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情怀中医 精诚妇科
13515800000006

第6章 医著篇(2)

2.症状和疗法。

(1)经期感冒风寒而得者,必有表病症状,其症恶寒发热,舌苔白腻,脉紧,浑身骨节烦痛,兼见头痛无汗者,宜麻黄汤合四物汤活用之。有汗者,宜桂枝汤合四物汤酌用之。若无表症乃血脉壅阻,宜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秦艽、细辛、羌活、肉桂等,以通瘀畅气而疏经络。

(2)经期出血过多,血不荣经,而致身痛,必无表症,其症因身微微疼痛,时痛时休,面无光泽,无热无寒,脉象细弱,舌苔如常,精神疲乏,宜用黄芪建中汤加法可活用之(金匮要略方):黄芪、肉桂、白芍、姜、枣,可加当归、川芎、独活、桑寄生之类。

(3)经行身痛若系外感,可一汗而瘥,并不留难,若系血虚可缓缓收功,苟一失治,虚者益虚、痛势缠绵不已,精神困倦,至为痛苦,宜服十全大补汤,自能痊愈也。

3.调养。避风寒、忌虾蟹及一切克伐攻逐之品。最好常服养血顺气之药。

(五)经期腹痛

1.病源。

(1)经期来时,出血过多,血分亏虚,以致腹痛,是谓经期腹痛。

(2)气血结滞,凝而不解,以致经行腹痛,亦谓经期腹痛。

总诀:经前腹痛,是气血凝滞,必多胀痛;经后腹痛,是气血虚弱,病则不胀。

2.症状和疗法。

(1)经后腹痛者,为出血过多,乃系血虚之症,宜用千金方当归建中汤为主:当归、白芍、肉桂、甘草、生姜、红枣。

(2)经前腹痛者,系属血气凝滞,若胀过于痛者,是气滞其血,宜用当归、川芎、香附、乌药、元胡、木香、肉桂之属。因寒者,痛时喜按,小溲清长,背微恶寒,寒证宜温经法,用党参、肉桂、当归、川芎、熟地、白芍、吴茱萸等;实证宜用川芎、当归、香附、木香、乌药、槟榔等;因热者,痛时拒按,小溲短赤,得热则剧,宜四物汤加黄芩、黄连;虚证宜服熟地四物汤加丹皮、地骨皮。

(3)变证:经期腹痛病失治,其痛益剧,痛时益久,变为痼疾,困苦难言。

3.调养。救治宜速,第一使其性情抱乐观主义,切戒抑郁气怒。第二宜忌食生冷酸硬之物。

(六)经期吐泻

1.病源。

(1)其人脾气虚弱,复受寒湿、每逢经期则腹泻,是谓经期泄泻病。

(2)其人胃气虚弱,复伤饮食,每逢经期则呕吐,是谓经期呕吐病。

总诀:胃弱者,泄泻不痛,寒湿者溏泄不痛。伤饮呕吐者,但吐涎沫,伤食呕吐者,胃痛吐食。

2.症状和疗法。

(1)经期泄泻,鸭溏清澈,冷痛,乃虚寒也,宜用理中汤为主:党参、白术、生姜、甘草,加减法临床活用。

若经期泄泻、肌热口渴者乃属虚热,宜用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木香、葛粉为主,加减法宜从权掌握。

(2)经期呕吐,呕吐涎饮者,为伤饮,宜六君子汤加减之;若吐出食物者,为伤食,宜用党参、白术、半夏、陈皮为主,加山楂、麦芽、香附、苏梗之属。

(3)变证。经期吐泻失治,脾胃益虚,吐泻益频,循至形体消瘦,面色枯槁,精神疲惫,胃纳大减,至为危重,宜朝服八珍糕,晚服六君子汤,常常服之,逐渐复元。

3.调养。宜勿食油腥腻,少吃多餐,无过饮与过饥,宜居高爽之地,常服八仙糕。

(七)经期吐衄

1.病源。其人平时喜食膏粱厚味,辛辣香燥,煎炒炙爆之物,或因怒火上炎,以致血中热盛,旧说“火邪干肝”,经血逆行,上为吐血衄血,是谓经行吐衄病,俗称“倒经”、“逆经”(新名代偿性出血),大抵妇女血中热盛,迫血妄行,上行则为吐血衄血,下行则为血崩(详见崩漏症)。综括之,伤阳络则上行为吐衄,伤阴络则下行为血崩。

