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历史。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国人民寻求革命道路的巨大勇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独特思路、开辟改革开放事业的理论气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宽广视野、驾驭国际局势的战略思维具有方法论意义。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特点和启示是:第一,理论结合实际,从改造中国的目的出发去寻找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最先进、最科学的理论体系,而它要发挥“问题在于改造世界”的功能,必须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中,和民族的特点、不断发展变化的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才能建立中国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第二,现实联系未来,在改造中国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石,以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为目标,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实践及其新的发展。第三,中国联系世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体现全球视野和地域特色。列宁曾经这样论述道:在马克思主义里绝没有与“宗派主义”相似的东西,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褊狭顽固的学说。恰恰相反,马克思学说的产生,是对人类哲学、社会科学的“极伟大的代表人物的学说的直接继续”。中共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宽广视域中思考中国道路、发展模式,使历史、现代和未来相统一。第四,在对传统文化、“左”倾思想的批判反思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伴随着对“左”倾教条主义的批判,对共产国际经验神圣化和苏联经验模式化的突围;邓小平理论也是在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反思中逐渐孕育成熟,在“姓社姓资”的交锋和争论中提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是硬道理、建立经济特区、防“左”反右、三步走、市场经济、小康社会等一系列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航程。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品格——唯物性、实践性、辩证性、人道性、革命性、批判性、创新性,对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富有方法论的启迪意义。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正确处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循序渐进与重点突破、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全球化与民族化、发展与稳定、政治与经济、激进与渐进、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左”与右、破与立的辩证关系,充分显示了辩证法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的方法论价值。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价值
“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革命理论的真正价值,不在于理论创新本身,而在于对革命实践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价值蕴涵于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直接指导中,体现在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借鉴参考上。
(一)奠定了中国特色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行动指南
近代中国面临两大任务:一个是国家的独立和解放;一个是国家的富强和现代化。这两个问题构成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主题,成为从魏源、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从陈独秀到毛泽东这样一批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先进人物奋斗的目标。但是,要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是相当艰巨的。它不但需要经验的积累,而且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特别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南。没有全民族理论水平的极大提高,革命是不可能胜利的。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翻身解放和幸福生活的思想武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可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胜利,更具体地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最光辉的篇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照亮中国革命和建设前进道路的珍贵的指路明灯。
1.毛泽东思想是指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邓小平在1980年8月接受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采访时,在谈到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时曾指出:“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我们党在延安时期,把毛主席各方面的思想概括为毛泽东思想,把它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正是因为我们遵循毛泽东思想,才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正是在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饱受欺凌和压榨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又是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对此,邓小平在1980年5月会见几内亚总统杜尔的谈话中进行了总结:“在搞社会主义方面,毛泽东主席的最大功劳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我们最成功的是社会主义改造。那时,在改造农业方面我们提倡建立互助组和小型合作社,规模比较小,分配也合理,所以粮食生产得到增长,农民积极性高。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我们采取赎买政策,一方面把它们改造成公有制,另一方面也没有损害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长期允许手工业的个体经济存在,根据自愿的原则,其中大部分组织成合作社,实行集体所有制。由于我们是根据中国自己的特点采用这些方式的,所以几乎没有发生曲折,生产没有下降还不断上升,没有失业,社会产品是丰富的。”事实证明,“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搞的成功的,很了不起。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大贡献”。
毛泽东还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许多很有启发性的论断。他不仅领导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积累了在中国这样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虽然,今天的形势有了重大的变化,但是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论述,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继续提供着十分宝贵的理论指导。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天依然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旗帜。
2.邓小平理论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指路明灯
邓小平理论之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思想之于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一样,毛泽东思想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邓小平理论则为我们找到了一条怎样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进行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逐步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重大转变,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都上了一个大台阶,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从根本上说,靠的就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
对此,江泽民在1994年1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深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是我们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十五年来,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引下,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开创了历史的新局面,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综合国力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是在这一理论指引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在国际风云变幻的情况下,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全党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强调指出:“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胡锦涛在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俄中友协主席、俄科学院远东所所长季塔连科在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说:“中共完成了一项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任务,这就是使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理论摆脱了危机。确切地说,中共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在现阶段,中共正在完成列宁逝世前提出的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任务,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对社会主义进行再思考。遗憾的是,苏联没有完成列宁的这一遗愿,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中共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勇敢面对挑战,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他还说:“在社会主义处于深刻危机和战略撤退的情况下,中共承担了按照时代的要求和新的历史机遇保留并发展社会主义的任务。邓小平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避免了社会主义被撤出历史舞台的危险,提出了用社会主义来代替自由派的‘历史末日’的模式。……中国对社会主义的重新考虑明显地表现在它的改革开放政策上。中国的理论家否定了把改革归结为渐进或者在政治上和意识形态上背离马克思主义革命实质的纯进化法,提出了新的思想。即改革是一场世界革命,它将根本改变社会各阶层以及个人的处境,导致体系政治上的完善和群众政治文明水平的提高。”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根本指针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树起的又一座丰碑。实践证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地概括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成果,科学地预测了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趋势,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宏伟蓝图和一整套发展战略;总结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紧把握我国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全面审视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深刻地分析了国际社会各种力量和矛盾的交互运动,提出了我国外交工作的战略策略和方针;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的根本指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政治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