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情怀中医 精诚妇科
13515800000026

第26章 纪念篇(4)

我心中的父亲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 张秀丹

今年是父亲诞辰100周年。我用文章来缅怀父亲,用文字来寄托我们对父亲的思念。

父亲一生为人正直,宽宏大量,对工作勤勤恳恳,对医术精益求精,对病人和蔼可亲,处处为病人着想。父亲对我们要求严格,但从来没有对我们发过火。

他总是跟我们讲道理,教育我们要与人为善,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父亲是一位受百姓尊敬爱戴的好医生,是我们心中的好父亲。

记得在我3岁的时候,大伯伯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大妈妈和3个孩子就和我们一起生活。我们大家在一起生活了20多年,父亲给人看病的收入就是我们家的经济来源。大妈妈在农田干活,勤劳肯干,是村里的妇女干部。母亲虽然没有文化,但非常通情达理、任劳任怨,家务活都由母亲完成,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父亲经常跟我们说,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要多种花,少种刺。意思就是要我们多做有利于团结的事,多说有利于团结的话。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们全家十几个人一起生活,都是和和睦睦的,从未发生过争吵的事情,直到我们兄弟姐妹九个都立业成家了,我们才分家。现在每当想起那个大家庭的生活,我还是很留恋。我觉得在这个和谐的大家庭里生活真的很幸福,这样的家庭环境让我们做子女的懂得了要敬老爱幼,要与人和睦相处。

在我们读小学时,父亲就让我们养成了放学后先把作业做好再吃饭的好习惯。每次我们姐弟几个围坐在桌子上写作业,父亲看到后总会叫我们人要坐正,头要抬起,头与桌面要保持一尺距离,字要写端正,要写好,就像做人一样,要正气。父亲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他总是鼓励我们要把毛笔字写好,可惜的是我后来都没好好练,想想真是对不起父亲。

我大哥(大妈妈的大儿子)北京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兰州工作,姐姐金华卫校毕业后分在杭州省中医院工作,我哥哥浙医大毕业后分配在丽水工作。那时如果父亲向上级提个要求,他们可以分到离家近的地方,但是父亲说,在哪里工作都一样,好好工作就是了。我因“文化大革命”,从金华一中毕业后就回乡劳动了。那时候有好几个人都叫我跟父亲学中医,父亲觉得我学中医,医院没有名额编制,学成后不能进医院工作,自己又不能开诊所,所以没叫我学。他对我说:“当农民不错的。要吃饭总要有人种粮食的。”我在农村干了三年农活。后来经大队推荐,我当上了民办教师。父亲说,当老师也好的。家里有医生,有农民,有老师,各行各业都有人干,是好事。1984年我调往杭州工作。每次我们这些在外地工作的子女给父亲去信或打电话问候时,父亲给我们的回信都是:我们都很好,你们放心好了。你们自己要注意身体,好好工作。父亲没有跟我们说大道理,但我明白,父亲的言行告诉我们:要听党的话,党指向哪里,你就奔向哪里。党叫干啥就干啥,而且还要干好它。

在我的教学中,父亲的“耐心教育”和“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理念对我影响深远。在我刚到罗店小学教书时,因为没经验,每次碰到学生调皮不好好学习之时,我都会对学生发火,回家后还不高兴。每当此时,父亲总是对我说:不要发火,发火伤身体,他们都还小,还不懂事,要耐心点的,要好好地跟他们说。他们长大了都是有用的人才。是啊,想想我们从小到大,父亲从没对我们发过火,他总是好好地跟我们讲道理。后来我发现,先前有几个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因为脑子活加上勤劳肯干,首批富起来的就是他们,有的还积极带领村民一起脱贫致富。因此在我后来的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耐心地教育学生,尽量要求自己和学生摆事实讲道理。我坚信父亲的话,“天生我才必有用”。他们虽然小时候调皮一点,成绩差一点,但只要耐心引导,等他们长大了,懂事了,可都是祖国建设中的有用之才。

