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拉镜头
拉镜头是摄像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将镜头焦距从长焦变到广角,所拍摄的连续画面。这种拍摄方法,画面显示出由局部到整体、景别由小到大、背景空间越来越大的效果。
拉镜头的特征:
(1)拉镜头形成视觉前移效果,景别由小到大连续变化;
(2)拉镜头中主体物由大变小,周围环境由小变大。
拉镜头的作用:
(1)表现主体事物在空间的位置和所处的环境。在拉开过程中,背景范围不断扩大,能充分展示出主体物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情况。
(2)表现主体事物与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如实验中由特写拉至中景,能展示出器材之间、器材与操作人员之间的关系。
(3)拉镜头有利于调动观众的想象和猜测。在拉开的过程中,整体形象逐步呈现,调动观众的注意力和参与感。随着镜头的拉开,被摄体从不完整到完整,给观众一种“原来是……”的求知后的满足。
(4)拉镜头常用作结束性和结论性的镜头。拉镜头画面表现空间的扩展,反衬出主体的远离和缩小,视觉感受上往往有一种推出感和结束感。
和推镜头一样,拉镜头运用时也要注意:
(1)目的明确;
(2)起幅、落幅及拉出过程要规范、完整、准确;
(3)在拉开过程中,始终注意保持主体在画面结构的中心位置;
(4)拉开的速度要与情绪节奏一致。
3.摇镜头
摇镜头是摄像机的位置不动,而摄像机镜头改变拍摄方向。这种效果就和我们站着不动,只是转动头部观察事物一样。摇的方式可以左右摇、上下摇或斜方向摇。
摇镜头的作用:
(1)展示空间环境,扩大视野。如远景摇摄自然风光,展示地形地貌,给观众一个完整的印象。
(2)展示人与物的空间关系,使人物的活动空间与环境结合起来。如由教室里听课学生摇至讲课的教师或教师摇向学生,展示了师生在教室这一空间的教学活动。
(3)运用小景别,介绍大面积主体物。如跨江大桥、拦河大坝的介绍,实验器材的介绍,会议主席台人物的介绍。
(4)利用摇摄镜头把两个性质相反或相近的主体连接起来,表示某种暗喻、对比、因果关系。如从扫地的清洁工摇到一旁正在往地上吐痰的青年;从一个正在排泄工业污水的管道口摇到河里漂浮的死鱼。
(5)用追摇表现运动主体的动势、方向和轨迹。各种体育比赛的拍摄中经常运用,如田径、足球、马术、滑冰等。
摇摄的注意事项:
(1)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要作“刷墙”式摇摄;
(2)起幅、落幅及摇摄过程要规范、完整、准确,做到稳、准、匀、平;
(3)摇摄的速度要与情绪节奏一致。
4.移镜头
移镜头是指摄像机沿某一方向,同被摄体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运动中拍摄静止或运动的物体。
移动拍摄根据摄像机移动方向的不同大致分为:
(1)前移:摄像机机位向前运动,但不一定移摄一个主体,可以变换新的主体和环境,因而不同于推摄。
(2)后移:摄像机机位向后运动,同样也不同于推摄。
(3)横移:摄像机横向运动,与摇摄不同,移镜头主要指这种横移。
(4)曲线移:摄像机随着复杂空间而做的曲线运动。
移动镜头的作用:
(1)移动镜头在表现大场面、大纵深、多景物、多层次等复杂场景时具有气势恢弘的造型效果,能表现出复杂空间中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最大优点就在于复杂空间表现上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如《话说长江》
等电视片中的航拍镜头、团体操方阵内的移镜头等。
(2)移动镜头可以表现某种主观倾向,具有更为强烈的真实感和现场感,直接调动了人们在行进中或对运动物体的视觉感受。摩托车、汽车比赛时将摄像机放在车上拍摄,电影及电视剧中经常运用移动拍摄方法,就是为了增加画面的真实感和现场感。
移动镜头拍摄应注意:
(1)移镜头起幅、落幅要规范、完整、准确;
(2)在移动过程中应力求画面平稳,保持水平,减小晃动;
(3)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利用移动车、斯坦尼康等工具,并用广角镜头拍摄。
