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
13510700000002

第2章 经济学导论

【本章重点】

掌握机会成本和生产可能性边界等基本概念。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学的产生

1.经济资源的稀缺性与选择行为

(1)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含义

在人类社会中,生产资源以及用它们生产的产品总是既定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由此便产生了稀缺性问题,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经济学的产生就是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

西方经济学家把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分为“自由物品”和“经济物品”。“自由物品”是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经济物品”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稀缺性。这种稀缺性不是指物品或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的欲望的无限性来说,再多的物品和资源也是不足的。

稀缺性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数量的有限性,如耕地、石油、淡水等;二是人类获取有用物品的能力是有限的,如雷电、火山、风等自然现象中蕴含着丰富的能源,但是人类没有办法去完全利用它们;三是人口迅速膨胀,人口规模的扩大导致人均资源越来越少;四是人的欲望具有无限膨胀性。

(2)选择行为的必然性

由于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地球上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欲望,是人类如何进行生产选择的行为基础。

2.基本的经济问题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及何时生产,这四个问题是人类社会共有的基本经济问题,经济学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解决这四大基本经济问题,必须更好地协调人类对经济资源的选择行为,包括:第一,如何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第二,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第三,如何选择满足欲望的方式;第四,在必要时如何牺牲某种欲望来满足另外一些欲望。

3.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作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物品,并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领域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1.选择与机会成本

(1)选择

从经济资源稀缺性出发,要解决四大基本经济问题,人们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各种欲望的轻重缓急;二是为了满足某种欲望所需付出的代价。选择是指把既定目标与达到这一目标所需的代价联系起来进行权衡的经济行为。

(2)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如果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某一特定用途,它便放弃了在其他替代用途上可能获取的种种收益,所放弃的收益中最大的收益就是这一特定用途的机会成本。

2.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经济学含义与机会成本递增法则

(1)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经济学含义

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又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示社会生产现有条件下的最佳状态,是由技术水平和可用资源决定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在图形上表现为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A、B、C、D分别为四种可能性生产点。处于该曲线上的生产点表明该社会已处于最佳生产状态;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的点,表示社会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即存在闲置资源,也就是存在失业。但经济资源的未能充分利用并不是造成产量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的唯一原因,当经济缺乏效率时,也会产生这种后果。因此要使社会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资源和提高经济效益。

(2)机会成本递增法则及其原因

机会成本递增法则是指如果社会想多生产X产品必然需要减少Y产品的生产,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每增加一单位X产品的产量所产生的机会成本递增,即要放弃更多Y产品的产量。资源有限及要素间的不完全替代性是机会成本呈递增趋势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