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美食江南美食养生谭
13513000000036

第36章 旅游美食各具特色(1)

秋到南湖菱角香

“蟹舍渔村两岸平,菱花十里棹歌里。”这是清朝着名文学家、嘉兴人朱彝尊写南湖秋光的诗句。

每到中秋,南湖里外分外繁忙。湖面上,姑娘们、年轻媳妇们、孩子们,头戴草帽坐着腰圆形的木盆,一边用手划着,一边欢天喜地地采摘菱角;南湖周围集镇上,到处可见的是一堆堆水灵灵的鲜菱,大街小巷飘散着菱角的清香。

菱是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属菱科。每年清明下种,端午移种,夏末秋初在碧莹莹的湖水中开出白色或淡红色的小花;花受精后,没入水中,到中秋结成果实,即为菱角。鲜菱汁多脆甜,鲜嫩爽口,生吃味如梨,熟食美如栗,是我国江南着名的地方特产。

菱有菱角、水栗、芰实、沙角等别名。“菱氏家族”成员众多,有四只角的、三只角的、两只角的,甚至无角的;有红色的、青色的、黑色的;有大如小元宝般肥嫩的,也有瘦小如拇指的。居菱族之王而以无角闻名于世的,当推浙江嘉兴所产之南湖无角菱。

南湖菱壳薄、果嫩、肉脆、汁甜,且不长刺嘴的菱角,特别惹人喜爱。南湖菱为什么没长刺角呢?当地一个民间故事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慕名来到嘉兴南湖,放眼望去,但见湖面烟波浩渺,水光潋滟;菱网交织,棹歌四起,不觉诗兴大发,在湖畔吟起诗来。消息传出,地方官员们一时趋之若鹜,并恭恭敬敬地奉上应市嫩菱,供乾隆品尝。不料,乾隆咬菱性急,菱角一下子刺痛嘴唇。他皱着眉头说:“这么好吃的菱,偏偏长着四只角,要是不长角多好呢!”皇帝金口玉言,这么一说,第二年南湖菱便不长角了。这当然仅仅是传说而已。其实,湖菱无角,是当地农民经过一千多年精心培育的结果。南湖处在肥沃的杭嘉湖平原中心地带,湖水集东、西天目群山之流,清澈如镜,活而不腐,特宜菱角之生长。

1959年,浙江文物部门在湖畔发掘出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遗址时,其中出土一只碳化菱角,其外形已接近现在之南湖菱。可见南湖菱产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以前。另据地方志记载:南湖菱前身为两角之小青菱,由于菱农们世世代代选择肉壮、角短之良种培育,年复一年,致使瘦小的野生小青菱变成今日鲜嫩爽口、质脆味甜的无角名菱。

南湖地区菱农对菱特别富有感情。菱农生女,常取名谓之“小菱”、“菱囡”、“阿菱”、“菱花”。《红楼梦》中描写了一个遭到薛霸王蹂躏的薄命的江南姑娘——香菱,可见曹雪芹对江南水乡的熟悉以及对菱花、菱角的深刻印象。在旧社会,菱角在菱区人民的生活中,起过重大的经济作用:鲜菱不但被当作水果出售,而且做成菱粉后,还可以当粮食度荒。甚至它的叶柄部分经盐渍后,还能当作咸菜下饭。

菱角有丰富的淀粉、葡萄糖、蛋白质,生吃、熟食都独具风味。它还是一味良药,《本草纲目》说它“解暑(及)伤寒积热,止消渴,解酒毒,射罔毒”。经科学家们研究,菱肉还含有麦角甾四稀——4、6、8(14)等多种稀有生物碱,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江南民间有以菱角、诃子、薏米、紫藤瘤各三钱用水煎服治食道癌、胃癌的单方。

菱角还可以做成可口的菜肴——菱肉烧豆腐。此菜烧成后,微呈淡黄色,菱肉爽脆,豆腐鲜嫩,且具有菱之清香,是自食及飨客的家常名菜,无论佐酒,还是下饭,风味独特,清雅宜人。此外,菱肉还可以炒肉片,与栗肉、白果、鸡汤煨食,与排骨同炖,皆为具有金秋特色的时令佳肴。

东游明州尝甬菜

秋高气爽,金风送香。京都两位朋友,玩了杭州西湖,游兴未尽,还想去浙东名城宁波一览。为尽主人的薄意,我陪他们作宁波三日之游。

宁波古称明州,奉化江、余姚江、甬江三江交汇,风光旖旎。唐时就与日本、东南亚频繁往来。鸦片战争后,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作为浙东古城,可谓山川形胜,人文荟萃。我陪朋友游览了我国现存最古的藏书楼“天一阁”,翻阅了各种海内珍本、孤本;又游了禅宗名刹阿育王寺,看了佛国珍宝——“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余兴未尽,又荡舟宁波东南的东钱湖,看了霞屿岛上的南宋石窟补陀洞天。车舟之余,朋友想爬山,在游览禅宗古刹天童寺后,又登临寺后的太白山,遥望东海万顷碧波。三日之内,马不停蹄地饱览了明州风光。

返程前,一位好食之友不无遗憾地说:“你陪我们游了三天宁波,已大饱眼福。还应让我们尝尝宁波的名菜名点,才不虚此行啊!”