鉴别:经前吐衄,是热壅迫血上行;经后吐衄,是血中余热不净。

2.症状和疗法。

(1)经期吐衄,要分经前与经后。经前吐血衄血者,乃内热壅迫,其血属实,谓之倒经,即代偿性出血,宜生地四物汤加仙鹤叶、牛膝、香附、田三七,热盛者加丹皮、焦栀,能加犀角更佳,或合三黄汤酌用之。

(2)经后吐血衄血者,虽仍有热,但不宜泻,须用千金方犀角地黄汤较妥。

生地、白芍、丹皮、犀角,可酌情轻重用之,亦可加仙鹤叶、泽兰叶、香附、牛膝之类。

若出血过多,热随血去,症属大虚,参看形色诊断之,当以补血为主,宜用熟地四物汤加驴胶、艾茸、田三七,轻重随时酌用之。

(3)变证。经期吐衄病失治,狂吐狂衄不已者,四肢逆冷,面色灰白,脉如游丝,气息仅续,冷汗如油,此因出血过多,将近亡阳,危在顷刻者,速以伤寒论方四逆汤为主,附子、炮干姜、甘草,可加党参(人参更佳)、牛膝,速速煎服,服后汗止厥回,再与胶艾四物汤加牛膝、三七之类,宜临床活用。

另有一类未婚之女或刚初期发育,经期前后吐衄者,宜用生地、当归、泽兰、牛膝,每月候其经将来时连服三五剂,其经自然顺下,发育得以安全,不必惊慌也。

3.调养。忌食辛辣香燥、鹅羊虾蟹,切戒动怒与房欲。常服归芍地黄丸(汤),使其逐渐复元。

(八)月经过多兼时下白带

1.病源。

(1)其人气血大虚,肝脾无力,统御无权,以致经期出血过多,兼时下白带,是谓月经过多兼时下白带病。

(2)其人热盛,或感湿热,或受寒湿,以致经行过多兼时下白带,亦谓之月经过多兼时下白带病。

2.症状和疗法。

(1)经水过多,清稀浅红,乃气虚不能摄血也,宜十全大补方酌用之。

(2)若经血过多而黏稠深红者,则为热甚有余,实者宜生地四物汤加黄芩、黄连、泽兰;虚者宜熟地四物汤加丹皮、地骨皮。

(3)经之前后兼时下赤白带,有臭秽者,乃湿热腐化,宜用生地四物汤加白芷、海螵蛸、银花、奇良等,功效颇佳。

(4)若形清腥秽,乃系湿瘀寒虚之病,宜用熟地四物加肉桂、茯苓等,白芷、海螵蛸稍用。

(5)月经过多兼时下白带病失治,身体愈亏,白带愈多,精神疲乏,面黄肌瘦,此时邪随带去,当以补法为主,宜用十全大补汤或归脾丸加驴胶、海螵蛸。

虚甚者宜用鹿茸、人参、研粉吞服,少吃多餐,慢慢复元。

3.调养。忌食生冷发风、酸腐臭秽、鹅羊腥燥等物。常服有营养之品、大补膏丹俾速复元。切戒房欲,否则冲动子宫,必成血崩,有生命危险也。

(九)经行血色不正

1.病源。月经色为暗赤色,肉眼看看以鲜红为正,虽有合并症也容易治疗。若色变深红紫色者,系是热症;或黄如米泔者,盖为湿化;浅淡红白者,乃属虚象。更当审其有瘀有块、色黯色明以治之,或黯紫黑兼见冷症,多属寒凝;若明而紫黑兼见热症,多属热结。凡此皆为经行血色不正,总称月经异常。

