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13515900000037

第37章 访台观感(《浙江工商》作品)(6)

除了东山顶上这个接引佛群外,我们还在巍峨的大雄宝殿内看到有数不清的佛像,据说有一万四千八百尊之多:在大悲殿四壁,也有六千尊观音像。另外还有五百尊罗汉在净土窟内。单从这二万一千多尊大小佛像,也可见佛光山建筑之宏伟,工程之浩大了。

楠梓加工出口区见闻

设立加工出口区以拓展对外贸易,是台湾六十年代的一个创造。1965年1月。台湾公布了《加工出口区设置管理条例》,同年3月在高雄港的滩涂上,建立了台湾第一个也是亚洲第一个加工出口区——高雄加工出口区。1969年又在高雄楠梓和台中潭子乡建立了第二、第三个加工出口区。这三个加工出口区的建立和发展,不但对六十年代后的台湾经济飞速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而且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我们参观的楠梓加工出口区是一个自成范围的经济特区,全区面积约九十公顷,是台湾三个加工出口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全区周围用花砖筑了一道三米高的围墙,以防走私。区内辟有绿地,树木成荫,花丛成片,我们驱车其中,好像走进一个工业花园。从1987年开始,楠梓加工出口区外销企业的职工人数已超过高雄加工出口区,成为发展最快、后来居上的一个加工出口区。

在楠梓加工出口区内的环南路上,我们参观了高雄富国制衣股份公司。它是台湾大企业之一的远东纺织公司集团企业的成员。厂长徐金全陪我们参观了制衣的全过程。他们全部采用机械、半机械进行流水线作业,裁剪、缝衣、做领子、做口袋、锁钮眼、钉扣子、熨烫上架、检验、包装,环环连接,一环扣一环。在噪音不大的机器运转声中,工人们全神贯注、动作麻利地操作着。当我们走过身旁,他们只点头微笑表示欢迎。原先一大捆一大捆的布匹,不到片刻便变成一大包一大包的成衣。这些产品都是出口外销的。

一位生产科长告诉我们,他们加工出口区企业目前最大的困难是缺少劳动力,已影响生产规模的扩大。他说:“现在大陆有许多人想到台湾来打工赚钱,我们厂家也很愿意雇用大陆劳工。大陆同胞血浓于水,同种同文同语言,有事好商量。可是台湾当局就是不肯开放。我们只好雇菲律宾、泰国人来打工。雇外国劳工,价钱贵、成本高不说,语言不通,文字不懂,我们更不放心。”他话锋一转,又说:“当然,大陆人多地广,台湾人口五分之一去大陆,不过几百万,这对于大陆来说,等于撒胡椒面,不太觉得出来;要是大陆人口百分之一来台湾,那就是一千多万,小小台湾当然承受不了。但是可以每年有限制地引进几万大陆劳工,这样既可以解决台湾劳力缺乏现象,大陆劳工亦可藉此改善生活,可说是两全其美的事。像现在这样老是不开放,总是不行的!”这位科长的话正是代表着台湾工商界普遍的要求。人们都有这样一种共识:大陆的丰富资源和劳动力如果与台湾、香港的资金、经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确实可以使中华经济迅速腾飞,在国际竞争中将无敌于天下。

在“牛乳大王”家作客

在高雄,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曾到一位“牛乳大王”家作客。当我们走出高雄市国泰大厦17楼的电梯,敲开一家大门时,接待我们的是这家的男主人。他年近五十,中等身材,敦实的方脸,一头整齐的黑发,西装革履,精明干练,一副实业家的气度。他热情地把我们让进一个大客厅,这是一个约有六七十平方的大厅,光滑如镜的大理石地面和环绕四壁的落地大玻璃窗,使整个大厅宛如一座琉璃宫。客厅陈设典雅,当中铺着红地毯,围着几套高级沙发。我们坐定后,主人微笑着用双手递过来两张设计独特的名片。第一张名片正面印着一头健壮的乳牛徜徉在一片绿茵草地上,乳牛旁边用二号隶书印着“高雄牛乳大王”六个醒目大字,而“董事长钟文梁”却用四号仿宋字印在名片上方;背面则密密麻麻地印着他分设在高雄、台中、台北的几十个分公司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另一张名片正面印着钟文梁夫妇的彩色合影,洋溢着夫唱妇随、伉俪情深的情趣。

那是1966年,钟文梁夫妇从高雄乡下来到城里摆摊子,不论寒暑,背上驮着孩子,声嘶力竭地在街上叫卖:“木瓜牛乳,三元钱(台币)一杯!”经过二十六年的惨淡经营,钟文梁至今已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牛乳大王”。但是当他谈起自己的身世时,他毫不掩饰地说:“我出身在农村,没有读多少书,文化低,干不了什么大事,只能做点小生意。”他的坦率和谦虚令人敬佩。钟文梁不但致力于牛乳事业,而且担任国际扶轮社台湾一区的总监,他热心履行着这个国际社团的宗旨,努力促进了国际了解、善意与和平。1989年他曾到云南昆明访问,捐助巨资举办社会慈善事业。

