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
13506200000002

第2章 运动系统(1)

实验一骨总论和躯干骨

【实验要点】

1.骨的形态分类和构造。

2.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主要形态特点。肋和胸骨的形态。

3.躯干骨的主要体表(骨性)标志。

【实验材料与教具】

(一)标本

1.人体骨架

2.新鲜猪股骨(纵切)

3.股骨或胫骨(纵切)

4.浸湿儿童股骨(纵切)

5.浸湿肱骨(带骨膜)

6.顶骨(纵切或局部除去外板)

7.躯干骨

(二)挂图

1.全身骨骼

2.骨的构造

3.脊柱全貌

4.各部椎骨的形态

5.胸廓(前面观)

6.肋骨及肋椎连结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观察

1.骨的形态分类首先在人体骨架标本上察看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的分布概况,然后在教师指导下,选取具代表性的各类骨进行详细观察。

(1)长骨取肱骨或股骨,区分骨体(干)、骺(有关节面)、髓腔。在股骨纵切标本上辨认干骺端(想一想:幼年与成年有何区别?)。

(2)短骨取腕骨或跗骨观察。

(3)扁骨胸骨和肋骨最为典型。

(4)不规则骨椎骨、颞骨等具代表性。

2.躯干骨首先在人体骨架标本上观察躯干骨的位置和组成: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由5块骶椎愈合而成)、尾骨(1块,由3~4块尾椎愈合而成),1块胸骨,12对肋。

(1)椎骨除第1颈椎外,椎骨的前部都有一个短柱形的椎体,后方连接一半环形的椎弓。在教师指导下,取一腰椎,逐一识别:椎体、椎弓、横突、棘突、椎弓根、椎弓板、上下关节突、椎弓根上下切迹和椎孔(想一想:椎管和椎间孔是怎样形成的?),然后,辨认颈椎、胸椎、腰椎。

特殊颈椎:第1颈椎(寰椎)由前弓、后弓和侧块组成,无椎体、无棘突和关节突;第2 颈椎(枢椎)有一向上伸出的齿突,齿突与寰椎齿突凹相关节;第7颈椎(隆椎)棘突长,是计数椎骨序数的标志。

1)骶骨:取骶骨标本观察:呈倒置的三角形,底朝上,其前缘中部前凸——岬;前面光滑、微凹,有4对骶前孔;背面粗糙,骶正中嵴两侧有4对骶后孔。骶管是纵贯骶骨的管道,上通椎管,下端的开口称骶管裂孔(由第4、5骶椎背面的切迹与尾骨共同围成)。 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骶角(体表易于触及),是骶管麻醉进针的定位标志;外侧部上份有凹凸不平的耳状面与髂骨相关节。

2)尾骨:由3~4块退化的尾椎愈合而成(不必观察)。

(2)胸骨在人体骨架标本上可见胸骨位于胸前壁正中,分为:①胸骨柄,上缘中部凹陷——颈静脉切迹;②胸骨体,两侧缘有第1~7肋切迹;③剑突,形状变化较大。

2.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

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向前的微凸称胸骨角,其两侧与第2肋软骨相连,是计数肋序数的标志。

对照标本,活体触摸颈静脉切迹、胸骨角和剑突。

(3)肋12对,由肋骨和肋软骨两部分组成(在骨架标本上观察)。取肋骨标本辨认下列结构:前、后端;肋头为后端膨大而成;肋结节是肋头后外侧的粗糙隆起;肋结节前方为肋体,肋体上缘钝圆,下缘锐薄,内面近下缘处有肋沟,肋体后份急转弯处即肋角。

(二)示教

1.骨的构造取新鲜猪股骨和带骨膜的肱骨。

(1)骨质骨密质位于骨的表面,骨松质位于骨的内部,呈海绵状。

(2)骨髓位于髓腔和骨松质间隙内的软组织,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3)骨膜贴在除关节面以外的骨的表面,富含血管、神经、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2.骺软骨和骺线。

3.特殊颈椎寰椎、枢椎、隆椎。

4.骨(软骨)性标志隆椎棘突、胸骨角、颈静脉切迹、肋弓。

【回顾与思考】

1.在新鲜的猪股骨纵切标本上,能看到哪些结构?

