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图片报道
13510900000033

第33章 图片编辑(5)

对图片的剪裁固然存在着新闻真实性丢失的风险,但是,只要处理得当,这种风险是可以规避的,对图片的剪裁可以在新闻图片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剪裁是图片编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好的剪裁实际上是一次再创造,它能弥补拍摄时的不足,突出主题和信息,增强新闻图片的表现力,使内容和形式更趋于统-完善。

对于摄影记者来说,在形形色色的新闻现场,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他并不能保证每一张照片的构图都足够完美,也不能保证他所拍摄的照片都能满足媒体的版面需要,这时就需要通过后期的剪裁来加以完善。这时候图片编辑所做的剪裁,也只是把照片中与主题无关的信息去掉,把照片中最有用的东西,最能传播有效信息的内容留下来,帮助读者在视觉上找到照片的关键部分,把视线聚焦在最有趣的画面上。如一张精彩的新闻图片,因版面限制不能放大到把细节都能看清楚的地步,就只能通过剪裁的方法把最关键的部分截取并突显出来。

好的图片编辑为了在编辑图片和做版式设计时不剪裁照片,他们常常在摄影记者拍摄前善意地提醒他们在拍摄中要注意用镜头合理地取舍对象以获取最佳的新闻图片。从摄影记者的角度来说,也要努力地获取最理想的图像,尽可能地避免图片编辑对自己的图片进行剪裁,更要防止对图片编辑产生信赖心理。

图片编辑剪裁照片唯一的目的就是把照片中无关紧要的累赘去掉,如有的照片背景杂乱,主体被埋没时,为了帮助读者在视觉上找到照片的关键部分,通过剪裁而突出主体。另外,删除细枝末节的东西,有利于提高画面的感染力,但是剪切不好,如把一些看似细枝末节,其实起着烘托气氛作用的画面剪掉,也会毁掉一幅照片。比如,一幅有关大学教授肖像的图片就不必去掉略显杂乱的书柜,而一幅风景图片保留些灰暗阴郁的天空也没有什么坏处。有时画面中的留白部分也可平衡画面的动作部分。如在长跑运动员奔跑前方留下一定的空间,可以营造他向前奔跑的方向感和这个画面的纵深感。其他人物肖像也是如此,眼睛凝视的方向总要多留出一点空间,而不能全部裁掉。除了整幅画面的氛围之外,表现画面内容的细节也不能删除。比如拍摄一幅有关骚乱的照片,骚乱的发生地点是装饰华丽的市政大厅,还是荒郊野外?这些细节相当重要。过分关注主体形象有时会剪切这些看上去无关紧要但是却非常重要的细节。

需要牢记的是,在剪裁照片时我们应该遵守一些基本的准则:为准确传递信息而剪裁,为图片的视觉冲击力而剪裁,为减少视觉噪音而剪裁,为版面设计而剪裁,决不要为了篡改真实性来达到某种目的而剪裁。事实上,剪裁是一把双刃剑,必须谨慎使用。剪裁的底线就是以确保图片真实性为前提,为了特定的目的故意通过剪裁的手段来混淆视听、制造假新闻的做法是为受众所不齿而遭人唾弃的。

由于对图片恶意剪裁和对西藏的错误称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受到了中国民众的批评和抵制,对此,CNN28日在其网站上很不显眼的位置发表了一份简短声明,声明对此前中国网友对其西藏不实报道的批评进行了辩解。

声明中写道:“一个叫‘anti‐CNN.com’的网站和其他一些地方对于CNN在西藏事件上的报道点名批评。”对于中国网民对CNN将一张图片中少数破坏分子向卡车投掷石块的画面进行剪裁的不满,CNN辩称,“受到置疑的那幅照片被完全‘适当地’应用在了特定的编辑内容中”,并称所展示的内容不会引起误解。

另外,对于在报道中将西藏称为“国家”,CNN说,CNN的报道方针是称西藏为“中国西藏自治区”,“在至今的数十篇关于此事件的报道中,我们只发现了两起被误称为‘国家’的例子”。

