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
13511500000047

第47章 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2)

(二)数据来源

为了明确保费补贴对政策性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的影响,笔者于2007年利用暑假期间,组织浙江大学的部分学生对浙江省经济状况较好的8个试点县13个村采取随机入户调查的形式,开展了关于农户风险和农业保险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问卷334份,其中有效问卷315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3%。由于浙江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参保对象基本限制在农业生产大户、合作社等,保险条款中明确规定了各险种的参保条件,因此为了准确反映保费补贴对“有参保资格”农户的农业保险决策的影响作用,本文对“有参保资格”农户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从统计结果看,被调查的8个试点县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调查问卷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关于被调查农户的基本情况,包括农户家庭人口、年龄、农业生产面积、受教育年限、农业收入、非农收入及其主要来源等;第二部分是关于农户风险的情况,包括农户对自然风险、价格风险、政策风险等严重程度的认识,农户经常采用的分担农业损失的途径,对养老和医疗等风险的认识等;第三部分是关于农业保险的情况,包括农户是否了解农业保险、是否知道保费补贴、是否参加了农业保险以及参加的险种、农户缴纳的保费以及理赔情况、农户参加或不参加农业保险的主要原因、农业保险对农户生产决策是否产生影响以及表现方式等。

(三)描述性实证分析

1.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以农户家庭为研究对象。调查问卷回答者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将影响其理解和正确回答问卷的能力。此次调查问卷回答者的平均年龄是48.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是6.30年。这使得问卷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得到一定的保证。

所有被调查农户的家庭年平均农业收入为41978.53元,远远高于全国农村居民的家庭年平均农业收入。被调查农户的家庭年农业收入的标准差为230744.31元,表明被调查农户的年农业收入比较悬殊。被调查农户的年非农收入平均为31327.37元,标准差为217671.57元,72.1%的被调查农户的年非农收入在2万元以下。外出务工的工资收入和个体经营收入是被调查农户非农收入的主要来源,此方面收入占其非农收入的92.8%。由此可见,被调查农户的家庭收入总体较高,但是不同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农户较高的家庭收入将有利于农业保险的开展。

2.农户对农业保险及保费补贴的认知情况

在全部“有参保资格的被调查农户”中,71.6%的被调查者表示听说过保险,28.9%的被调查者听说过农业保险,21.8%的被调查者知道保费补贴政策。从农户了解保费补贴政策的渠道看,61.8%的农户通过村干部介绍而了解,29.1%的农户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了解,其中村干部的宣传成为农户了解保费补贴政策的最主要渠道。通过对参保与未参保农户样本进行比较发现,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了解保费补贴政策的占91.3%,未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了解保费补贴政策的占12.6%。对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原因主要是:地方政府要求参加(47.8%);可以分散农业风险(47.8%);有政府补贴(43.5%);为了享受农业贷款优惠等政策(13.0%)等。

总体上看,农业保险知识在农户中的普及程度很低,近3/4的被调查农户没有听说过农业保险。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开展过程中,基层组织发挥了比较重要的宣传和推动作用。农户知道农业保险是其作出参保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目前有必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农业保险知识和保费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户的知晓率。

(四)计量回归分析

1.模型选择

本文选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农业保险参与决策的因素开展分析。

2.变量选择和研究假说

影响农户农业保险购买决策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农户面临的自然风险的严重程度、农业生产面积、农户收入状况、农户对农业收入的依赖程度、农户是否了解农业保险和保费补贴政策,以及农户的社会经济特征等。

(1)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无风险则无保险。自然灾害越严重,农户越愿意参加农业保险。本文将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分为7个等级,以定序变量反映被调查农户对自然灾害严重程度的主观判断。

(2)是否知道保费补贴政策。保费补贴降低了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成本,提高了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效用。因此,农户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了解将对农户参保产生激励作用。