我说:“不要急嘛!先满足精神上的需求,再满足口腹之欲。我早就安排好了,今晚进宁波名菜馆东福园品尝名菜,明晨吃宁波名点——宁波汤团,然后启程回杭,送两位返京。”两位友人抚掌大笑,无不道好。

东福园位于宁波市中心东门口,是宁波市最负盛名的大菜馆,素以制作甬菜而闻名遐迩。我们步入楼上雅室,坐下不久,一位身穿合体接待服的俏丽姑娘就翩然而至,对我说:“您订好的菜,餐厅已经准备好了。”说着,她笑着大方地向京都来客介绍:“我们宁波菜的特点是鲜咸合一,以蒸、烤、炖制海鲜见长,讲究鲜嫩软滑,注意保持原汁原味。这五菜一汤是:冰糖甲鱼、咸菜卤蒸蛏、宁波摇蚶、苔菜小方肉、三丝拌蜇皮、紫菜开洋汤。这位同志很会点菜,看来是吃的行家。你们一边吃,我们一面上好啦!”说着,含笑而退。

北方朋友感谢我预先作了安排,又素知我嘴谗好吃,要我对菜一一作介绍,以开阔“吃界”。

我点了点头,便和朋友边酌边谈:“这冰糖甲鱼,先炖后焖,以芡汁、热油裹紧甲鱼肉,色泽明亮,绵糯润口,香甜酸咸,富有高蛋白,滋阴补身,乃宁波菜之传统代表作;咸菜卤蒸蛏,是用宁波有名的雪里蕻咸菜卤和海鲜蛏子清蒸,此菜鲜咸合一,食时剥壳,蛏肉洁白鲜嫩,菜卤咸鲜清口,富有地方风味;宁波摇蚶,是用海鲜蚶子,用滚水略烫后,去半边壳,撒上姜末、葱末,淋上鲜汁酱油、黄酒、小车麻油制成,食时去另半边壳,蚶肉脆嫩润滑,清鲜味美,是宁波下酒名肴;苔菜小方肉,是用猪五花肋肉煮八成熟后,加红腐乳卤等多种调料,和微炸后的海产苔菜一起烧成,此菜红绿相映,色泽美观,猪肉酥糯不腻,苔菜清香带甜,是宁波传统名菜;三丝拌蜇皮,是用海蜇皮丝等,拌麻油制成,此菜制成后,红白青三色分明,松脆爽口,为下酒凉菜,具有宁式风味;紫菜开洋汤,集两海鲜于一汤之中,鲜美可口,是宁波汤菜中之佼佼者。”

友人们边吃边议,再三品评,赞不绝口,说是果有浙东风味,与京菜之味迥异,使人食欲为之大开。不一会儿,桌上之菜已为我们三个老饕一扫而光。

离开东福园,热闹的中山路上,已是华灯初上,仍然车如流水,人似潮涌。

次日清晨,我又偕友人去“江阿狗”宁波汤团店吃汤团。这家名店的店面并不大,陈设也极普通,然而汤团的糯米粉极为细腻,馅子采用去壳黑芝麻,再加重糖重猪油制成,香糯甜润,滑腻可口。每人各吃三碗,犹不满足,正如杭州人常说的“肚饱眼不饱”。友人说,如此佳点,从未吃过,如有机会,还要来吃,怕记不住店名。我笑着,指着店门上挂的匾额说:“你们只要记住上面画的三样东西,就不愁记不住店名,找不到店了。”友人乐了,哈哈大笑。原来匾额上画着缸、鸭、狗三物,暗谐“江阿狗”的名字及店名,真是妙极了。

离开古老的浙东名城宁波,友人拿出笔记本将宁波名菜、名点,一一记下,说是如此佳景,如此风味,真使人终身难忘,问我能不能在有关报纸杂志上,作一介绍,以飨好游的老饕们?

我漫应之曰:可也!即为斯文。

注:宁波方言,缸与江同音,鸭与阿同音。

佛国胜地有海鲜

被世人称之为“海天佛国”的普陀山,以澎湃的潮汐、金色的沙滩、奇异的洞壑、瑰丽的古刹着称于世。然而,随着游客的纷至沓来,以海鲜见长的餐饮业,也正在这个海岛上日益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

在普济寺左侧,通向文物馆、法雨寺的石板路上,一条独具海岛特色的“海鲜食品街”已经形成。鳞次栉比的个体饮食店,各自播放着现代电子音乐、最新流行歌曲,以琳琅满目的海鲜,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在这里,每家小店门口的柜台上,都摆着一盘盘的海鲜,成为独特的实物广告,招揽着游客:有一只只煮成鲜红色的大钳尖角的梭子蟹;有用葱油煎成嫩黄色的大鲳鳊;有烹成松鼠形的大黄鱼;有用姜醋凉拌的、伸出玉色触角的新鲜蛏子;有又鲜又嫩的咸水海虾……尽管价格并不便宜,但南来北往的游客们,认为一生难得来“海天佛国”

一趟,且这诱人的海鲜,也实在难以经常上口,所以各家小店里,都坐满了食客。

桌上海鲜罗列,杯盘交错。南腔北调,谈笑风生。偶尔也可见到金发碧眼的外国朋友夹在游客中,三五成堆,男女挤坐在一桌中,拿着不听使唤的竹筷夹着海鲜吃着,用英语、日语和生硬的汉语交流着,传出一阵阵笑声。有的金发姑娘,肩上还背着一只黄色的烧香袋,上面印着“朝山进香”四字,脖子上挂着一串串念佛珠,大概准备把这海岛的纪念品,带回老家去吧!