5.跟镜头
跟镜头是摄像机跟随主体一起移动拍摄的镜头。
跟镜头的特点:
(1)画面始终跟随一个主体物;
(2)画面中主体物的景别和位置相对稳定。
它与摇镜头的不同在于机位是移动的,它与移镜头的不同在于它有明确的主体物,它与推镜头的不同在于它景别不变。
跟镜头主要作用有:
(1)能不间断地表现运动的主体。如边走边采访,跟随主体物前进,将观众直接带入剧情。
(2)改变被摄主体与背景间的关系。主体与画面中的位置在跟的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但背景却发生明显变化,从而展示主体与背景的关系。
跟镜头拍摄时应注意:
(1)跟上、追准被摄对象是跟镜头的基本要求。跟镜头要力求把主体“稳定”在画面的某一位置上,不管运动速度多快,都要跟上。
(2)注意由于跟摄带来的焦点、拍摄角度、光线的变化。
6.升降镜头
摄像机随升降机的上下运动拍摄,可以把高低处环境或人物连续不断地呈现出来,展示更多的空间层次,表现环境与事物。在一些电视剧及晚会中经常运用。
7.转
拍摄时摄像机以镜头光轴为中心旋转倾斜,使画面中地平线倾斜,以至转起来的效果。
8.虚
指故意致聚焦不实,使画面中原来清楚的物体变模糊,原来模糊的物体变清楚。这一技巧通常用长焦镜头来拍摄,以获得最大限度的窄景效应,画面中的虚实变化可以增加纵深感,突出主体。
9.晃
晃本是摄像中的大忌,但有目的的晃也是技巧之一,比如表现仓皇逃跑,或醉酒后的感觉。
10.甩
甩镜头有一个稳定的起幅画面,后面的摇动速度极快,使画面上的景物虚化,可以表现事物时间、空间的急剧变化,造成人们的心理紧迫感。
综合起来,运动镜头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介绍环境,交代事物发生地点、事物之间的关系;
(2)客观真实地描述主体的运动情况,增加可信性;
(3)补救画面固定比例表现景物的局限性;
(4)可引起观众的心理联想,造成某些戏剧效果;
(5)可以形成一定的节奏;
(6)可使被摄的固定景物运动起来,改变观众的视觉角度。
上述的拍摄技巧中,各种镜头可以互相结合,根据内容的需要,不断改变镜头的运动形式,从而更好地表现空间和形象,形成综合运动镜头。
三、构图规律和技巧
关于如何在二维平面中更好地展示出现实生活中的空间感受和物体的立体感、质感,在这里集中归纳总结一下。
(一)视觉透视规律
视觉透视规律是在二维平面空间上表现三维空间的画面透视效果所必须遵循的规律,包括线条透视规律和影调透视规律。
1.线条透视规律
(1)同样大小的物体,拍摄点的距离不同,会形成近大远小的像;
(2)纵深方向平行线条向远处延伸时在画面中逐渐靠拢,最后消失在视平线上某一点;
(3)与画面平行的、长度相同的线段,所处空间位置越远,显得越短。
2.影调透视规律
亮背景的影调透视规律:
(1)近处的景物暗,远处的景物亮;
(2)近处景物明暗反差大,远处景物明暗反差小;
(3)近处景物轮廓清晰度高,远处景物轮廓清晰度低;
(4)近处景物色饱和度高、色反差大,远处景物色饱和度低、色反差小。
暗背景的影调透视规律大部分与亮背景情况相同,区别在于:近处景物亮,色彩明度高;远处景物暗,色彩明度低。
(二)空间感的表现
1.拍摄距离对空间感的影响
被拍摄体离机器位置越远越小,反之越大;被拍摄体之间的比例也由于镜头的远近而产生差异,近则大,远则小。所以,要想增强空间感,要尽可能接近拍摄景物,使景物在画面上有明显的近大远小的对比。
2.正确选择拍摄方向和高度
一般情况下,斜倾方向和俯角度拍摄能加强线条透视现象,体现空间感。
3.利用广角镜头表达空间感
广角镜头视角大,更能接近被摄体,画面的空间感更强。
4.利用空气透视效果表现空间感
可以选择不同的照明条件和光线入射角,以加强空气透视效果。选择多层景物也可加强空气的透视效果。
5.利用虚实对比
用控制景深的方法,使主体清晰或模糊,通过对比产生距离感、空间感。
第五节电视摄像系统
一、镜头系统
(一)焦距与调焦
1.焦距
对摄像机来说,镜头的焦距与像距近似相等。前聚焦是根据景物的距离,调节镜头前部的调焦环,使成像清晰;后聚焦即调整镜头的后截距。当镜头和摄像机器件之间的距离与后截距不一致时,成像面就落不到受光面上,图像就会模糊,这时可通过后聚焦环来调节最后一组镜头的位置,使成像清晰。不换镜头就不需要经常调整。大部分时候要做的工作是调整前聚焦,简称调焦。
目前家用摄像机多采用自动聚焦,无需人工调整;专业摄像机一般采用手动聚焦方式,现在有的也有自动调焦功能。
