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社区急诊护理
13506100000010

第10章 社区常用急救护理技术(5)

3.注意事项

(1)骨折后的固定是现场救护的常用技术,实施固定要注意伤员的全身情况,如心脏停搏要先复苏,体克患者要先抗休克或同时处理休克,大出血者要先止血包扎后固定。

(2)骨折的固定不是让骨折复位,而是防骨折断端移位,因此开放性骨折端不应回纳。

(3)大腿和脊柱骨折,一般应就地固定,如情况不许可,可先抢救后固定。

(4)四肢骨折,先固定骨折的上端,再固定骨折的远端。

(5)固定器材不直接接触皮肤,尤其是骨突处和固定器材的上下两端应垫以适量的棉花、毛巾或衣物等,防皮肤损伤。

(6)夹板要放在受伤部位的对侧或两侧,固定时至少包扎缠绕两处,松紧适度,一般以使捆扎带的带结能向远近两侧较容易地移动1cm为度。

(7)如使用充气夹板的患者进行空运,升空后适当放气少许,以免高空气压低而使充气夹板过度膨胀而压迫肢体。

(8)运送途中,条件允许时适当抬高患肢,以利肢体血液回流,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9)密切观察伤情,包扎、固定的肢体应露出肢端,以观察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四、搬运技术

急、危、重伤(病)员在现场救护后,由于发病现场条件的限制和抢救的需要,特别是现场仍存在伤害因素时,需要将伤(病)员转移到更合适的场所作进一步的救治。现场搬运多采用徒手搬运,也可使用一些专用搬运工具或临时制作的简单搬运工具,但不要因寻找搬动工具而贻误抢救时机。现场搬运伤(病)员的基本原则是及时、迅速、安全地将伤(病)员搬至安全地带,防止再次损伤。搬运方法有徒手搬运与器械搬运。徒手搬运不需要任何工具,器械搬运最常用的工具是担架,有帆布担架、铲式担架、四轮担架等。现场救护也可就地取材制作一些简便的搬动工具,如用椅子、门板、毯子等来搬运。

1.徒手搬运法

适用于转运路程较近,伤(病)情较轻,或者急需要将伤(病)员脱离危险环境者。

(1)单人搬运法

1)搀扶法:救护者站在伤(病)员一侧,伤(病)员近侧手臂揽住救护者头颈,救护者用外侧手牵住伤(病)员的手腕,另一手伸过伤(病)员背部扶持他的腰,使身体略靠近救护者,扶持着行走。适用于能站立行走,伤(病)情较轻者。

2)抱持法:救护者将伤(病)员抱起行走,一手托其背部,一手托其大腿,伤(病)员若有知觉,可让其一手抱住救护者的颈部。

3)背负法:救护者站在伤(病)员前面,下蹲,将伤(病)员上肢从肩部拉向自己胸前,使伤(病)员前胸紧贴救护者后背,站立,再用双手反托伤(病)员大腿中部,使其大腿向前弯曲,上身略向前倾斜行走。如伤(病)员卧于地上不能站立,救护人员可躺于伤(病)员一侧,一手紧握伤(病)员的手,另一手抱其腿,用力翻身,使其负于救护者背上,而后慢慢站起。背负法也可在背部挂一木棒,以辅助搬运。

背负法不宜用于心脏病、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胸部创伤者。

(2)双人搬运法

1)椅托式:两名救护人员面对面站立于伤(病)员两侧,弯腰,各以一手伸入伤(病)员大腿下方而相互十字交叉握紧,另一手彼此交替支持伤(病)员背部。或者救护人员右手紧握自己的左手手腕,左手紧握另一救护人员的右手手腕,以形成口字形,托住伤(病)员。救护者手握紧,移步一致,伤(病)员双臂必须搭在两个救护人员的肩上。

2)拉车式:一名救护者站在伤(病)员头部,两手从背面插到腋前,将其头部抱在胸前,另一名救护者站在伤(病)员两腿之间,夹住伤(病)员两腿,两人步调一致前行。

3)平抱或平抬法:两名救护者并排将伤(病)员平抱,也可一前一后、一左一右,一人托住颈肩部和腰部,另一人托住臀部和腿部,步调一致将伤(病)员平抬。

(3)三人或多人搬运法三人站在同一侧,甲抱住伤(病)员的头颈、肩背部,乙抱住腰部和臀部,丙抱住双腿部、双脚。注意步调协调,口令一致,平稳搬运伤(病)员。若搬运人员在四人或四人以上,可面对面站在伤(病)员两侧,分别托住伤(病)员颈肩部、腰部、臀部、膝部来搬运。也可一人站在头侧托住头部,另一人站在脚侧抬脚,另两人分站两侧,分别托肩、腰部和臀部、大腿部,抬起伤(病)员。

