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物流业发展目标
江西物流的发展目标,可从近期和远期两方面来考虑。从近期发展来看,要在城市发展规划中,确立若干个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相结合的大型流通基地;在中心城市建立若干个中等规模的物流基地,在条件成熟后,为建立辐射全国的物流系统做准备。从远期来看,要建立一个以江西省几个中心城市为枢纽中心,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第三方物流系统和物流基地。通过加强对现有物流业纵横向的整合,最终建立功能完善,设施发达,技术先进并与国际物流发展趋势相接轨的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第三方物流。要促进江西现代物流业发展,就要大力构筑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主的物流设施平台,以互联网信息、网络技术为主的物流政策平台。要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建设物流园区,努力保持物流业发展速度略高于全省GDP增幅。要提高全省现代物流业的整体水平,打破条块分割和垄断,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盘活物流资源存量。要以组织连通省内外的大贸易、大流通为宗旨,以覆盖全国的市场销售网络为基础,实现商业配送物流信息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商业配送物流要通过改造、重组等方式,在经营规模、管理水平、流程标准等方面再上新的台阶。
4.安徽物流
近几年来,安徽省国民经济取得较快发展,2008年全省GDP达8874.2亿元,同比增长12.7%。这给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促进了与物流相关产业的较快发展。
“十五”期间,安徽省物流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20%左右。
(1)物流业发展现状
①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建成,信息化网络已成雏形。目前,安徽省已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水运、民航和管道五种方式并存的综合运输体系。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和现代化通信迅速发展。安徽省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徽商网”、安徽农网、省烟草公司的电子商务网、合肥海关电子信息网等一批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的商贸物流信息平台相继建立。
②物流服务方式呈多样化发展。全省已初步规划建设以合肥、芜湖为重点,以蚌埠、阜阳、安庆等为补充的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由流通企业组建的专业化物流企业,由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型而成的初具第三方物流雏形的企业等。安徽省各地区物流业服务与地区产业充分对接:合肥基本形成了机械装备、家电为主的制造业物流;马鞍山、芜湖、铜陵沿江地区发展以港口为主的原材料及机械装备、汽车等物流业;皖北大力发展大流量的煤炭、农副产品物流。
③承接国际和国内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当前部分制造业和服务业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给中部地区崛起带来了机遇。安徽省已开始承接上海比较成熟的行业(如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的对外转移,如联合利华制造基地已从上海转移到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中外运合肥物流园已在该开发区竣工。
(2)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安徽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较快,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①市场需求基础的限制。由于市场发育不完善,许多企业物流服务仍在企业内部完成,从而限制了高效专业化物流服务的发展。
②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缺陷。目前多数物流企业只能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和全程物流服务等方面难以展开服务。
③管理体制和机制障碍。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普遍实行按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该条块分割式管理体制分割了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
④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物流业从业人员普遍缺乏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教育机构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企业短期培训成为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3)物流业发展措施
现代物流业是一项涉及面广、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推动全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安徽省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建立安徽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拟由安徽省发改委、商务厅、交通厅、信息产业厅等九个部门和单位组成,旨在综合组织协调,促进现代物流全面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②研究制定扶持政策。重点研究的问题有:一是现代物流用地的预留制度和优惠价格;二是物流园区税收属地化政策和财政返还政策;三是现代物流保税仓库和监管仓库的建设问题。
③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拓宽融资渠道。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引导信贷资金、民间资本、国外资金用于重点物流企业、重大物流设施和重要物流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
④推进“大通关”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大通关”工程建设,提高口岸“大通关”效率。
拟选取合肥、芜湖口岸作为“大通关”试点,发展大口岸物流。
⑤参与江、浙、沪大物流圈的联动发展。与江、浙、沪共同打造现代物流发展联合体,推动地区物流按生产、流通和消费区域的合理布局,形成多式联运有机结合、流通多功能环节合理衔接、信息处理通.快捷、现代物流园区功能互补的大物流圈体系。
(4)物流业发展目标
安徽省通过对本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基础条件的分析及对物流市场的预测,战略规划了安徽省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三大物流区域,五大物流系统,五个物流园区和13个物流中心”的发展规划,即完成对长江流域区域、合肥物流区域和淮河物流区域三大物流区域基础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安徽省快速货运、专业运输、城市配送、多式联运和第三方物流五大物流系统;重点建设芜湖、安庆、合肥、蚌埠、阜阳五大物流园区和13个市级物流中心;建立起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港口、货运站等为主体的功能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及物流信息平台;大力培育以省厅试点企业为代表的规模化物流主体企业及服务专业化的中小交通运输物流企业群体;构筑起完善的物流体制和法规、保障有力的物流发展政策环境。
8.7 黄河中游地区
8.7.1 黄河中游地区概况
