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
13511500000012

第12章 破除迷信,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

崔少敏

首先对浙江省社会保障发展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表示诚挚的祝贺!

下面结合论坛议题,谈几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从事社会保障工作的个人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伴随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与改革也经历了30年的辉煌历程。从1978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颁发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1978〕104号),到2008年3月国务院下发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国发〔2008〕10号),无一不倾注着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社保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为建设社会保障的美好未来,我们曾如饥似渴地学习国际经验,学习精算、保险、投资等现代技术知识,学习立法技巧等制度建设手段。但回首过去,瞻望未来,却发现工作中依然面临着各种难题,矛盾似乎更加突出。以前的解决方案好像是用一个问题来解决另一个问题,并不能引导整个制度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以养老保险为例,就存在个人账户基金做实难,做实后基金的保值增值难,不同群体间养老待遇差别悬殊引起社会强烈不满,不同群体、甚至同一群体在不同统筹区域间权益转移难,等等。这些问题盘根错节、相互掣肘,影响了制度的健康发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前的方向方法错了吗?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里?什么才是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科学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为探索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光明前途,我们曾学习过许多中外理论,但这些理论目前看来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为切实找出一条可行之路,我们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重新对国内外实践进行调研和思考,对国内外经典着作重新学习,包括《道德经》、《论语》、《资本论》等,认真反思社会保障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探求问题的实质。

经过认真学习和反思,思路逐渐明晰。其实,早在本世纪初,我国在制定世纪发展战略时,就已清楚地表述,要实现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观点与古圣先贤的思想相互印证,完全一致。

科学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科学发展就是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不能左也不能右,不能快也不能慢,就是要适度发展,不可矫枉过正。按照这一观点,我们需要破除迷信,更正以前的诸多错误认识。

三、破除迷信,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

要做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需要破除许多迷信,包括对先进国家的迷信,对国外最新理论的迷信,对快速发展的迷信,以及对不熟知领域的迷信。唯有破除迷信,才能认清自己,看清社会,了解社会保障应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人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保障。

破除了对教条与权威的执着后,人们会发现,并不是养老金越多就越快乐,医疗费越高就越健康。从出生到成长都保持快乐、健康,最后做到无疾而终或寿终正寝,才是人们的本善需求。只有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才能回归到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的正道。

四、从我做起,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也许大家都接受,科学发展就是不偏不倚,沿中道前行。但要在工作和生活中落实,却很难做到。以大家近期普遍关注的金融危机为例,有没有人想过这场危机实质上是过度贪婪的道德风险所导致的呢?

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源于上世纪70年代萌芽,本世纪初爆炸性发展的“新金融”,即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借款人、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信用评级机构和投资者广泛参与的“多赢”金融机制。由于与商业银行放贷为中心的“传统金融”相比,新金融环节多而复杂,各参与方之间不必直接打交道,老金融中熟人社会的道德约束力不复存在,各参与方的赢利欲望在新金融的陌生人社会中肆意膨胀,导致:信用机构只要有高额利润赚就出具高信用等级的评级;保险公司则在利欲的熏染下相信天上可以长期掉馅饼,而与投资银行签订巨额信用违约掉期(CDS)合约;商业银行则发展到向无工作、无收入、无资产的“三无人员”发放住房贷款。

新金融的坍塌并不意味着这项制度本身有致命的缺陷,相反,这项制度在创设之初是有积极意义的。它通过打包出售银行的证券化资产,将风险从传统的商业银行转移到广大投资者手中,使得信用风险得以广泛分散,从而帮助降低了资本成本。资本成本的降低使更多的人获得了信贷机会,因此帮助了更多的家庭平滑他们的消费需求。微观层面更为稳定的需求,促使整个宏观经济周期变得更加平稳,进而增强金融系统对外部冲击的免疫力。

不幸的是,各参与方在制度完善的过程中,没有控制好不合理的欲望,痴迷于对“免费午餐”的无休止享用,最终导致这场本世纪初最伟大的盛宴一夜之间演变成了多输的悲剧。

正确认识自身的需求,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没有这个前提,很难设计出好的制度,即使在欲望的驱使下,设计出了好的制度,也往往容易走过头,不能持续。目前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大家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认清自身的基本需求,那就是科学饮食,不浪费粮食。大家可以在这个过程中,细心体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并进一步对工作和生活产生新的认识。

有没有人认同有吃、有穿、有住是养老保障的最好目标;防病于未然,治病于患初,并主要依靠饮食起居自我调理,是医疗保障的最好方式。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统一的整体,无论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乃至整个世界都是有机联系的,把自己的问题解决好了,就会对社会看得更清楚。

让我们大家都能按照科学发展观来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小事做起,静下心来,努力探索解决社会保障难题的有效方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