父亲早上起得很早,一般5点左右就起床了。起床后洗漱完毕,就先喝上一大杯白开水,说是清洗肠胃。然后在客厅里做甩手健身运动,运动后就坐在书桌前看医学书或医学杂志。晚上父亲坚持看看报纸或医书,有些时候还给学生上课。我发现父亲给学生讲课时,总是很耐心,很仔细地讲给他们听。这对我上课要把教学内容讲清楚讲透彻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父亲的病人很多,每天都有八九十号甚至100多号,有时忙得连水都没时间喝。多年的生活经验让他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的生活规则。他每天的早饭比较特别,一般都是一碗面条,大半碗豆浆,一小碗黄酒。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搭配吃,他说面条吃得饱,豆浆营养好,黄酒可解渴。这样吃上午半天都不口渴,可以少喝水,少上厕所,中饭晚饭吃饱了就行,多吃点素食。父亲一贯坚持早睡早起。经常跟我们说,早睡早起身体好。他还说,早餐、中餐要吃饱,晚上吃个八分饱就可以了,这样对身体有好处。这实际上就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健康养生之道。

父亲的专长是看妇科疾病,对不孕不育有着一套独特的治疗方法。全国各地都有人来找他看病。我印象最深的是“文革”前,永康有一对夫妇,结婚多年没有孩子,后来找父亲看后,吃了几帖中药,第二年就生了个儿子,把他们一家老小高兴得不得了,口口声声的“兆智仙,兆智仙”,还一定要父亲给他们的孩子取名。父亲想了想说:“就叫华康吧,让金华和永康永远是好朋友。”一句话让大家都很感动。父亲除了看妇科,还会看内科、骨伤科,用现在的话来说可以称得上全科医生了。村里人有个头疼脑热的,父亲一看就好了。有的病人因为婆媳之间闹矛盾,身体不舒服来找父亲看病时总会说对方的不是,这时父亲在给她们治病的同时,还会做她们的思想工作,总是劝她们要多想想对方好的地方,他劝婆婆要把媳妇当女儿看,劝做媳妇的要把婆婆当娘看,千万不要生气,生气最大的受害者是自己。农村的人干活辛苦,容易闪腰,父亲一治,没两天他们就能下地干活了;有人不小心手臂脱臼了,父亲把他的手一抬、一拉、一推,给上回去了;有人笑过了头下巴骨脱位了,不能说话,不能吃东西,父亲一托他的下巴,手一动就给托回原位了。有时父亲在吃饭,只要有急诊病人来找他,他就会放下碗筷,先给病人搭脉看病。有家庭困难的病人找他看病,他都不收钱,总是叫他们把钱拿回去买药吃。父亲的双脚因为静脉曲张得厉害,曾经做过两次手术,每次手术后医生都要父亲好好休息,但只要一有病人来找他看病,父亲都坚持叫母亲或其他人把他扶起来,给病人看病。父亲说病人是有痛苦才来找你看病的,医生就是为病人解除痛楚的,人活在世界上能为别人多做点事情总是好的。

父亲这种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精神让我们深深地感动。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但在我心中,父亲的一生是伟大的。他给成千上万的病人解除了痛苦,给许许多多的家庭带去了欢乐。父亲虽然离开了我们已经20多年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走到哪里,看病到哪里

金华师范附属小学 金春俏

1973年11月中旬的一个星期日傍晚,鞋塘公社的一位姓庄的赤脚医生骑着一辆自行车急急忙忙来到我们工作的鞋塘初中,找到了我老伴,送来了一个口信,说:“张兆智医师,今天下午在孝顺中学给我们赤脚医生上课,得知我是鞋塘人后,他托我带来一个口信,张医师今晚要到你们家住……请您们到从孝顺来鞋塘的路上去接他……”

我们全家人接到这个口信后,都喜出望外,这是十分难得的事。老伴马上叫儿子许少平向学校借来一辆自行车,迅速去接外公。我上街买了一些爸爸喜欢吃的小菜,准备好好地招待他老人家。

初冬季节,下午五时不到,夜色已弥漫大地了,我俩在学校去孝顺的大路口等候爸爸的到来。下午五时一刻左右,少平推着后面坐着爸爸的自行车一起前来。爸爸到我家的消息,不知是否是这位姓庄的赤脚医生去告诉他们,还是被学校附近的妇女们看到的,他到我家刚坐下,茶水还没有喝上一口,六位妇女接踵赶到我家,还远远地喊着:“有幸,有幸,真有幸看到张医师了,请他修修福给我们看看病……”