黄河中游地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蒙三省一区,总面积160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地位重要。
1.陕西概况
陕西省位于黄河中游,地处东经105°29′~111°15′和北纬31°42′~39°35′,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邻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全省以秦岭为界南北河流分属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水力资源1200万千瓦。从整个地形看,南北长、东西窄,两头高中间低。南部称陕南山地;北部称陕北高原;陕南和陕北之间,属于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陕南属于亚热带气候,关中至陕北南部属于温带气候,气温和雨量由南向北递减,全省四季分明。目前陕西省已发现的矿产近90多种,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有煤炭、铜、汞、石棉、银、磷、铅等,其中煤炭储量居全国第3位,钼和汞储量占全国的第2位,铁矿和铜矿资源较贫乏,仅占全国的1%左右。全省有种子植物3500余种,占全国10%,经济价值较高的有生漆、桐油、烤烟、苹果、木耳、核桃、红枣等。陕西还有多种相当数量的饲养和野生动物,其中奶山羊饲养头数居全国之首,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苏门羚等。陕西是我国最大的生物基因库之一。
陕西省旅游资源丰富,尤以文物古迹荟萃着称。陕西境内地上地下共有文物点35750处,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89个,省级307个。全省共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03座,馆藏文物60多万件(组),其中国宝级文物121件(组),文物数量列全国之最。目前省内有世界遗产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自然保护区5处、森林公园15处、地质公园3处、历史文化名城6个,省级风景名胜29处、自然保护区17处、森林公园39处、历史文化名城11个。
2.山西概况
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中部,位于北纬34°34′~40°44′,东经110°15′~114°32′,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因地处太行山之西,故名山西。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整个地貌是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型高原,大部分在海拔1000~2000米。主要河流有黄河、海河两大水系,黄河流经全省19个县(市),流程965公里。目前,山西省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0.8亿立方米,引黄入晋工程竣工后,将从根本上解决山西缺水问题。山西属于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4~14℃。山西省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已发现的地下矿种达120多种,其中探明储量的有53种,煤、铝矾土、珍珠岩、镓、沸石的储量居全国之首,其中尤以煤炭闻名全国。目前山西已探明煤炭储量达2612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1/3,故而有“煤乡”之称。
山西省内有旅游景区景点220余处,初步形成太原、大同、五台山、临汾、运城、上党、阳泉七大旅游区。全省有10个国家4A级景区,20余处被列入国家级旅游线路的重要景区景点,60余处在全国堪称独一无二或具有垄断性资源的景区。山西境内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中,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气势磅礴的黄河壶口瀑布、巧夺天工的悬空寺、应县木塔、运城关帝庙、太原晋祠、永乐宫壁画、黄河铁牛等古迹享誉海内外。保存完好的平遥古城和全国三大石窟之一的云冈石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明清时代北方民居建筑明珠”的晋中晋商大院,独具特色。
3.河南概况
河南省位于黄河中下游,黄淮海平原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在黄河以南,故名“河南”。
河南简称“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河南与河北、山西、陕西、湖北、安徽、山东毗邻。黄河流经河南境内700多公里。河南省地势西高东低、北坦南凹,北、西、南三面有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四大山脉环绕,间有陷落盆地,中部和东部为辽阔的黄淮海冲积大平原。境内有黄河、淮河、卫河、汉水四大水系,其中淮河流域面积占53%。河南气候属北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气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的特点。河南是全国冬小麦、棉花、芝麻、花生、大豆、烟叶、蚕丝和各种林果、畜产品的主要产区之一;另外,这里小麦、烟叶、芝麻的面积、总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之一。
河南地下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矿产10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74种,其中名列全国前八位的就有27种之多。钼的储量之大,品位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天然碱、蓝石棉储量大、品位高、质量好,也居全国之首;铝土矿、耐火黏土、珍珠岩等矿储量居全国第二;煤炭、金矿、化工灰岩、溶剂灰岩、稀土等矿产储量以及石油、天然气储量均居全国前列。河南煤炭储量丰富,煤质好,牌号全,分布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着名的黄河等自然风光构成了河南丰富的旅游资源。河南地下文物居全国第1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2位,有7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5000年前的大河文化遗址。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有嵩山、鸡公山、洛阳龙门等。
4.内蒙古自治区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疆域辽阔,位于北纬37°24′~53°23′,南北跨距1700多公里,东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毗邻,南部、西南部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四省区接壤,西与甘肃相连,北与蒙古国为邻,东北与俄罗斯交界,国境线长达4221公里。土地总面积110多万平方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2.3%,仅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是中国第三大省区。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地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内蒙古气候类型为四季分明,温带季风气候。
内蒙古境内各类植物2351余种,野生动物众多,共有兽类117种、鸟类362种,其中,列入国家和地区重点保护的动物有49种,珍贵、稀有动物10多种。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水资源总蓄量545.95亿立方米,境内有大小河流近千条,大小湖泊千余个。此外,全区还有不少含有多种治疗功能矿物质的矿泉水和温泉。全区耕地面积711.5亿立方米,占全国的5.5%;草原面积8666.7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1.7%;森林面积2078.93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