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
13510700000093

第93章 参考答案(5)

r1=(1+rm/m)m-1=(1+0.14/4)4-1=14.75%

同理,其等价的连续复利r可以这样计算:

r=mln(1+rm/m)=4ln(1+0.14/4)=13.76%

4.【答案解析】

5.【答案解析】

(1)产权比率=2800÷(5600-2800)=1

权益乘数=1+1=2

权益净利率=1000÷2800×100%=35.71%

(2)每股收益=1000÷1600=0.625(元)

每股股利=1000×(1-60%)÷1600=0.25(元)

每股净资产=2800÷1600=1.75(元)

(3)股票获利率=(0.25÷5)×100%=5%

股利支付率=1-60%=40%

股利保障倍数=0.625/0.25=2.5

(4)市盈率=5÷0.625=8

市净率=5÷1.75=2.86

(5)现金到期债务比=3000÷2000=1.5

现金流动负债比=3000÷800=3.75

现金债务总额比=3000÷2800=1.071

(6)销售现金比率=3000÷12000=0.25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3000÷1600=1.875

全部现金回收率=3000÷5600×100%=53.57%

(7)现金股利保障倍数=1.875÷0.25=7.5

(8)按15%的市场利率企业负债总规模=3000÷15%=20000(万元)

理论上还可以借入资金数额=20000-2800=17200(万元)

6.【答案解析】

如果不考虑期货交易成本,进口商6月份买入法郎比3月份买入多花费成本:(0.7000-0.5000)×500000=$100000

进口商6月份在期货市场卖出期货合同可获利:

(0.7100-0.5100)×500000=$100000

进口商的净盈亏:-$100000+$100000=0

因此,进口商利用期货市场上的盈利冲抵现汇市场的损失,规避了外汇风险。

三、论述题

1.【答案解析】

三个模型方程形式相同,但是结论却不相同,原因就在于三个模型中的假设条件不同。

(1)哈罗德模型的关键假设在于资本与劳动不能互相替代,即资本-产出比率不变;而在既定的资本产出比率条件下,经济增长率的高低取决于储蓄率。哈罗德用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这三种增长率来说明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以及经济波动的原因。

按哈罗德的分析,必须满足Gt=Gw=Gn,而三个增长率Gt、Gw和Gn是完全由不同的因素决定的。要使这三者相等,必须使决定这三个增长率的变量协调一致,这显然是很难实现的,并没有一种内在的力量能使它们保持一致。一旦增长偏离了稳定均衡的道路,实际的增长将越滑越远,这种偏离有累积效应。这就是所谓的不稳定原理。

(2)新古典模型在许多方面保留了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假设,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假定资本和劳动这两个生产要素是能够互相替换的,资本和劳动能够以可变的比例组合。资本与劳动比率的调整是通过价格机制在市场上自发实现的。在长期中,经济存在着一条稳定的均衡增长途径,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无论最初的资本-劳动比率数值如何,经济活动总是趋向于一条均衡的经济增长途径的。技术水平、储蓄率等的改变并不影响稳定状态人均产出、资本和消费的增长率,因为它们都是零。总量的增长率则完全由外生的人口增长率n决定。

(3)新剑桥学派仍然使用哈罗德模型的方程式作为分析经济增长的基本方程式,同样认为充分就业的增长条件是S=I。新剑桥学派的增长理论认为投资与储蓄相等的关键是如何调整储蓄率,使之适合均衡增长的要求。而储蓄率就完全取决于工资和利润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一旦规定了稳定增长的途径,长期的经济增长必然影响到收入分配的相对份额。因此,从收入分配入手来研究经济增长问题,这是新剑桥增长理论的一大特点。

2.【答案解析】

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是一个重大而有争议的问题。西方不同的经济学流派由于理论基础、分析方法和政策倾向不同,大致形成了三类观点:促进论、促退论和中性论。

促进论认为,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增加产出的效应。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害无利,具有减少产出的效应。因为,通货膨胀会削弱金融体系的运营效率导致正常融资活动瘫痪,迫使资金流向生产部门的比重下降,流向非生产性部门的比重增加,不利于经济发展,扰乱价格体系,使价格信号失真,引导失误,资源配套失调,阻碍经济增长;扼杀价格机制的作用,削弱经济的活力。预期导致居民增加现期消费,减少储蓄,使社会储蓄率下降,不利于增加投资。中性论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实际上不产生任何影响,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主要是因为,由于公众存在合理预期,在一定时间内他们会对物价上涨做出合理的行为调整,从而使通货膨胀的各种效应相互抵消。我国学者们也有类似的不同看法,并据此提出了各种观点和主张。

对于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问题,我们需要从正确的立场出发看问题,采用短期与长期分析相结合、局部与总体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等多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各种理论进行辨析。

因为通货膨胀毕竟是一种货币失衡,通货膨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只是存在于开始阶段极短的时间内,并且只有在有效需求严重不足时,爬行式或温和型通货膨胀才能对经济发展起一定的促进作用。若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弊大于利,特别是在总供求基本均衡或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通货膨胀的不良影响极大,危害面很广,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都有破坏性作用。因此,必须坚决制止通货膨胀,尤其是奔腾式和恶性的通货膨胀。

