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
13511500000041

第41章 浙江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识别、政策仿真与基金运营风险分析(3)

(2)在假定财政收入以平均17%年增长率下预测财政投入占财政收入比重。根据浙江省财政收入增长率的经验数据,以17%的财政收入年增长率进行预测,实施当年,财政补贴支出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约为2.8%~3.2%,在2012年及以后实现85%左右的覆盖率(该年龄段实际已参保人数与应参保人数的比例)时,财政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也控制在2.3%~2.4%。

2.低档次待遇标准

(1)在假定财政收入以平均9%年增长率下预测财政投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财政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呈现下降的趋势,制度实施当年对财政压力最大,但是即使在利率达到5%的情况下,财政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也在5%左右。纵向看,在2012年及以后实现85%左右的覆盖率(该年龄段实际已参保人数与应参保人数的比例)时,财政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也控制在2.3%~2.5%。这是在假设财政收入以平均9%年增长率下预测财政投入占财政收入比重的结果,从经验数据看,浙江省财政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已经达到17%。

(2)在假定财政收入以平均17%年增长率下预测财政投入占财政收入比重。根据浙江省财政收入增长率的经验数据,以17%的财政收入年增长率进行预测。实施当年财政补贴支出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约为3%左右,在2012年及以后实现85%左右的覆盖率(该年龄段实际已参保人数与应参保人数的比例)时,财政投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也控制在1.8%~1.9%。

七、基于有限财政理念下浙江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滚存

(一)不同待遇水平下基金单年结余预测

1.高档基金单年结余情况

基金单年结余的测算公式为:单年的基金收入-基金支出。根据制度设计框架,每年的基金结余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总额+政府进口补贴总额+政府出口补贴总额-领取的养老金总额。

在2.5%的利率水平下,基金单年结余在2029年出现负数;在4%的利率水平下,基金单年结余在2027年出现负数;在5%的利率水平下,2026年出现负数。因为每年的领取数额总是保持一定的,但在利率更高的情况下个人缴费、政府进口补贴与政府出口补贴的额度都会相应降低。

所以在更高的利率水平下,单年结余更早出现负数。但是在更高利率水平下的基金滚存额度呈现的趋势正好相反。

2.低档基金单年结余情况

在2.5%的利率水平下,基金单年结余在2027年出现负数;在4%的利率水平下,基金单年结余在2025年出现负数;在5%的利率水平下,2023年出现负数。

高低档次的单年节余出现负数的年份差不多,因为待遇标准低的,财政补贴额也相应减少。

(二)不同待遇水平下的基金滚存

无论高档待遇水平还是低档待遇水平,基金滚存都有规模不断积累扩大,然后又趋于减少的过程。这是因为随着覆盖率的提高,新进参保人员减少,从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减少。但就现有的基金滚存预测趋势来看,养老基金正好可以平稳度过两次生育高峰的人的养老问题,确保政府的财政责任在有限的时段内安全地无风险地度过人口未来的养老金领取高峰期。

八、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数理人口技术、保险精算技术、统计学等方法,对浙江省实施农村养老保障政策的财政风险和基金运营情况进行了政策仿真测算。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社会保障是民生之本,而养老保障又是关乎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政策。但目前浙江省现有农保工作持续性差,覆盖面小,没有达到保障农村居民养老的作用。因此,要尽快构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第二,通过对浙江省不同经济水平地区的调研发现,虽然各地的经济水平有所差异,但是农村居民的参保意愿普遍较高,农保制度有很好的发展动力和空间。因此,建立全省统筹的农保制度是民心所向。

第三,浙江省在2008年4月作出了《关于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决定》,提出“到2012年,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本文对浙江省推行全省统筹的农保制度进行了仿真测算。不论在人口数,还是待遇标准,或投资收益,都是在最保守的情况下测算的,即得出的数据均是政府承担最大风险时的数据测算。因此,在政策真正实施时,财政压力将小于预测数据。

第四,本文运用仿真手段,测算从2008年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年新增参保人数在2021年前逐年增长,到2021年后开始下降。这是因为到2012年实现全覆盖以后,新增参保人数只与新到达参保年龄人口有关,将少有其他年龄段参保人员。养老保险领取人员在2036年达到最多,之后逐年下降,这是由死亡退保和后来新增参保人数下降造成的。

第五,财政补贴在制度实施的前几年支出较大,但是一旦政策运行起来,之后财政压力将逐年减小,且下降很快。当2012年制度实现全覆盖的时候,财政补贴占财政收入的3%左右;等到2020年国家要求实现全覆盖的时候,财政压力已经降到2%左右,并且在继续降低。随着制度覆盖面的扩大和农村人口的逐渐减少,财政压力会越来越小。

第六,浙江作为一个经济强省,完全有能力建立省级统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走在全国的前列。在浙江省实施全省统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必须照顾到经济水平不同的地区。只有先对欠发达区域建立农保的承受力进行科学的量化评估,才是建立省级农保制度的第一步。根据丽水的财政收入,按17%的增长率而低档次的待遇标准测算,财政补贴占财政收入的3.12%(测算过程同全省算法,具体过程数据略),略高于全省水平,但还是可以克服,且随着制度的推进,财政压力逐年减小,且下降很快。因此,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农保制度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第七,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购买力,也有助于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启动农村消费市场。

第八,值此金融危机,亟须扩大内需、促进经济之际,应利用时机,加快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步伐,尽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养老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米红.嘉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报告.厦门大学国家农村社会保险研究中心研究报告,2006.

[2]杨翠迎,米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于有限财政责任理念的制度安排及政策构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7(3):1-5.

[3]裴劲松,宋瑞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生产力研究,2007(11):83-85.

[4]李迎生.制度建设与社会公正.教学与研究,2007(5):44-50.

[5]赵新芬.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现状与对策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01(11):37-38.

[6]孙胜海,叶明德.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新探索——以浙江省绍兴市的经验为例.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3):17-19.

[7]刘贵平.养老保险的人口学研究.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1999.

[8]曾毅.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及对策探讨.人口与经济,2001(5):3-9.

[9]李逸波,胡灵红,李一鸣.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安徽农业科学,2007(36):12044-12045.

[10]王晓琴.浙江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学术论坛,2008(5):63-69.

[11]杨翠迎.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总体评价及改革思路——基于城镇化发达地区的调查与思考.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7-43.

[12]余丽生.浙江省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实证分析.财政研究,2006(8):66-68.

[13]韩娟,等.中国发达省份欠发达区域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现状、问题及政策仿真研究——基于浙江省丽水市的案例分析.第三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论文集,2008.

[14]岳秀红.我国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07(25):7959-7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