(3)自己承担损失的程度。当农业损失发生后,农户可能获得的补偿损失渠道越多,农业保险的可替代性就越强。如果农户只能自己承担农业损失,则其对农业保险的需求就会增加。本文将农户自己承担损失的程度分为7个等级,以定序变量反映被调查农户农业损失补偿渠道的多样性。农户自己承担损失的程度越高,表明农户能够获得的补偿农业损失的渠道越少,这会增加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

(4)农业收入的比重。由于被调查农户的农业收入水平和非农收入水平相差较大,本文采用农业收入的比重来反映农户对农业收入的依赖程度。

一般来说,农业收入的比重越高,表明农户对农业收入的依赖度越大,农户越愿意购买农业保险,以达到分散风险、平滑收入的目的。

(5)农户的个人经济特征。农户的个人经济特征包括:农业生产面积、年龄、受教育年限、是否有农业贷款等。当灾害发生后,相对于进行小规模农业生产的农户而言,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农户的损失规模往往较大,后者更愿意参加农业保险。此外,农户是否贷款从事农业生产反映了农户面临风险的大小,进行贷款的农户往往更愿意参加农业保险。

3.模型结果和分析

本研究使用SPSS16.0软件,采用Forward:LR的自变量筛选方法,逐步回归。

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总体的拟合效果较好;农业收入的比重和是否知道保费补贴政策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具有统计上的显着影响,这与预期假说符合。知道保费补贴政策的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概率与不参加农业保险的概率的比值,是不知道保费补贴政策的农户的该比值的64倍,保费补贴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具有明显的激励作用。并且,农户农业收入的比重每提高1%,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概率与不参加农业保险的概率的比值提高13倍,农业收入的比重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由此可见,是否知道保费补贴政策、农业收入的比重和农业生产面积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都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从模型回归结果还可发现,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和农户自己承担损失的程度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显着影响。笔者分析认为,自然灾害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没有显着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于样本调查范围的局限性。对于同一个地区的农户,自然灾害发生后,其给农户造成的损失具有相关性,无论是参保农户还是未参保农户都会遭受严重损失。农户自己承担损失的程度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显着影响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落后以及政府救济保障的不足。我国政府救济主要是针对受灾农户的生活救济,而用于恢复其农业生产的救济很少;而且,大多数农户很难获得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以恢复生产。尽管农户可以通过亲朋好友间的借贷补偿损失,但是自然灾害给农户造成损失的相关性使得邻里亲朋间的借贷发生困难。因此,在农村,当没有农业保险可供选择时,绝大多数农户在农业损失发生后都是自己承担损失。

四、结论和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归纳研究结论并提出进一步推动农业保险试点深入开展的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保费补贴是推动农户参保的主要因素。与没有保费补贴时影响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的影响因素相比,农户对保费补贴政策的了解对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着影响。在全部参加农业保险的被调查农户中,因为“有保费补贴”而选择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比例近50%。因此,保费补贴政策对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具有激励作用,它提高了农业保险的参与率,推动了农业保险试点的深入开展。

由此可见,如何让农户了解保费补贴政策以及如何使更多的农户有资格获得保费补贴,是进一步发挥保费补贴激励作用的关键。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继续发挥基层政府的宣传职能,加强农户的农业保险参保意识以及加深对保费补贴政策的认识。同时,在政府财力许可的条件下,扩大保费补贴的覆盖面,使更多的农户有资格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提高农户的福利。

第二,风险厌恶激励依然是影响我国农户农业保险参保决策的重要因素。在全部参加农业保险的被调查农户中,认为农业保险“可以分散农业风险”而选择参加农业保险的农户比例近50%。这表明,风险厌恶作为传统农业保险需求的解释,仍然是当前我国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主要激励因素。

因此,为了推动农业保险试点的开展,在农业保险险种的设计上应更多地考虑农户的风险需求,就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的风险加强风险损失保障。

此外,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率的高低对农户是否购买农业保险以及购买险种的决策也会产生影响。此问题本文中并未被探讨,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致谢:本文得到台湾逢甲大学陈森松教授和浙江大学张小蒂教授、钱雪亚教授的指导,在此深表感谢,并声明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