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生物化学教学目标考评手册
13515000000007

第7章 酶(2)

46.下列不是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是( )

A.底物浓度

B.酶浓度

C.反应的温度

D.反应环境的pH

E.酶促反应的作用时间

47.酶的Km值大小与( )

A.酶浓度有关

B.酶的性质有关

C.酶作用时间有关

D.酶作用的温度有关

E.酶作用的溶液pH有关

48.变构酶的动力学曲线是( )

A.直线

B.抛物线

C.S形曲线

D.矩形双曲线

E.不规则曲线

49.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本质是蛋白质

B.本质是核糖核酸

C.本质是脱氧核糖核酸

D.核酸酶

E.其辅酶是NADH

50.若某种酶的行为遵循典型的米曼动力学,那么根据速度对底物浓度的双倒数作图,酶的米氏常数(Km)可从图上确定为下列何值( )

A.曲线的转折点

B.曲线的斜率

C.曲线在X轴上截距的绝对值

D.曲线在X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的倒数

E.曲线在Y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的倒数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所有酶都是催化剂

C.酶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酶能加速反应的速度但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E.酶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反应

2.酶共价修饰调节的方式包括( )

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

B.磷酸化与去磷酸化

C.乙酰化与去乙酰化

D.腺苷化与去腺苷化

E.亚基聚合与解聚

3.下列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是( )

A.底物浓度

B.酶浓度

C.反应的温度

D.反应环境的pH

E.酶的抑制剂与激活剂

4.酶蛋白与辅酶(辅基)的关系是( )

A.一种酶只有一种辅酶(辅基)

B.不同的酶可有相同的辅酶(辅基)

C.只有全酶才有活性

D.酶蛋白决定反应的特异性,辅酶(辅基)决定反应的类型

E.所有的酶都需要辅酶

5.酶分子上必需基团的作用是( )

A.与底物结合

B.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

C.维持酶分子空间构象

D.决定酶结构

E.与辅酶结合

6.关于竞争性抑制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其结构与底物十分相似

B.与酶的活性中心部位结合

C.结合力为非共价键

D.用增大底物浓度方法可解除抑制

E.对酶的抑制作用是可逆的

7.关于变构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变构酶常由两个以上亚基组成

B.变构调节剂常是些小分子代谢物

C.变构剂通常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某一特定部位结合

D.代谢途径的终产物通常是该途径起始反应酶的变构抑制剂

E.调节具有放大效应

8.酶的快速调节包括( )

A.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B.多亚基酶的亚基聚合与分离

C.改变酶的合成速度

D.改变酶的降解速度

E.以上都是

9.关于酶的抑制剂叙述正确的是( )

A.丙二酸是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B.过多的产物使酶促反应出现逆反应,可视为酶的抑制剂

C.蛋白酶使酶水解失活,是酶的抑制剂

D.使酶活性降低而不引起酶变性的物质是酶的抑制剂

E.磺胺药是二氢叶酸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10.关于全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酶中的酶蛋白决定了酶的特异性

B.全酶中的辅助因子决定了反应的类型

C.全酶中辅助因子种类与酶蛋白一样多

D.金属离子是最重要的辅酶

E.辅酶和辅基可用透析的方法除去

11.酶的辅助因子包括( )

A.金属离子

B.维生素

C.无机化合物

D.非金属离子

E.某些小分子的有机化合物

12.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A.酶的结构

B.酶的底物

C.酶促反应的温度

D.酶促反应的pH

E.酶的浓度

13.Lineweaver‐Buk方程式是指( )

A.米-曼氏方程的另一名称

B.米-曼氏方程的双倒数方程

C.一种与米-曼氏方程无关的方程

D.由曲线变为直线方程的一种

E.由S形曲线变为直线方程的一种

14.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主要取决于( )

A.必需基团的解离状态

B.辅酶与辅基的解离状态

C.底物的解离状态

D.酶活性中心的空间构象

E.改变酶蛋白的空间状态

15.作为酶的激活剂可以是( )

A.金属离子

B.非金属离子

C.某些有机化合物

D.某些无机化合物

E.以上都是

16.下列能够诱导酶蛋白合成增加的是( )

A.底物

B.产物

C.激素

D.药物

E.以上都是

17.下列关于酶的不可逆性抑制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使酶变性失活的抑制剂

B.与酶结合后用透析等方法不能除去的抑制剂

C.是特异的与酶活性中心结合的抑制剂

D.与酶分子以共价键结合的抑制剂

E.使酶变构抑制的变构抑制剂

18.酶促反应中有利于酶与底物形成过渡态的机制包括( )

A.诱导契合作用

B.邻近效应

C.定向排列

D.表面效应

E.多元催化作用

19.酶与一般催化剂比较,其特点包括( )

A.极高的效率

B.高度的特异性

C.可调节性

D.反应前后质和量都没有改变

E.加速反应进程,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20.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分泌的有( )

A.胰蛋白酶

B.羧基肽酶

C.肠激酶

D.胃蛋白酶

E.以上都是

三、名词解释

1.酶的活性中心

2.同工酶

3.酶的相对特异性

4.最适温度

5.竞争性抑制

6.非竞争性抑制

7.反竞争性抑制

8.变构调节

9.化学修饰

10.酶原

四、简答题

1.试述酶的可逆性抑制的概念、分类及其Vmax和Km值的变化。

2.何谓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酶的竞争性抑制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3.何谓酶的必需基团?包括哪些种类?各有什么功能?

