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电视戏剧节目指依据戏剧的构成方式,或电影的时空转换,运用电视的制作方式和艺术手段独立制作的、充分电视化的屏幕艺术形式。包括五种:
电视小品:电视屏幕上短小的艺术品。
电视短剧:电视屏幕上短小的电视剧。
电视单本剧:由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构成的,有故事的开始、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脉络,而且一次将戏演完的电视剧艺术样式。它不一定一集演完,三集以下的均称为电视单本剧。
电视连续剧:指分集播出的多集电视剧。
电视系列剧:指分集播出的电视剧,它的几个主要人物贯穿全剧,但故事本身并不连贯。
(4)电视文艺节目指以文艺演出为构成形态,但经过电视艺术二度创作,其总体结构、表现方式和艺术手法均具有电视文艺独特的审美形态,具有电视文艺形式美的电视文艺节目。包括七种:
电视节日文艺晚会:指在重大节日期间,为营造欢乐的气氛、丰富观众的精神生活而组织的电视综合文艺晚会。
电视专题文艺晚会:指为了达到某一方面宣传教育的目的,突出某一个鲜明、统一的主题,运用电视传播的手段,采取文艺演出的形式,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宣传性、知识性、观赏性的电视综合艺术晚会形式。
电视音乐节目:指各类音乐演奏、歌曲表演为基本构成框架,运用电视技术和艺术手段,给观众以音乐审美情趣的电视文艺节目形态。
电视舞蹈节目:指以各类舞蹈表演为基本构成框架,运用电视技术和艺术手段,给观众以舞蹈审美鉴赏的电视文艺形态。
电视戏曲节目:运用电视技术和艺术手段,将传统戏曲艺术搬上电视屏幕,即构成了电视戏曲节目。
电视曲艺节目:运用电视技术和艺术手段,将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唱艺术和杂技节目搬上电视屏幕,即构成了电视曲艺节目。
电视文艺竞技节目:指具有文艺表演和技艺竞赛双重性质,由节目主持人、竞技演员、评委、特邀观众组成的,集竞赛性、欣赏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电视节目形式。
3.教育类
教育类指知识性的教育节目,其中包括学科教育、理论教育以及思想教育等节目。
4.服务类
服务类是为民众和社会需要提供服务的一种节目形式。其中主要包括:
社会发展目标型、社会公益型以及日常生活型节目。
随着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频道资源的增加,为了更好地满足观众的需要,以上很多类节目都成为频道的主打节目,成为音乐频道、戏曲频道、新闻频道、电视剧频道、科教频道等。因此针对每一频道某一类节目类型的丰富,我们又可以把每一类节目作进一步的细分。
三、电视传播的特性
(一)以电子科技进步为依托
就电视技术手段的发展过程而言,电视传播的变革总是依赖于科技的进步。电视技术经历了由黑白到彩色,由电子管到集成电路,由地面开路发射到空中卫星传送、电缆传送,由近距离覆盖到全球性覆盖,由单向电缆传输到双向传送或多向传送的飞跃。
在60多年电视科技的发展中,电视摄录制作、传播工具不断更新与变革,赐予电视工作一项又一项神奇的武器:1954年彩色电视出现;1956年安培公司推出第一台录像机;1962—1964年同步卫星由试验到正式启用;1968年便携式摄录像机ENG问世;20世纪70年代各种特技、编辑开始运用;80年代卫星直播电视、有线电视发展;90年代数字摄录设备、数字化制作设备、非线性编辑设备出现。
记录以及传输的方式由模拟复合、模拟分量到数字复合、数字分量,图像质量大大提高,这些都是以电子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没有转播车,就不可能有现场采访与实况转播;没有卫星通讯,就不可能实现奥运会现场直播;没有电视切换台和先进的录音设备,就不可能有多机拍摄、同期录音、现场切换等制作方式。
总之,电视传播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电视技术和必要设备。
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了电视的第二个特性。
(二)直观性与现场性
所谓直观性是指电视画面的形象直观。由此人们可以直接从电视上学习一些知识,如服装裁剪、烹调、舞蹈等,这是报纸和广播难以做到的。
现场性也是电视的一大优势,它“把观众带进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历史事件中,这一事件只有明天才能搬上银幕,后天才能成为文学、戏剧和绘画主题”。
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出尽风头的CNN总裁特·德·特纳,被《时代周刊》评为当年十大杰出人物之一。其贡献是:“将新闻的定义,由刚刚发生的事情改为正在发生的事情。”
中央台将香港回归这一重要事件同步向观众作了转播,72小时不间断报道,开创了电视史上的先例,吸引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
(三)内容形式的广泛兼容性
电视依靠它先进的电子设备,面对几亿万观众永不满足的强烈需求,维持日常不间断播出。从电视的基本表现元素上看,图像、声音、文字互相搭配组合;从节目内容上看,新闻中评论、报道、访谈等可以在同一节目中出现,互相补充、强化;从节目形式上看,既可以直播现场节目,又可以在其中插入录像,非常灵活多样。
(四)观众的介入性
电视台的许多栏目,都有大量的观众参与其中,如CCTV的《实话实说》
等节目,主持人经常与观众交流,使观众成为节目的一员。这样做缩短了观众与节目演播者之间的距离。这种做法电影无法企及,戏剧、广播更为逊色。
同时,各电视台还开辟观众信箱、观众热线电话,接受观众的意见、要求,获得新闻线索。地方台的观众点歌节目也很常见。娱乐性节目则更是有大量的现场观众参与。
电视的这种参与性,使观众更加关心热爱电视,更加积极地参与节目的制作。
(五)连续定期的编播方式
现在电视台播出的节目大多已栏目化,每个栏目都有相对固定的观众群,在安排栏目的播出时间、栏目的长度时,需要合理筹划,经常掌握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以求得动态平衡,做到栏目的相对固定和准时播出,以便于观众收看。
【本章练习题】
1.熟悉电视接收机以及各种光盘机、录像机的使用和连接。
2.熟悉摄像机的基本功能和初步的操作。
3.参观电视节目制作现场,写出自己的实地感受。
【本章参考文献】
1.中国应用电视学学会编:《中国应用电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石长顺:《电视传播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许作民等:《电视节目制作手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年版。
4.李平云:《电视制作》,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年版。
5.罗伯特·罗德里格斯:《影片制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孟群:《电视制作技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张联:《电视节目策划技巧》,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8.何日丹:《电视文字语言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