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生物制药学
13507500000040

第40章 生物药物的质量控制(4)

【知识拓展】

四分法

将样品混匀平铺成圆形,依对角线画“×”或“+”,分成四等分,取相对的两份混合,然后再平分,反复数次,直到最后剩余的量达到要求的取样量。

(3)药物制剂的取样

不同剂型取样量是不同的。片剂每批一般取10~20片,胶囊剂一般取20粒,颗粒剂或散剂一般取10~20包(瓶),注射用无菌粉末一般取5瓶(支),注射剂一般取3~5支。混匀(固体药物先研细)后作供试品。

19.3.2.2检验

根据药品质量标准,首先看性状是否符合要求,然后进行药品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各项的检查结果都符合规定,才能视为合格药品。

(1)外观性状观察

药物的性状如色、臭、味等是药品质量重要表征之一,外观发生变化时,往往意味着药物的内在质量已有改变。因此,对药品外观性状的观察不仅具有鉴别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品的纯度及疗效。

(2)鉴别

根据被分析物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采用化学、物理学或生物学方法来判断其真伪。

只有当被分析物鉴别无误后,方可进行纯度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其他项目的检验、否则是没有意义的。用于鉴别试验的分析方法要求专属性、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且操作简便迅速。

(3)检查

检查是利用各种分析技术,对药物中无治疗作用的杂质进行检查或进行安全试验。在不影响药物疗效和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允许药物中存在一定量的杂质,其允许量称为杂质限量(即最大允许量)。各国药典中规定的杂质检查多采用限量检查,一般不要求测定其含量,只检查杂质的量是否超过杂质限量。

生化药物与抗生素的检查项目一般包括氯化物、硫酸盐、铁盐、重金属、砷盐、水分、鞣质、草酸盐及蛋白质等;生物制品则主要进行外源性污染、残余毒力、过敏性物质和毒性物质的检查等安全试验。制剂则可按不同剂型做规定项目的检查。一般杂质的检查方法及安全性试验方法分别收录于2005版《中国药典》二部、三部附录中,需要时可直接引用。

(4)含量(效力)测定

药品经鉴别、检查并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含量测定。含量测定不仅能进一步证明药品的真伪和纯度,而且也是控制产品质量、证明其疗效价值的一个重要环节。此外,生物制品还要进行效力试验或效价测定。

19.3.2.3记录和报告

(1)原始记录

记录完整、无缺页损脚;内容必须真实、简明、具体、完整、科学;宜用钢笔或特种圆珠笔书写;字迹清晰、色调一致,不得涂抹(写错时,划上单线或双线,再在旁边改正重写,并签名或盖章)。

(2)检验报告书

内容包括:1)品名、规格、批号、数量、来源、检验依据;2)取样日期、报告日期;3)检验项目、数据、结果、计算;4)判定;5)检验人、复核人签名或盖章。

19.3.3生化药物与抗生素的质量控制

生化药物及抗生素与化学药同放在2005版《中国药典》的二部中,其质量控制和化学药一样,分为原料药质量控制和制剂质量控制。

19.3.3.1原料药

原料药的检测项目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几项。

(1)性状

性状是对原料药物理外观和物理常数的一种描述,包括外观、臭、味、物理常数(溶解度、熔点、比旋度、吸收系数)等。性状不仅能反映药品的纯度与质量,也具有一定的鉴别意义。

(2)鉴别试验

生化药物的鉴别一般可采用化学和物理学方法,但对于蛋白质类药物一般没有专属性强的鉴别方法,需用SDS‐PAGE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共同证明其物质的正确;对于重组蛋白,一般还需进行肽图分析,以证明其与天然蛋白完全一致。

抗生素的鉴别试验包括抗生素本身的鉴别、抗生素成盐的酸根或金属离子的鉴别。

抗生素本身的鉴别要求专属性强、灵敏度高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有红外光谱法、薄层色谱、HPLC法。酸根或金属离子的鉴别较为简单,如青霉素钾则直接鉴定钾盐反应即可。

(3)检查

生化药物与抗生素的检查项目包括酸碱度、溶液澄清度及颜色、干燥失重或水分、炽灼残渣及重金属、杂质、异常毒性等。重组蛋白药物、酶类药物还要检测高分子蛋白、相关蛋白含量,含量分别为不超过5%和10%。用于注射剂的原料药还需进行热原(细菌内毒素)检查。

(4)含量(效价)测定

用理化方法测药物含量的称为含量测定,一般用百分含量表示。用生物学方法或酶法测定药物有效成分的称为效价测定。

有些生化药物是结构明确的小分子药物,如氨基酸、胆红素等,可以通过理化分析法进行含量测定,以表明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但多数生化药物如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等,单独的物化方法不能完全反映其特性,需进行效价测定和酶活力测定,以表明其有效成分生物活性的高低。