【科学素养读物】

人类第一种抑菌药物百浪多息(磺胺药)之父——多马克

德国病理学家、细菌学家、化学家格哈德·多马克(Gerhard Domagk,1895-1964)出生于德国勃兰登堡的小镇瓦古夫(现属波兰)。多马克家境十分贫困,父亲是小学教员,母亲是农家妇女。直到父亲升任小学副校长,14岁的多马克才得以走进向往已久的校园。1914年,多马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基尔大学医学院,几个月后便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从军,受伤后改在医疗队服务。战争结束后,多马克回到基尔大学医学院继续学习,1921年通过国家医学考试,取得医学博士学位。1923年开始,多马克在格赖夫斯瓦德的格罗斯病理研究所工作,先后在大学和明斯特大学讲授病理学和解剖学。1927年,应聘到伍柏塔尔一家染料公司的实验病理学和细菌学实验室任实验室主任,这也成为多马克人生中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

20世纪初,人类已发明和拥有了疗效显着的一些化学药物,可治愈原虫病和螺旋体病,但对细菌性疾病却束手无策。为了研制一种新药以征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病原菌,在医学界掀起了配制新的有机药物的高潮,多马克也着手他的抗菌药物研究生涯。以蓬勃发展的德国化学工业为后盾,多马克与其同事把染料合成和新医药的研究结合起来。

多马克认为,既然制药的目的是杀灭受感染人体内的病原菌,那么只在试管里试验药物作用是不够的,必须在受感染的动物身上进行试验、观察疗效。这个崭新的观点使医药研究工作从试管里解放出来,为寻找新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多马克不厌其烦地对实验室合成的1000多种偶氮化合物逐个地进行试验。尽管这些化合物中的大多数在试管实验中并无明显的抗菌作用,但他还是坚持在动物身上试验。多马克及其合作者经过千百次试验,1932年12月20日,终于发现了一种在试管内并无抑菌作用的橘红色化合物——4氨磺酰2,4二胺偶氮苯的盐酸盐,对感染链球菌的小白鼠疗效极佳。救活小白鼠的橘红色化合物,早在1908年就已由人工合成,被人们用来给纺织品着色,使纺织品经洗晒而不褪色,商品名为“百浪多息”。接着,多马克又研究了百浪多息的毒性,发现小白鼠和兔子的耐受量为500mg/kg体重,更大的剂量也只会引起呕吐,其毒性很小。百浪多息是一种含有多种成分的物质,究竟是哪种成分对致命的链球菌起作用?为此,多马克展开了一系列的实验,最终从百浪多息中提取了一种白色粉末,实验证实其对多种动物的链球菌感染都有显着的疗效。

这种白色粉末就是后来被证实的磺胺药。多马克正准备进行磺胺药疗效的临床试验时,他的女儿玛丽因手指被刺破而感染链球菌,生命垂危。在无药可治的情况下,多马克给女儿注射了磺胺药,奇迹般地挽救了爱女的生命。多马克以女儿作为人体实验对象,无可辩驳地证实了磺胺药的疗效,同时也使玛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这种药战胜链球菌败血症的人。

1935年磺胺药应用于临床试验后,疗效显着的好消息从世界各地不断地传来。伦敦的一家医院报道:使用磺胺药使医院链球菌败血症患者死亡率降低到15%。

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特雷埃夫妇及其同事揭开了磺胺药在活体中发生作用的机制:磺胺药在体内能分解出对位氨苯磺胺,其和细菌生长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对氨基苯甲酸在化学结构上十分相似。对氨基苯甲酸是细菌合成叶酸的原料,而叶酸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的四氢叶酸是细菌合成核酸所必需的。磺胺药可以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抑制细菌的核酸合成,进而抑制细菌的增殖,从而达到抑菌的目的。

多马克创造性的工作,使人类在与疾病的斗争中又增添了一个强大的武器。磺胺类药物具有强烈的抑菌作用,在控制感染性疾病中疗效显着,为许多有致命危险的急性疾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使不少慢性疾病也得以早愈。1937年德国化学学会授予多马克埃·费雪纪念章。1939年,多马克与赫格勒合写了专着《细菌感染的化学治疗》。同年,由美、法、英等国科学家提议,经瑞典皇家卡罗琳医学院教授会议批准,由诺贝尔基金会通知多马克,把这一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给他,以表彰他研究和发现磺胺药,并使之投入大量生产的贡献。遗憾的是,由于纳粹明令禁止德国人接受诺贝尔奖,多马克被迫在拒绝接受诺贝尔奖的信上签字。

其后,多马克并未放弃自己的研究,他继续寻找疗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磺胺药。1940年,多马克报道了磺胺噻唑(商品名为“消治龙”)及其功效;次年,多马克又研究出从磺胺噻唑衍生出的抗结核药物肼类化合物。1947年12月,诺贝尔基金会专门在瑞典首都为德国科学家多马克补行授奖仪式,瑞典国王亲自给他颁发了证书和镌有他姓名的诺贝尔奖章。

(李春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