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角色论:个人与社会的互动
13515300000042

第42章 角色形象(2)

(五)内在性与外在性的关系

这里所谓的内在性,是指个体扮演某个角色的整体素质状况,与其他个体有着实质区别。这种内在性的基础是,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正确的职业理想、高尚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和严格的职业纪律,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有艰苦奋斗、自我献身的精神。外在性是指个体在扮演某个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规范行为和行为方式。

中国共产党人应建设什么样的角色形象呢?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举例来说,2005年8月28日下午,中央电视台在温州江心屿码头直播报道忠诚卫士管志彦的英雄事迹。管志彦同志系温州鹿城区人,1984年3月出生。2003年12月入伍,生前为武警马鞍山市消防支队一中队三班的战士。2005年8月2日10时17分,蒙牛乳业(马鞍山)公司冷库突发火灾,管志彦与战友郑飞、叶晓辉火速赶赴现场,奉命坚守在阻止火势蔓延的岗位上。当他得知冷库内有人被困时,就奋不顾身冲入冷库,先后救出3名职工,当他再次冲向火海深处搜救时,不幸被坍塌的钢结构屋顶压住,掩埋在火海中,英勇牺牲。管志彦同志牺牲后,公安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给他追记一等功,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马鞍山市委、市政府授予他“马鞍山英雄卫士”的光荣称号;共青团安徽省委授予他“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安徽省省委要求对管志彦等三名牺牲的战士予以大力表彰,弘扬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大无畏精神,号召广大公安干警、消防官兵向他们学习;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在全市开展向管志彦同志学习的决定》。管志彦同志年幼丧父,靠母亲一人拉扯长大。据报道,在追悼大会开始之前,安徽省委、省政府和省公安厅领导接见了烈士家属代表。得知儿子已被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管志彦烈士的母亲罗小双含着热泪,用颤抖着的双手给组织递交了一万元人民币,她哽咽着说:“入党一直是儿子的心愿,现在他成为一名正式共产党员,我要替儿子交上一万元的党费,了却儿子多年的夙愿!”其他两位烈士的亲人也各替自己的儿子捐了一万元的特殊党费,在场领导和工作人员无不热泪盈眶。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一个人只要有明确的理想信念、服务意识、职业尊严和无私精神,不但能够把工作做得出色,而且能够不顾个人的生命危险,尽到职业责任,使个人的职业美上升到社会美的境界。这时候,他已经把社会对他职业的角色期望与自己的角色行为融为一体了。因此,他呈现出的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统一的优秀的角色形象。

(六)角色形象建设的几个层面

由于每个角色扮演者总是在特定的关系和环境中进行各种活动,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与这些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都不尽相同,所以角色形象就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丰富性的特点。正是因为如此,我们难以就某一个角色形象或其一类角色形象谈其建设的问题,所以也无法谈细、谈深、谈全,这是不说自明的道理。依笔者之见,从众多角色形象建设的差异性中找出共同本质性的东西,从而揭示出角色形象建设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基于这种认识,下面就着重而简明地叙述角色形象建设的几个层面。

1.文化层面

角色的产生是一定社会文化历史积淀的结果。角色形象建设本质上讲是一个文化问题,它关系到用什么样性质的文化来塑造或建设角色形象的问题。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当几种文化同时并存时,其中必定有一种文化是主文化,因为它是众多文化的主体部分,占主导地位。主文化是指在一个特定社会中以一定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占主导地位,为当时社会大多数人所接受,而且是统治集团所推崇的文化。不同性质的社会就有不同性质的主文化。例如,在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各种文化现象,毫无疑义,社会主义文化是主文化。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由此可知,在我国,不论哪个角色扮演者塑造或建设良好的角色形象,都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指导。当然,也不排斥一些人用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某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亚文化来指导,但绝不能与社会主义主文化相抵触。