入夜,普陀山沉入黑幕之中,海风习习,涛声如雷。“海鲜食品街”却灯火辉煌,乐声四起,各家小店里打开了各式彩电,让夜临的游客们慢酌细饮,品尝款款海味。

游普陀,海天胜迹固然迷人;海产鱼鲜,也实在诱人。有人说,到普陀不吃海鲜,等于没有到普陀,这话说得十分在理。

张一品酱羊肉

新春佳节,有朋自德清新市来,馈赠我一篓时令美食——张一品酱羊肉。

打开竹箬叶包,一股肉香透鼻而来;切成薄片,作为下酒之物,只觉得酥而不烂、鲜嫩可口、色香味兼备,而且没有丝毫羊膻气。我问朋友,有何妙法,能使羊肉烧得如此之美,朋友为我娓娓而谈,并介绍了来龙去脉:清末,有个名叫张和松的宁波人,来到新市开小饭店。他见当地盛产湖羊,便在继承传统羊肉烧法的基础上,刻意鼎新,不断摸索改进,终于烧出了独具一格的酱羊肉。后来,其子张永年继承父业,更讲究质量,做到精工精料。每锅羊肉烧好,必先亲口尝过,确实味美,才开锅销售,使得小店生意越来越好。不久,一间门面改为三间,并请当地一位秀才为之取名。秀才想到仕途做官有“一品当朝”者,美食也应有“一品”之佳名,便欣然为之取店名曰“张一品”,随后又精制成一块金字招牌挂上。自此,新市张一品酱牛肉,便蜚声海内外,为食客赞叹不已。

张一品酱羊肉在选料、调料、烹制三个方面,均特别考究。羊肉要选2~4年的肥嫩的健康湖羊活宰,只褪毛,不剥皮。调料则采用上好酱油、白糖、绍兴酒、小茴香、胡椒、桂皮、精盐。烹制时,以满锅水煮,水必须淹过羊肉。水沸后,撇去浮沫,舀出多余的汤,加入调料,并用羊的网油铺在羊肉上,不使肉露,上压蒸架,再用一只盛水钵头压牢,最后再盖上高锅盖,以旺火猛烧。待肉熟时,退去柴火,只留红炭再焖2~3小时,使肉酥烂。等羊肉烧出满意的风味,才出锅冷却销售,故其味与众不同,格外鲜香可口。为了满足外地游客的需求,张一品酱羊肉店又研究出了适合旅行携带的包装,一种是酱羊肉出骨后,用竹箬叶包好(取竹叶的清香),外裹以纸,再装上竹篓、商标;一种是罐头装制,可带往更远的地方。

德清新市酱羊肉,是浙江省杭嘉湖平原的名食,历时百余年,素来是馈赠亲友的礼品和佐餐下酒的美肴。所以,德清人年底前后探亲访友,常赠之以张一品酱羊肉。

北斗洞品雁山名茶

凡名山皆出名茶,但我喝过的名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浙南雁荡山北斗洞喝的雁山茶。

北斗洞位于雁荡山灵峰景区内,洞口宽阔,洞内建有着名的海会楼、集贤阁,柱上有南宋名儒朱熹及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题写的对联。洞内建筑本系道观,洞名“北斗”亦与道家学说相关。走进洞里,清凉异常。底楼一旁山岩上有一深洞,洞上写有“石髓泉”三字,顺着洞里潮湿的石级下去,约至二三十米尽处,借微弱的天光,可见一泓清泉。此泉深居山岩深处,称之“石髓泉”确是名实相符。一老道告诉我,此泉之水与杭州虎跑泉水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在玻璃杯中盛满泉水,投入硬币数枚,泉水即高出杯面二三毫米也不外溢。最为难得的是,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最宜泡茶,与雁汤山茶相配,茶香汤清,珠联璧合,堪称珍味。

早就听说雁山茶历史悠久,自古即为贡茶,便向老道索茶,老道笑着随即捧上现泡的雁山茶一杯,说:“你尝尝这石髓泉泡的雁山茶香味如何?”

我接过茶杯一看,只见茶叶色泽青翠,肥嫩质厚,汤色绿润清澈,一阵清香扑鼻而来;啜上一口,先是微带苦味,随即感到清香雅甜,沁人心脾,不禁赞道:“名不虚传,果然是好茶也!”又连泡两杯,滋味一点不减,仍是那么清翠透底,甘醇可口,可见此茶耐泡,亦知此泉质美。

老道见我称赞其茶其泉,便约我同坐一条长凳之上,为我细细说起雁山茶的来历与典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