2.所有的椎骨混合堆放在实验台上,你根据哪些特征可以准确地分辨出颈椎、胸椎和腰椎?

3.在活体上,计数椎骨和肋序数的体表标志有哪些?

实验二颅

【实验要点】

1.脑颅、面颅的名称和位置。

2.颅底内面观(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

3.颅的侧面观(翼点、翼腭窝);颅的前面观(眼眶、骨性鼻腔、鼻旁窦);颅囟。

【实验材料与教具】

(一)标本

1.人体骨架

2.整颅

3.颅水平切、矢状切

4.分离颅骨

(二)模型

1.颅骨放大

2.颅骨

2.颅水平切和矢状切

(三)挂图

1.颅的前面观及囟门

2.颅及囟门的侧面观

3.颅底外面

4.颅底内面

5.鼻腔外侧壁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观察

1.颅的组成取整颅、颅水平切、颅矢状切及分离颅骨标本,对照图谱观察和区分脑颅和面颅及其各骨的位置和名称。

(1)脑颅8块,位于颅的后上部,它们共同围成颅腔。

1)顶骨:2块,位于颅盖中线的两侧。

2)额骨:1块,位于颅的前上部,顶骨的前方。

3)枕骨:1块,位于颅的后部。

4)颞骨:2块,一部分(颞鳞)位于顶骨的外下方,另一部分(锥体,又称岩部)位于颅底、枕骨的前外侧。

5)蝶骨:1块,位于颅底中部。

6)筛骨:1块,一部分(筛板)位于蝶骨体的前方、两侧额骨之间,参与构成颅底;另一部分在筛板的下方,参与构成骨性鼻腔的上部。

(2)面颅15块,位于颅的前下部,它们共同构成面部的骨性基础。

1)上颌骨:2块,位于骨性鼻腔两侧。

2)鼻骨:1块,位于上颌骨的内上方、两眶之间。

3)颧骨:2块,位于上颌骨外上方。

4)泪骨:2块,构成眶内侧壁的前部。

5)下鼻甲:2块,位于骨性鼻腔外侧壁的前下部。

6)腭骨:2块,位于上颌骨的后内方,构成骨腭的后1/3(在颅底外面观察)。

7)下颌骨:1块,位于上颌骨的下方。取下颌骨辨认下颌体、下颌支、下颌角、髁突、下颌孔。

8)犁骨:1块,位于骨性鼻腔的中部(呈矢状位),构成骨性鼻中隔的下部(在颅底外面观察)。

9)舌骨:1块,位于下颌骨的下后方(活体触摸:将拇指和示指岔开,于下颌骨的下后方可触摸到舌骨大角)。

2.颅整体观取整颅、颅水平切、颅矢状切标本和模型,结合图谱进行观察。观察整颅标本时,应将右(左)手的示指、中指伸入枕骨大孔与拇指一起夹持颅标本,切忌夹持双眶及骨性鼻腔。

(1)顶面观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

(2)后面观枕外隆凸、上项线。

(3)颅底内面观在颅水平切标本和模型上,自前向后依次观察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

1)颅前窝:最高,容纳大脑额叶,注意筛板的通连。

2)颅中窝:容纳大脑颞叶。中央部是蝶骨体,其上面的凹窝为垂体窝。垂体窝的前外侧有视神经管→眶腔,后方横位的隆起为鞍背。蝶鞍两侧由前内侧向后外侧依次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破裂孔位于蝶骨体与颞骨岩部尖端之间。破裂孔的后外侧是颈动脉管内口(可用细铁丝探知)。