这则声明被CNN放在其网站的美国版中并不显眼的位置,以至于几乎没有被其他西方媒体发现。这与其连续数天将西藏事件图片放在醒目位置的做法形成了很大反差。虽然CNN声称“否认所有指控”,但那张被CNN说是“适当”使用的照片已经被悄悄撤下,换成了有少数破坏分子投掷石块的完整版。

三、处理文字说明

读者在媒体上阅读图片报道的顺序是先看照片,如果被照片吸引住了,就会接着关注图片的文字说明,以期对图片报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为照片本身很少能够独立地完成新闻信息传播的全部任务,所以,文字在图片报道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有些摄影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只注意照片的拍摄,照片发送到图片编辑的手中时并没有文字说明。也有些摄影记者对文字说明的撰写不够重视,把文字说明看成了图片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附属成分,还有一些摄影记者可能是文字说明的写作功夫不过硬,以致空有一幅精彩的图片,却交代不清楚新闻事实发生、发展和背景情况,影响了图片报道的效果。当然,还有些摄影记者以极其老套的方式,撰写文字说明,使得本来是鲜活生动的新闻形象被僵化、呆板的程式化文字所破坏,图片报道的整体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图片编辑的一个相当重要的任务就是为新闻图片制作一个恰当的文字说明。

图片报道的文字说明有着一些共性的要求。首先,文字说明必须帮助图片来完整地交代新闻事实发生的诸多关键信息。如提供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身份等等;还包括新闻事实的背景情况,有可能还要交代怎么样、为什么、向何方向发展等变动因素;还有可能是点明图片的精彩之处和趣味点,对读者进行引导性提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图片报道的信息和意图指向。

新华社对文字说明的要求是:准确,不可想当然;不能将自己的理想、愿望、想象强加入图片说明中;用最简单的文字,写最重要的内容;将最有价值的新闻写在前面;先说图片中的事,再交代背景;形象是第一位的,若找不到形象,让位给文字记者。

路透社在采编人员手册上对文字说明明确规定:图片说明必须达到准确、客观、语言简练的标准,最长不超过五行;没有不必要的形容词、俚语和花哨的词句;必须表明图片中每个重要人物的身份;必须使图片拍摄的地点和时间毫无疑问;不要描述图片中已经展示的内容。

图片报道的文字说明还要考虑本媒介受众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以及本媒介的一贯风格。总体而言,语言要尽量简洁、准确、平实。需要注意的是,简洁、准确、平实和文字说明的生动和富有感情并不相互矛盾,简洁而叙述准确,平实而以情动人,这是文字说明写作的一个比较高的境界。

图片报道的文字说明还因为图片报道的不同形式而有所不同。单幅图片报道的文字和多幅图片报道的文字说明差别较大。单幅图片说明,大多只有一两句话,长则一两百字,短则几十个字。它最关注新闻事实中的五个“W”和一个“为什么”,将最重要的事实写在前面。在时间顺序上,先说明图片中的事,然后交代新闻事件的背景。一般是第一句讲清画面正在发生什么,第二句讲相关的背景信息或情况介绍。在单幅图片报道的文字说明中既要行文简洁,去掉任何可有可无的文字,也要在需要时多加文字把事实描述得具体详细。例如“身高1米60体重200千克的妇女”肯定比“身材不高但身体肥胖的妇女”更加准确地接近事实和说明问题。同样,“80高龄的男子”明显好于“一个老人”这样的文字说明。

多幅图片报道的文字说明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总说明,二是分说明。总说明可以使用任何体裁,散文、记叙文或议论文等。总说明全面交代新闻事件的发展脉络和前因后果。总说明篇幅可以长一点,但也应该尽量简明扼要。相对于总说明而言,分说明只是对新闻事实的不同侧面或不同环节进行交代,因此必须简洁明了,只要能够点明人物、场景和正在发生的事件就行。分说明必须服从于总说明,围绕总说明进行展开,不需要重复总说明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