钟文梁到过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他从世界各地收集来各种有关牛的雕塑工艺品。他让我们参观了他珍藏的这些工艺品。在一个大的玻璃柜里陈列有玉石、牛角、象牙等质地的牛雕刻,又陶瓷烧制的牛塑,千姿百态,琳琅满目。钟文梁爱好牛乳事业,因此也特别喜欢牛。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刚才在他的两张名片中,为什么要在显著的地方印上一头牛又在他的姓名后面印着用括号括着一个英文字(MILK)。钟文梁已把它和MILK(牛乳)融为一体,钟文梁就是MILK,MILK就是钟文梁。几十年来,为经营牛乳事业,他正是像牛一样辛勤地耕耘着。这是多么强烈的一种敬业精神!我想,这大概就是他事业获得成功的诀窍所在吧!

当他知道我的生肖属牛,就从玻璃柜里众多的工艺品中挑出一只雕刻精美的小玉牛送给我,我连连推谢,心想,萍水相逢,何能让人割爱。他却风趣地说:“我是以MILK为名、爱牛如命的人,今天有幸会见您这位生肖属牛、来自天堂杭州的贵客,这是难得的缘份。我送您这个小玉牛,不是很有纪念意义吗?”当晚,他夫妇俩坚持要在高雄国宾饭店20楼设筵款待我们,豪华盛宴,一掷万金,盛情至为感人。

临别时我邀他夫妇来杭州观光。他殷切地说:“我小时候就听说杭州是有名的天堂。近年来我到过世界很多城市,却没有到过杭州。现在海峡两岸来去很方便,有机会我一定会去杭州游西湖,去灵隐寺烧香拜佛!”原来,这对牛乳大王夫妇还是虔诚的佛教徒呢。(项孔言)

《浙江工商》,1992年第7期

南天海角好风光

——台湾纪游之九

高雄被称为宝岛的南大门。实际上高雄离台湾岛最南端的垦丁、鹅銮鼻、佳乐水等风景名胜区,尚有二百多里之遥。

我们从高雄驱车继续南行,走的是高雄经屏东至垦丁、鹅銮鼻的环岛公路。这条四线道高级公路是台湾七十年代末期的十二大建设之一,历时五年建成,全长108公里,穿越整个屏东平原,它与高速公路一样,宽阔、平坦、笔直,车子可以风驰电掣般地在上面行使,却不必像走高速公路那样,走一段就有一个收费站,车子要停下来交“买路钱”。屏东平原是台湾第二大平原,是台湾的主要农业区之一,稻谷产量居全省第二,香蕉产量占全省的一半,凤梨(即菠萝)产量占全省五分之一,又是台湾最大的制糖中心。一路所见,椰林、榕树、蔗林……房舍新式,车辆如流,一派热带风情,一派富蔗景象。

垦丁之夜

抵达垦丁已是黄昏时分,我们就在预订好的高山青大饭店下榻。这家宾馆建筑式样新颖,装潢华丽,设备齐全,可与杭州的高级宾馆比美,想不到这个边陲小镇居然有如此高级的宾馆。我们又上了旅馆附近的餐厅用餐,里面食客满座,供应也应有尽有。再驱车在街上兜了一圈,街上人车热闹,彩灯通明,五光十色,旅馆、餐厅颇多,可见这里旅游业相当发达。那晚我在旅馆里,总觉得轰鸣之声不绝于耳,但不知来自何处,颇为所恼。第二天一早,掀开窗帘往外一看,原来这个宾馆就建在海滨,昨晚的轰鸣声就是海浪拍岸之声。如此富有诗意的境界,昨晚竟成了扰人清梦之声,不禁哑然失笑。我想,如果旅馆的宣传服务工作做得好一些,就不会让旅客产生误会了。

垦丁是个海边小镇,为什么取了这样一个与海洋毫不相干的地名呢?

