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急诊内科症状处理程序
13514100000025

第25章 中毒、过敏及物理伤害(4)

4)生化:以进一步了解患者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该类患者多有心肌生化标记物的升高。

5)X线片:若怀疑患者有骨折情况必须进行该项检查。

(2)病情较轻者亦可只进行血尿常规及心电图检查。

4.初步诊断

对电击伤患者的初步诊断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电击伤后患者全身情况:电击伤后可以引起心脏、中枢神经系统、肾脏、呼吸系统及血液系统的损伤,可以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脑水肿、脑干损伤、急性肾功能不全、肺水肿及凝血功能障碍等。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各项辅助检查一般不难作出具体诊断。

(2)电击伤后患者局部情况:触电后在皮肤上一般都能看到入口和出口(也可能有好几个),其具体烧伤的情况可以请外科医生协助诊断。

5.处理

(1)一般治疗:注意保暖,严重者先予暂禁食或流质饮食。

(2)对因治疗:脱离电源。

(3)对症治疗:患者出现抽搐则予止惊治疗;出现呕吐则予止吐治疗;局部的损伤应请外科会诊解决。

(4)并发症防治:对于触电并发出现的脑水肿、肺水肿等应用激素、甘露醇或利尿剂等常规脱水治疗;心搏骤停则马上予以心肺脑复苏;休克者予扩容及血管活性药物的治疗;心律失常予相应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肌损伤则予改善循环药物及营养心肌治疗;肾功能损害则予改善肾功能的治疗;局部有创口应予破伤风针肌注。

(5)监测:继续监测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出入量。

(6)对病情较轻的患者予留院观察,病情较重的应住院治疗,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则收入ICU进行治疗。

冻伤

冻伤即冷损伤,是低温作用于机体的局部或全身引起的损伤。其损伤程度与低温强度、时间、空气湿度、风速有关。

按患者中心体温的不同可将冻伤程度分为:轻度低体温(<34℃)、中度低体温(30~34℃)、重度低体温(<30℃)。

该类患者往往以冻伤为第一主诉。

1.评估

(1)生命体征:包括呼吸、体温、脉搏、血压的测定。

(2)神志、瞳孔:神志检查是指对患者神志清晰程度的判断,包括清晰、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瞳孔的检查主要是对光反射是否存在、是否灵敏,两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瞳孔的大小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

2.紧急处理

(1)患者冻伤后呼吸心跳停止的应马上进行心肺脑复苏。

(2)患者冻伤后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晰、瞳孔正常,而且不适症状不甚严重的认为患者病情较轻,可参照普通急诊程序进行处理,逐步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初步诊断和处理。

(3)患者心跳呼吸尚存,但生命体征不甚稳定或者神志、瞳孔存在异常的,认为病情严重,要快速进行以下处理。

1)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

脱离恶劣环境:一般在现场即已脱离恶劣的环境,脱去患者身上的湿衣,将患者放置于温暖的环境中。

保持呼吸道通.:昏迷者应保持侧卧位;呼吸不.者应保持头位仰伸,清除气道异物及分泌物。

吸氧:高浓度吸氧,缺氧严重时面罩吸氧,呼吸不.

时应予气管插管接人工呼吸机治疗。

开放静脉通路:一般静脉输液置于上肢,如果静脉塌陷则予静脉切开。

复温:包括被动复温、主动体外复温、主动体内复温。

被动复温:覆盖保暖毯或将患者置于温暖环境中。

主动体外复温:通过加热装置包括热辐射、热空气通风、热水袋等进行复温。

主动体内复温:采用加温加湿给氧(42~46℃)、加温静脉输液(43℃)、腹腔灌洗、食管复温导管等复温。

但应注意的是在患者中心体温未恢复到30℃以上时不要给予药物输入。

2)简洁询问病史。

一般信息:患者年龄、性别和职业。年老者是冻伤的易患人群;年轻人体质相对较好,冻伤程度相对较低。

既往史:相对来讲,有慢性疾病或者营养不良性疾病的患者对低温耐受较差,容易冻伤。

此次冻伤情况:主要指患者当时所在环境的低温强度、时间、空气湿度、风速以及冻伤部位、患者不适表现等。

低温强度:温度越低,患者冻伤程度越重。一般来讲,长时间暴露于0~10℃的环境中就可导致冻伤。

冻伤时间:一般来讲,冻伤时间越长,病情越重。

空气湿度:湿度越高,危害越大。

风速:风速越大,冻伤程度越深。

冻伤部位:分为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全身冻伤影响各个脏器功能,可能危及生命,相对来讲病情较重;而局部冻伤病情相对较轻。

