良社会观念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失。

纠正偏失的途径是把握思想教育的正确导向,培养道德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知识分子的责任观念,弘扬优良传统的高洁风尚。

【关键词】不良社会观念 大学生 价值取向

当代大学生是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到来时社会发展的知识群体,主力军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劳动者的后备力量,其价值取向关系到国家繁荣昌盛、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全球化、文明冲突、民主输出等各种浪潮的冲击之下,很多不良的社会观念涌入中国,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冲击。如何找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偏失,研究制定对策,将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不良社会观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分配方式、消费模式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加入世贸组织后,由于各种各样的新冲击和新影响,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由于这种时刻变化中的冲击和影响,各种社会观念开始不断涌入、不断派生,而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不良社会观念对其影响最为深刻:

(一)拜金主义观念

物质第一,金钱至上对于任何社会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观念,特别是工业革命后的西方世界,虽然在物质上得到了充分的享受,但是精神上常常感到匮乏。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有些大学生以“有钱就有一切”为信条,将“有钱能使鬼推磨”,“谁有钱谁就最牛”等话语挂在嘴边,为获取钱财利益而不择手段,不惜牺牲自己的人格尊严,金钱成为衡量人生价值和人生幸福的唯一标准。这种有失偏颇的思想对于还未走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是极为可怕的。

(二)享乐主义观念

近年来享乐主义对我国的影响不小,对大学生们的影响尤为巨大。享乐主义者认为在有限的人生旅途中,要及时行乐,只要自己感觉幸福和快乐就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至于是否影响或损害到其他人的利益则是毫不顾及的。特别是近年来高校中层出不穷的斗富现象,奢侈品泛滥现象等,都是享乐之风盛行的风向标。

(三)个人主义观念

个人主义有别于享乐主义,它是一种一切以个人为中心的生活方式,换言之,就是以个人利益为先,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国家、人民的利益之上,甚至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不惜采取极端的、甚至违反法律法规的手段。在家中,表现为唯我独尊;在学校,表现为唯我有才;在社会,表现为唯我是从。

(四)新自由主义观念

自由是每个公民都向往和拥有的权利。自由主义起源于西方,是以鼓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本主义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自由主义在中国开始复苏,并转化为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主要是鼓吹西方式的民主、人权、自由和法制。自由主义虽然对于封建主义而言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对于社会主义而言则是一种落后。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影响深远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新自由主义的极端危害性。然而,受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很多党员同志在大是大非面前分不清黑白,迷失了方向,还有人想到什么就干什么,没有一点责任意识。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偏失之处

(一)政治热情十分高涨,理性认知稍显不足

政治热情高涨是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取得进步的较为微小的表现方面。青年大学生能接受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观念,关注时事政治,对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较敏感。如对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科索沃战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伊拉克战争等问题都具有浓厚的兴趣。1999年北约冒天下之大不韪轰炸我驻南使馆后,学生们自发组织了多种抗议活动。近期“藏独”分子活动猖獗,抵制北京奥运会,阻碍奥运圣火在境外的传递。然而西方很多所谓的“民主国家”却表示支持达赖集团,巴黎市府还授予达赖为巴黎荣誉市民。义愤填膺的海外留学生和高校大学生们纷纷组织起来和平抗议示威,反对达赖喇嘛“假和平、真独立”的立场,揭露西方国家的丑恶行径。大学生们的这份政治热情和政治敏感性是民族之幸,国家之福。但是,如果理性认知不够,分不清何为理性爱国,那这股爱国热情极易被引入错误的方向,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绝大多数大学生们对于一些基本的政治概念清楚,但内涵理解却很淡薄,很多大学生不清楚政治觉悟对于自己意味着什么,觉得很空泛,没有实际意义,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无关。主要表现在对党的认识上简单肤浅,入党动机不明确,甚至带有功利色彩。据有关入党问题的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同学表示有入党的愿望,但其中约一半的同学认为入党直接有利于就业,大部分的同学认为可以谋求仕途发展。少数同学竟然还把“共产主义是虚的,专业知识是硬的,黄金钞票是实的,不想虚的,掌握硬的,将来打捞实的”奉为至理名言。从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中存在的政治信仰危机。

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很多大学生未能对政治理论的认识和实际运用中的关系有深刻理解。对一些贪污腐败、违法乱纪等社会丑恶现象既深恶痛绝,又无奈失措;对深化改革开放、制度调整等政策措施深表认同,但是对触及家庭利益的举措又一时不解。可见,他们对于政治的理性认知意识还很淡薄。

(二)社会认知粗具雏形,人生阅历亟待积累

经过二十余年的社会接触体验,不管是正确或是具有偏差,大学生在对待社会事物上都有了自己的一定认知。其认知能力已粗具雏形,但是其社会阅历显然是不够的。

部分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常常是“浮云遮望眼”,“一叶遮目,不见泰山”。原本已经肤浅、脆弱的价值观更易受到错误观点的冲击。社会上一部分人崇拜金钱、追求享受,部分学生对市场经济初期的这种不良现象缺乏冷静、理智的审视,或精神空虚,或纸醉金迷,或庸庸碌碌……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构建新的学校、社会与家庭和谐互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课题研究组在对湖南省会8所不同层次高校的1000多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走向趋同”有8.6%的同学表示“同意”或“不清楚”,有3%的学生不同意“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有6.8%的学生认为“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决定因素”。他们对人生价值尚缺乏清醒的认识,以致于在学校课堂上学到的东西经受不住社会各种腐朽庸俗思想的侵犯,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丰富的人生阅历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经历越丰富,对自己的成长越有好处,不管是正面的促进,还是反面的警醒,都是十分有效的积累法则,都能够起到很好的认知作用。任何的认知偏见或者偏激对自身的成长及以后的成功都将产生严重的障碍。

(三)道德观念初步建立,自省意识有待加强

道德观念包括“自律道德”和“他律道德”,两者同时构成了道德规范的全面内涵,二者虽有偏重之处,但是最终目的都是实现道德素质的重塑与完美。

“自律道德”是指人们进行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时,主要受自己主观的价值标准支配,而不是外部的规范。理想的道德是一种自律行为,是人们内心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要求,是一种“道德感”的培养。这是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最重要的条件,只有自身拥有这样良好的意识,从内心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标准的道德规范才是实现道德观念建立的最初、最重要的因素。

“他律道德”是指人们在进行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时,受到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对行为的判断是根据客观的效果,而不是主观的动机。各种舆论和规章制度的影响限制是实现“他律道德”的重要途径,经过他人的提醒或制度的惩罚可以达到强化主观意识的作用。道德认知冲突能够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