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系统解剖学实验指导
13506200000015

第15章 神经系统(4)

在视交叉中,来自双眼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即一侧视束中含有同侧眼视网膜的颞侧半纤维和对侧眼视网膜的鼻侧半纤维。

2.运动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模型由9个水平切面和1个冠状切面组成,自下而上依次为:第1~3片是脊髓(1~2为胸髓,3为颈髓),第4~5片为延髓,第6~7片为脑桥,第8~9片为中脑,第10片为间脑和端脑的冠状切面。神经纤维用红色线表示。

锥体系的上运动神经元主要由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大型锥体细胞(Betz细胞)组成;下运动神经元是脑干的一般躯体运动核、特殊内脏运动核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共同组成锥体束,其中下行至脊髓为皮质脊髓束,下行至脑干的称皮质核束。

(1)皮质脊髓束由中央前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大型锥体细胞轴突集聚而成,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底中3/5外侧部→脑桥基底部→锥体下端(大部分纤维在此交叉)→锥体交叉,交叉后的纤维下行于脊髓外侧索,称皮质脊髓侧束→脊髓前角细胞;少部分未交叉的纤维行于同侧脊髓前索,称皮质脊髓前束。

(2)皮质核束主要由中央前回下1/3的大型锥体细胞轴突集聚而成,经内囊膝、大脑脚底中3/5内侧部下行,并依次分出纤维终止于双侧脑神经运动核(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核、面神经核上半核群、疑核和副神经核);少部分纤维完全交叉到对侧,终止于面神经核下半核群及舌下神经核。

(二)示教

1.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2.听觉传导通路。

3.皮质核束。

(三)播放录像

1.躯干和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感觉传导通路。

2.躯干和四肢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传导通路。

【回顾与思考】

1.脊髓半横断损伤后所表现出的典型症状有哪些?为什么?

实验二十三脑和脊髓的被膜、血管及脑脊液循环。

【实验要点】

1.脑和脊髓被膜的排列。硬膜外隙和蛛网膜下隙。硬脑膜形成的结构。

2.脑和脊髓动脉的来源。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行程及其主要分支。大脑动脉环的位置和组成。

3.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脑室系统的组成、位置和交通。

【实验材料与教具】

(一)标本

1.颅脑矢状切

2.离体人脊髓

3.离体牛脊髓

4.脑

5.离体硬脑膜

6.原位脊髓

6.脑的血管

7.脑的血管

(二)模型

1.颅内静脉交通

2.脊柱横断面

3.脑血管

4.脑脊液循环(电动)

5.脑室

(三)挂图

1.脑和脊髓的被膜①脊髓的外形、被膜和横断面;②脊髓的动脉和背膜;③硬脑膜及硬脑膜窦。

2.脑和脊髓的血管①脑和脊髓的血管;②大脑半球的动脉;③脑底的动脉;④颅内外静脉的交通,脑的静脉。

3.脑脊液循环模式图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观察

1.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和脊髓的被膜多为相互延续,在离体标本中已被切割为两部分(注意,操作时不可粗暴,以免损伤相关结构)。

(1)脊髓的被膜取原位脊髓标本和离体脊髓标本,用镊子自外向内逐层剥离观察。

1)硬脊膜:是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包裹着脊髓和脊神经根,向上附着于枕骨大孔边缘,与硬脑膜相延续;向下,在第2骶椎水平包裹终丝,附于尾骨背面。

探查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的硬膜外隙,其上端起自枕骨大孔高度,下端终于骶管裂孔,容纳脊神经根、脂肪和椎内静脉丛等。

2)脊髓蛛网膜:薄而透明,呈丝状,无血管,与脑蛛网膜相延续;它发出许多结缔组织小梁与软脊膜相连。

用镊子轻轻翻开蛛网膜,察看位于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蛛网膜下隙,其自脊髓下端至第2骶椎水平扩大为终池,内有马尾(在原位脊髓标本上验证)。

