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电视片专题制作
13507900000001

第1章 前言

1992年到现在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但我仍然能清楚地记得我研究生毕业后刚刚到电视台工作时的情景。那种好奇和自豪的神态现在想起来都仿佛就在眼前,因为那个时候电视台对于人们都有一种神秘感,走进电视台,满眼都是一些专业设备,是在其它行业看不到的设备。而现在你再到电视台去看的话,除了一个演播室还有点神秘感以外,其他的东西再也不会让你有奇异感了,因为电视台现在到处都是电脑,就是你家里用的电脑。所以,我在这本教材的扉页写道,“电视片制作——一种普及化了的大众传播工具”。既然技术上不再有那种神秘感了,那么电视片制作是不是真的就走向普及化了呢?其实,在电视片制作的背后,还是有很多技术成分需要认真去学习的。我在地方台干了几年以后,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来到了中央电视台,在《走近科学》栏目组一干就是五年,随着《走近科学》从中央一套、二套到十套一步步走来,从做5分钟的科学人物到做30分钟的专题节目,从模仿老师、跟着老师学习,到独立承担新频道的试版节目,现在回头看看,辛苦和收获同存。刚去的时候,我是顶着博士的头衔去的,而且还有在地方台工作的经历,着实唬了别人一把。但是我放下架子(其实也没有什么架子),虚心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成熟的编导。记得第一个节目刚接过来做的时候,光稿子我就改了12稿,而且有的时候改稿,我要到老师家里去,当时这位老师住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宿舍,每次我都是骑一个小时的车赶到他家去听他的意见,那是非常辛苦的。当时我的编制并不在电视台,是在一所大学里,大学里的工作不能耽误,还要干电视台的活。当时我所在的栏目组是不允许兼职的,只有我是一个特例,倒不是因为我有什么背景,而是在某些片子的把握方面我有自己独特的优势。而且有一年,我所在组统计一年电视片制作播出量,结果我这个兼职反而取得了第一名。

现在不在电视台做了,回过头来全身心教书,就想把自己在电视片制作的方面的一些经验总结一下,传授给自己的学生。2004年,我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首次开设面对全校的公选课,希望跨专业的学生来选修这门课,我力图用最简捷、直接、方便的途径,教会他们制作一个电视片。为什么希望其他专业的学生来选这个课呢?因为我自己就不是学电视出身,而且在做电视的时候,我发现,在我周围,电视片做得不错的人,很多并不是专门学电视的,所以这给了我一点启示:跨专业的人士做电视也许可以比专业人员更强。当然,这里面绝没有贬低那些专门学电视的人意思,只是想说明电视片制作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它正在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人人都能掌握的一种大众传播工具。而且,电视节目的制作正在走向专业化,这个专业化不是我们说的电视专业化,而是行业专业化。也许你看过发现和探索频道的节目,在赞叹这些节目的同时,你也许不知道这其中有好多并不是电视专业人士制作的,而是片子里所反映的专业领域的人士制作的,如果你也有这样一个梦想,那就请加入我们的队伍吧。实际上,电视行业化以及媒介行业化是大势所趋,比如说学金融的从事金融媒介工作,学科学的从事科教电视节目的制作等,对媒介行业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以此为契机,在职业的选择上寻找新的机遇。就是不以此作为自己的主业,电视片制作也是未来新世纪人才所必备的素质之一,我们说它是一种普及化的大众传播工具,是新世纪人才提高素质的利器。

本教材的基本结构是围绕如何制作一个电视片展开的,第一章“电视概述”主要介绍电视媒体的特性,带领大家认识电视媒介的技术特性和艺术特性。在第二章我们就带领大家来认识电视片当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一个是镜头,一个是声音。接下来,在第三章“电视稿本的编写”中,我们重点介绍了电视稿本的设计和如何运用画面和解说词这两种元素来写一篇有主题思想的电视文章。有了一个良好的规划和设计思路,怎样把你的思想付诸实践呢?在第四章“电视摄像的技术与艺术”中,我们介绍了如何运用摄像机去采集素材,为制作一篇好的电视文章奠定基础。照明是影响电视摄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些问题你在拍摄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在第五章“电视照明的技术与艺术”中,主要介绍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第六章“电视声音的技术与艺术”、第七章“电视画面编辑的艺术与技术”这两章的目标是要帮助大家学会处理采集回去的素材,当然这里面的知识也会对你前期采集素材提供指导和帮助。本来我们还想介绍一些有关演播室节目制作的知识,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删去了,但这对教材总体一点没有影响。在第八章当中,我们结合大家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非线性编辑软件Adobe Premiere,教给大家非常实用的数字化电视制作技术。总之,本教材的重点在于让你掌握一种技能,在此基础上普及有关电视一些基本理论知识,让你了解电视节目制作背后的秘密。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在编写这本教材时,采用了一些网上寻找到的资料,比如说摄像原理和构图方面内容是根据http://www.lovedy.com上的《电视画面构图特点》、《画面构图的表现方法》等文章整理而成的,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那些为电视制作知识的普及做出贡献的不知名的作者们致谢。在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吸收了许多专业人士的经验和智慧,也尽力标注出资料来源,但是由于本人的视野范围有限,难免有些遗漏,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和歉意。

另外,为了配合本教材的使用,我们还与中国青年教育音像出版社的吕南利社长共同开发了与本教材配套的多媒体学习资源包(一张光盘),这里面我们提供了关于摄像机操作、电视画面编辑、电视声音、电视照明等的案例图像,我们还提供了教师上课用的ppt,图文并茂,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而且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欢迎大家下载使用。地址为http://www.press.zju.edu.cn。

在这里我还要再多说一点感谢的话。从在学校开设公选课开始,我就与吕南利社长共同合作,从做调查,一起上课,一起开发课件,到现在我们还在合作,虽然吕南利老师就要退休,但我想我们之间的合作还会继续下去,力争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学生提供更好的电视片制作课程的教学服务,借这本教材正式出版的机会,我向吕南利老师表示衷心的谢意。

2009年8月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