脉象:或迟或数,或缓或涩,各随症候寒热虚实而不同。

2.症状和疗法。月经异常,血色不正。

(1)由于热者,其色深红紫黑,宜用四物汤加丹参、丹皮、栀子、泽兰。

(2)由于湿热者,其色黄如米泔,宜用四物汤加茯苓、苍术、薏苡仁。

(3)由于虚者,其色浅淡红白,宜用十全大补为主,或归脾丸等。

(4)由于寒凝者,有瘀有块,色黯而紫黑,兼见冷症,虚者宜用当归、白芍、川芎、肉桂、党参、甘草之类;实者宜用当归、川芎、元胡、郁金、香附、泽兰、吴茱萸、益母草之类。

(5)由于热结者,有瘀有块,色明而紫黑,兼见热症。实者宜用四物汤加丹皮、元胡、泽兰、牛膝;虚者四物汤可加犀角、丹皮,酌情而用。

上述月经异常病失治,由于热者,其热益甚,其血益结,循至昼日是紫黑块而无经水,必变经闭,速用通经秘方四物加凤眼草、红花、红糖,连服几期,调理经常为度。

若由于虚者,其色益淡,其血益少,速服十全大补汤,逐渐使其正常。

3.经色异常通用验方。以四物为主,紫黑色可加黄芩、黄连、黄柏、香附、地骨皮。米泔色可加半夏、陈皮或丹参、白薇。淡白色可加人参、黄芪、香附。

血成块可加香附、酒炒元胡。下焦寒加吴茱萸、肉桂、炮姜。

4.调养。

(1)忌食生冷酸腻、鹅羊虾蟹以及各种有刺激性的食物和香燥之品。

(2)若气血虚弱,精神不振者,宜常服四物汤或归脾丸等方,俾速复元为要。

(3)切戒房欲,冲动血室,经行不止,必成血崩,有生命危险也。

(4)平时须宜怡情养性,切戒忧思气结,方为上策。

(十)经行气秽清浊

1.病源。凡血为热所化,则必黏稠臭秽;为寒所化,则必清澈腥臭;若系癌瘤内溃,则所下之物,杂见五色,似乎脓血,更有脏腐败气,时下腥臭不止而多者,是危候也。凡此皆谓经行气秽清浊病。

鉴别:热盛时血液黏稠,气味臭秽;寒盛时,血液清澈,气味腥臭;假如子宫生瘤(癌),内膜溃烂,则少腹特别疼痛,下如脓血、粪便频而少,日渐消瘦,腹不痛者,易治,腹内痛者难痊。

2.症状和疗法。

(1)由于热者,则必黏稠臭秽,实者四物加黄芩、黄连、银花、奇良、白芷、象贝;虚者四物加地骨皮、白芷、生黄芪。

(2)由于寒者,则必清澈腥臭,宜四物加肉桂、白芷,或十全大补汤。

(3)由于内膜溃烂者,则所下之物,杂见五色,似乎脓血,可依外科内痈症调治。兹有验方一则,余曾治疗多人均能获效。处方:当归15克、生白芷15克、牛膝10克、丝绵30克(蚕茧更好)、生白芍10克、银花10克、甘草梢6克、白螺壳30克、生黄芪15克、象贝15克、乳香6克、仙遗粮15克。

制服法:上药用水10斤,煎至3斤许,滤去渣取汁,加入大枣1斤,再同煎,候至药汁吸收枣内为度,即食其枣,每日服3次,每次服5枚,服完再煎再服,约服五料可能见效,如能多服,病可除根。实验疗效,服枣之时,漏血更多,以后流臭水,服至臭水流净为度,病愈而身体复元矣。

(4)由于脏腐败气,则时下腥臭,不止而多,凝结如胶,腥臭难忍,四肢不温,时时凛寒者,是属危候,其命必倾,为不治。

3.调养。忌食生冷酸果。体寒者宜四物加肉桂、驴胶、艾叶少许,常令胞宫温暖,则病不发;热体者宜四物加丹皮,常令血中清凉,经脉调和,自能好清。

结论:妇女诸病,首重月经,经者常也,如潮之有信,月有盈亏,应期而至,即为无病,若六淫外感,七情内伤以及饮食劳倦,皆使引起气血不畅而成经病,经病失治,甚则经水闭结,或为干血痨,有生命危险,小则孕育无望,有绝嗣之忧。