2.道德层面

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包括伦理观念指导下体现在人们行为中的风格、情感、情操等。在人类生活中,道德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同法律规范、政治规范和其他各种规范相比,道德规范的特殊性在于:其一,它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观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其二,它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等非强制性力量来影响人们的心理变化,以实现调节作用,维护社会秩序,保证正常生活。加强道德建设,乃是角色形象建设的应有之意。举例来说,尊老、孝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是角色形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沈建良在《以实际行动践行孝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文写道:家庭是老年人生活的大本营、终身的依靠和归宿,但在今天,老年人在家庭和社会上受冷遇、歧视、虐待,甚至被遗弃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这方面,如果不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育,即使经济再发展,文化更多元化,而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在道德、价值观上也会出现新的危机,甚至道德沦丧。

最近,《人民日报》报道(筱青/文,《人民日报》2006年4月1日,第8版)了题为“活着不孝,死了乱叫”的新闻,讲的是有个老人有5个子女,生活都很富裕,但谁也不负担老人的生活费,经过调解每人每月给老人5块钱的生活费,老人孤独生活,病饿而终,死后五个子女觉得自己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商定每人出5000元大办丧事,灵前摆着山珍海味,高档食品,并号啕大哭,十足的一幅孝子相,但是知道内情的邻居们却强烈不满。其实,这种不道德的行为不仅在家庭生活中存在着,而且在职业活动中也存在着,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角色形象的塑造或建设。

3.关系层面

如前所述,从本质上说,角色概念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对社会关系的反映,是对个体、群体和社会交互作用的反映。而这些反映又必然受社会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的制约。正是因为如此,每个角色扮演者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这正是角色形象建设所要求的一个本质的规定。当前,政治生活的现实暴露出一些私欲膨胀、滥用权力、营私舞弊、贪赃枉法、包养情妇等丑恶现象,说明有些领导干部完全背离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连人民公仆的影子都找不到,他们必然纷纷落马,走向角色失败之路。例如,大家所熟知的“陈良宇案件”、“郑筱萸案件”和“黄松友案件”等,他们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党纪政纪,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给党的形象带来严重损害,社会影响极其恶劣。这几起案件的查处反映了我们的党在反腐立场上的坚定决心,同时也说明了党员领导干部塑造良好角色形象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唯有如此,才能塑造良好的党员领导干部角色形象。

4.心理层面

科学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是在先天遗传的素质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影响与教育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人脑是意识的器官,意识、心理现象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学家认为,心理现象是由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以及意志行为过程等,而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由此看来,人与人之间不仅在心理方面存在着个体差异,而且不同个体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也存在着差异。以职业心理为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人们处于不同的经济、政治地位,从事不同的职业,所以就会形成不同的行业心理。例如,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农民,以及从事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还有从事行政管理的干部等,他们的需求、习惯、愿望、倾向、感情都有不同之处。同时,应当看到,由于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一定程度的共构性,所以要善于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这些,其目的是在塑造或建设良好角色形象的过程中,为了共同的事业发展,尽力缩小心理差异,做到各行各业相互信任、理解、支持和帮助。

5.行为层面

判定一个人的角色形象建设得如何,“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而定”(毛泽东语)。因此,角色形象建设,从本质上讲,又是一个实践问题。这就是说,角色形象建设是通过角色扮演者的实际行为表现出来的。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个角色扮演者存在着精神面貌、个性特点、心理需求、行为风格、言行习惯、思想品德、文化素养、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角色形象建设的行为方面是有差异的。

就大多数的社会成员而言,他们努力建设良好的角色形象是与其角色行为一致或基本一致的,这表明人类文化、文明的进步。但是,应当看到,有少数社会成员在角色形象塑造上大做表面文章,弄虚作假,沽名钓誉,骗取功名。

更有甚者,为了一己私利铤而走险,甚至不顾国家安危、不顾民众安危,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结果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耻下场。这次重庆市打黑除恶斗争成果卓着,大快民心。不仅充分暴露了国家机关少数公职人员的腐败问题,而且也暴露了一些企业老板的腐败问题。依笔者之见,反腐打黑,不仅四川省要向重庆学习,而且全国各地都要向重庆学习,为角色扮演者塑造良好的角色形象提供一片建设热土!

参考文献

1.周晓虹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2.奚从清,俞国良着.角色理论研究.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

3.奚从清着.社区研究——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4.刘东超着.中国当代官员的心理健康.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