3)软脊膜:富含血管,紧贴脊髓表面。在脊髓两侧、脊神经前后根之间辨认齿状韧带,其齿尖向外附着于硬脊膜。

(2)脑的被膜取颅脑矢状切(去脑)、脑(软脑膜)和硬脑膜标本自外向内逐层观察。

1)硬脑膜:与硬脊膜相延续,但它与颅骨内面的骨膜相愈合,故无硬膜外隙;与颅盖骨结合疏松,易于分离;与颅底结合紧密(标本上显而易见),不易分离。

辨认下列结构:

ⅰ.硬脑膜窦:①上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上缘;②下矢状窦,位于大脑镰下缘;③横窦,位于横窦沟;④乙状窦,位于乙状窦沟;⑤窦汇;⑥海绵窦,位于蝶鞍的两侧。

ⅱ.大脑镰:位于大脑纵裂内(两大脑半球之间)。

ⅲ.小脑幕:位于大脑横裂内(大脑与小脑之间),其前内侧缘形成弧形的幕切迹。

2)脑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为蛛网膜下隙,向下与脊髓蛛网膜下隙通连。

3)软脑膜:紧贴脑表面,并伸入脑的沟裂中,不宜分离。

2.脑和脊髓的血管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直接或间接注入硬脑膜窦;脊髓的静脉与动脉伴行,最后经椎内静脉丛回流。本实验主要观察动脉。

(1)脑的动脉先在头颈部的动脉标本上观察颈内动脉的行程、分段和椎动脉的行程,而后取脑的血管标本和脑正中矢状切标本辨认下列结构:

1)大脑前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分支,经视神经上方进入大脑纵裂,两侧大脑前动脉借前交通动脉形成动脉吻合,尔后,各自沿胼胝体沟后行。

2)大脑中动脉:在大脑外侧沟内寻认,并依此追踪其来源和分布。该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延续,向外沿大脑外侧沟后行,皮质支供应大脑半球外侧面的约2/3和岛叶。

3)后交通动脉:经视束腹侧与大脑后动脉吻合。

4)椎动脉:有两条,在脑桥与延髓交界处可见左、右椎动脉合并为一条基底动脉。

基底动脉沿基底沟上行至脑桥上缘,分为左、右大脑后动脉。

5)小脑下后动脉:在两侧椎动脉合成基底动脉之前发出。

6)脑桥动脉:是基底动脉发出的一些细小分支。

7)小脑上动脉:近基底动脉末端发出→绕大脑脚→小脑上面。

8)大脑后动脉:在脑桥上缘附近发出,绕大脑脚向后→海马旁回沟→颞叶、枕叶内侧面。该动脉借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交通。

9)大脑动脉环(Wi11is环):位于蝶鞍上面,环绕于视交叉、灰结节及乳头体周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的起始段共同形成。

(2)脊髓的动脉脊髓的动脉有两个来源,即纵行动脉和横行动脉,两者相互吻合。

1)纵行动脉:来自椎动脉的一条脊髓前动脉和两条脊髓后动脉,它们分别纵行于脊髓前正中裂和脊髓后面两侧。

2)横行动脉;来自肋间后动脉、腰动脉和骶外侧动脉的脊髓支。

3.脑脊液及其循环在脑脊液循环模型上观看脑脊液的产生及循环途径:

左、右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左、右室间孔→第三脑室,会同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大脑水管→第四脑室,会同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窦汇→乙状窦→颈内静脉。

(二)示教

1.硬膜外隙和蛛网膜下隙。

2.硬脑膜窦的位置。

3.海绵窦及其通过的结构。

4.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行程、主要分支及分布范围(中央支、皮质支)。

5.大脑后动脉的行程、主要分支及分布范围(中央支、皮质支)。

6.大脑动脉环(Wi11is环)的组成。

7.脑室系统侧脑、第三脑室、大脑水管和第四脑室的位置及通连(在脑矢状切标本上进行)。

【回顾与思考】

1.施行硬膜外麻醉时,麻药应注入何处?麻药可否进入颅内?

3.什么是小脑切迹疝,可能压迫哪些结构?

4.大脑动脉环位于何处?由哪些血管参与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