患者不适表现:全身性的早期表现为神经兴奋,皮肤血管和毛孔收缩,排汗停止,散热减少,肌张力增加,出现肌肉震颤或寒战;随着体温继续下降,机体进入代谢与功能抑制状态,表现为心肌收缩力下降,心动过缓,血压下降,意识模糊,反应迟钝,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瞳孔散大、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局部表现为冻伤处皮肤发红或苍白、发凉、刺痛、僵硬、麻木、感觉丧失等。

3)体格检查:主要进行一般检查和专科检查。

一般检查:即为全身情况,包括患者面容、面色、全身的皮温、色泽等。患者在缺氧时可出现口唇及全身发绀,冻伤患者定有皮温明显下降。

专科检查:主要进行心肺听诊、局部皮肤及组织的创伤检查。严重的冻伤患者可出现心律不齐、心音微弱或消失甚至心跳停止。冻伤局部感觉丧失或有疼痛、皮温下降、色泽改变等。

4)监护:对严重冻伤尤其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一定要进行以下的监测。

心电监护:持续监测患者生命状态。

出入量监测:主要用于监测患者肾脏功能状态。

神志、瞳孔的监测。

3.辅助检查

对电击伤较为严重的患者应进行以下检查。

(1)血常规:对冻伤患者行此检查主要是为了了解患者的血小板情况,因为很多冻伤患者会出现血小板减少。

(2)凝血功能:严重冻伤患者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故行此检查。

(3)生化检查:主要为了解患者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水平,该类患者可有血淀粉酶及心肌标志物的升高。

(4)血气分析:有助于了解患者内环境状态。

(5)心电图:通过该项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有无存在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并可确诊其心律失常的具体种类。

4.初步诊断

对电击伤患者的初步诊断有以下三点。

(1)冻伤的严重度:全身性冻伤一般较为严重,可致生命体征的极不稳定甚至导致死亡;而只表现为局部冻伤的则一般较轻,不影响生命安全。

(2)脏器损伤:如果是全身性的冻伤,那么到底影响了哪些功能器官,一般诊断不难。全身性冻伤患者易引起心、肾功能及血液系统功能障碍,故尤应注意。

(3)局部情况:若有局部冻伤,则应进一步诊断局部冻伤程度。

1)Ⅰ度冻伤:损伤表皮层,局部红肿、发热感、疼痛,愈合后不留痕迹。

2)Ⅱ度冻伤:损伤真皮层,局部红肿有水疱,疼痛且麻木,感觉迟钝,局部可成黑痂。若并发感染,愈合后可有瘢痕。

3)Ⅲ度冻伤:损伤达皮肤全层或皮下组织,局部皮肤紫红或紫黑,感觉障碍或丧失,皮温降低,创面周围红肿、疼痛,出现血性水疱、皮肤坏死,愈合后留有瘢痕。

4)Ⅳ度冻伤:损伤达肌肉、骨骼等组织。局部皮肤深紫黑色,皮温降低,剧痛,2~3周形成干性坏死,易并发感染致肢端残缺。

5.处理

(1)一般治疗:进一步保暖,脱去湿衣物,使中心体温上升,吸氧,严重者先予暂禁食或流质饮食。

(2)对因治疗:主要是复温治疗,包括温暖的环境和温热输液。中心体温达到30℃以上时方可运用药物。

(3)对症治疗:出现抽搐者予止惊治疗,局部的损伤应请外科协助解决。

(4)并发症防治:对于并发的脑水肿、肺水肿等,应用激素、甘露醇或利尿剂等常规脱水治疗;对于心搏骤停,则马上予以心肺脑复苏;对于休克,予扩容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对心律失常,予相应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心肌损伤,则予改善循环药物及营养心肌治疗;对肾功能损害,则予改善肾功能的治疗。

(5)监测:继续监测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及出入量。

(6)经以上处理后,患者病情较轻的予留院观察,病情较重的应住院治疗,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则收入ICU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