附:治癌瘤秘方

1.神农丸。每日1.5克或3克,连服3个月为一个疗程。

2.壁虎灰。每日6~10克,轻症一个疗程可好,重症须看情况而决定。

六、经闭证

病源:胞脉闭滞,月经不来,谓之经闭。原因有三:①血滞(血液凝滞于子宫);②气郁(忧恚气结,以致血不流通,多成咳喘之痨瘵);③血枯(房事过度,产多乳少)。闭经证候,归纳起来可分5个类型:(一)血滞经闭;(二)气滞经闭;(三)血枯经闭;(四)妇人经断复来;(五)室女寡妇经闭。

(一)血滞经闭

1.病源有二:

(1)恶血当泻不泻。

(2)心气不得下通。

2.症状和疗法。

(1)血滞经闭,病由恶血当泻不泻而成者,其证衄血停留子宫,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兼见恶寒畏风、腹中攻痛等症。若恶寒畏风者,宜用当归、川芎、肉桂、吴茱萸、香附、牛膝温散之。若腹中攻痛甚者,加琥珀以攻之。

(2)血滞经闭,由心气不得下通而成者,其症膈中觉热,胸中壅闷,月事不来,夜不安眠,不时有气上冲作咳,宜用四物汤加大黄、朴硝(元明粉)、连翘、甘草等调理之。

(3)前症失治,膈热益甚,气冲愈剧,咳嗽不已,月事不来,午后骨蒸,两颧红赤,懒于饮食,皮干枯瘦,面色枯白,成为痨候,宜多服燕窝,方能获效。

制服燕窝法:燕窝蒸透,候患者睡醒之时,立即服下,效验较快。

(二)气滞经闭

1.病源。经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前论说过,妇女性情偏执,每遇不如意事,藏之胸臆,隐而不宣,以致心脾气秽郁结,则经脉不利,月事不来也,是谓气滞经闭。

2.症状和疗法。气滞经闭病,饮食日少,血气虚衰,月事不潮,腹中时时作胀,时时内热,愈热愈虚,肌肉消瘦,初宜逍遥散加减法:当归、赤芍、白术、茯苓、柴胡、丹皮、栀子、生姜、薄荷、郁金、牛膝等,继则用柴胡、白芍、白术、当归、茯苓、甘草、香附、泽兰、丹皮、郁金、生地等调理之。自能取效。

3.变证。气滞失治,腹胀益甚,内热益剧,愈热愈虚,肌肉干枯,津液变化为痰,咳嗽不已,日久成痨,则不治。

(三)血枯经闭

1.病源。血枯经闭原因有三:

(1)出血过多。

(2)过淫精竭,伤及阴血。

(3)产乳众多,伤血血枯。凡此三因,皆容易引起血枯经闭病。

2.症状和疗法。

(1)血枯经闭病,初期月经渐少,二三月后经闭不行,面与指甲之色俱浅淡黄白,骨蒸肌肉,两颧红赤,懒于饮食,腹中舒适,并不胀痛,当分别治之。由于出血过多而起者,用人参养荣汤:人参、黄芪、茯苓、白术、当归、白芍、生地、甘草、五味子、远志、橘皮、肉桂、生姜、红枣等。

经验单方(医学指南):凤眼草30克、红花10克、水3盅煎1盅,入酒少许,红糖15克,空腹服三五剂,经来方止。

(2)由于过淫精竭而起者,宜服乌鸡白凤丸(大药店有成品),秘旨方制服法:用乌骨白毛新雄鸡一只,去肠杂,洗净,鸡内金仍放腹内,五味子30克、生地120克,放入鸡腹内,用陈酒、童便各半煮烂,焙干研细,加入后药为丸,於术90克、茯苓90克、当归60克、白芍60克、人参90克、丹皮60克、川芎30克研极细末,用山药为丸,晒干勿使馊为美,瓷罐收贮,每服10克,开水送下。大便结者,蜜汤吞化。

(3)由于产多乳久者,宜服两仪膏或十全大补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