当时,我俩认为爸爸刚到,应该让他休息一会儿,或者晚饭后再给她们看病。我再三向她们解释,让我爸爸休息一会儿……爸爸对我俩说:“她们既然来了,先看病要紧。”他一边对我俩说,一边从一个布包内取出圆珠笔、处方用纸和一个切脉的布手垫。笑眯眯地对她们说:“来,哪位看起?”一位中年妇女拉着她的女儿说:“张医师,给我女儿先看吧!她月经来时疼痛得哭天喊地,月经既多,又七八天不净……”爸爸仔细听她娘与女儿述说病情,微微躬着身子,给那位姑娘认认真真地切脉,仔细地开了处方,又轻声慢语地安慰这位姑娘:吃几帖药会好起来的……

接着给一位年轻的妇女看病。这位年轻妇女说:“我上半年五月与六月两次专程到您们罗店医院求诊,吃了您开的近20贴药后,怀孕了,但又怕流产……今天请张医师救救我……”爸爸轻声地对她说:“只要好好服药,做到怀孕时的注意事项就不会再发生流产了……”爸爸一连给她们看了并开了处方。

我看到爸爸的手在颤抖,实在太疲劳了。这六位妇女看完病,手持处方,向爸爸一次又一次地作揖道谢,异口同声地说:“张医师真好!”

晚上七时,爸爸同我们一家人共同吃晚饭,又同我俩谈了一些家常事,告诉我俩,这个月月底要去参加在温州召开的全省妇科诊治经验交流会。

第二天,爸爸一早起床,我和老伴陪他沿学校附近的小溪的田埂路上走了大约半个小时后,他告诉我们:“散步是最好的锻炼……”

早餐后,我俩送他去鞋塘汽车站,沿途碰上鞋塘的男男女女,大家一致称赞他是位声誉远播的妇科专家,颂扬他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特别是为妇女们造福的好医师。我俩目送他老人家上了汽车,看着他在汽车上向我俩挥手告别。

我懂了……

——写在外公诞辰100周年之际

杭州师范大学护理学院 许虹

在我刚学会叫长辈的时候,我没叫过外公,也没见过外公,随着慢慢长大,我知道在我没出生之前,亲外公就离开了人世,但我知道我有一个外公,一个人们盛赞像华佗一样的外公,那就是你——张兆智医师。童年的记忆里,每逢春节,我们由父母带着来到罗店拜见你。最深刻的是,母亲心脏病发作,你第一次风尘仆仆地赶到鞋塘,亲自为母亲诊治……从此,一个和蔼、可亲、医术高超的外公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我感到很幸福,很自豪,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也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有外公了,而且是一位人们敬重、仰慕的外公。那一刻起,我知道了很多:比如人生了病要好好休息,不仅仅是人躺在床上休息,心也要静下来休息。这是你告诉母亲的,这身心的要求就是我后来向病人说的最多的话,也是我为病人创造的最基本的条件。还有每天早晨洗漱后空腹喝温开水一杯,半小时后进早餐预防治疗胃病;鲫鱼花生米清蒸用于心脏病病人等很多出之你医嘱的家传秘方,很多很多,是我后来用之于临床、用之于教学很好的范例。那时候的我就懂了,因为是有了你!

时间过得很快,70年代末我中学毕业被中专录取,在我犹豫不定作何选择时,你的建议使我走向了护理之路。我曾抱怨、困惑,甚至想放弃,一个老师改变了我,但真正使我改变的还是你——外公,因为我从你身上、你的言行中感悟到了护理的重要。我认真学习,扎实地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优异的成绩毕了业。

或许是要我身临其境地感受你,或许是要我真正成为一名护士,或许……至今我都不明白事情会如此的奇巧,毕业后我分配到罗店金华地区结核病专科医院,这所地区级专科医院离外公家及他工作的医院很近,自此开始了我的护士职业生涯……我不仅得到了你、外婆、舅舅、阿姨和亲朋好友无微不至的呵护、关照,更多的是每次我到外公家,看到的是你如何地接待病人,如何地为病人诊治,如何地与病人交流……我站在旁边看着、听着、学着,我知道了真正的医生是怎样的,知道了什么是医患关系,也明白了为什么病人会如此地信赖、敬重和仰慕你,我从你身上找到了答案。我懂得了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好它,我把你当成了楷模,我努力地向你学习……在你身边的两年,我耳闻目睹,你言传身教,你使我懂得了很多很多,今天的我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那时打下的良好基础,我感谢你,外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