3.【答案解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答:

(1)双顺差及其原因。

(2)人民币升值。

(3)央行货币政策使用的效果。

(4)内外均衡。

(5)外汇储备的管理。

模拟试题(九)

一、单项选择题

1.A2.A3.C4.C5.D6.A7.C8.C9.C10.A11.D12.D13.D14.C15.C16.B17.D18.C19.B20.A21.B22.B23.C24.C25.C26.B27.A28.C29.D30.B

二、计算题

1.【答案解析】

因为:MUX=U

X=aXa-1,MUY=U

Y=aYa-1

所以:MRSXY=-MUX

MUY=-U

X=-aYa-1/aXa-1=-(Y/X)a-1

当X=10,Y=5时,

MRSXY=-(X/Y)a-1=-(10/5)a-1=-2a-1

MRSYX=-(Y/X)a-1=-(5/10)a-1=-21-a

2.【答案解析】

(1)要达到利润最大化,即MC=MR

由MC=P,得到MC=dTC/dQ=-40Q+3Q2=P=640

解得Q=22.72。Q到底取22呢?还是23呢?

Q=22,AC=2400/22-20×22+222=153ΠQ=22=10714

Q=23,AC=2400/23-20×23+232=173ΠQ=23=10741

所以Q取23。

(2)P>AC或利润不为零,所以不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3.【答案解析】

(1)变动率为正的4.167%

(2)新的除数为2.34

(3)变动率为0

4.【答案解析】

应该执行。因为日元升值了,若放弃合约以市场即期汇率买入日元的成本为50000000/100+50000000×3%/130=511538.46万美元,执行合约以协定汇率购买所需日元的成本为50000000(1+3%)/130=396153.84万美元,放弃合约会使其成本增加511538.46-396153.84=115384.62万美元。

5.【答案解析】

(1)IS曲线:Y=C+I+G=60+0.8Yd+150+100=60+0.8(Y-T)+150+100

化简得IS方程为:Y=1150①

由L=M得,

LM曲线:0.2Y-10r=200

化简得LM方程为:Y=1000+50r②

(2)由IS和LM方程①②联立得均衡收入Y=1150,均衡利率r=3,投资为常量I=150。

(3)若政府支出增加到150,则会导致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C+I+G可得新的IS曲线为Y=60+0.8Yd+150+150,化简得Y=1400,与LM曲线Y=1000+50r联立得均衡收入Y=1400,均衡利率r=8,投资不受利率影响仍为常量I=150。

(4)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由于投资无变化,可以看出不存在“挤出效应”。这是因为投资是一个固定的常量,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投资与利率变化无关,IS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Y的直线。

6.【答案解析】

本题中,u=1.10,d=0.90,r=0.08

则:p=e0.08×0.5-0.09/1.10-0.90=0.7041

从二叉树的末端向回推,得到期权价值为9.61美元。期权价值也可直接通过方程式:f=e-2rδt[p2fuu+2p(1-p)fud+(1-p)2fdd]

得到:e-2×0.08×0.5(0.70412×21+2×0.7041×0.2959×0+0.29592×0)=9.61美元

三、论述题

1.【答案解析】

供给弹性的类型:

(1)ES>1。表明供给量的变动率快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称为供给富有弹性。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其值小于1。

(2)ES=1。表明供给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和价格以相同的幅度变动,称为供给单一弹性。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其值为1。

(3)ES<1。表明供给量的变动率慢于价格的变动率,即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和。

供给曲线斜率为正,其值大于1,称为缺乏弹性。

(4)ES=0。表明供给量是一个常量,不随价格变化而变化。供给曲线和纵轴平行,其斜率为无穷大,称为完全无弹性。

(5)ES=∞。表明同一价格条件下,供给量无穷大,供给曲线和横轴平行,其斜率为零,称为无穷大弹性。

主要影响因素:

(1)生产的难易程度。容易生产且生产周期短的商品供给弹性大;反之,不易生产且生产周期长的商品供给弹性小。

(2)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大的商品,商品的供给弹性也大;反之,生产要素供给弹性小,商品的供给弹性也小。

(3)生产采用的技术类型。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商品,增加供给较难,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小,劳动密集型的商品,增加供给相对容易,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

(4)商品保管难易程度。容易保管的商品,增加供给容易,其供给弹性较大,不易保管的商品增加供给困难,其供给弹性较小。

2.【答案解析】

国际收支失衡后,有时并不需要政府当局立即采取措施来加以消除。经济体系中存在着某些机制,往往能够使国际收支失衡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缓和,乃至自动恢复均衡。这种功效在不同的国际货币制度下是不同的。

(1)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

在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就是大卫·休谟提出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在金本位制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就意味着该国黄金的净输出。由于黄金外流,国内黄金存量下降,货币供给就会减少,从而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下跌。物价水平下跌后,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就会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能力就会下降,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使国际收支赤字减少或消除。同样,国际收支盈余也是不能持久的,因为黄金内流趋于扩大国内的货币供给,造成物价水平上涨。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而有利于进口,从而使盈余趋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