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
13510700000033

第33章 商业银行(4)

本题考察的是商业银行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我国实际来进行论述。

参考答案要点如下:

(1)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主要有安全性原则、流动性原则、盈利性原则。

(2)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方法主要有资产管理方法、负债管理方法和资产负债联合管理方法。

(3)建立我国现代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

资产负债管理是西方商业银行在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过多年的改进逐步成熟的。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国有商业银行要按照国际惯例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其本身的经营机制和外部经营环境尚存在若干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的资产负债联合管理是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方法。包括两个层次,一是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比例监管,二是商业银行采用比例方式的资产负债管理,即商业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对国有商业银行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规范经营、合理运作具有重大意义。

推行资产负债管理是我国金融深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市场经济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

第一,银行要尽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即金融机构设置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效益型转变,信贷资金运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转变。

第二,要加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体系的建设,即建立比例管理决策机构,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组织与协调机构,从组织上保证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全面实施。

第三,金融监管机构要积极改进金融监管体系,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强化非现场金融监督,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四,积极发展金融市场,健全、完善货币政策工具,加快企业制度建设,转换政府职能,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例题2]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哪些?试从巴塞尔协议的发展阐述风险管理思想的主要演化轨迹。

此题考察的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及风险管理思想。

参考答案要点如下:

(1)商业银行经营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是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因不确定因素的单一或综合影响,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或可能性。它涉及四个基本因素,即商业银行风险承受者、收益与风险的相关度、不确定因素和风险衡量。

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有:

①流动性风险,指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弥补客户取款需要和未能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或其他即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该风险将导致银行出现财务困难,甚至破产。

②利率风险,指由于市场利率波动造成商业银行持有资产的资本损失和对银行收支的净差额产生影响的金融风险。

③信贷风险,指接受信贷者不能按约偿付贷款的可能性。信贷风险将导致银行产生大量无法收回的贷款呆账,将严重影响到贷款资产质量,过度的信贷风险可能导致银行倒闭。

④投资风险,指商业银行因受未来不确定性的变动而使其投入的本金和预期收益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投资风险来自于三个方面:经济风险,政治风险,道德、法律风险。

⑤汇率风险,指银行在进行国际业务中,其持有的外汇资产或负债因汇率波动而造成价值增减的不确定性。

⑥资本风险,指商业银行最终支持清偿债务能力方面的风险。该类风险的大小说明银行资本的耐力程度。银行资本越充足,它能承受违约资产的能力就越大。

⑦操作风险,银行工作人员或者操作系统由于出现差错所造成的损失。

(2)风险管理思想的主要演化轨迹

巴塞尔协议从1988年颁布,1999年提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2001年公布新巴塞尔协议第二稿,2003年公布第三次征求稿,并在2006年底在十国集团国家全面实行。从巴塞尔协议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风险管理思想的演化轨迹。

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突出强调了资本充足率的标准和意义,使得全球银行经营从注重规模转向注重资本、资产质量等因素。同时,巴塞尔协议还根据资产负债表上不同种类资产以及表外业务项目确定了不同的风险权重,并规定了资本与风险资产的目标比率,但1988年的巴塞尔协议只考虑了信贷风险,没有考虑市场风险。

新巴塞尔协议出台后,对银行的经营风险管理思想进一步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强调统一的外部监管标准转向多样化的外部监管与内部风险模型相结合,不仅坚持一些统一监管的基本原则,也对金融机构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方法留下了相当大的灵活性。

第二,从强调定量指标转向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

第三,从一国监管转向国际合作监管。这个转变的直接推动力量就是金融业的全球化,使得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涌现出大量跨境经营的金融集团,这就必然推动了国际合作监管的形成和发展,促使不同国家的监管机构通过合作将一家国际性银行的境内外机构、境内外业务进行监管。

第四,从信用风险监管转向全面风险监管,主要表现在对市场风险的监管。

第五,从合规导向的监管思路转向风险导向的监管思路。长期以来,监管机构习惯于设定一系列管理规定,进而据此检查金融机构的合规性,而风险导向的监管则更加强调动态性的监管,强调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程度、资产质量、流动性、盈利性和管理水平所实施的监管。随着银行业的创新和变革,合规性监管的市场敏感度明显降低,促使监管导向转向风险导向型。

第六,从对银行的监管转向注重对金融集团的监管。金融集团在金融活动中的影响力迅速提升,监管机构开始从传统的注重银行的监管转向全面的对于金融集团的监管。

国际金融风险监管思想的上述趋势,实际上在新的巴塞尔资本协议草案中得到了明显的继承和体现。

[例题3]名词解释:巴塞尔协议。(5分,2004年)

巴塞尔委员会为防止银行业出现大规模危机,于1988年7月正式通过《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管委员会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巴塞尔协议。

其主要内容由四部分组成:

(1)资本的组成。银行资本组成应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部分,两部分间应维持一定比例,即核心资本占银行全部资本的50%以上。

(2)标准化比率目标。国际大银行的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的目标比率应为8%,其中核心资本至少要占总资本的50%,一级资本比率不应低于4%。附属资本内普通贷款准备金不能高于风险资产的1.25%,次级长期债务的金额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50%。

(3)风险加权的计算。评估银行资本是否充足,可以根据其广泛的相对风险将资本与资产负债表上不同种类资产以及表外项目进行加权,制定出风险加权比率。

(4)过渡期和实施的安排。巴塞尔委员会做出一些过渡性安排,以保证在1992年之前成员国的银行提高资本比率并达到这个共同的最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