3)颅后窝:容纳小脑和脑干。中央部的大孔为枕骨大孔;后方中央有枕内隆凸,由此向两侧延续为横窦沟→乙状窦沟→颈静脉孔。颈静脉孔与枕骨大孔之间有舌下神经管→颅腔外。颞骨岩部后面的中部可见一小孔,即内耳门,内耳门→内耳道→耳道底。

(4)颅底外面观高低不平,分为前、中和后三个区:①前区,主要结构有牙槽弓、骨腭;②中间区,主要有卵圆孔、棘孔、下颌窝、关节结节、颈动脉管外口(颈动脉管外口→颈动脉管→颈动脉管内口);③后区,可见枕骨髁(枕骨大孔外侧卵圆形的隆起)、乳突、茎突(茎突与乳突之间有茎乳孔)。

(5)颅的侧面观可见颞骨乳突,乳突前方是外耳门→外耳道。外耳门前方为颧弓。额、顶、蝶、颞四骨的交汇处就是翼点(区),大致呈“H”形。

翼腭窝位于上颌骨、腭骨和蝶骨翼突之间,是一不规则的狭窄间隙,它分别与口腔、鼻腔、眶、颅中窝、颞下窝等相通连(需用细铁丝方可探知)。

下颌头的自身触摸方法:将食指尖置于耳屏前方,做张、闭口运动,即可感觉到下颌头在运动;对侧也一样吗?

(6)颅的前面观

1)眶:呈四面锥体形,尖朝向后内侧→视神经管→颅中窝;底朝前外侧;上壁前外侧有泪腺窝;内侧壁邻鼻腔,前部有泪囊窝→鼻泪管→鼻腔;外侧壁的后上方有眶上裂→颅中窝;下壁邻上颌窦,其后方与外侧壁交界处有眶下裂→翼腭窝。

2)骨性鼻腔:骨性鼻中隔,梨状孔,鼻后孔。上、中、下鼻甲。上、中、下鼻道。蝶筛隐窝在上鼻甲与蝶骨体之间。

3)鼻旁窦:额窦、筛窦(分为前、中、后三群)、蝶窦和上颌窦。

对照标本,活体摸认:①枕外隆突,自颅顶沿后正中线向下触摸;②颞骨乳突,在耳垂后方触摸;③颧弓,于外耳门前上方、从后向前触摸;④下颌角,沿下颌底向后触摸(下颌底与下颌支后缘交汇处);⑤髁突,将手置于耳屏前方,做张、闭口运动,即可触及到其向前、后滑动;⑥舌骨,将拇指和食指岔开(俗称虎口),于喉结上方即可触摸到舌骨体和舌骨大角。

(四)示教

1.颅中窝的主要结构。

2.翼腭窝及其通连。

2.鼻旁窦的位置及其通连。

【回顾与思考】

1.在颅水平切标本上,颅中窝可以观察到哪些孔和裂?通连如何?

2.在颅的侧面标本上,可观察到哪些重要结构?

3.在骨性鼻腔外侧壁可观察到哪些结构?

4.鼻窦有几对?其位置和通连如何?

实验三上肢骨和下肢骨

【实验要点】

1.肩胛骨的位置和主要形态结构;锁骨的位置。

2.肱骨主要的形态结构;尺骨和桡骨上、下端的形态结构特点。

3.上肢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4.髋骨的组成;髂骨、耻骨及坐骨的主要形态结构。

