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知行合一·实践报国:大学生从社会实践走向成功
13509900000022

第22章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建设(5)

参考阅读24

以理论为依托开展红色宣讲实践活动

——记浙江大学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

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的前身是成立于1999年的浙江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会,是在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党委研工部、校团委共同指导下的学生社团。协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学习、思考、研究、实践”的协会宗旨,立足于大学生这一主体,以“调动学生理论学习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理论学习的参与性,激发学生理论学习的创造性”为指导思想,坚持主体性、示范性、开放性、实践性原则,积极探索大学生第二课堂理论学习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开展了一系列既有较高思想层次和学术价值,又有广泛学生参与的学术报告、理论研讨和社会实践活动,旨在为广大求是学子提供一个“理论学习,开放思考,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的广阔平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非常注重理论学习,社团理论学习的开展离不开社团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在过去的几年里,协会始终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浙大五校区为据点,以紫金港新校区为新阵地,服从学校建设与发展,通过构造“总会-校区分会-学院、学园理论学习小组”的组织结构与学习模式,紧抓时事、社会热点,如“十七大”、“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等开展理论学习、理论研究和理论运用,坚持多形式、分层次的教育原则,通过聆听名家讲座、观看爱国主题教育影片、参观访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示范基地、开展社区服务日活动等形式,牢牢掌握着大学生思想政治自主教育的阵地。同时协会利用不断高涨的理论学习势头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不断的发展与壮大推动理论学习向更高涨、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喜讯传来。研究会总会、各校区分会、各学园理论学习小组纷纷组织座谈会,学习十七大报告,畅谈体会和感受。据不完全统计,十七大召开期间,仅在浙大紫金港一个校区,研究会就组织各类报告会、座谈会、交流会达50余场,力所能及地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浓厚了理论学习的氛围。

2008年11月,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由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学工部、研工部、共青团浙江大学委员会共同主办,研究会承办的学习实践党的十七大精神,回顾改革开放30年历史征程的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研究会邀请到学校着名的经济、社会、军事专家,为全校同学献上了“经济30年”、“军事30年”等重量级的学术讲座,引导同学回顾过去、思考未来,在校园内形成了极大的反响,讲座场场爆满。

正是依靠协会强大的理论研究、理论学习,多年来,协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走出象牙塔”社会实践活动。

前后共组织500余名次会员参观浙江省农业示范基地——萧山传化集团、航民村,丽水纳爱斯集团,杭州娃哈哈集团,温州德力西集团、正泰集团等。此外协会还联合浙江大学港澳学生联会、台湾伊甸福利基金会发起了“同在蓝天下,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在校内外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扩大了研究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大提升了研究会的形象。

除此之外,协会更是依靠学会定位,开展红色宣讲、思想调研实践活动。学会暑期社会实践的足迹遍及井冈山、宁波、丽水、金华、衢州、杭州等地区,紧扣时代脉搏,以红色教育、红色宣讲为载体,先后组织多支宣讲团,人员组成包括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深入多个地区、高校,拓宽爱国教育渠道和影响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会在理论学习、创新与应用中收获累累硕果,协会先后荣获“浙江省十佳大学生社团”、“浙江省优秀理论社团”、“浙江省大中专生暑期‘三下乡’先进集体”、“浙江大学十佳示范性社团”、“浙江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小分队”等荣誉称号。

参考阅读25

绿色环保,之于未来,源于现在

——记浙江大学学生绿之源协会

浙江大学学生绿之源协会成立于1999年,是在当今呼唤绿色世纪的背景下,结合对国家、对社会有着深切责任感的当代大学生的实际而成立的一个呼唤绿色环保、合理利用资源的大学生环保社团。协会拥有以本科生为主,包括硕士生、博士生在内的500余名会员,会员遍及浙江大学各校区。协会自成立以来,以宣传生态环境保护、增进广大学生参与环保工作、提高青少年环保意识、呼唤更广大的社会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为目的,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开展了较多的环保公益实践活动。

绿之源协会成立10年以来,与国内外多个环保组织合作开展如第三届中国地区性青年环保组织发展论坛、浙江省青少年绿色营、浙江省首次民间环保义演“生命万物——浙江省青少年广场环保宣传义演”等有影响力的活动,同时结合协会自身定位,在校内开展如环保教育、知识讲座、在杭高校公益论坛等各具特色的活动。中国环境报、中国教育报、浙江电视台等众多新闻媒体都曾报道过协会组织的多项活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也树立了浙江大学学生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志愿服务的良好形象。

2009年,协会在总结前几年践行环保的经验,尤其是各高校、各环保组织绿色营的经验,积极响应推行环保的倡议,联合浙江省其他高校环保社团,依托已经成熟的“观鸟营”(协会品牌活动之一),创新性地推出以“走进高山湿地,关注景宁民生”为主题的浙江大学绿色营实践活动。本次绿色营依托浙江大学优势学科基础,积极配合当地环保及保护区管理部门,以期深入挖掘望东洋自然保护区丰富的自然风景资源,倡导文明的生态旅游文化,传播先进的环保理念,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道;对景宁地区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学习,寻求自然保护区的最佳保护途径,以期针对当地无序生态旅游开发提出合理建议,同时对湿地周围居民、学生、游客进行宣传教育;对当地珍稀物种进行调查,共同探讨景区珍稀动植物物种的保护措施。此次活动受到了当地政府、环保组织、各级媒体的关注与好评。

绿之源用行动实践环保理念,让青春成就公益梦想。协会在默默献身公益事业,实践环保理念的工作中收获了许多奖项:浙江省优秀社团、浙江省青年志愿者杰出集体;协会指导老师阮俊华荣获第七届“地球奖”和中国首届民间环保十大优秀人物;2002年10月,绿之源协会两位负责人作为浙江省仅有的代表,受邀请参加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国大会,得到了地球之友总干事吴方笑薇的好评;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明和会长何萍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获得“拜耳环境特使”称号,作为中国的青年环境拜耳特使赴德国进行了交流与学习;2005年,协会原会长忻皓荣获中国生态环保最高奖——“母亲河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