2.视场角从镜头主平面中心向景物范围两边或成像范围两边所张的角叫作视场角。
3.镜头的工作特性
(1)标准镜头。标准镜头或中等焦距范围的变焦镜头,提供的视场和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视场差不多,所拍摄的图像中,前景物、中景物和背景物之间的比例、深度等空间关系看起来也接近我们正常的视觉规律,有真实的透视感。标准镜头拍摄的图像基本上没有失真。
(2)广角镜头。广角镜夸大前、中、背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在视觉上造成前景物和背景物之间距离加大,即深度增加。透视增强,太近的物体,图像会产生桶形失真。
广角镜头景深范围大,画面内所有物体都能很好地被聚焦,适用于移动拍摄。但广角镜头易产生镜头眩光,可移动摄像机或加光罩来清除。
(3)窄角(长焦)镜头。长焦镜头压缩了前、中、背景物之间的比例关系,看起来被摄体间相对距离缩小了,造成被摄体密集的感觉。
长焦镜头景深很小,主体周围很小区域内可聚焦清晰,不适于运动拍摄。
稍微的振动就会引起图像大的跳动。
(4)变焦镜头。变焦镜头由两组以上的透镜组成,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可调,实现画面景物范围的改变。变焦比是最长焦距与最短焦距之比。如DXCM3A915B变焦比为15倍,9.5~143mm;DXC537916B变焦比为16倍。
变焦的方式有两种:手动和电动,由“手动/伺服”开关来选择。手动变焦时将“手动/伺服”开关打到“手动”,就可用变焦环手动变焦。电动用船型开关控制,W方向是广角,T方向是长焦。变焦的速度由压力的大小来控制。
(二)光圈
光圈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进光量的多少。进光量的多少与有效孔径D有关。
有效孔径D受两个因素影响:光圈孔径大小和光圈到透镜的距离。
相对孔径:O=D/f(D指有效孔径,f指焦距)光圈指数:F=f/D(相对孔径O的倒数)光圈环上标出的光圈指数有:1.4、2、2.8、4、5.6、8、16。
F越小,表示光圈越大,透光能力越强。最大相对孔径是反映镜头质量的参数,其大小反映了镜头最大收集光线的能力。如镜头标有1∶1.4、1∶1.7、1∶2.1等。
由于焦距的变化也会影响镜头的相对孔径,所以摄像机的变焦镜头在进行变焦操作时,为保证成像面照度不变,就必须要求相对孔径不变。由于光圈大小是不随透镜焦距而变的,可以通过改变透镜与光圈之间的位置来改变D,焦距也逐渐增大,D也就增大。这样变焦时,就不至于影响图像的亮度了。
光圈的另一作用是控制图像的球面像差。F越大,光圈开得越小,摄下的图像越清楚;反之,光圈开得越大,图像就越模糊。
光圈的调整有两种:手动和自动。一般采用自动方式,如在亮背景下拍人物,或黑背景下拍较亮的物体。晚上的月亮可采用手动光圈,以获得理想的图像。
(三)景深
1.景深与焦距
景深与镜头的焦距长短有关。在物距、光圈不变时,镜头焦距越短,景深越大;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范围越小。利用这个特点,可通过变换焦距,获得前虚后实或前实后虚的对比画面。
2.景深与光圈
景深与光圈的大小有关。在焦距、物距固定时,光圈越小,景深越大;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利用这个特点,可拍摄虚实对比的画面。
3.景深与物距
景深与物距长短有关。在焦距、光圈一定时,物距越长,景深越大;物距越短,景深越小。
二、主机
(一)摄像头
摄像头包括内部光学系统、摄像器件、预放电路和电子快门。
(1)内部光学系统:由色温滤色镜和分光系统组成。
(2)摄像器件:包括摄像管或CCD。CCD的尺寸一般有2/3英寸和1/2英寸两种。
(3)预放电路:要求放大信号噪声低、增益高(90dB)、频带宽。
(4)电子快门:用于室外高亮度情况下拍摄快速运动的物体。有的摄像机还具有清晰度扫描开关,用于拍摄计算机屏幕。
(二)视频信号处理单元
视频信号处理单元,包括各种电子补偿、电子校正电路和调整、控制电路,如黑斑校正、孔阑校正、彩色校正、杂散光校正、γ校正、黑白切割、电缆补偿以及光圈自动调整、黑白平衡调整、黑电平调整、重合调整、增益控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