5.股骨上、下端的形态结构;胫骨和腓骨下端的形态结构。

6.下肢骨的主要骨性标志。

【实验材料与教具】

(一)标本

1.人体骨架

2.分离上肢骨

3.分离下肢骨

(二)模型

骨盆

(三)挂图

1.上肢骨锁骨及肩胛骨,肱骨及前臂骨,手骨

2.下肢骨髋骨,股骨及小腿骨,足骨及其连结,骨盆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观察

1.上肢骨先在人体骨架标本上分辨和确定上肢各骨的名称、位置,然后取分离上肢骨逐一观察。

(1)锁骨呈“S”形弯曲,内侧2/3段凸向前,外侧1/3段凸向后,内、外侧端分别与胸骨和肩胛骨相关节。

对照标本,活体相互观察或在自身颈根部触摸锁骨。

(2)肩胛骨位于胸廓后外侧,前面微凹称肩胛下窝;后面横行的骨嵴称肩胛冈,其外侧端为肩峰;上角平对第2肋,下角平第7肋或第7肋间隙;外侧角有朝向外侧的关节盂。

对照标本,活体触摸肩胛冈、肩峰、肩胛下角。

(3)肱骨在教师指导下,先区分上端和下端,再具体观察下列各项:

1)上端:肱骨头呈半球形,朝向上后内侧;在肱骨头外侧和前方辨认肱骨大结节和小结节。上端与骨体移行处为外科颈(骨密质与骨松质移行部)。

2)骨体:在中部外侧面辨认三角肌粗隆;在中部后面辨认桡神经沟,甚浅,自上内侧旋向下外侧。

3)下端:前后扁,自内侧向外侧依次辨认内上髁、肱骨滑车、肱骨小头和外上髁;滑车后面的深凹为鹰嘴窝,尺神经沟位于内上髁的后方。

对照标本,活体触摸肱骨大结节、内上髁、外上髁和尺神经沟(不可用力,以免刺激尺神经)。

(4)尺骨位于前臂内侧,上粗下细,上端后上方较大的突起称鹰嘴,前下方的突起为冠突,两者之间的关节面即滑车切迹。尺骨下端后内侧向下的突起称尺骨茎突。

(5)桡骨位于前臂外侧。上端膨大为桡骨头(有关节凹、环状关节面);下端有腕关节面、尺切迹、桡骨茎突。

对照标本,在活体上于肘后和腕两侧分别触摸尺骨鹰嘴、尺骨茎突、桡骨茎突。

(6)手骨腕骨8块,分为近侧列和远侧列,各4块;掌骨5块;指骨14块。

腕骨口诀(自桡侧向尺侧):舟月三角豆(近侧列),大小头状钩(远侧列)。

2.下肢骨先在人体骨架标本上分辨和确定下肢各骨的位置和名称,然后取分离下肢骨逐一观察。

(1)髋骨首先根据髋臼(在外侧面)和闭孔(在髋臼前下方)的位置,判定其侧别与方位,然后按解剖学姿势摆正位置,进行观察。

1)髂骨:构成髋骨上部。髂骨翼上缘为髂嵴,髂嵴前端为髂前上棘;髂骨翼内面的浅窝称髂窝,窝下界钝矮的骨嵴即弓状线,线后端接耳状面。髂骨翼外面为臀面。

2)坐骨:构成髋骨的后下部,坐骨体组成髋臼的后下部,后缘有尖形的坐骨棘,其上下方分别是坐骨大切迹和坐骨小切迹。坐骨结节是体与支移行处后部的粗糙隆起。

3)耻骨:构成髋骨的前下部,自体向前内侧伸出耻骨上支,其末端急转向下移行于 耻骨下支。耻骨上、下支移行处的内侧为耻骨联合面。耻骨上支上缘的锐嵴是耻骨梳,前端终止于耻骨结节。

髋臼:由髂骨、坐骨和耻骨在外侧面融合形成。闭孔:由耻骨与坐骨围成。

对照标本,活体摸认:①髂嵴,沿腹前外侧壁向下触摸;②髂前上棘,即髂嵴的前端;③髂结节,在髂前上棘后上方,从前面看,它是髂嵴的最外侧;④髂后上棘,距后正中线约4cm(约平对S2棘突),其体表常有一浅凹,可作为辨认标志;⑤坐骨结节,将手掌向后下平放于凳面上,然后坐在手上,即可感觉到坐骨结节刚好压在手背上;⑥耻骨结节,在耻骨联合上缘外侧约2.5cm处触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