说起“垦丁”这个地名的来历,这里的人们就很自然联系到大陆移民开发台湾的历史。大陆移民开发台岛,早在宋、元时侯已开始,到了明末清初更是大规模地进行,而由政府出面加以组织的,却是1875年(清光绪元年)的事。当时清政府派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到台湾督办防务,为了加强军事力量,加快台湾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在沈葆桢的极力主张下,清政府正式宣布取消海禁,奖励移民去台。政府为移民提供一甲土地(相当于11亩),供应种子、耕牛和农具,贷给建房费和一年半的生活费用,在头三年中免交一切赋税等。沈葆桢还特地派人在厦门、汕头、香港等地设立招垦局,招募大陆移民,组织他们去台湾开拓。其中广东潮州府的许多青壮年来到台湾岛南端拓荒垦殖,辟山造田。这批身强力壮的移民当然是开发台湾的生力军,人们称之为“垦丁”。他们果然很快地把这快地方开发出来了,于是他们开垦的地方也被称为“垦丁”了。今天看来,“垦丁”这个地名就更有深意了。

东亚之光——鹅銮鼻灯塔

在垦丁吃过早饭,我们驱车沿着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奔驰不到一小时,便到达台湾岛最南端的鹅銮鼻。

鹅銮鼻处于中央山脉南端尽头处,其尖端挺伸海外,有如鼻梁,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的吕宋岛遥遥相对。巴士海峡是我国南海与太平洋往来船只的主要航道,因此鹅銮鼻地位的重要性有如非洲的好望角。为何称为“鹅銮”?原来这里住着高山族的排湾人,鹅銮乃排湾族的“帆船”之意。

我们来到鹅銮鼻公园门口。令人奇怪的是,为什么游客进门却没有收门票呢?一打听,原来此处平日游客不多,若雇人收门票,门票的收入还不够支付收票人的报酬,就干脆实行非假日不收门票的制度。我们在宁静的海滨公园里漫步徜徉,尽情地呼吸着海边的清新空气,欣赏着海滨美妙的晨景。迎面吹来阵阵海风,使我觉得像是江南的吹面不寒杨柳风,令人陶醉,全然忘了这时正是隆冬时节。

在公园海边的一个石墩上竖着一块大石碑,上书“台湾八景鹅銮鼻”七个大字楷书。距石碑不远处,高高耸立着世界闻名的“鹅銮鼻灯塔”。这座灯塔建于1882年(清光绪八年),塔身高18米,连同坡度,总海拔55米。塔身四层,呈多角圆柱形,最高一层形式武土的帽盔,塔身全白,显得威武雄伟。灯塔的光照可达20余海里,灯光每10秒钟闪亮一次。这个海上灯塔有“东亚之光”的美称。虽然经过了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如今,鹅銮鼻灯塔仍完好如初屹立在台岛的南天海角,默默地为往来巴士海峡的船只指引航向。

据说,白天游客可循铁梯登上灯塔顶,不但可以一览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和太平洋那波澜壮阔、海天一色的奇景,如果用望远镜眺望巴士海峡,还可望见菲律宾的吕宋岛。可惜那天灯塔不开放,我们只好在灯塔的铁门前久久徘徊,望塔兴叹。

佳乐水海滨奇观

我们从鹅銮鼻驱车来到佳乐水风景区。垦丁、鹅銮鼻和佳乐水,是台湾南端的三角地带。鹅銮鼻是这个三角形的顶点,佳乐水和垦丁就是三角形底边两端的夹角点。

佳乐水不象鹅銮鼻那么冷清。宽阔的停车场上已停满各式各样的车子,服务商店里也挤满了游客。进了风景区的大门,在沿着海岸一条用石板和石块铺成的布道上,除了络绎不绝的游人外,还有沿途摆摊,向游人叫卖、兜售各种贝壳、珍珠、首饰的商贩,与海滨的宁静成了鲜明的对照。

在佳乐水这一公里半长的海滨岩礁,因长期受海浪侵蚀和自然风化的影响,竟呈现出千奇百怪的形状,出现了一派奇景,这些岩礁有的像动物,有的像蜂巢,有的像棋盘,有的像人物……有块礁石竟活像只海龟,正从海中向岸上爬;有块像一艘停泊在海边的军舰,连旗帜和炮口都历历可见;有块像一对情人相互拥抱,相亲相爱……这样的岩礁共有二十多座,人们根据岩礁的形状,给它们起了不同的名字,如鸳鸯石、情人椅、鳄鱼石、青蛙石、河马石等等。在这个怪石嶙峋的天地里,令人不得不产生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真的,谁能相信,光凭潮水和海风,会雕塑出这样精巧的艺术品来?大自然的天造地设,有时真是无法想象的。

我们站在一个依崖而建的凉亭里,凭栏远眺。面前已不是巴士海峡,而是浩淼无边的太平洋。上次我们去太鲁阁峡谷途中,在台湾北部的东海岸观赏过太平洋的景色。有人说,台岛东海岸的太平洋水色,南北所见不同,北方水色深蓝,南方水色淡白。可是我们怎么看,也分辨不出有什么不同。面对奇岩怪石和白浪滔天、惊涛拍岸的胜景,家兄又发诗兴,口占一首:“佳乐汪洋水,南台一景雄。潜龙翻白浪,海角降天风。”可说是当时情景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