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
13516400000019

第19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美学视阈下的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新探(2)

第一,形美以感目。形美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仪表的静态美和表情、举止、姿态等教态的动态美。仪表是教师文化素质和审美修养的外在表现,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引导和陶冶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的衣着打扮要符合自己的性格气质和职业特点,在整洁大方、自然庄重中透露出时代气息和蓬勃向上的精神气质,使学生感到真谆可敬,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也是教师传递信息最常用的教学艺术,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教学过程中的一笑一颦、一举一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第二,音美以感耳。音美指美的教学语言。当前,思想政治教学所使用的语言往往流于形式化、公式化,给人以单调乏味的感觉,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记住和内化了。因此,以“音美”去感耳,强化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美的教学语言体现在科学性、逻辑性和规范性上,严谨的教学语言可以闪耀出理性的光辉,不仅能准确无误地传达知识信息,而且能把理论固有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表达出来,让学生听之有理;其次,教学语言的激情美、韵味美、情趣美也很重要,教师的语言充满激情,语调抑扬顿挫悦耳动人、语速轻重缓急恰如其分,或时而风趣幽默、时而含蓄温情,这些都能营造一个生动形象、情趣盎然的语言环境,这样思想政治课便不再枯燥无味,而是“唯恐聆取之不周,不知铃声之既响”了。

第三,情美以感心。情美指注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情绪和情感的传递,做到以情动人。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要让学生理解、消化并接受这些“理”,必须先以情为导,融洽师生关系。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正充分说明激发情绪感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思想政治教师首先应用自己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影响和感染学生,营造美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寓理于情,以情显理,动之以情,然后及理,激起学生追求真理的渴望,激起他们向善、向上的信心和力量。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引起共鸣,在这种情理交融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也将得到无限的彰显,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增强教育效果。

2.悉心筛选美的教学材料,实现教学内容美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和利用美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操的熏陶。在现实世界中,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举不胜举,其中包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学的良好素材。但德育素材的选择还应符合高职生的个性特点,当前高职生在文化素质、个人修养、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素质都有待提高。因而,在选择教学材料时,必须注重其针对性、实践性和时代性,既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又要有目的地渗透其他人文科学的教育内容,既要注重典型事例的介绍,又要关注学生的身边实际,让学生感到可听、可信、可用;同时,还要及时研究新时期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新阶段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地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此外,要充分利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故事、诗歌、小品、广告、影视、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学习情境,使枯燥的概念鲜活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严谨的教材通俗化,为教学增添乐趣,给人以智慧和美的享受。

3.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实现教学节奏美

一堂好的思想政治课,应是结构完善、布局合理、层次鲜明,体现美的韵律感,让人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能感受和谐优美的教学节奏。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展与收”,开好头,扣人心,展得开,又收得拢,前后呼应,展收和谐;第二,“静与动”,既能使学生静下心自觉听讲和思考,又要设计适当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口、动脑、动手都不误,动静自如;第三,“张与弛”,既要使学生紧张的思维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又要适时地设计一些愉悦的教学环节放松学生的思维,让其如坐春风、享受其中,张弛有度;第四,“断与续”,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既能断得开,独立成篇,又能续得上,连成一线,反映学科内在的科学体系,断续有序;第五,“深与浅”,教师还要一专多能,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挥洒自如,努力把抽象的政治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把科学性寓于趣味性之中,深入浅出;第六,“理与情”,不同的教学环节要体现不同的教学任务,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课堂,既要彰显科学理性的光辉,又要传递细腻感性的情怀,理与情相得益彰,情理交融。

4.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实现教学形式美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原则都综合在一定的教学形式中,实现美的教学形式就要改变传统授课模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美的教学形式应该由以下几个要素构成:首先是美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把支配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让学生获得自由思考的空间与能力,比如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说教式”为“情感式”、变“单向式”为“多向式”、变“封闭式”为“开放式”。

其次是美的教学方法,思政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对话教学法、专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情境教学法的有机结合、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合理介入,适时适度地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如演讲、辩论、小品、游戏等多种活动形式穿插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使学生尽情展开想象,充分发挥创造力和积极性,让学生在美的体验和参与中完成思想理念的提升。

第三是美的教学手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高质量、高品位地完成教学任务,还要运用科学有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音像兼备、动静相辅,可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把书本严谨的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直观形象,具有浓厚的感性和强烈的吸引力。在这种动态美的学习环境中,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师生在良好的视觉听觉效果和愉悦的心情下进行思想交流,加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高职思政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高职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创造性地挖掘思想政治课蕴涵的美学因素,加强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美学渗透,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作者简介】徐旭珊 浙江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科研部2007级“两课”高校教师在职

硕士研究生 浙江 杭州 310028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福建 漳州 363000

参考文献

[1]张绍平、田华.美学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探[J].天府新论2008(4)

[2]廖兰.重视以美育德功能,构建美的德育课堂[J].科技教育2009(5)

[3]周南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美学特征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3(7)

[4]汪士、丁兆罡.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美学意蕴[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5]朱晓虹.以美启德,以美育人——培养高职学生素质全面发展[J].中国市场2009(13)

[6]赖琼英.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美育渗透[J].龙岩师专学报1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