过去常用管碟法和比浊法(中国药典未收载)测定抗生素对敏感菌的杀死或抑制程度,作为客观指标来衡量抗生素的效力(效价)。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多种抗生素化学结构的揭晓,许多抗生素逐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但对于多组分抗生素或结构上不清楚的抗生素则仍应用微生物检定法,因该法能直接显示总体的抗菌效力。

19.3.3.2药品制剂

【知识拓展】

药品制剂

任何药物在供给临床使用前,均须制成适合于医疗和预防应用的形式,这种形式称为药物的剂型,简称药剂。为了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根据用药途径不同,同一种药物还可加工成不同的剂型供临床使用。到目前为止,药物剂型已有几十种之多,比较常用的有二三十种。

药物制剂是供病人直接使用的药物,其质量的好坏对使用者的健康非常重要。制剂的检测也包括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效价)测定几大项,但与原料药的检测有着很大的区别。

(1)性状

性状检测的内容与原料药不同,不再检测药用成分的物理性状,主要是观察制剂的外观。如片剂要求外观完整光洁、色泽均匀,并具有适度的硬度;注射剂要求澄清透明。

【知识拓展】

素片的性状检测

一般取一定量片剂,铺在白色板(或纸)上,在规定光源、光线与片剂的距离下用眼睛观察,检查色泽、黑点、色斑、麻点(坑)、缺角、裂缝、花斑、油污等,进行程度和数量的登记。

(2)鉴别

做成制剂后,仍需对药物进一步鉴别,方法一般与原料药相同。

(3)检查

通常制成制剂的原料,都应符合药用规格要求后方可投料,并按一定的生产工艺制备。

所以,原料药项下的检查项目一般不需重复检查,仅对特别关键的控制指标进行再次检查,如重组蛋白中的相关蛋白和高分子蛋白项。此外,还要检查在制剂过程中带来的和储运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及制剂项下相应的检查项目。

另外,不同剂型还有各自规定的检查项目。如片剂需检查重量差异(含量均匀度)、崩解时限(溶出度)等项目,注射剂需检查装量、pH值、无菌、热原(细菌内毒素)等项目。

(4)含量(效价)测定

由于制剂与原料药物不同,它们常含有赋形剂、稀释剂和附加剂(稳定剂、防腐剂或着色剂等),这些附加成分的存在,常常影响对主药的测定。所以,对制剂药物含量测定的方法必须具有专属性,不受其他成分的影响。

制剂中药量一般不用百分含量表示,而是用标示量的多少表示。计算方法是用每片含量比上标示量,乘以100%,结果可能低于标示量,也可能高于标示量。

19.3.4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

生物制品特别是疫苗都是用于健康人群,特别是儿童的免疫接种,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千百万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应特别注意控制其质量。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保证生物制品质量的重要环节,生物制品生产用水、所有原料及辅料应符合现行《中国药典》、《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和《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料质量标准》的要求。

19.3.4.1原料的控制

(1)生产培养物

不得使用人血清作为细胞培养液,如需使用人血白蛋白,则须使用有批准文号的合格制品。所用牛血清应来源于无牛脑海绵体脑病流行地区的健康牛群,应检定成品中是否含有抗原和过敏原成分。消化细胞用胰蛋白酶应进行检测,证明其无细苗、真菌、支原体或病毒污染。特别应检测胰蛋白酶来源的动物可能携带的病毒,如细小病毒等。用于生物制品生产的培养物中不得使用青霉素或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配制各种溶液的化学药也应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或其他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2)细胞系/株

用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的细胞系/株均须通过全面检定,应具有细胞系/株来源和历史资料,并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来源资料包括细胞系/株制备机构的名称,细胞系/株来源的种属、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历史资料包括细胞分离方法、细胞体外培养过程及建立细胞系/株过程的相关资料。

(3)菌毒种和细胞的检定

用于生物制品生产的菌毒种(工程菌),除按有关规定严格管理外,投产前必须按《生物制品规程》和《中国药典》的要求,进行毒力、特异性、培养特性等实验,检查其生物学特性是否有异常改变。工程菌还应进行目的产物表达量、质粒检查、抗生素抗性等试验。

细胞检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细胞鉴别、外源因子污染和内源因子的检测、致瘤性检测及细菌、真菌、支原体检查等。建立细胞库的实验室应至少进行一次MCB细胞的全面检定,每次建立WBC后,均应按规定项进行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