2.担架搬运

先展开担架,并放置于伤(病)员身旁,搬运人员按上述徒手搬运法将伤(病)员托起,轻轻放在担架上,并系好扣带,现场临时制的简易担架可用绷带或绳索进行固定。担架搬运时应注意用被子垫平,空隙处以衣服等填实,防止摇晃时伤(病)员滑脱。担架运送伤(病)员要保持平稳,前进时伤(病)员头部向后,足部向前,便于后面抬担架者随时观察伤(病)员呼吸、面色和神志;往高处抬时前面的人要放低,后面的人要抬高,使伤员保持水平状态,下台阶时相反。

3.特殊伤员搬运法

(1)脊柱损伤伤员的搬运搬运时保持脊柱在同一轴线,严防脊柱前后活动或左右扭转。最好用硬质担架搬运,或在帆布担架上垫木板,有铲式担架搬运更理想。切忌一人抱胸,另一人抬腿的双人拉车式搬运法,以免骨折处移位而损伤脊髓造成截瘫。遇怀疑为脊柱受损的伤员,首先应注意不轻易改变其原有体位,如遇高处坠落伤员,切忌立即扶伤员坐立或站立或随意搬动。

1)颈椎骨折者的搬运:应由3~4人一起搬运,1人专管头部的牵引固定,保持头部与躯干部成一直线,其余3人蹲在伤(病)员同一侧,其中2人托躯干(肩部、腰部、臀部、大腿部),1人托下肢,一齐起立,同时将伤员放在担架上,将头部两侧用枕头或其他物品固定。

2)胸、腰椎骨折者的搬运:3人同在伤员右侧,1人托住肩背部,1人托住腰臀部,1人抱住伤(病)员的两下肢,同时搬动至硬质担架上。

(2)骨盆骨折者的搬运用三角巾或床单之类将臀部作环形包扎,仰卧于硬质担架或门板上,膝下加垫,膝部微屈。

(3)身体带有刺入物者的搬运

身体有刀、剪等异物刺入的伤员搬运前,应先固定好刺入物,包扎好伤口,方能搬运。刺入物外露部分较长时,要有专人负责保护刺入物,运送过程中避免挤压、碰撞和震动,防止刺入物脱出或深入。

(4)腹腔内脏器脱出者的搬运

可用大小合适的清洁碗扣住脱出内脏,然后用三角巾包扎固定,伤员仰卧位,双腿屈曲,腹肌放松,以防内脏继续脱出,并注意腹部保温。严禁将脱出的内脏回纳,以免引起严重的腹腔内感染。

(5)颅脑损伤者的搬运

伤员置半卧位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吐物误吸。有脑组织外露者,应注意保护脑组织,可用清洁碗扣在上面,再用绷带包扎固定,并用枕头或衣物、毛巾等将伤员头部垫好,减少头部震动。可适当抬高头部,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对于有脑脊液漏者,应避免逆流而引起颅内感染。

4.注意事项

(1)避免再损伤

搬运时动作轻稳、不触及伤部,动作协调一致,路途较远者宜选用适当的器材搬运,避免因疲劳导致徒手搬运不当而造成伤(病)员痛苦。搬运途中防震、挤、压及坠落、滑脱等意外。

(2)维持合适的体位

昏迷者予以平卧头侧转,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颅脑损伤者宜适当抬高头部;呼吸困难者宜取半卧位;休克者采取平卧位或脚抬高15°~20°;上下楼梯或台阶时,尽量保持水平位,一般上楼时头在前,下楼时头在后;用车运送时,一般头朝前进方向,脚朝后,而休克者应头朝后,脚朝前进方向,以利用前进的惯性作用,尽量增加脑血供。

(3)先救命后救伤

对致命伤先作现场救护再运送,对骨折及关节脱位、大出血的患者,应先固定、止血,而后搬运。

(4)预防并发症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保持各种管道通畅。较长时间的运送应注意预防压疮,定时翻身。使用止血带止血者要定时放松,避免肢体缺血坏死。

(5)注意危重伤(病)员的心理支持。

(6)注意保暖、遮阳、避风、挡雨雪。