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区域文化产业指数的建构影响与传播:以浙江义乌为例
13509000000006

第6章 浙江文化产业发展(3)

3.相关及支持产业的表现。相关及支持产业的表现与能力,会带动上下游的创新和国际化,他们共同推进着产业集聚的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以“知识价值链”为主线的产业,所以仅仅有创意人才是不够的,在创意经济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对产品本身功用的需求,而是对产品的实用性、创新性到产品配套服务的便利性、人性化以及产品周边文化、衍生物的一体化甚至于产品广告的欣赏性这一系列的需求。而杭州软件业、动漫业,东阳横店的影视旅游业和萧山湘湖的休闲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无疑为这一价值链提供了强大的本土化的外围基础。

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大学,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包括艺术创作及各类文化创意设计人才,下沙高教园区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设计提供创新人才,杭州软件园区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电信服务业的规模化为信息共享铺设了渠道,也为网络创新产业提供了平台支持,浙江周边城市的各种小商品为艺术设计提供了载体,这些产业的开放性和高融合性都使得浙江的文化创意产业有了一个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杭州高新开发区、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和浙江传媒学院已相继成为国家动漫产业和动漫教学研究基地,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稳步推进,动画产业链渐显雏形。杭州高新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已入驻公司50多家,从业人员3500余人,生产的动画片占全省总量的95%以上,在全国各大基地中居第3位,形成了较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力。到2007年底,杭州电视动画产量近万分钟,占全国的七分之一,完成动画片22部590集,其中优秀动画片占同期全国总数的20%强,居全国第一。

杭州动漫产业的崛起,在于很好地利用了杭州的历史积淀、现实条件和区位优势。位于杭州的视觉造型艺术领域综合实力最强的中国美术学院,设有影视动画学院;浙江大学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与网络及计算机动漫软件方面全国领先;浙江传媒学院设有动画学院和相关专业集群,在影视动画制作上独树一帜。在几家学院的智力支持下,浙江已初步形成了动画教学、研发、制作、运营和衍生产品开发的产业链,展示出美好的发展前景。

义乌则靠市场做大文化产业。义乌的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其鲜明的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在义乌的发展紧紧依靠当地发达的市场体系和规模化、集群化的小商品生产及其相关产业先发优势,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其发展态势可概括为主体产业突出、产品种类繁多、生产贸易并举、出口增势强劲等四大特点。义乌既是文化商品的主要销售基地,也是文化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全市拥有文化经营单位10000余家,文化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近2000家,义乌小商品市场上约有三分之一的文化类商品是义乌本地企业加工生产,年出口额超过150亿元。

随着市场秩序的规范、文化内涵的提升,义乌市原先一些几厘钱的小小文化用品,变成了一项项年销售额几个亿、甚至几十个亿的文化用品大产业,文化产品的档次也得到迅速提高,形成了以文教体育用品、画框工艺品、年画挂历、印刷包装业、制笔业等五大优势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群,年生产销售额占全市文化产业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2007年义乌文化用品产业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其中光文具行业就有近200亿元销售额,是“中国工艺礼品工贸基地”、“中国制笔工贸基地”和“中国商品包装印刷产业基地”。

4.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概念的内涵。是指企业在一个国家(地区)的基础、组织和管理形态,以及区域内竞争对手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企业规模的大小、垄断力量的强弱。现在世界文化产业基本发展战略都是以集群结构为主体进行,因为集群结构除了具有分工细化带来的高效率外,还由于空间的临近性,节约了各种初级要素运输成本。

产业集群的雏形一旦形成,便进入了内部自我强化的良性循环过程,即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与单位向该集群聚集,而文化产业所追求的便是这种集群产生的规模效应,加入的企业越多,这种价值链的结构便越庞大,如此产生滚雪球效应,推动区域创意经济快速发展。在文化产业集群内部,容易产生专业知识、生产技能、市场信息等方面的累积效应。企业之间紧密的网络关系,使得生产企业和相关机构之间更容易形成一个相互学习的整体,推动了集体学习的进程,降低了学习成本,促进更多有创新价值的活动发生,这点对于文化产业的创新产业也尤为重要。

如前所述,文化产业发展比较理想的结构是集聚化结构,所以我们认为浙江亦应把创设这种集聚化结构作为基本的战略取向。随着浙江地方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对文化精神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如过去曾经受冷落的传统戏曲,现在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消费需求都日益高涨,尤其是在农村,根植于农村的传统戏曲演出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认同和欢迎,民间传统戏曲演出团体以农村市场为自己的演出阵地,占领了巨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成为最贴近农村、农民的演出业主力军,并在多年演出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经过大浪淘沙般的洗礼,近年来,浙江省内先后涌现出了多个民间戏曲演出业集聚区域和特色区块,如嵊州的民间越剧演出业集群内共有演出团体100余家,缙云县内聚集着30余家民间婺剧演出团体,在诸暨、富阳、桐庐等地也有为数不少的民间越剧演出团体常年活跃在农村演出市场,浙江省的民间戏曲演出业逐渐呈现一种独特的产业集群现象。

嵊州民间演出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使当地民间演出业自身规模扩张优势大大优于单个文化企业或组织,在短时间内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并拉动了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其主要内在动力机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产业链的扩张,随着文化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张,更多的资金和生产要素进入民间演出产业聚集区域,如舞美工程、服装、演出中介等大量相关性企业或机构也会相伴而生,不断拓展和延伸文化产业链,导致产业规模急速增长而成为行业的龙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二是剧团规模的扩张,演出产业集群内的剧团赢利的示范效应,会不断吸引新的资金进入,使演出产业集群内剧团的规模和数量都有质的飞跃;三是产业整体合力的扩张,虽然演出产业集群内各剧团、企业、组织和其他机构从事着同质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面对着类同的消费市场,但深究其各自追求的细分目标市场却不尽相同,同时集聚在同一区域内的企业和组织出于对同一产业“食物链”的依赖而选择密切联系和分工协作,因此集群内有竞争更有相互合作,容易形成演出产业的整体合力。

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显着特点就是产业集聚的多元化,浙江各地的文化产业园区基本都有影视园区、旅游休闲园区、动漫园区、软件园区和创意园区,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所以在形成产业链的过程中文化元素可以渗透到商品生产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